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4532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21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合成版(20100329).doc(2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1000MW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处 江苏兴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 目 录 编制说明 .4 第一章 编制依据 .6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建设特点 .8 2.1 工程建设依据 8 2.2厂址位置 11 2.3厂区自然条件 12 2.4工程系统简介 20 2.5标段划分、施工范围及分界 39 2.6设计任务与分工 50 2.7工程建设特点和难点 51 第三章目标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54 3.1工程管理总体方针 54 3.2工程管理总体思路: 54 3.3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控制目标 54 3.4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56 3.5工程质量管

2、理 57 3.6工程进度管理 59 3.7工程造价管理 61 3.8工程物资管理 62 3.9工程合同管理 71 3.10工程技术管理 79 3.11施工总平面管理 89 3.12土建交付安装管理 92 3.13成品保护管理 96 3.14文明施工管理 98 3.15工程档案管理 111 3.16工程竣工验收 123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规划 126 4.1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处 (甲方 )主要职责和权限: 126 2 4.2 建设单位的权限及职责 128 4.3监理、施工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要求 135 4.4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配备要求 .137 第五章 工

3、程进度计划 .138 5.1工期目标 138 5.2里程碑节点计划 138 5.3施工图交付计划(见附件 “施工图卷册进度计划 ”) 140 5.4主要设备交付计划 (未调) .140 5.5实现里程碑进度及关键节点应具备的条件 142 5.6工程标准开工的十三点要求 150 5.7开工前准备工作进度计划 151 第六章 施工总平面规划 .153 6.1施工总平布置的原则 153 6.2施工总平布置 154 6.3交通运输方案 169 6.4主要大型机具布置的要求 170 6.5场地交叉重复使用情况 173 6.6 施工生产临建规划 174 6.7 施工生产临建建设要求 175 第七章 前期工

4、作计划 .176 7.1工程前期计划 176 7.2施工和设备招标计划 (未调) 178 第八章 施工总体部署 .179 8.1施工总体部署 179 第九章 基建 PIP规划 .181 9.1基建 PIP具体目标 182 9.2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PIP) 182 9.3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 185 9.4 厂级信息系统总体构架 .187 第十章 P6 应用规划 188 3 10.1 使用 P6软件计划 .188 10.2 各参建单位的职责范围 .189 10.3 P6e/c进度计划的编制 190 10.4 进度计划的实施与更新 .193 第十一章 推广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计划和

5、主要措施 .194 第十二章 达标投产(创优)规划 .201 12.1组织机构 202 12.2工作职责 202 12.3达标创优创优的总体目标 206 12.4达标创优的必备条件 208 4 编制说明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是由江苏国 信集团和连云港市投资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两台 1000MW 超超临界燃煤火 电机组,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代表承担工程建设的管理工 作。 本期工程计划于 2010 年 9 月 28 日工程开工即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 土,2012 年 9 月 28 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即 168 小时试运结束。目前#1 机组 场地上老机组

6、已拆除完成,具备开工条件。施工标段的划分计划、现场施 工总平面规划和一级网络进度计划已初步确定,主体工程招标工作即将进 行。为使工程建设的管理要求得到充分的贯彻和有效的实施,提高管理水 平,为此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1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的施工组织总设计纲要。 施工组织总设计纲要介绍了本工程管理的模式,对施工和监理单 位的主要管理人员的配备提出了相应要求。并根据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 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和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考核 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 造价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总平面管理、PIP

7、/P6 管理、技术管理和 达标投产创优等工程建设相关要素的管理要求、管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 策划。 施工组织总设计纲要根据主体标段施工单位所承担的工作对施工 总平面布置进行了统筹安排,对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现场通讯等力能供 5 应因素作了总体的规划,按照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和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 对现场生活生产临时设施的标准和视觉形象进行了规定。 随着主体标段施工招标的陆续开始和进场,建设单位将督促各标段承 包商各自编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编制本工 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完善工程的施工策划工作。 6 第一章 编制依据

8、1.1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初步设计 原则和初步设计文件 1.2 国家电力公司国电电源2002849 号火力发电厂工程施工组织设 计导则 1.3 三大主机技术协议 1.4 国家及部颁与工程有关的现行的有效版本的技术规范、规程 1.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各专业篇) 1.6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各专业篇) 1.7 国家电力公司公司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办法 (2001 年版) ; 1.8 国电公司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2006 年版) ; 1.9 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制要求国 家计委计建1997352

9、号 1.1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1.1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 号 1.12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处管理制度汇编 1.13 中国地震局对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大压小”扩 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中震安评【2007】65 号 1.14 上海铁路局关于原则同意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 大压小”工程铁路专用线改扩建技术方案的函 7 1.15 省水利厅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大压小”工程水 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1.16 省疾控中心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

10、W 级机组“上大压小”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专题评审意见 1.17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 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核意见的函安科安评审字【2009】136 号 1.18 省卫生厅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备案意见书苏卫职预 备字 004 号 1.19 环保部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大压小”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咨询意见 环评估咨【2008】59 号 1.20 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上大压小”扩建 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 国能局电力【2009】2 号 1.21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

11、00MW“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标报告环评估书 【2009】87 号 1.2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上大压 小”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的函管二函【2009】84 号 1.23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上大压小”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纪要的函咨能便【2009】071 号 1.2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关于印发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级机组“上大压小”工程接入系统(二次部分)评审意见的通知 电顾规划【2009】388 号 8 1.25 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1.26 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建设工程安

12、全文明考核管理办法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建设特点 2.1 工程建设依据 2.1.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会议纪要 2.1.2 连云港市规划局 连规地函【2006】175 号文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 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扩建工程项目选址的规划意见 2.1.3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 “上大压小”扩建工程项目用地的函 2.1.4 连云港市水利局 连水政【2006】71 号文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 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扩建工程项目取水申请的函复 2.1.5

13、 连云港环保局 连环发200955 号关于对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意见 2.1.6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与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的 关于增加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煤炭供应量的函 2.1.7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与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的 煤炭供应意向协议书 2.1.8 济铁专办函【2006】21 号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拟扩建 21000MW 机组工程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及新增燃煤运输意见的函 2.1.9 连云港市面上水利局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 大压小”扩建工程防洪排涝专题研究报告的审查意

14、见 2.1.10 江苏锦屏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苏锦矿发【2006】18 号关于对 9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发电机组扩建工程储灰场选址的复函 2.1.11 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扩建 21000MW(原老厂区)地震安全性方面的有关意见 2.1.12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与连云港新电钙制品有限公司签署的石灰 石粉供应协议 2.1.13 江苏省文物局的苏文博【2007】138 号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 司 21000MW 机组工程建设范围内文物遗存分布情况的确认函 2.1.14 连云港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连无管【2007】23 号关于江苏新 海发电有限公司

15、 21000MW 机组扩建工程厂址征询意见的复函 2.1.15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苏国土资函【2007】300 号关于江苏新海发 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情况的复 函 2.1.16 江苏省军区司令部(批复)的司作【2007】27 号关于江苏新海 发电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选址事 2.1.17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初步设计 原则和初步设计文件 2.1.18 国家电力公司国电电源2002849 号火力发电厂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导则 2.1.19 三大主机技术协议 2.1.20 国家及部颁与工程有关的现行的有效版本的技术规范、规程

1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各专业篇) 2.1.21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各专业篇) 10 2.1.22国家电力公司公司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办法 (2001 年版) ; 2.1.23国电公司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2006 年版) ; 2.1.24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制要求国 家计委计建1997352 号 2.1.2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 号 2.1.26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处管理制度汇编 2.1.27 中国地震局对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17、上大压小”扩 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中震安评【2007】65 号 2.1.28 上海铁路局关于原则同意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 大压小”工程铁路专用线改扩建技术方案的函 2.1.29 省水利厅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大压小”工程水 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2.1.30 省疾控中心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级机组“上大压小”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专题评审意见 2.1.3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 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核意见的函安科安评审字【2009】136 号 2.1.32 省卫生厅建设项目职业病

18、危害预评价报告备案意见书苏卫职预 备字 004 号 2.1.33 江苏省环保厅苏环审200947 号关于对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意见 2.1.34 环保部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大压小”工程 11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咨询意见 环评估咨【2008】59 号 2.1.35 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上大压小”扩建 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国能局电力【2009】2 号 2.1.36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标报告环评估书 【2009】8

19、7 号 2.1.3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上大 压小”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的函管二函【2009】84 号 2.1.38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上大压小”工 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纪要的函咨能便【2009】071 号 2.1.39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关于印发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21000MW 级机组“上大压小”工程接入系统(二次部分)评审意见的通知 电顾规划【2009】388 号 2.1.40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2.1.41江苏省国信集团电力建设工程安全文明考核管理办法 2.2厂址位置 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位于连云港市

20、西南部的海州区西北方向,并处于其 城区主导风向(东南风)的下风侧。东北距连云港市新浦区中心约 6km。电 厂西依蔷薇河,东北与双菱集团及红旗化工厂为邻:东临新海南路,路东 为出线走廊、电厂三产及其它企业建筑;南望新建路;西南临海青路,路 东为电厂干灰库区及三产企业沿街建筑。 电厂北距国家铁路干线一东陇海铁路线约 2km,距新浦火车站中心约 12 4.2km。锦屏磷矿铁路专用线在电厂与蔷薇河之间南北向通过。东西向的 玉带河横贯电厂中部。 电厂区域地势平坦,玉带河以南电厂围墙内场地平均标高为 4.97m(85 国家高程系,下同),电厂围墙外至新建路的场地平均标高为 5.27m。玉带 河以北五期工程

21、贮煤场区场地标高为 3.97m。 2.3厂区自然条件 2.3.1 地形地貌 就区域地貌而言,厂区一带为山前平原和海滨平原两个地貌单元的过 渡地带。扩建工程为原 2220MW 机组以北的老厂区,拟建场地内地形较 为平坦,地势略呈西南向北东微倾。扩建场地地面高程一般 4.007.00m(1985 国家高程基准) 。 厂址区水系较为发育,厂区西北侧紧邻蔷薇河,玉带河呈近东西向从 厂区中部穿过,其南侧为主厂房等建(构)筑物,北侧主要为贮煤场。厂址 交通条件便利。 2.3.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前期工程勘测成果,拟建厂区的地基岩土上部主 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堆积人工填土、冲积、湖积及滨海相沉积

22、土层和第四系 中、上更新统冲积、湖积、洪积及坡积土层组成;下部由前震旦系锦屏组 花岗片麻岩组成。 按照地基岩土的组成、埋藏条件及其物理力学性状,在勘探深度范围 内可将地基岩土划分为 9 个岩土体单元,其特性分述如下: 层杂填土( ):灰黑色,黄灰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煤渣、砖sQ4 13 块、碎石。结构松散,拆除机组下部主要为厚层混凝土基础,该层组成成 分差异大,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为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 层 淤泥质粘土( ):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含有机质,laQ4 为近代淤积而成,零星分布于原始地形较为低洼的沟塘内,局部呈透镜体 状。为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 层 淤泥( ):灰色,饱

23、和,流塑,含有机质,为近代淤积而成,mQ4 主要分布于蔷薇河及玉带河周边地段,为滨海相沉积的高压缩性、低承载 力土层。 层粘土( ):灰褐色,灰黑色,很湿,软塑,含氧化铁和少量alQ3 有机质,混铁锰结核、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小钙质结核和多量砾砂,局部 地段分布,为中等偏高压缩性、较低承载力土层。 层粘土( ):黄褐色,褐黄色,很湿,可塑,含氧化铁,混铁plsQ32 锰结核、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小钙质结核和多量砾砂,主要分布于主厂房 扩建区局部地段,为中等偏低压缩性、较高承载力土层。 层粘土( ):黄褐色,棕黄色,稍湿,硬塑,含氧化铁。混铁plsQ32 锰结核和中粗砂颗粒及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团块、姜

24、结石,局部地段该层中 分布有透镜体状的中粗砂或中细砂,底部混碎石,为中等偏低压缩性、高 承载力土层。 层花岗片麻岩(AnZzj):灰白色,浅棕黄色,全风化,由长石、 石英、角闪石、云母等组成,顶部风化变质为粘土矿物,中下部为砂粒及 碎块状,局部原岩结构不易辨识,厚度较小,局部缺失。 层花岗片麻岩(AnZzj):灰白色,浅棕黄色,强风化,由长石、 14 石英、角闪石、云母等组成,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有节理、裂隙, 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局部呈强风化中等风化过渡状态。 层花岗片麻岩(AnZzj):浅灰白色,浅肉红色,中微风化,由 长石、石英、角闪石、云母等组成,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25、,有节理、 裂隙。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层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下均有分布,但埋深 较深,一般进入基岩 15m 左右才达到中微风化岩层。 2.3.3 地震条件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的规定,在一般 (中硬)场地条件下,厂址区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VII 度,厂址区的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根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提交的地震安评报告,厂址区 50 年超越 概率 63%、10%、3%的场地地表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分别为 0.038g、0.118g 和 0.192g,地震动反应谱

26、特征周期分别为 0.36s、0.45s、0.48s。 勘察成果表明,拟建厂址范围内 20m 深度无粉砂、粉土地层分布,不 存在地震液化现象;电厂范围内的软弱土厚度较小,且分布不连续,根据 我院类似工程经验,初步判定可不考虑软土的震陷问题。 2.3.4 水文气象条件 2.3.4.1 水文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新海电厂现有勘测成果及灾评结果,扩建场 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部的上层滞水及深部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水位主 15 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的影响,呈季节性变化。根据电厂前期勘测资料,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 0.302.50m。上部地基土以粘性土为主,厚 度大,渗透系数小,透水性微弱甚至

27、不透水层。 地下水位以上的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有弱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强腐蚀性。 2.3.4.2 气象条件 连云港市年平均气温在 14左右,最高气温为 40,最低气温为- 18.1,年平均风速 3.1m/s,最大风速为 29.3m/s。多年平均降雨量 895.2mm。 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14.1 极端最高气温 40.0(1959.8.20) 极端最低气温 -18.1(1969.2.5) 最热月(7 月)平均最高气温 34.1 最冷月(1 月)平均最低气温 0.1 气压(hPa) 历年平均气压 1016.5 hPa 历史最高气压 1047.4 hP

28、a 湿度 历年平均水汽压 13.6 hPa 历年最大水汽压 40.4 hPa(1998.7.13) 历年最小水汽压 0 hPa(1984.5.30) 16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1%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 1%(1955.4.20) 降水量(mm) 年最大降水量 1374.3 mm(2000 年) 年最小降水量 471.0 mm(1966 年) 历年最大日降水量 264.4 mm(1976 年 6 月 29 日) 历年最大一小时降水量 83.7mm(1997 年 8 月 18 日) 蒸发量(mm) 历年平均蒸发量 1607.1 mm 最大年蒸发量 1998.5 mm(1978 年) 风速及风向 历年

29、平均风速 2.8 m/s 实测 10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29.3 m/s(N) 五十年一遇离地十米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29.7 m/s 年主导风向 SE、ESE(10%) 夏季主导风向 ESE(15%) 冬季主导风向 NNE(12%) 日照(19961999 年无资料) 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55% 年平均日照时数(h) 2414.8 其它气象要素 历年平均雷暴日数(d) 27 17 历年最多雷暴日数(d) 51(1964 年)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cm) 28(1969 年 1 月 28-29 日)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cm) 25(1977 年 1 月 7-8 日) 2.3.5 本期工程建设场地

30、和外部条件 建设场地:本期工程利用拆除老厂 86MW 及 2220MW 机组工程场地进 行扩建,主体工程占地面积 21.30hm2。 水源:补给水水源取自厂区西侧的蔷薇河,电厂在蔷薇河边已建有补 给水泵房,为 2220MW2330MW 机组提供补给水。本期工程 21000MW 机组新建补给水泵房一座。 出线:本期工程 21000MW 机组以两回 500kV 出线接入临海、伊芦变 电所,线路出配电装置后在南厂区北侧沿玉带河往西,跨越蔷薇河后接入 系统。 燃料运输:本工程设计煤种为陕西彬长大佛寺烟煤;校核煤种为晋北 烟煤。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建设 21000MW 机组工程的煤 炭运输方

31、式为铁路运输;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外运线路为萧家村路线 (彬长大佛寺煤矿)经咸铜线至咸阳经陇海线到徐州经东陇海线到连云港 站接入电厂专用线。山西统配煤矿综合经营公司年外运煤炭能力达 1000 余万吨。铁路通道由介西线南经南同蒲线,经侯月线到徐州。省内运输通 道为:经徐州车站沿东陇海干线至连云港站,本期的 21000MW 机组扩建 的铁路专用线在连云港站接轨的磷矿铁路专用线 LK0727 处接轨。 除灰渣系统及灰渣场:本期工程除灰渣系统拟采用灰渣分除,根据除 灰系统要节约用水,本期工程采用干灰碾压储存方式,并为灰渣综合利用 18 创造有利条件的要求,省煤器和电除尘器飞灰采用气力除灰系统,干灰干

32、 排、粗细分排。本工程综合利用的灰渣运输由综合利用用户自行解决。综 合利用剩余的灰渣可经湿式搅拌机调湿后由汽车运至灰场堆存。 老厂灰场概况如下: (1) 大浦灰场 大浦灰场位于 307 公路以北,距离电厂的直线距离约 10 公里(车行距 离约 15 公里),占地面积约 26 公顷,设计堆灰库容约 110 万方,堤顶标 高约 7.2m。该灰场原已基本堆满,由于近年来综合利用情况非常好,原来 堆满的灰正在清空。根据电厂预计,清空后剩余库容可达约 100 万方。 (2) 浦南灰场 浦南灰场位于 307 公路以南,距离电厂的直线距离约 10 公里(车行距 离约 15 公里),和大浦灰场隔路相望,两侧分

33、别是临洪河和翻水何。该灰 场占地面积约 132 公顷,设计堆灰库容约 560 万方,堤顶标高约 7.69.0m。根据电厂统计,剩余库容约达 320 万方。 本期工程不再考虑新建灰场。 本期 21000MW 机组的水力除灰系统在原灰库和粗灰库下各设 2 台灰 水混合器,在灰水混合器的入口处设变频电动给料机,用于调节灰水混合 器的入口灰量,制浆水泵利用 2330MW 机组的一台备用制浆水泵,再新 增一台参数和已有相同的制浆水泵灰水混合器出口的灰浆流入原灰库 0m 的灰浆池,通过在原灰库和粗灰库之间布置两台灰浆泵输送至六期的灰浆 池。 2220MW 机组的 2 台灰浆泵两级串连作为本期灰浆输送至灰场

34、的输 19 送设备,输送灰管利用 2220MW 机组已有 2-3258。灰浆泵和制浆水 泵布置在柱塞泵房内,不再新建泵房等。 因为仅在不能综合利用,或天气恶劣不能汽车运输时才采用水力除灰 系统,所以水力除灰系统不设备用。 2.3.6 交通运输 2.3.6.1 厂外交通运输 国铁干线东陇海铁路(复线)位于电厂以北约 2 公里处,与全国铁路网 相连。 电厂铁路专用线在东陇海铁路中间站连云港站接轨。电厂站位于厂 区西北的蔷薇河东侧,距连云港站约 4 公里,现设有到发线 2 股、锦屏磷 矿铁路专用线 1 条,电厂站主要用于承运电厂的燃煤料,不具备大件设备 的接卸条件,施工期间可运输施工材料和中小型设备

35、。 连云港为海港城市,紧临黄海,海运航道通行条件极为优越,大型码 头遍布附近区域。连云港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宁连、连徐、沿海高速以及 310、327、204 国道纵横境内。电厂北距 204 国道 2.0km、310/327 国道 9.0km,公路交通运输方便,电厂建设期间的设备材料可通过公路运输进 厂。 厂区东侧有新海南路,南侧有新建西路,西南侧有海青路,均为城市 道路,新海南路北通新浦及连云港,新建西路西接海青路,跨过蔷薇河往 北至赣榆县,通过以上道路电厂可便捷的与全省公路网相通。 综合上述运输条件,水路海运条件优越、码头接卸方便,大型平板车 可直接由码头通往电厂。故大件设备采用水陆联运方式。

36、 20 2.3.6.2 厂内道路 施工区道路布置尽量与设计永久道路相结合,施工进场道路结合总平 面规划改建的货运出入口位置,自新海南路引接。施工区道路形成环形道 路,主干道为 7m 宽,主要环形道路为 6m,其余为 4m 宽,转弯半径为 9m,水泥混凝土路面。主厂房区环行道路长 1090m,永临结合,面层采用 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 140mm,第二次浇筑 180mm。 施 工 生 产 区 分 别 设 1 个 北 门 、 1 个 南 门 和 2 个 东 门 。 北 侧 东 门 主 要 为 人 流 通 道 , 南 侧 东 门 主 要 为 物 流 通 道 。 北 门 为 连 接 河 北 的 通 道

37、, 南 门 为 连 接 330MW 机 组 通 道 , 为 电 厂 工 程 管 理 人 员 通 行 通 道 。 2.4工程系统简介 2.4.1 工程地基及基础处理形式 1) 地基型式的选用 从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来看,层、粘土具有低压缩性、较高承载力 的特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百万机组主厂房大部分基础埋深约 46m,正好位于层、土层顶面,对主要的建(构)筑物如汽机房、煤 仓间、烟囱等,荷载大、对沉降控制要求高,当层的承载力不能满足时, 可优先采用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以充分发挥其土性。采用天然地基, 主厂房及烟囱地基处理方案沉降量能满足要求,各结构单元内部及结构单 元之间沉降差也均满足要求。

38、采用天然地基具有开挖量小、施工方便、缩 短工期、节约工程投资等诸多优势。 针对塔式炉占地面积小、单柱荷载高的特点,地基处理采用天然地基 箱形基础。 21 2)主厂房基础型式 汽机房 A 排及加热器平台柱荷载相对较小,可选择独立基础,汽机基 座采用筏板基础;除氧煤仓间柱荷载较大,其基础布置可选择独立基础或 条形基础,在满足磨煤机基础布置的前提下,优先采用独立基础。 各设备基础(如磨煤机、各类风机)均采用大块式混凝土基础。 塔式炉采用天然地基箱型基础。 3)其他建筑物地基基础 其他生产建(构)筑物如炉后构筑物,辅助生产建(构)筑物包括输 煤、除灰系统、电气系统、水处理、脱硫系统、综合管架等,以及其

39、它辅 助及附属建筑,这些系统的建(构)筑物在厂区布置相对比较分散,其建 筑体量及荷载也有较大差别,基础的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有 所不同。一般可采用天然地基设计方案,选择层、粘土作为持力层。 结合基础埋置深度,当局部区域层、顶面埋藏较深时,可根据具体情 况适当加大基础埋深使其座落在、号土上,或采用置换法清除软弱土 层,回填可选用毛石混凝土、石屑、低标号混凝土等,使得承载力和沉降 均得到保证。也可进行浅层地基处理,基础型式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独立基 础、条形基础或局部联合基础。 厂区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汇总 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一览表 建构筑物 结构形式 基础形式 基底标高 (m)

40、预估持力层 地基处理形 式 汽机房 框排架结构 柱下独基 -5.0(局部 -9.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22 建构筑物 结构形式 基础形式 基底标高 (m) 预估持力层 地基处理形 式 汽机基座基础 动力机器基础 片筏基础 -7.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除氧煤仓间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5.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锅炉房 锅炉基础 箱型 -7.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送风机及一次风机支架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电除尘器基础 设备基础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引风机及支架烟道支架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烟囱 高耸结构 平板基础 -5.5

41、 层粘土 天然地基 干灰库 筒体结构 筏板基础 -3.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500KVGIS 框架结构及设备基础 独立基础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转角铁塔 高耸结构 平板基础 -3.0 层粘土 换填地基 继电保护通讯楼 框架结构 独立基础 -2.5 层粘土 天然地基 制氢站、循环水加药室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除灰、脱硫、运煤综合 楼 框架结构 柱下条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8 转运站 地上框架结构 地下箱基 -10.0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9 转运站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碎煤机室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

42、填地基 #1 输煤栈桥地下部分 箱型结构 地下箱基 -11.03.5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1 输煤栈桥地上部分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2、17、#18 输煤栈桥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斗轮机基础 设备基础 条形基础 -1.0 层粘土 换填地基 火车卸煤沟 箱型结构 地下箱基 -11.0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圆形煤场网壳支座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3.00 层粘土 换填地基 圆形煤场中心立柱 箱型结构 地下箱基 -11.00 层粘土 天然地基 圆形煤场堆煤区 大面积堆载 天然地基 -1.5 层粘土 换填分级堆载 循环浆液泵房、石膏脱 水车间

43、 框架结构 柱下独基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吸收塔、事故浆液罐 设备基础 平板基础 -2.5 层粘土 换填地基 2.4.2 主厂房结构布置 1)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联合布置,横向形成框排架体系,纵向框 23 架体系,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厂房两机组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塔式炉 与汽机房、除氧煤仓间形成独立单元结构体系,集中控制室布置在两炉间 的煤仓间框架内。 2)汽机房屋面建筑采用压型钢板底模现浇混凝土屋面,结构采用钢 屋架结构。具有造价适中、耐久性好优点,利于屋面防水。主厂房各层楼 面形式使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方案。 3)加热器平台柱及主框架梁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横向通过 平台梁与

44、A、B 列柱刚接或采用两侧悬挑的做法,纵向采用框架结构。 4)汽动给水泵基础采用了钢弹簧和阻尼器共同作用的弹簧隔振基础, 直接布置在运转层平台梁上,四周用变形缝与运转层平台隔开。 5)吊车梁采用焊接工字形钢吊车梁。为增加煤斗容积、降低皮带层 高度,煤斗采用上方下圆钢煤斗。锥斗采用圆形锥斗可有效降低堵煤的几 率,上部采用方斗可充分利用空间,有效增加煤斗容积。煤斗锥斗部分采 用不锈钢复合钢板。 6)汽轮发电机为西门子技术机组。 7)固定端、扩建端山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横向为框架结构,利 用汽机加热器平台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伸兼做山墙抗风柱。固定端、扩 建端山墙柱与与汽机房屋面钢梁铰接相连,屋面

45、相应位置处设通长钢次梁 兼做刚性系杆以传递水平力。山墙不设抗风桁架,纵向风荷载由山墙柱来 承受,并分别传至加热器平台及屋面的空间体系。 8)磨煤机及其他设备基础均采用块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 9)集控室设置在除氧煤仓间框架中间段内,利用除氧间框架及楼板, 24 局部增设集控室屋面。 2.4.3 烟囱 本期烟囱高度为 240m,采用一座双管式钢内筒烟囱,防腐内衬采用轻 质泡沫玻化砖。 2.4.4 电除尘器支架为钢结构,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 间设连梁加强整体刚度,抵抗水平力。 2.4.5 送、一次风机,吸风机检修支架、烟道支架可设置成一个结构整体, 以合理利用炉后场地,采用现浇钢筋

46、混凝土纵、横向框架结构体系,基础 均为独立基础。各风机本体均为大块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 2.4.6 室内 500KVGIS 架构采用钢管柱组装的人字形架构柱,横梁采用三 角形钢桁架;支架柱采用钢管柱,钢结构均作热镀锌或喷锌处理。基础为 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 2.4.7 主变、高压起动/备用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 基础;出线构架采用钢管柱、三角形钢桁架横梁,防火墙采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条形基础;事故油池为地下箱形结构。 2.4.8 继电保护通讯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纵、横向框架结构体系,现浇 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柱下独立基础。 2.4.9 燃煤建(构)筑物 1) 碎煤机室 碎煤

47、机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碎煤机基础采用弹簧隔振基础,布置在碎煤机室大梁上,四周用变形 25 缝与楼板隔开。 2) 转运站 转运站的地上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 屋面板。地下室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其它部分基础采用钢 筋混凝土独立或筏板基础。 3)输煤栈桥 (1)地下廊道 地下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对较长的廊道,根据上部覆 土厚度和荷载的不同,采用分段变截面。 (2) 地上栈桥 地上栈桥大跨部分考虑采用钢结构为主,在跨度较小时采用现浇混凝 土结构。钢结构栈桥根据工艺要求,采用封闭型式。 封

48、闭栈桥以钢桁架作为主结构承受荷载,同时为封闭体系提供了骨架, 桥面采用压型钢板底模现浇混凝土楼面,屋面采用复合压型钢板,侧面采 用双层复合压型钢板围护。 4)斗轮机基础 斗轮机基础煤场延伸段采用间距约 6 米的独立基础上设置现浇钢筋混 凝土轨道梁的做法,斗轮机基础两侧采用毛石砌筑的重力式挡煤墙。 2.4.10 本期工程设置三个圆筒灰仓,内直径 16m,高度 29.5 m。灰库采用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采用圆板基础。贮灰平台顶面及上部筒壁采用 压延微晶铸石耐磨内衬。 2.4.11 除灰脱硫综合楼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 26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4.12 渣仓、高效浓缩机等设备由厂家供货,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或 筏板基础. 2.4.13 本期新建一座制氢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轻 质板材以满足防爆要求。机组排水槽为钢筋混凝土露天地下布置,槽内做 防腐处理。循环水处理站、各防雨棚等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 备基础为混凝土块式基础。 2.4.14 本工程厂区管线采用综合管架架空布置,采用热轧 H 型钢柱,横梁 采用工字钢或热轧 H 型钢,沿管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