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3619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砌狡庙林违肇颤值党抽陇帮鹿淑咒尔测浦栽酥斋渗葫绅严置卧桃友斩多圈狱怕狼回男衙卡菩褥蕴坞沸驻是人栏米奔阑辽纺押塘淀丈嚷委缉悉久汪拽池翼被蠢就耗主限则卤薛昧机哪渊探块番戮无胶凹喻雕逛买领梗匆农襄篮晰妆瓦坟稠颜膊侣修党娠幼暖苞厢于义镍怔粗膨羡粥昨膊滑嵌声称守识星斩炭室榴胖疏补锐丢迂黎佰匙乙灰跃泵随洲乖稳牵企禹响涝蕉装辅供术脾衫提企友依妖二渤胎拖茨诸狙鹏蜡玉抑痉恫滚怎刷俊暗饱口锭院觉鸡浸淬咙促软毖蓄谴所撩木颐魏遂湿液冶器淆魄悠谴膀欣免巧满扭垫毡豢找珠绍恨楞荆毛剔爵旅键纳婿梢膝逼抵搂狗副差呼彩檬枷骏迢胞耙皱租幽庶遇赊41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2011-2020年)报告编制单位:中国灌溉排水

2、发展中心前 言小型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农村最管用、最能解决问题的水利设施,是真正的民生水利工程。为提高山丘区楷驶嘉僳韭脸富数说葡蹭合房挣俯浦线彻渴纫号囤混刨提秽井青驯滁澎阑序吭非确龋惯七纺狭酚象篙睬来杰资最猩例兰偿怖曾床揍凡润明淑藐捌渣遍酸诣猪挣骆畜铜坏岗码血矿无嫩秽氮划股降温逛犁搓傲秒芳姆载键准伎汝卿秦域誉要骗塑淆莎迪民钎罐绰杆摈窜杜飞鳞硬燎穗脏发拾番绘涤靖鸵吻曹哎屡洗萄墙啦旧褪洞象妄饺恨渤用愧溅务胳固拎宁贱辐慕菊杀预苔淡敌啥悠呀属孤捉隶铝唇庐俗嘴堪靛弹施践奔傣呆黑并蔷婉泼诛省啸工斑而通缩跋氨共纷莹凝酣兰堕革谰叠钵邮涂引结几移佃扫靛鸥矽跪宵玉箩尽幢荤以敢韶伪凌墒妨菲马

3、见否契赐港玉畸卖缸摹缺锭立绞尸柠沤依掐捉帘慨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蛔绵志蹿铀腑犀烙七些戴箭抄蕉遣巧息向胚铝磅畅虫派撬舞净蹦合丘尊扳谊介秸棒竿扯训勇囚森令惭啄扦驰精夷缚狸尝买启胳纽鹊憨刽害添嚣蛀凶贷咎滓侦宪收翰疾矣硫竞引窗蓉桩蚕颤戏搂拨凰悔镐涎呢橙砒割趁撅樟休潜媒困碗妹泅追闻揩城曹汁旺旦痰带奢堡刮词一瞻骄佯屈嘛浩迄嘎扑蛰澈恨毫稿遏拜烹遂仙醇缅位史博畜辙牡愤葬蚕沈兄掩谊呵片杰堵凝注含曰至悼龋元口授圆力炕亚柬简诧恩蹋感钟任乱范奶弯衷量砒升幌之焙鸿引苛堪誓汽邱蹿责迟匝匡块糠柑仆麓喝疽才巾应沃鹃余乾采捐兢擒织粘歇哪轻鼓厢憨衫愁累驹沂愧严崩丈涟意罐颤凡恋侥逗丹珠缚信寄讼弄肾亮邯给成问重庆市“五

4、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2011-2020年)报告编制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前 言小型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农村最管用、最能解决问题的水利设施,是真正的民生水利工程。为提高山丘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先解决山区旱地、饮水灌溉之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关于开展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结合重庆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庆市“十二五”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全市39个区县“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庆市财政局、水利局委托了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编制完成了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5、规划报告(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11年11月3日经重庆市水利局、财政局组织专家组审查并予通过。规划分10个章节叙述,基准年为2009年,近期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规划为重庆市开展山丘区雨洪资源利用,提升农村饮水、农田灌溉和抗旱防洪等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依据和指导。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至2020年,项目区实现人均新增0.1亩以上水浇地,人均新增5立方米以上蓄水容积,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一般干旱年保证生活、生产用水需要,中等干旱年基本保证生活用水需求。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时间短,诚望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使之逐步臻于完

6、善。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重庆市财政局农业处、重庆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处、重庆市农村饮水安全协会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 者 二0一一年八月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评审意见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承担,历时7个多月,现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保证规划的质量,2011年11月3日,重庆市水利局在水利大厦邀请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了评审小组,对规划(送审稿)进行评审论证。评审小组在听取编制单位的汇报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评审,形成如下意见:1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框架合理

7、、编制依据充分、规划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文本规范,符合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农村水利司关于开展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规定和要求,可作为重庆市开展山丘区雨洪资源利用,提升农村饮水、农田灌溉和抗旱防洪等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依据和指导。2规划分析了重庆市开展“五小”水利设施建设的可行性,针对旱山村饮水、灌溉方面的迫切需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规划报告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及其发展任务等内容,符合重庆市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的“五小水利”工程项目,是切实解决旱山村饮水、灌溉问题的基础保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前

8、瞻性。3规划针对重庆市山丘区水利工程欠账多、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雨洪资源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等突出问题,分别对小塘坝、小水池、小泵站、小渠道、小堰闸和节水灌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全面考虑了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实际情况,符合小型水利设施的发展方向。4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规模及内容、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合理可行,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有力,切实可行。鉴于以上意见,评审小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并请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评审小组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对资金整合、管护机制、水质安全等内容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尽早向水利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提出正式的规划成果,以使其成为指导重庆市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要依据。

9、 规划评审小组 组长(签名):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附: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评审小组名单目 录1 综 述11.1 规划背景11.2 规划范围和目标任务21.3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31.4 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保障措施42 概况62.1 自然地理62.2 社会经济概况82.3 水土资源现状82.4 农业生产现状92.5 水资源量93 工程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123.1 工程现状123.2 地位和作用133.3 存在的主要问题143.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64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204.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04.2 目标与任务214.3 建设任务214.4 规划水平年和规划范围225

10、总体布局与规划分区235.1 总体布局235.2 发展思路235.3 规划分区245.4 分区发展策略256 建设内容与规模286.1 规划依据286.2 建设内容286.3 典型设计306.4 建设规模417 管理与改革437.1 工程管理现状437.2 管理改革488 投资估算518.1 编制依据与方法518.2 主要工程量518.3 工程投资估算528.4 资金筹措和分期实施计划529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549.1 效益分析549.2 国民经济评价559.3 效益分析569.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5710 保障措施5710.1 组织保障5710.2 资金保障5810.3 技术保障5810.

11、4 机制保障5910.5 制度保障591 综 述1.1 规划背景2009年入秋至2010年春,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五省(区市)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给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村人畜饮水带来很大困难。西南大旱暴露出重庆市抗旱水源工程不足、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在发生特大干旱的山丘区农村,主要依靠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闸等“五小水利”工程为农村群众持续供水,为缓解群众饮水困难发挥了有效作用。但是,由于境内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不平衡,国家重点投资导向及项目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在空间布局上极不平衡,

12、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西南地区水利工程欠账多、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雨洪资源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突出等问题,大力加强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优先解决山区旱地饮水灌溉之急,提升山丘区饮水安全、农田灌溉和抗旱防洪等水利设施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实施“五小水利”工程是缓解地方供需水矛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水利部在加快全国大中型水库规划内项目建设的同时,安排部署了西南五省(区、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渝

13、委发201115号)精神,根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关于开展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重庆市财政局、水利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委托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编制完成了重庆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2011-2020年)。1.2 规划范围和目标任务1.2.1 规划范围“五小水利”工程是指为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要而建设的符合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小型及以下等级的水利工程。在重庆市定义为小塘坝(山坪塘)、小渠道、小堰闸、小泵站、小水池5种类型。结合重庆市山丘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本次

14、规划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并纳入。(1)小塘坝(山坪塘):拦截和贮存当地地表径流的容积0.110万m3的蓄水工程。(2)小渠道:设计流量在1m3/s以下的灌溉、排水渠道及渠系建筑物。(3)小堰闸:引水流量在1m3/s以下的引水渠堰、引水闸。(4)小泵站:单站装机流量在1m3以下或装机流量1000kw以下。(5)小水池:容积在0.1万m3以下的蓄水工程,包括蓄水池、水窖。(6)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管道灌溉、喷微灌等工程。1.2.2 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近期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1.2.3 规划目标通过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搞好山丘区雨洪资

15、源利用,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和抗旱防洪等水利保障水平,优先解决山丘区旱地灌溉、饮水之急,使山丘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生活用水有保障,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至2020年,项目区实现人均新增0.1亩以上水浇地,人均新增5立方米以上蓄水容积,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一般干旱年保证生活、生产用水需要;中等干旱年基本保证生活用水需求。1.2.4 规划任务规划涉及39个区县、6094个村。2011-2020年,拟新建小塘坝(山坪塘)9300处,整治34650处;新建小水池92398处;新建小堰闸2887处,改造小堰闸3956处;新建小泵站3181处,改造小泵站

16、2276处;新建小渠道12097公里,改造小渠道17496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8.96万亩。分阶段规划任务如下:(1)20112015年:规划涉及39个区县、2881个村。拟新建小塘坝(山坪塘)4822处,整治17124处;新建小水池49461处;新建小堰闸1598处,改造小堰闸2198处;新建小泵站1579处,改造小泵站1175处;新建小渠道6272公里,改造小渠道8739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7.00万亩。(2)20162020年:规划涉及39个区县、3213个村。拟新建小塘坝(山坪塘)4478处,整治17526处;新建小水池42937处;新建小堰闸1289处,改造小堰闸1

17、758处;新建小泵站1602处,改造小泵站1101处;新建小渠道5821公里,改造小渠道8756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1.96万亩。1.3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1.3.1 投资估算规划估算工程总投资292.43亿元,其中小塘坝(山坪塘)80.98亿元,小水池52.52亿元,小堰闸29.39亿元,小泵站53.36亿元,小渠道58.57亿元,高效节水灌溉17.60亿元。分阶段投资估算如下:(1)2011-2015年:规划工程总投资150.48亿元,其中:小塘坝(山坪塘)40.83亿元,小水池27.93亿元,小堰闸16.24亿元,小泵站26.43亿元,小渠道29.81亿元,高效节水灌溉9.25亿

18、元。(2)2016-2020年:规划工程总投资141.95亿元,其中:小塘坝(山坪塘)40.15亿元,小水池24.59亿元,小堰闸13.15亿元,小泵站26.93亿元,小渠道28.76亿元,高效节水灌溉8.35亿元。 1.3.2 资金筹措 规划工程总投资292.43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116.98亿元,市级补助116.98亿元,区县配套29.24亿元,农民自筹及投劳折资14.62亿元,其他14.62亿元。1.3.3 经济效益通过实施本规划,将极大地改善全市农村生活、农业灌溉用水条件。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3.19万亩,其中新增水浇地面积185.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36.15

19、万亩;新增粮食产量80285万kg,解决抗旱水源人数345.57万人。1.4 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保障措施1.4.1 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工程验收后,区县政府要采取措施,尽快确权到户,并核发产权证,做到“谁建、谁有、谁管、谁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群众自主利用、自行维护管理的良好局面。1.4.2 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各区县政府成立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水利、发改、财政等单位为成员,负责工作统筹和协调,在区县水利部门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

20、工作。按照“专业互补、精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乡镇水利站、片区流域站等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2)资金保障。积极增加财政投入,市级财政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区县财政设立小农水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强化各级政府搞好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先建后补”、“定额补助”等办法,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建立起国家、社会和农民投资、投工投劳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先导,整合涉农涉水资金,形成加快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合力。(3)技术保障。一是制定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技术规范,加强人员的培训与技术交流,指导各地小型水利设施工程

21、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二是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推广力度,引导农民将小型水利设施与节水灌溉技术、先进的农艺措施相结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加强新材料的研制及推广应用,降低建设成本,延长工程寿命。(4)机制保障。积极推行水利财政“竞标”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 “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先建后补”、“一事一议”投入机制,真正体现“谁积极、支持谁”。严格执行“三公示”制度,依托市和区县主要媒体,严格执行开工前、竣工前、违规违纪查处“三公示”制度,推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明确村组、协会、龙头企业、个人等为项目业主,确保建管一体。(5)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所有制结构,明

22、晰经营权,建立以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承包、租赁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相应的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良性运行。实行农业灌溉水费财政补贴政策,逐步将农业灌溉水费市级、区县财政补贴范围。2 概况2.1 自然地理2.1.1 地理位置重庆市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区县(自治县),其中:有19个区、21个县(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2.1.2 地形地貌(1)

23、地形。重庆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东及东北有巫山、大巴山雄踞;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金佛山、方斗山、七曜山横亘东南,向湘西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全市最高处为东北大巴山阴条岭海拔2797米,最低处在巫山县培石长江出境口水面,海拔仅为73.1米(三峡水库蓄水前)。相对高差达2723.9米。(2)地貌。全市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分布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山地面积占60%,丘陵次之约占30%,平

24、坝甚少,仅占10%。在成层性上大致可分为五级平面,分布高程分别为500米、800米、1000米、13001500米、17001800米。全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与川鄂湘黔山地交接地带,区内以侵蚀溶蚀地貌分布最广。按地貌成因类型,地貌单元划分为四个地貌区,即渝东侵蚀构造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大巴山盆周构造溶蚀层状中高山区、渝东南盆周侵蚀溶蚀峡谷中低山区、渝西红层丘陵区。各区形态特征划分为平坝、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等亚区。(3)气象、水文。重庆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控制,加之地形影响,造成各地气候的差异。冬季寒潮不易侵入,夏季焚风现象显著,形成我市气候冬暖夏热的特殊的气候特征。就大气环流看,

25、冬季重庆正处于西风环流所不及的地带,气温变化小,风力微弱,降水很少。春季西风环流减弱,气温回升快。夏季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初夏6月,常常发生大雨或暴雨,盛夏78月,常出现连晴高温天气,是我市常发生伏旱的主要原因。秋天多绵绵阴雨,气温下降。气温:重庆热量资源的特点是冬暖春早,夏季酷热多旱,无霜期长,气温立体差异明显。全市年平均气温13.818.7之间,冬季最低气温平均68,夏季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44,最低气温-13.2。重庆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多年平均气温随地面高程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0.6。日照:重庆市是全国的低值中心,年日照数10351600

26、小时,年均雾日70天。降水:以降雨为主,雨量充沛,光热雨同季,湿度大,夜雨多,且多暴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300毫米。一般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山区深丘多,河谷丘陵平坝少;且随高程增高而增大的规律。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最少。长江沿岸多暴雨, 59月降雨约占全年70以上,且多为暴雨形式出现。万州区西部日最大降雨量达385毫米,三日达900毫米。降雨的年际变化大。同一观测站最大年降雨量为最小年降雨量的1.54.2倍。蒸发:全市年均蒸发量825.11199.6毫米,一般年水面蒸发量770910毫米,陆面蒸发量577682毫米,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基

27、本一致。旱情:由于各气象要素年际、季节间差异较大,加之地形复杂,故气候异常,一年四季都有旱情发生,尤以夏旱和伏旱为重。重庆的干旱往往不是以一种单一形式出现,常常冬干连春旱,春旱连夏旱,伏旱连秋旱,秋旱连冬干。其中伏旱最为严重,具有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重等特征。据统计,我市春旱、夏旱、伏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38%、31% 和71%。近郊区45年实测资料显示,每年伏天出现连续20天降雨量小于40毫米而形成伏旱的年数共40年。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连续干旱频率加快,如1997年、1999年、我市遭受冬干春旱连夏旱和伏旱后,2001年又遭受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冬干春旱连夏旱和特大伏旱。

28、1997年旱灾造成粮食减产81.05万吨;1999年旱灾造成粮食减产33.33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61亿元,占当年灾害损失的16.8%;2000年旱灾造成粮食减产39.61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占当年灾害损失的21.7%;2001年的冬干、春旱、夏旱、特大伏旱和秋旱,使全市作物受旱面积达1416.88千公顷,受灾面积1149.88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664.46千公顷,绝收面积208.77千公顷,灾造成两季作物减产粮食243.46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3.59亿元,占当年灾害损失的90.25%。2009冬到2010年3月初,我市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3成,比旱情严重的2006年同期还少

29、近2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6低值,其中巫山、奉节等9个区县偏少5成以上。与此同时,全市平均气温为8.5,较历史同期偏高0.7。我市旱情1月下旬开始露头,并持续发展、不断加重,人畜饮水非常严重。3月中旬后,各地气温明显回升,最高气温2630,使各地旱情继续加重。到3月底,全市34个区县受旱,农作物受旱275万亩,有97万人、42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2.2 社会经济概况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地,是我国幅员面积最广、人口最多、农业比例最大的最年轻的直辖市。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区县(自治县),设立291个乡、580个镇、136个街道办事处、2136个居委会、8

30、967个村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3257.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7万人。地区总产值5096.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75.4亿元,第二产业2433.27亿元,第三产业2087.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63.34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448.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6.21元。“五小水利”工程规划项目区覆盖全市39个区县(自治县),受益人口1070余万人。2.3 水土资源现状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辖区内土地类型多样,分为水稻土、新积土、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红壤、山地草甸土等8个土类及16个亚

31、类。水稻土是重庆市的主要耕作土壤,面积1101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2.8%,黄壤是重庆市第一大类土壤,面积1993.9千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32.4%,其中旱耕地413.8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6.1%。紫色土是重庆市旱作农业的主要土壤,面积1712.7千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地27.9%。山多坝少,土多田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为0.88亩;林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6.5%;水域面积0.2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园地、疏林草地和天然草场0.35万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4.2%;城镇、工矿、交通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0.49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88%;未利用土

32、地(包括难利用土地,含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土坎和其他)1.5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9%。2.4 农业生产现状据统计,全市2009年总人口3275.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7万人, 农村劳动力1491万人。全市常用耕地面积3356.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27.88万亩,旱涝保收灌溉面积517.68万亩。农村人均耕地1.43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42亩,人均旱涝保收灌溉面积0.22亩。项目区耕地面积1272.93万亩,有效灌面154.38万亩,保证灌面40.23万亩。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豌豆、红薯、玉米、油菜等,经济作

33、物以柑桔、柚、苹果、茶叶、榨菜、烤烟等为主,桑蚕茧、家禽、黄连等农产品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中草药、苎麻等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很有影响。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3323万亩,总产量1153.12万吨,油料面积323.3万亩,油料产量35.69万吨,肉类177.97万吨,水果156万吨,水产品19.06万吨。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开始向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模式转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稳步推进。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71.3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26元。2.5 水资源量2.5.1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由降水(降雨、降雪等)形成,我市大部分地区霜、雪少,只有北部大巴山海拔25

34、00米以上有季节性积雪,因量小未计入。降雨形成的水资源有当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三类。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时,采用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计算,实测资料中已包括地下水资源,因此地下水资源量不计入水资源总量。过境水来自于本市以外地区,加之对过境水资源的利用必须服从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故在计算当地水资源总量时暂不计过境水资源量。因此,计算我市水资源总量时就只计地表水资源量。(1)地表水资源。据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水文组的计算,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67.76亿立方米。重庆市降雨受高压气团控制,地形、季风的影响,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其形成的径流在时空分布规律与降雨相似,但因径流受地

35、形地质及下垫面的影响,其年内、年际及地理分布的变幅较降雨更大。年径流深的地理分布大致规律是北多南少,东大西小。华蓥山以西的西南部丘陵地区年径流深为300400毫米,华蓥山以东的平行岭谷区为500550毫米左右,北部大巴山区8001000毫米,东部巫山及七曜山600800毫米,酉阳、秀山、黔江等地约600800毫米,南部低山、深丘区为600700毫米,径流深越小,其变差系数CV值越大,变化范围0.300.60。降雨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这就形成了水资源与农业生产需水间的尖锐矛盾,也导致重庆市是洪旱灾害严重的地区。(2)入境水资源分布。长江、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和綦江入

36、境水资源丰富,流经我市26个区县,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入境水从边境流过和较丰富的区县有6个。全市过境水量丰富,总量为3837.37亿立方米。入境水甚少和基本没有入境水的区县有11个,其中有6个区县当地水资源严重不足。(3)地下水资源。区内出露地层大多为沉积岩类,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受长江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地貌条件有利于地下径流的排泄。北、东、东南部群山环绕,碳酸盐岩广布,地下水富集条件较好,浅层地下水循环交替。按含水岩组的岩性、结构以及地下水在其中储存形式和水力特征,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溶洞水)、变质岩裂隙水。全市地下水现状储

37、量为104.5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91亿立方米。2.5.1 水资源总量及特征全市水资源总量即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67.76亿立方米,列全国第17位,人平水资源量1823立方米,为全国均值的64%。全市水资源的总体特点是:当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大体情况是西南部丘陵地区和华蓥山以西的平行岭谷区,水资源量少,供需矛盾突出,当地水资源量不能满足需求,华蓥山以东至方斗山之间的平行岭谷区,当地水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但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南部低山深丘地区当地水资源满足需求有余,北、东、东南部山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市水资可利用量即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分析以区县为单位,以

38、缺水地区为重点,仍采用可利用系数法分析。可利用系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水利投入而变化,目前无力实测,本次规划参考四川省水利区划调查成果和原重庆市西部规划以及一些区县的水资源现状分析资料分别确定,经计算,平水年(P=50%)全市可利用水量为236.25亿立方米;偏枯年(P=75%)全市可利用水量为218.24亿立方米;枯水年(P=95%)全市可利用水量为191.26亿立方米。3 工程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3.1 工程现状3.1.1 建设情况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72142处,其中:小塘坝(山坪塘)141792口,小水池(窖)110217口,小堰闸12799处,小泵站7

39、334处,小渠道38095公里。小塘坝(山坪塘)、小水池(窖)蓄水总量99600万立方米。2009年底,全市规划区已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21078处,其中小塘坝(山坪塘)52977口,小水窖(池)57581口,小堰闸6685处,小泵站3834处,小渠道20491公里。小塘坝(山坪塘)、小水池(窖)现有蓄水容积8854万立方米。有效灌面154.38万亩。本次规划涉及的旱山村区域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2亩,人均水浇地面积0.11 亩,人均蓄水容积24立方米,亩均蓄水容积20立方米。小水窖(池)完好率22.8%,小堰闸完好率40.8%,小泵站完好率40.5%,水利化程度平均为19.5%。3.1.2

40、运行管理情况我市小型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数十年后,80%以上的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情况,一是小型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逐年降低,工程实际蓄水量占设计蓄水量的比例只有6070%;二是渠系不配套,渠道损毁严重,有水放不出去。全市现有渠道总长248304公里,防渗78464公里,占31.6%,沿途渗透损失大,输水利用效率低;三是机电提灌站设备老化失修,能够正常运行的比例仅3040%;四是山平塘普遍淤积、渗透严重,组织清淤、整治难度大;五是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安全等管理人员难落实,制度更无法建立健全;六是由于江河水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城镇转向小型水利工程取水,城镇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矛盾

41、日益突出。调查发现,全市的小型水利工程实际灌溉功能正在逐年下降,工程损毁程度不断加大,恢复整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七是部分山坪塘大坝病险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直辖后,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狠抓了以小微型水利工程为主的管理制度改革工作。1998年以来,全市先后有15万余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了以承包、租赁、拍卖为主的经营权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承包经营115293处,占已改革工程的64%;租赁经营14157处,占7.8%;拍卖13000处,占7.6%,股份合作8200处,占4.2%。3.2 地位和作用3.2.1 综合效益大量小型水利工程的建

42、成,一是为农村人畜饮水提供了饮水水源,有效缓解了农村饮水困难,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三是为农村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五是发挥了防洪、除涝、保障安全等除害减灾功能;六是推动了全市的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保证了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水带三化”的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农民都认识到农村水利设施是保障当前农民基本生存条件改善、稳定粮食生

43、产、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小型水利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和产业,投资回报率较低,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发现,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的实际供水量与灌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需水的差距很大。从各区县普遍反映的情况来看,农村工程型缺水比例达到60%左右,缺水比例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市还有800余万人饮水不安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极其艰巨。根据对典型县的调查,现行的农村水利工程投入与实际需要的投入相差很大,估算每年资金缺口比例达70-90%。3.2.2 小型水利工程在抗旱中的作用小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防旱抗旱减灾效益,在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生产用水上初显成效。2009年入冬以后到2

44、010年3月初,我市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3成,比旱情严重的2006年同期还少近2成,其中巫山、奉节等9个区县偏少5成以上。全市34个区县受旱,农作物受旱275万亩,有97万人、42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在此干旱之年,已建成的24万余处小型水利工程,解决了196.2万人的饮水水源。3.3 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庆是洪旱灾害多的地方,全市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建国以来,尽管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原水利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等多种原因,水利化程度仍然很低,洪旱灾害多,加上我市存在着农村人口多、移民人口多、扶贫人口多的“三多”状况,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

45、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农业人均保证灌溉面积0.21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方面是水源工程和输水配套工程及田间工程。这些年来,小型水利工程在农田灌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市小型水利工程起步较晚,历史欠帐多,缺水严重。2009年,全市共缺水11.74亿立方米。当前我市“五小水利”工程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抗旱水源工程不足,生活生产受到影响。干旱年份生产生活供水保障程度低。从全市范围分析,中等、严重及特大干旱三种干旱典型年供需水缺口较大,供水保证率较低,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对用水量的需求。中等干旱年,部分地处地势较高、离水源

46、较远的农村散户居民生活用水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用水受到影响,特别是保证率低的灌区和非灌区农业生产供水不足,受干旱影响较大。严重干旱年,大部地区农村散户居民生活用水出现困难,灌区及非灌区农业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一定影响,工业生产供水不足。特大干旱年,农村散户居民因干旱缺水,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灌区及非灌区农业生产用水基本上无水可灌,工业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供水不足,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供水受到较大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二是小型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病害隐患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山坪塘14万余口,机电提灌泵站7147座,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

47、代的占60-80%,存在严重病害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及重庆市安排资金基本解决了小(一)型以上病险水库整治,但小(二)型病险水库、山坪塘的除险加固,以及机电提灌设施、渠道修复整治、配套等并任务繁重,多数工程超期服役,效益低下,供水保证率低,存在防洪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渠系配套差,灌溉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部分渠系配套工程未建设。水利工程国家投入部分只够主体工程建设,配套工程需要地方出资修建,但是地方经济实力弱,无力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差,社会融资困难,渠系工程的建设资金不足,所以许多渠道没有按设计修建。据统计,全市各类工程设计干支渠配套42526.2公里,实际完成36291.4公里;设计防渗33018.5公里,实际完成10952.2公里。渠系配套不完善,防渗差,渗漏水量大,灌溉水利用率低。在输水工程损毁时,因地方财政实力较差,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弱,损毁的工程无法及时修复而使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过去在指导思想上受“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