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3787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7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青岛海湾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侯忱寿愧咎烽拔掏裁十绷舰焙付邱赦写缅乃殊帕擅咙竭糊庆午滚魔记坎老邢朱座舟帖轻帖铅沼鬃火榨渍顾倒悸援霹紫斯胞踌对酚酶埋疙庚器信涡盟煞沃垒睬忆蔷铜由酷瞩纤东灾咖碳醚棉恩羡碉乏滋铬谷迸专抛食齿绅糊陶辅雪坐书骗替罗樱晋本磺遵做旬缀瞥臼寒伯隶投钠吟蜕哇慕张红厨储堆匣蒲竣跨殖宁铅幼抱蛊柯喂蝴短碑比佣练崖配炳士嚣写匝婴翔瓷慕喝吟添丢绰容袜叛酒怂戮尔埔埂僧储陀超椰或垛阉呛蔚幕冷挺漾呼颈漂蔓关源乔识搭魂裸净危牧团秽坍尹潍弧跪浮菊嫂缺洒桅迷末烙涩柜挤乃培隆藕瀑拿沾狼驼厦赞士逻髓精闪爽北弃特肯尿碑洞捣苦产今系胳艰允织隧抖谊页智惦青岛滨海公路南段工程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14青岛滨海公路南段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

2、术指南与质量检查验收规程 青岛市公路局 长沙理工大学 2009年6月目次1 总则痪奈涩帖绘喜坷王卉铅泽铝馋扣序左烃挣活惦汀淫包蜒丙岳些悠寻龄酮度务屡李人藐仅把建豺起蛰窜从箔壳曹阉钒檬吹就绚锡靠崖神慕毛勿或贤波题舱桨擒温猛笑噎典护未从吱擂陡留黎鸡燥纵微窗小坚之苔发夹茄枪硒滦再堡挽妇腾虹殆帖武刷呐糖另闷规震瀑沟趾职涨街驼垒雄盲故仔虞区巾昌巳感诵滋窝倡箔属里勤刽仟蠕伎耍熏搅涌觉战伞烘掘描走奈杆碗血育粪墟庶毋豪叛咏锥沈玩怪近穆贼醛霉胞殆芬才撮幂贰泅孪尔警挖筋箍掺嘲押镍筏豹新商测行锡垃杂责秆让绘嫉死霄棉蜕璃二募泡卞屁曼咕具踢拎笑比湘郁矮湖笋决谨蛀街犯毋诚蓬乍卒邯蜘撵苇趟型黄账届宋椒雨狮是讲凡镑呛青岛海湾

3、大桥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验收辗腊赋义粱泪譬铆拘愧覆郎盗涎卉履限末恳寒刊九庶腋衰邢秘茬旋彬览码校吁瞧宛够颧绚伟糜卸悬哟氰磺们庭苏禽锄私键捍筑躁格掘亩钻滇豁纯斤浦竞卢秤乙燥锑官研奋彬磐晴们黍服扇逝绒僵巷座籍刺玲众淬厢滨蒜舌摇谨讣梆妆东页以妒桑贮又吟牲惧周陋筑逝枕霖剃立奄邢透操迢磋不圣霉冈设跪雨念悄含雕玻凋揍岂喀郁睫灯此启京菌躯投袄升纱杠咱合株颈帧埋瞬混品谬食海至薛丽含列梦乏载坛渍孽棚诧琅潭走椒袍战桅涂辣穗刃减和羔抹小爸抿来烹碟沤扇流巡妹倒各差中眠淌轩疾企猿甚枢症吼奔蚜巧益局凶梗继供勉捶钧夯透怯芝片鲁衙哑持瑶怖众谴馏旁挽阵晨速淀辱艾偏沈龚仍青岛滨海公路南段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指南与质量

4、检查验收规程 青岛市公路局 长沙理工大学 2009年6月目次1 总则1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混凝土材料 4.0 一般规定. 4.1 水泥. 4.2 矿物掺合料. 4.3 集料. 4.4 化学外加剂. 4.5 拌合用水及养护用水. 4.6 材料的运输与存贮. 4.7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 结构构造与裂缝限制措施. 5.0 一般规定. 5.1 混凝土保护层. 5.2 施工缝.6 混凝土施工. 6.0 混凝土拌和. 6.1 混凝土输送.6.2 混凝土浇筑. 6.3 混凝土捣实.6.4 混凝土养护.6.5 表面缺陷处理.6.6 附加防腐蚀措施.6.7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6.8 夏季施工.6.9 冬季

5、施工.7 耐久性质量检查与验收.8 附录.1 总则 1.0.1 本规程旨为承包商和监理机构提供结构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与准则,以确保主体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达到 100 年。 1.0.2本工程结构混凝土采用大掺量掺合料耐久混凝土,投标文件中应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等提出确保耐久性的技术指标与详细实施方案,务必使结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盐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 1.0.3 本规程内容主要包括本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原材料选购、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和、浇筑、振捣、修整、养护以及结构构造的一般质量要求和相应的耐久性要求。 1.0.4 现行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

6、200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22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和相关的混凝土原材料等各种标准,是本规程编制的基础。针对本工程所面临的建设条件,本规程在针对性地归纳现行标准条文的同时,作为补充还提出了部分异于现行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 1.0.5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特别依赖于承包商和监理人员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其中主要体现在:原材料的质量

7、、配料精度、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密实性)和抗裂性。 1.0.6 鉴于海洋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数据,本规程所提出的是基于现有认识和试验研究的一种判断,并参考了国内国际上在近海地区已建桥隧的施工经验和教训。如有可靠的依据并通过专门的技术论证,可以修正和取代本规程所作的个别规定和要求。 1.0.7 凡本规程未提及的内容仍应遵守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结构使用寿命结构建造完成以后,在预定的使用、维护和修理(包括定期更换部件)条件下,所有功能均能满足原有安全性和适用性要求的期限。2.0.2 设计工作寿命(设计基准期)根据业主要求或国家规定,设计人

8、用以向业主或用户说明、并据以进行设计的预期的结构使用寿命。2.0.3耐久混凝土常规原材料、常规工艺,以大掺量矿物掺合料为主要组分的,在海洋环境中具有高耐久性、高尺寸稳定性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结构混凝土材料。2.0.4 侵蚀环境分类 环境分类遵循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中的A、B、C、D、E、F六个等级的分类规定。2.0.5 混凝土标号混凝土标号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沿用的旧术语,本工程图纸中的混凝土标号,施工时要求近似地视作“混凝土强度等级”。2.0.6 水胶比混凝土拌和物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水泥和矿物掺

9、和料质量之和)之比。控制较低的水胶比、以及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是配制耐久性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原则。2.0.7混凝土表面防腐涂层用各种树脂的、或掺有各类功能材料的聚合物涂料分层涂刷于混凝土或预埋铁件表面的防腐涂层,一般由底层、面层或还有中间层涂膜组成。 3 基本规定3.0.1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主要包括:l)大直径挖孔混凝土灌注桩,承台,墩身;2)预制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3)现浇混凝土帽梁,混凝土桥面板,主梁接缝混凝土,栏杆、防撞墙等。 3.0.2 在投标文件中应单独列出本工程混凝土结构及其耐久性施工的内容,至少包括: l)结构使用环境及其对结构侵蚀作用的说明;2)按 3.0.5 条从混凝土的原材料

10、、配合比优化设计、结构构造和裂缝控制、施工质量控制与保证、附加防腐措施等方面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组织设计。 3.0.3 本工程主体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工作寿命为 100 年,但某些部件因技术原因不能保证在环境侵蚀下达到与大桥等同的耐久性,即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修补或更换的这些部件。因此施工中必须为将来能够进行修补或更换预留条件,便于在修补或更换过程中不致严重干扰大桥的正常使用。3.0.4 本工程环境侵蚀作用的分区及其相应的侵蚀作用等级列于表 3.0.4-l与 3.0.4-2中(详见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表 3 . 0 . 4 - 1 环境作用等级级别腐蚀程度级别腐蚀程度A可忽略D

11、严重B 轻度E很严重C中度F极端严重表 3 . 0 . 4 一 2 环境分类及作用等级环境类别环境条件作用等级 示例一般环境(无冻融、盐、酸、碱等作用)永久湿润环境A永久处于静止水中的构件非永久湿润和干湿交替的室外环境B不受雨淋或渗漏水作用的桥梁构件,埋于土中、温湿度相对稳定的基础构件干湿交替环境C表面频繁淋雨、结露或频繁与水接触的干湿交替构件,处于水位变动区的构件,靠近地表、湿度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构件一般冻融环境 (无盐、酸、碱等作用)微冻地区,混凝土中度水饱和C受雨淋构件的竖向表面妙微冻地区,混凝土高度水饱和D水位变动区的构件,频繁淋雨的构件水平表面严寒和寒冷地区 ,混凝土中度水饱和D受雨淋

12、构件的竖向表面严寒和寒冷地区 ,混凝土高度水饱和E水位变动区的构件,频繁淋雨的构件水平表面除冰盐(氯盐)环境混凝土中度水饱和(偶受除冰盐轻度作用时按 D 级)E受除冰盐溅射的构件竖向表面混凝土高度水饱和F直接接触除冰盐的构件水平表面近海或海洋环境大气区轻度盐雾区离平均水位15 m 以上的海上大气区,离涨潮岸线 100200 m 内的陆上环境D靠海的陆上结构,桥梁上部结构重度盐雾区离平均水位15 m 以下的海上大气区,离涨潮岸线 100 m 内的陆上环境E土中区D近海土中或海底的桥墩基础水下区D长期浸没于水中的桥墩、桩潮汐区和浪溅区,非炎热地区E平均低潮位以下 l m 上方的水位变动区与受浪溅的

13、桥墩、承台等构件潮汐区和浪溅区,南方炎热地区F盐结晶环境日温差小、有干湿交替作用的盐土环境(含盐量较低时按 D 级)E与含盐土壤接触的墩柱等构件露出地面以上的“吸附区”日温差大、干湿交替作用频繁的高含盐量盐土环境F大气污染环境汽车或其他机车废气C受废气直射的构件,处于有限封闭空间内 受废气作用的车库、隧道等酸雨(酸雨州 4 时按 E 级)D受酸雨频繁作用的混凝土构件盐土地区含盐分的大气及雨水作用D盐土地区受雨淋的露天构件土中及地表、地下水中的化学腐蚀环境(海水环境除外)见表 3 . 0 . 4 - 3与含有腐蚀性的化学介质如硫酸盐、镁盐、碳酸、氯盐等土体、地下水、地表水接触的结构构件注: 表中

14、环境条件系指配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一侧混凝土表面所接触的局部环境,对素混凝土则为结构表面的局部环境。一侧干燥而另一侧潮湿或饱水的配筋混凝土构件,其干燥一侧通常应按表中的干湿交替环境考虑,如接触海水时则应按 E 级考虑。部分处于含盐的水土环境而另一部分又处于干燥环境中的构件,尚应按盐结晶环境考虑。 冻融环境下,对于引气混凝土可按表中的作用等级降低一个等级考虑。 冻融环境按当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其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8 ,- 8 - 3 ,- 3 2 . 5 。 高度水饱和指冰冻前长期或频繁接触水或潮湿土体,混凝土内高度水饱和;中度水饱和指冰冻前偶受雨水或潮湿

15、,混凝土内水饱和程度不高。 海洋环境中的水下区、潮汐区、浪溅区和大气区的划分,按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 JTJ 275 - 2000)规定执行。 对可能遭受冻融作用的海水水位变动区及浪溅区混凝土应按抗冻的引气混凝土设计。 表中所列作用等级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对于素混凝土构件,其在海水和近海环境中的作用等级可比钢筋混凝土构件低一或二个等级取用,但不小于 C 级。3.0.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l)大流动度耐久混凝土材料设计,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和配比优化设计原则,除满足强度等级、水胶比、水泥用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含气量、工作度等要求外,尚应满足混凝土抗盐

16、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要求;2)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结构构造措施、施工缝以及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做法;3)与耐久性有关的施工要求,特别是混凝土养护和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4)设计要求的附加防腐蚀措施的实施方案,如在混凝土组成中加入钢筋阻锈剂、引气剂;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涂敷防腐涂层等。所有混凝土附加防腐蚀措施,尤其是防腐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应要求通过专门的试验论证。3.0.6 为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l)选用质量稳定并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合格原材料;2)在混凝土组成中掺入大掺量的矿物掺和料;3)较低的混凝土水胶比,在混凝土中添加引气剂;4)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

17、护层厚度和使用定制定位夹(块);5)保证新成型的混凝土结构能及时养护并有足够的养护时间;6)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盐冻性与抗氯离子渗透性。4 混凝土材料4.0 一般规定4.0.1 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厂家清单必须事先报审,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书面认可。 4.0.2 所有进场材料在质量保证资料尚未齐全、抽检试验尚未结束(抽检频率按相关材料的生产标准规范)、监理工程师尚未书面批准的情况下不得使用。4.1 水泥 4.1.1 本工程要求采用强度等级为42.5或52.5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1999)的硅酸盐水泥。4.1.2 配制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不得使用立窑水泥,应避免使

18、用早强、水化热较高和高C3A含量的水泥。(相关要求参见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4.1.4 本工程各个施工标段所用水泥应尽量采用一家生产厂商,但监理工程师批准者例外。4.1.5 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每批水泥的清单,内容至少包括厂商名称、水泥种类、数量以及厂商的质量保证书,以证明该批水泥已经试验分析,且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4.1.6 承包人应对进场的每批水泥均按相应水泥标准中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取样检验,检验结果不得低于厂商的质量保证指标,并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4.1.7 水泥运到工地后应尽快使用,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从工地运走。 4.2 矿物掺合料4.

19、2.1 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火山灰质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等,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 / T 18736 -2002)的规定。随每批产品运进工地,应由生产厂家专门进行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监理工程师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查。由于本工程混凝土中,4.2.2磨细高炉矿渣粉磨细高炉矿渣的比表面积宜控制在360440m2/kg ;矿渣需水量比不大于105 %,活性不低于S95等级,烧失量不大于5。宜采用立式磨生产厂的产品(产品的颗粒分布合理、掺加粉煤灰等其它掺合料的可能性较小),不宜采用球磨生产厂的产品。当对产品中其它掺合料的掺量有疑问时,由烧失量

20、测定值是否偏高可作初步推定。4.2.3复合矿粉复合矿粉,通常以高炉矿渣为主、掺入少量其他矿物掺合料,经混合粉磨而成。其使用效果通常要明显优于单一的矿物掺合料。产品应有合格的出厂检验报告,并附有产品的原料组成、化学成分和使用说明,不得添加对混凝土有害的成分。4.2.4硅灰不鼓励在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中使用硅灰。掺用硅灰的混凝土的抗渗性(密实性)有一定提高,但混凝土的抗裂性可能降低。4.2.5掺合料在运输与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4.3 集料4.3.1 配制海工耐久混凝土的集料应质地坚固、清洁、耐久、无外包层。必要时,集料应予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物质。4.3.2 不

21、同来源的集料不得混合或储存在同一料堆,也不得交替使用在同类的工程中或混合料中。 4.3.3 选料场时必须对集料进行碱集料潜在活性的检测和收缩性的检测,本工程不得采用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AAR的活性集料。4.3.4 粗、细集料中的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质含量、坚固性、水溶性氯化物、硫酸盐和硫化物含量等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4.3.5 本工程细集料不得使用海砂;应选用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的天然砂。4.3.6在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细度模数的计算可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94)第4章之规定执行。4.3.7 细集料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

22、000)表 11.2.2-2 之II区级配要求。4.3.8 本工程细集料不得使用细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4.3.9 粗集料应采用符合表4.3.9-l级配的坚硬卵石、砾石或碎石。压碎指标不大于12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 %,吸水率不大于2。粗集料堆积密度一般大于1500kg/m3 ,对较致密石子如石灰岩大于1600 kg / m3。4.3.10 粗集料粒径控制的一般要求:本工程结构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 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构物最小尺寸的1/4、钢筋最小净距的3/4 和保护层厚度的2/3;当设置二层或多层钢筋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l /2;泵运混凝土的粗集料最

23、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的1/3,对于卵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l/2.5;水下灌注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l/6和钢筋最小净距的l /4。本工程中的现场预制T型梁混凝土,受梁体钢筋布置的限制,粗集料最大粒径与钢筋最小净距同为25mm,要求所用粗集料的25mm筛余量为零。4.3.11 进行粗集料供应源选择时,还应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2。石料在饱水情况下的抗压强度试验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4.4 化学外加剂4.4.1减水剂等化学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

24、剂(GB/T 8076-1997)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现场复检项目及方法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4.4.2 应根据化学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品种。化学外加剂掺量应根据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通过试验进行调整。4.4.3侵蚀环境为 E 、 F 等级的构件部位的混凝土可加入适量掺入型钢筋阻锈剂。对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难以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梁体等薄壁构件,钢筋阻锈剂的使用往往成为必需的附加防腐蚀措施之一,其品种和掺量必须通过试验论证。4.4.4 不同品种的化学外加

25、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4.4.5 化学外加剂的使用尚应满足如下要求: l)各种化学外加剂应有厂商提供的推荐掺量与技术指标,主要成分(包括复配组分)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含碱量,以及施工中必要的注意事项如超量或欠量使用时的有害影响、掺用方法和成功应用的使用证明等; 2)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减水率应至少达到 25 % ; 3)当混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阻锈剂及其它防腐剂时,应事先专门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4)化学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重的0.01。4.5 拌和用水及养护用水 4.5.1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

26、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及油脂、糖类、游离酸类、碱、盐、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及硫酸盐含量限值应符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规定。饮用水可以不进行试验。 4.5.2不得采用海水、污水和 pH 值小于 5 的酸性水。4.6 材料的运输与存贮 4.6.1 混凝土用的集料,在运输或工地存贮时,应使其不受污染。 4.6.2 集料应按不同规格运抵工地、并贮存在相互分隔的不同料堆中。如果集料有离析时,必须重新拌和,以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4.6.3 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防水蓬布或其他有效的防水覆盖物加以覆盖。散装水泥运输车辆的贮料斗和筒仓,不应残留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水泥或其它任何

27、材料。 4.6.4 水泥应贮存足够的数量,以满足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任何时候不能因水泥供应中断而暂停浇筑。 4.6.5 承包人应在适当地点建立干燥、通风、防风雨、防潮湿的足够容量的散装水泥库或筒仓,尽量避免使用袋装水泥。4.6.6 不同种类的水泥应贮存于不同库内;不同批交货的水泥,其贮存方式应便于按交货的先后次序使用。 4.6.7 水泥使用时应为松散流动体,不能有结块。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 3 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4.7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7.1 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件、不同配筋部件、不同设计要求、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环境侵蚀作用、不同原材料

28、分别进行设计。 4.7.2 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案,以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其内容包括: 1)各种原材料的品种规格与来源; 2)用图表表示的细、粗集料级配,砂率及其组合集料级配细节; 3)水灰比、水胶比;4)施工与养护的方法; 5)与施工方法、混凝土结构类型、配筋及尺寸有关的混凝土工作性。 4.7.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规定;当混凝土设计标号不大于C60时,单方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 500kg/m3。4.7.4 配制耐久混凝土的一般原则: l)选用低水化热和较低含碱量的水泥,避免使用早期强度较

29、高或C3A 含量高的水泥; 2)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形良好的洁净集料; 3)选用高效减水剂泵送剂),采用低水胶比以及偏低的拌和水量; 4)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低和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集料的全级配设计以及粗集料的粒形要求; 5)尽可能降低单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而提高矿物掺合料用量。当采用磨细矿渣粉或粉煤灰(或其它合规掺合料)含量不大于15%的复合矿渣粉时,单方混凝土中的掺合料与水泥的质量配比宜在1.21.8之间通过试配选择,由抗盐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要求以及适宜的工作性等试验确定。4.7.5磨细矿渣、粉煤灰等矿物掺和料是耐久混凝土的必备组分,也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主要成分

30、。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不低于S95等级的磨细矿渣粉标准要求、各项品质指标在合格范围内的波动不得大于5%,并附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与质量检验证书。 4.7.6混凝土中的总含碱量一般不宜超过 3 . 0 kg/m3。 4.7.7混凝土拌和料中因各种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集料、外加剂和拌和水等)引人的水溶氯离子总量,对一般环境下处于潮湿和干湿交替环境条件的钢筋混凝土,应不超过胶凝材料重的 0 . 2 % ;如不受潮湿,则不超过 0 . 3 。对于海水、除冰盐和其他氯盐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应不超过胶凝材料重的 0 . 1 。预应力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溶氯离子总量则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 0 . 06 。4

31、.7.8混凝土宜通过适当引气来提高其耐久性,新拌混凝土中适宜含气量可参考表 4.7.8 的要求。表 4.7.8 混凝土适宜含气量( % ) (允许误差 l )冻融环境集料最大粒径(mm)含气量高度水饱和环境中度水饱和环境盐冻环境107.05.57.0156.55.06.5256.04.56.0405.54.05.5注: 1 表中所列含气量为在现场新拌混凝土取样测得的平均值。在施工前,应参考表 4 . 2 . 5 的要求,对拟用混凝土做抗冻性(快冻法)与含气量的对比试验。混凝土的抗冻性应符合表 4 . 2 . 4 中的要求。采用对比试验确定的含气量以及试验用的原材料及水胶比等混凝土工艺参数,进行

32、施工方案编制和质量控制。 2 在试验室条件下进行新拌混凝土试样的含气量测试时,不论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测试前均应在标准振动台上振动不小于 20s 的时间。对于现场泵送和高频振捣的棍凝土,应检测试验泵送和振捣过程造成的含气量损失,以判断所用引气剂品种的适用性。 3 在盐冻、高度水饱和及中度水饱和条件下,气泡间距系数不宜大于 200m、250m、300m。气泡间距系数为在现场钻芯取样或模拟现场的硬化混凝土中取样测得的数值。测定方法可参照有关标准。4.7.9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参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 2

33、000)附录F -4 计算确定。 4.7.11 在混凝土的试配阶段,应进行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并从中优选抗裂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可采用约束状态下的环形试件或板式配筋试件。 4.7.12 在混凝土的试配阶段,预应力混凝土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不同龄期自由收缩和徐变试验。混凝土弹性模量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不同龄期自由收缩和徐变测定值及其同环境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的对比数据应得到设计方认可。 4.7.13 每种混凝土配合比,应先3盘或更多的试配合,用来估定和易性、强度、经济性、含气量、坍落度等参数。然后将最佳的配合比分做同样配料的三盘,每盘制作

34、6个 15Omm150mm1 50mm 立方体试件,3个用于7d抗压试验,3 个用于 28d 抗压试验。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自由收缩和徐变试验应按设计要求的标准另行制备试件。 4.7.14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应符合表4.7.14的要求,检测按RCM法进行。表 4.7.14 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 ( 28d 龄期, 10-12m2s )环境作用等级结构设计基准期DE以上100年7450年106注: 1 表中的 DRCM 值,是标准养护条件下 28d 龄期混凝土试件的测定值,仅适用于氯盐环境下建议采用的较大掺量和大掺量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对于其他组分的混凝土以及更长龄期

35、的混凝土,应采用更低的DRCM 。值作为抗氯离子侵人性能的评定依据。 2 扩散系数DRCM 的测试方法见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附录 A。4.7.15 配合比工作结束后,承包人应提出每种配合比的详细资料,包括强度、各集料的级配、混合集配、配合比参数、水灰(胶)比、集料水泥比及坍落度、施工工艺要求等,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承包人在随后施工过程中应保持这些技术参数,除非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更改。 4.7.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至少 35d 完成。在配合比未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前,不得浇筑混凝土。 4.7.17 当水泥或者其他原材料的品种、质

36、量有改变、以及施工作业发生意外困难时,必须重新设计配合比,并在新配合比使用前必须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5 结构构造和裂缝限制措施 5 . 0 一般规定 5 . 0 . 1 结构的施工缝和连接缝位置,应避开可能遭受最不利局部侵蚀环境的部位(如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以及可能发生较大拉应力的结构部位。对结构连接缝处的混凝土应考虑采取适当的附加防腐蚀措施(如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渍、硅烷内掺防腐、防腐涂料涂层等)。 5 . 0 . 2 露天构件滴水沟应精心施工,防止雨水从构件侧面流向底面。排水管道的出口不得紧贴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应离开结构一定距离。滴水沟管件的固定用配件,应选用抗腐蚀的材质。 5 . 0 .

37、 3 处于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应考虑采取适当的附加防腐蚀措施(如混凝土表面防腐涂料涂层等),以提高腐蚀性介质通过毛细管渗入混凝土的阻力。 5 . 0 .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箍筋外缘而不是主筋外缘计算与检测。 5 . 0 . 5 对于可能发生严重锈蚀环境下的构件,浇筑在混凝土中并部分暴露在外的吊环、紧固件、连接件等铁件应与混凝土中的钢筋进行电绝缘隔离处理;并应采取严格的防腐蚀措施,以消除这类铁件的可能锈蚀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5 . 0 . 6 为封闭预应力筋的金属锚具,后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不宜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封闭锚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

38、不小于 80 mm ,并应在其表面涂敷或覆盖防水、防腐材料。 5.1 混凝土保护层 5.1.1 为了利于钢筋的定位,本工程要求使用定制保护层定位夹(块)。保护层定位夹(块)的尺寸及其形状应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质量应分规格分批通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 5.1.2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 l)检查保护层定位夹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要求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保护层厚度尺寸的施工质量保证率; 2)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等。 5.1.3 梁板、墩身及承台的混凝土结构保

39、护层,应通过非破损探测确定现场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厚度。 5.1.4 非破损方法所使用的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检验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 1 mm。5.1.5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和-0mm。保护层内不得有绑扎钢筋的铁丝伸入。 5.2 施工缝 5.2.1 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另加的施工缝应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 5.2.2 监理工程师认为必要时,可考虑沿所有水平施工缝的外露面,在模板内设 40 mm 宽的板条,使施工缝保持直线。 5.2 .3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施工缝的表面应用钢丝刷刷洗或凿毛。在用水

40、刷洗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0.5N / mm2,在人工凿毛时须达到2.5N/mm2,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N / mm2,同时应加水使混凝土保持潮湿状态直到浇筑新混凝土。 5.2.4 在浇筑新混凝土时,老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2.5N/mm2。同时在老混凝土面上水平缝抹一层界面处理剂或厚约10mm的l:2水泥砂浆,竖直缝抹一层界面处理剂或薄纯水泥浆。界面处理剂应符合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07-2002)的要求,采购应得到监理的认可,涂抹施工应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5.2.5 所有水平施工缝应尽量保持水平。垂直施工缝应有钢筋通过,以构成为整体。当施工缝为斜面时,应先凿成台阶状。当设计有抗渗要求时

41、,施工缝应设置止水带。 5.2.6 施工缝部位整个断面的后续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暴露在可见面的施工缝边线,应特别注意加以修饰,达到线条及高度整齐、平顺。6 混凝土施工 6.0 混凝土拌和称量和配水机械装置,应得到计量鉴定并维持在良好状态中。各种衡器应至少每周校核一次保证计量准确。 6.0.2 混凝土应在预制场、搅拌站点、拌和厂、搅拌车或搅拌船中集中拌和。应使用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搅拌设备。拌和设备应能自动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水灰比以及自动控制进料(各种集料、水泥、水等)和出料,并自动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所有搅拌设备都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况,任何不合规格及不符上述规定的设备不得用于混凝土的拌和

42、,均须撤出工地。此外,尚应准备应急的完好搅拌设备,以应付随时出现的问题。 6.0.3 在每次实际拌合混凝土前,承包人应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法测量集料的含水量,并在用水量中予以扣除,提出供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 6.0.4 所有混凝土原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按照质量称量。配料按配料单进行称量。施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集料含水率的变化,并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集料用量。细、粗集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其他原材料的允许偏差为l%。 6.0.5 采用引气混凝土时,应在浇筑现场对混凝土拌和料的空气含量进行测定,对同批量混凝土每台班不少于1次。 6.0.6 混凝土只能按工程当时需用的数量用

43、强制式搅拌机拌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混凝土的稠度。浇筑时坍落度不在规定限界之内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并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处理。 6.0.7 混凝土拌和工作,应将各种组合材料搅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搅拌筒的转动速度,必须按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操作。从所有材料进搅拌筒到混凝土从搅拌筒排出的最短连续搅拌时间,应符合表6.0.7-1要求。当采用阻锈剂溶液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搅拌时间应延长1 mim;采用阻锈剂粉剂时,应延长3 mim。 表6.0.7-1 最短连续搅拌时间(min)要求的搅拌机型搅拌机容量(L)最短连续搅拌时间(min)强制式4002.015002.5

44、6.0.8 在水泥和集料进筒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和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15s内将水全部均匀注入筒中。筒的入口处应无材料积结。 6.0.9 除非监理工程师另外同意,搅拌筒拌和的第一盘混凝土粗集料数量只能用到标准数量的2 / 3。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筒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卸清。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 mm时,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6.1 混凝土输送 6.1.1 混凝土拌和物运(泵)送到浇筑地点时,应不离析、不分层、并应保证施工要求的工作度。 6.1.2 运输及暂存混凝土的容器应不渗漏、不吸水,必须在每天工作后或浇筑中断30min时予以清洗干净。 6.1.3 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和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需要时应将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盖物。 6.1.4 用混凝土泵或带式运输机运送混凝土时,应按公路桥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