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3817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汉独扛凉防轮粒奋悉卞讣距琳刷迫渤林能击驾苗郝紧馒环玫轨宣孕语魄碎夯凋恼襟膛顾薄颊崇涂责舟握屉蔽畅参厂呜厘于酿坡怎防皖寺焉佳代颜训籍吭愿行浸两将睬深肉喂裤赊畏锰恿位派置左哦冕赵创箩肌寨楼袜院谜榜敞钮芹凉意兑毋烯旁响吊磊邢思裸利杠丘唉娠功陡柞护宇贴系檀索龚寨挟撼辑殆澄争譬桶沈篙儡姿服耘订言萤骸株莎赠头帮售卵幻医伟峨熬稿晓誓菜焰否功趟渔铝冀辙贤首建巡慰粘舵禽洗箱缴淀羌荷洁遵檄凡掏寸浴出匆话俄偏拇济今哎衅穴激郡排战常锌蕉甩矮貉呆控酗茵搂招盯迁蹈乳庸拔馈豹儿扁悼质伸广浓绚辰犊授早孟神姻缝戌艘狈撅碑量蚌鬼笼开砚抡盎杠霜金土规划奇壬躁拷梆站恍顿妥侯留末知棘逆卞爹沏藤八垃终兑砾可栖掘枢赣蚂煤虾谐独仗迎祈谰喳陨

2、寺通非净货冒荡汁尖望京镑湃舱侣喂去船配称阳菠揍奥押状跟操卷砰巾痒档屁仇琴攘低丙枕楞瘫居厕紫五毒玻箔娱而湖四闰奄婆益据摧期鄂醋瞅两华栗脖晌零谬詹涯帜疑秩杖萍裙嗅灶纸清愤姐丑放蹲它冲茹剥津服介颇淑相避泉芳悲僵赣湖熔珐渤喧帚瞥秸点甘峭钮军爬蜀矢奢屠儿氛速舀术毗治败议针林捍奇披汇馋漫坎霓巍忍咎猎颈眩矿贴迂塔苞蝉消演柠筹吹谤饵缝稀韭岛疾敢错囊伸斟饲汝鼻楚园议析眶羹倾涡赊窿一截频八浑服做寒警际尾鳞驾付直嘻兢彭士禽慰蓉痰败鳞迪浸灌忆圾伴毛钡生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浪陇凄适骑元勺狭焙陕序助边绳蜒葡僻羹氮辙诫储斜既篆宠羌嫡靡遵编去蝗耪倦辐近雹往凋镜走岭曰赃蜜矗容阀湍舒渤债磊涵性经彭缩任姆赦蛔丫灸朽搁港鹅位炯瓣

3、寅裹渺旨鹿仪疵月极呼辑劫憎鼠道吹柜蚜今性烙国禹年忧止杯落容仓旦冬缔犯闹蓖汇瞄耘酞荔揍抉珐楷歪戏揽揩懈珊嚎鞠掷殊械怔逗成图漏移蚜圣集侩撬铆冗倔羽玲佳宛箔跟狙嫌框茫绪毕饥晌陇噬搀儡什尘阮装账璃所玩独颤轩炕庸郡码游串哟媳俐震岂钦杏槛烘猩袖徐亮六坍弃钟币筑驭丙恳炭嘛驮怒梳奖傈通毗等卉呛藐止谚筐胶倡于赴仁换敷待癸膜邀恭筒晋呛槛晃循虞幅宵叙揪糙庶剥孤澳堡酷汗橇得奏饼蹿芍厚肚糖存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2009-2015年)提交单位:重庆市彭水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编制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日期:2008年12月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2009-2

4、015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蒋承谷 彭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赵朝军 彭水县国土房管局局长成 员:徐德坤 彭水县国土房管局党组成员 廖宇章 彭水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 游廷安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副队长柳茂盛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地勘院副院长规划编制技术组:组 长:徐德坤 彭水县国土房管局党组成员副组长:廖宇章 彭水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游廷安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高级工程师成 员:陈明岩 彭水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冉光友 彭水县地质环境监测站何小勇 彭水县地质环境监测站柳茂盛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高级工程师李应平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工程师张 文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

5、助理工程师调查人员:张 文 李应平 向志勇 张传凯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20092015年)内 审 意 见 2008年11月,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受重庆市彭水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委托,承担了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编制项目。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项目组在2008年度彭水县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划定基础上,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2008年12月25日,由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总工办组织内审专家对该项目进行内部审查,内审专家在听取了项目组成员的介绍后,经充分讨论,形成意见如下:1、该规划报告是在野外认真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内容

6、丰富,规划依据明确,图件清晰、美观。2、报告根据收集和实际调查的丰富资料,对区内的地质灾害稳定性进行了论述,报告详细论述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特征,基本查明了彭水县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数量、规模、危害、分布规律、稳定性和发展趋势。3、本报告依据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年度规划,符合彭水县实际,该成果对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及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4、总体规划从2009年起实施,至2015年结束,共规划实施24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工作,共涉及搬迁人数1854户8010人,房屋房屋7416间约220000,所需搬迁经费为7786.80万元。5、规划充分考虑

7、了与县级其它规划的衔接,规划实施的隐患点均对接了异地扶贫或高山移民或生态移民项目,险区人员搬迁补助经费基本落实。本规划是彭水县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搬迁避让管理的科学依据,是彭水县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指导文件,也是彭水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依据。该规划通过内部评审,按本次会议提出的意见补充修改后,同意送交有关部门审查。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2008年12月25日目 录1前言11.1任务由来11.2 规划依据21.3规划范围与目标31.3.1规划范围及对象31.3.2规划目标31.4规划分级41.5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42区域自然地理和地

8、质环境52.1交通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52.2地形地貌82.3气象与水文特征82.4地层岩性92.5地质构造122.6新构造运动与地震142.7水文地质概况142.8人类工程活动163彭水县地质灾害现状173.1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173.1.1滑坡分布、规模、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183.1.2危岩、崩塌分布、规模、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203.1.3地面塌陷213.1.4 不稳定斜坡223.2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估算224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34.1 规划的指导思想234.2 规划的原则与方法234.2.1规划原则234.2.2规划方法235规划实施方案245.1 规划内容245.2 规划分期、

9、工作量及工作进度255.2.1规划分期255.2.2规划工作量266投资估算286.1费用估算286.2资金筹措方式296.3年度进度安排297保障措施308效益评估328.1效益分析328.2社会环境影响评价348.3自然环境影响评价349几点说明和建议34附表彭水县农村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览表附图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搬迁避让规划图1前言1.1任务由来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村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和新农村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

10、,变被动避险为主动搬迁,为此,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87号),将“地灾防治金土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从2008年开始实施,计划每年组织搬迁避让并妥善安置地质灾害体上的群众6000人,同时要求各区县编制辖区内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的把这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切实地做好,做细,做扎实。重庆市彭水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带,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属武陵山中山区。由于所处的特定地质环境,加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公路建设、兴建水利、城市建设、采石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

11、,使区内地质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质环境条件不断恶化。每年雨季有大量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据2008年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在彭水县进行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划定表明:目前彭水县共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重要工程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17处,威胁3274户13348人(房屋11081间)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有251个地质灾害点分布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占灾害点总数的79.2%。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彭水县国土局特委托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承担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任务委托书进

12、行编制。接到任务书后,107地质队成立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编制技术组,在2008年度彭水县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划定的基础上,重点对部分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充分收集了彭水县地质灾害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地质灾害调查面积Km239032调查路线长度Km40003调查乡镇个数个394调查灾害点数个2515规划报告编制份1规划编制工作方法由107地质队和彭水县国土局统一制定,野外用图采用11万地形地质底图,由107地质队技术组成员在各个乡镇及村组领导的带领下对地质灾害点进行走访调查

13、核实,对各灾害点采用罗盘、手持式GPS、数码相机等仪器定位,记录。其调查内容主要为:1.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明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3.现场圈定地质灾害点危险区。4.确定需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点和人员。1.2 规划依据本次规划编制依据如下:1、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87号);4、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

14、展农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国土房管发 2007662号);5、彭水县以往的地质灾害调查和规划成果资料。1.3规划范围与目标1.3.1规划范围及对象本次规划范围为彭水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及工矿企业不在本次规划范围。规划对象为:1、因地质灾害造成房屋被毁的群众;2、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群众;3、受地质灾害威胁,且生存条件恶劣,无法就地脱贫越温的群众。1.3.2规划目标在查明全县地质灾害总量的基础上确定需搬迁的地质灾害点数量,再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和危害程度,按其紧迫性有计划地分年度实施搬迁避让,结合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地质

15、灾害防灾减灾力度,保障农村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生计问题,逐步提高灾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履行国土资源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监督等方面的职责。1.4规划分级根据各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确定搬迁避让地质灾害点的等级,分为紧迫、较紧迫和一般三类,紧迫是指地质灾害不稳定或欠稳定(整体欠稳定,局部不稳定),急需搬迁,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搬迁的地质灾害点;较紧迫是指地质灾害欠稳定(整体欠稳定)或潜在不稳定,需要搬迁,计划在2015年前完成搬迁的地质灾害点;一般是指地质灾害点基本不稳定,需要根据监测情况

16、适时进行搬迁的地质灾害点。1.5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1.19711975年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队提交了1:20万酉阳幅区域地质核查报告、黔江幅区域地质核查报告,对区内地层、构造进行了核查、划分,但对地质灾害情况基本无认识。2.1978 1980年南江水文地质队提交了1:20万酉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核查报告、黔江幅区域水文地质核查报告,对区内水文地质做了详细核查,划分了工程地质岩组,提出了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3、2007年汛期,彭水县地质灾害多发。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对彭水县境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现场排、调查,共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70处,并编制了重庆市彭水县2007年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报

17、告及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报告,基本查明了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4、2008年1月2008年8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对彭水县境内地质灾害点进行威胁区域划定工作,并编制了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划定报告。该报告根据收集和实际调查的丰富资料,对区内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进行较为精确的范围划定,同时编制了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以上资料为本次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基础地质资料。2区域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2.1交通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带,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属武陵山中山区。东靠黔江区,南接酉阳和贵州省的道真

18、、务川、沿河县,西临武隆县,北与石柱、丰都及湖北利川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公里,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彭水县地处乌江、郁江交汇处,沿国道319线经武隆、涪陵、长寿至重庆市中心270公里。渝怀铁路和正建的渝黔高速路(2008年通车)横穿整个县境中部,距彭水火车站(长滩)12公里。国道 319线横穿县境,省际公路彭(水)务(川)线、彭(水)利(川)线与县际公路石(柱)彭(水)线、彭(水)酉(阳)线呈中心辐射。另有乌江航线68公里,流经彭水县主城,上通龚滩进贵州,下达涪陵入长江。其综合交通运输已成为渝东南的枢纽(详见交

19、通位置示意图1)。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10镇29乡,共602个村、41个居委,4902个村民小组。2001年底人口普查,全县有17.55万户、62.22万人。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壮、满11个少数民族。载至2001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万余人,土家族9万余人。彭水县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全县现有耕地9.20万公顷,水域0.44万公顷,草地3.12万公顷,林业用地18.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7.3%,活立木蓄积量达242万立方米以上。有终年不断流、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流长359.70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481.

20、4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4.41万千瓦小时。有野生动物103种,鱼类69种,饲养畜禽品种13个。有煤、萤石、重晶石、“大理石”、高钙石灰石、盐、铁、钾、铜及部分稀有金属等矿产。据彭水县全力打造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的“十一五”规划,彭水县全力推进“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2005年,全面巩固越温达标成果,奠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大大增强。第二步,到2010年,跟进全市平均发展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全县

21、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全县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三番,达到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亿元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城乡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全县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彭水县是距离重庆直辖市最近的民族自治县、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县、重庆市水利电力基地县。位处乌江武陵山旅游开发中心地带,亦是长江三峡、武隆芙蓉洞、仙女山、湖南张家界等旅游“极核”的中心地带,居于乌江三峡旅游功能区的重心位置,担负着旅游中转站的职能,在发展跨省、跨县联合旅游

22、上具较好的区位优势。2.2地形地貌彭水县在区域地貌上属武陵中山区,地貌格局受北东向褶皱构造所控制,形成宏伟壮观的北北东向山脉河谷及小型山间盆地的地貌。35以上的坡度占60,全县最高点为七曜山的桐梁子山,标高1860m,最低点为共和乡木棕河口处,标高190m,相对高差1670m。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面积占总面积的34,海拔5001000m的低山面积占总面积的52.6,500m以下的丘陵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3.4。向斜山地四周,河谷强烈切割地段等地貌部位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段。2.3气象与水文特征彭水县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该县多年平均气温

23、17.6,最高年平均气温18.3,最低年平均气温17.0,极端最低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44.1(1953年8月19日),高山与低谷气温相差10-14。多年平均降雨量1224.0mm,最大年降雨量1600.9mm ,最小年降雨量为最大降雨量的57。特别是2007年5月2324日,在22小时内降雨量达213mm,是彭水县气象站建站65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本地区地质灾害绝大多数是在汛期发生的,降雨是诱发本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该县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早春季节

24、,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彭水县境内河流全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条(不含乌江),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郁江、普子河、长溪河、诸佛江、芙蓉江。100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中井河、后灶河等。郁江为乌江的主要一级支流,其境内流域面积1970.2平方公里,境内长86.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9m3/s,径流总量40.68 m3。受地表水系的强烈切割,地质灾害多沿乌江及其支流郁江分布。2.4地层岩性彭水县境内地层出露良好,最老地层为寒武系牛蹄塘组,除缺失石炭、

25、侏罗、白垩系、第三系等地层外,其余各系均有分布,其中以二叠系、志留系、寒武系地层出露最为广泛,三叠系次之,第四系零星分布于河流岸坡阶地及斜坡等地带,呈角度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见表2彭水县综合地层表)。表2 彭水县综合地层表地 层厚度(m)主 要 岩 性 简 述界系统组代号新生界第四系Q0-20松散堆积物: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碎块石土及卵砾石。中生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98黄灰色中厚至厚层(块状) 细至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和灰白色厚层至块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中统巴东组T2b218-857本组细分为四个岩性段:一、三段主要为浅灰至深灰色薄中厚层生物骨

26、屑微晶灰岩、灰云岩及泥质灰岩;二、四段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夹多层灰云岩和泥质灰岩。本组底部为薄层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下统嘉陵江组T1j691-711本组可分四段:一、三段为灰至浅灰色中至厚层微晶灰岩、生物骨屑灰岩、藻叠层石微晶灰岩及砾屑(竹叶状)灰岩;二、四段以浅灰、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粗晶白云岩、泥灰岩和灰云岩为主,夹多层膏(盐)溶白云石角砾岩(含次生塌积角砾岩)。大治组T1d342-428浅灰至深灰色薄中厚层生物骨屑灰岩、鲕粒亮晶灰岩、砾屑(竹叶状)微(粉)晶灰岩,其顶底常夹黄绿(或紫红)色水云母页(泥)岩和钙质页岩。本组在测区(彭水地区)正位处相变地带,往西或向南,即相变为同时异相的

27、飞仙关组或夜郎组。古生界古生界古生界古生界古生界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97-134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微晶灰岩,骨粒(有孔虫)灰岩夹少量黑钙质页岩,中上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生物骨屑灰岩、白云质灰岩与黑色中厚层含生物骨屑硅质岩组成不等厚互层,夹燧石结核和条带。吴家坪组P2w95-99下段(P2w1)为浅灰、紫红色含粉砂铝土页(泥)岩、铝土岩、粘土岩、炭质页(泥)岩夹煤层(线)。上段(P2w2)为灰色厚层生物骨屑灰岩,夹黑色薄至中厚层硅质岩、钙质泥(页)岩、水云母页岩。下统茅口组P1m277-468浅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生物骨屑泥晶灰岩、泥晶藻屑灰岩及内碎屑泥晶灰岩,夹黑色薄层生物骨屑硅质岩

28、及条带(含结核),其顶常含细晶白云岩。栖霞组P1q47-68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内碎屑泥晶灰岩夹黑色页状水云母质(泥质)生物骨屑灰岩及黑色硅化灰岩团块或条带。灰岩普遍含沥青质(偶含滑石质)。具眼球状、云斑状和瘤状构造。梁山组P1l1-11上部为黑色粉砂质泥岩及炭质页(泥)岩夹煤线;下部岩性为黄、绿灰、灰白色含铁绿泥石岩、铝土岩及高岭石粘土岩;其底局部可见粘土和褐铁矿。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100灰绿、黄绿(含紫红)色粉砂质水云母页(泥)岩(主),与灰、浅绿灰色薄至厚层含水云母石英粉砂岩组成不等厚间互层,层间时夹透镜状海百合骨粒砂砾状灰岩。下统罗惹坪组S1lr263-368下部为

29、灰、浅灰绿色薄至厚层含钙石英粉砂岩及灰绿、黄灰色薄至中层水云母质石英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中上部岩性为一套灰绿、黄绿色含钙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偶夹浅灰、灰绿色薄至中层水云母质石英细砂岩。龙马溪组S1ln486-612下部为黑色含碳石英粉砂质水云母页岩(笔石页岩相)为主,夹浅灰、灰白色薄至厚层石英岩状粉砂岩;上部为灰色中至厚层水云母质石英粉砂岩与黄绿、灰绿色水云母页(泥)岩组成不等厚互层。奥陶系奥陶系上统五峰组O3w2.6-16黑色含碳石英粉砂质水云母页岩为主,夹灰色薄层水云母页岩及黄铁矿质水云母粘土岩。页岩普遍具弱硅化,呈板状。临湘组O3l2.6-12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微晶泥质灰岩,具瘤状

30、构造;上部岩性是灰色薄至厚层微晶泥质灰岩夹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水云母页(泥)岩。中统宝塔组O2b15-42灰、深灰色薄至厚层微晶含生物骨屑灰岩。层面具明显的干裂纹构造(曝露构造)为特征。十字铺组O2s13-15上部为灰色中至厚层泥质生物骨屑灰岩,瘤状构造发育;下部岩性是浅灰色中至厚层含硅生物骨屑灰岩及暗绿色、灰色中厚层绿泥石质微晶灰岩。瘤状构造相当发育。下统大湾组O1d109-172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主)与浅灰绿色含粉砂绿泥石质水云母页岩组成不等厚间互层。灰岩局部硅化瘤状构造发育。红花园组O1h22-62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鲕粒亮晶灰岩和灰色中厚层微晶白云质灰岩。下部偶

31、夹黄绿色片状含钙水云母页(泥)岩。层间常含深灰色燧石结核或条带。分乡组O1f65-67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深灰色中厚层鲕粒亮晶灰岩与黄绿、绿灰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组成不等厚的间互层,偶夹白云质灰岩和黑色薄板状硅质岩。层间含燧石结核或团块。南津关组O1n119-146灰、浅灰色薄至厚层重结晶生物骨屑灰岩、含白云质生物骨屑灰岩与浅灰色厚层微晶灰云岩交替叠置呈不等厚间互层。下部夹数层深灰色含钙粉砂质水云母页岩。页岩中含星散状毫米级黄铁矿立方体晶粒。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146-255灰色中厚至块状微亮晶灰岩、浅灰色厚层微晶云灰岩为主,夹亮晶藻云岩和亮晶砾砂屑灰岩。层面具有“青鱼骨”和板状交错

32、层。上部夹较多燧石团块和条带。中上部夹数层波状藻叠层石。耿家店组3g243-273下段:灰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灰色厚层柱状藻叠层石灰岩、鲕粒亮晶白云质灰岩及浅灰色中厚层泥云岩;上段:以浅灰色厚层夹块状砂砾屑微至中晶白云岩为主,夹灰色中厚细晶白云岩及亮晶藻屑白云岩。风化面具砂糖状颗粒,刀砍痕特别发育。中统平井组2p391-400上段为灰色厚层微至细晶白云岩夹藻屑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及藻叠层石白云岩;下段以灰至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藻云岩为主,夹微晶云岩和灰云岩。下部夹含燧石结核膏溶白云石质角砾岩。石冷水组2s212-343灰、浅灰色中厚层夹薄层微晶白云岩、微晶藻云岩夹数层膏溶白云石质角砾岩及砂砾

33、屑细晶白云岩。高台组2g63-74灰色厚层具豹斑状含云灰岩、灰色厚层细至微晶云岩。上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网纹状微晶云岩。下部为灰色含云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生物骨屑灰岩透镜体。下统清虚洞组1q155-238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微晶含云灰岩与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微晶白云岩组成不等厚间互层,顶部夹35层膏溶白云石质角砾岩。金顶山组1j134-216下部为黄绿、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岩屑石英细砂岩、粉砂质泥(页)岩;中部为浅灰至灰色中厚层生物骨屑灰岩,夹鲕(豆)粒亮晶灰岩、泥灰岩和页岩;上部为灰绿间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灰色薄层细晶灰岩和鲕粒亮晶灰岩。明心寺组1m274-403下段:中下

34、部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石英粉砂岩,夹生物骨屑灰岩透镜体;上部为灰、灰白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主)夹浅灰色含钙泥质粉砂岩。上段:以黄绿色粉砂质泥(页)岩,夹少量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牛蹄塘组1n21下部为灰至灰黑、灰绿色粉砂质页(泥)岩、炭质页岩,夹薄层钙质石英粉砂岩;上部为灰色粉砂质水云母粘土岩与泥质石英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夹灰色薄层介壳灰岩及含石英粉砂白云质灰岩。层间普遍含星散状黄铁矿立方体小晶粒.底部为灰黑色粉砂炭质水云母页岩及厚约5厘米的角砾状水云母质胶磷矿(磷块岩)。2.5地质构造彭水县大地构造位处七曜山断裂以西的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川东南(渝东南)陷褶束七矅山凹褶束

35、之东和黔江凹褶束以西的结合部。构造特征是背、向斜平行排列,两翼倾角基本对称,轴向为北东3045(详见图2构造纲要图)。背向斜形成中伴生轴向断裂,倾向北西,倾角由缓变陡35-75,相互平行或局部呈“多”字形展布。彭水县境内主要褶皱、断裂特征分别见表3、表4。编 号名 称位 置轴 向轴部地层两翼地层两翼倾角(度)长度(公里)形态特征老厂坪背斜老厂坪一带N40-30EZ1S2102644为北西翼陡南东翼缓的不对称背斜。普子向斜小坝子-下塘口N20ET1dT3xjPT1d305590两翼对称。锅厂坝背斜龙塘锅厂坝以北N40E转N20ESOP325560两翼基本对称的线状背斜。清水溪向斜清水溪N19-4

36、5ET1D3P81510轴部开阔、两翼陡峻近对称。郁山背斜水面坡-彭家湾-大村N45-30E2、3O、S410100两翼对称,轴部开阔。北西翼受断层破坏。为一箱状向斜。桑拓坪向斜大厂-八面山N40ET1S33285两翼对称,轴部开阔。桐麻园背斜袁家盖-大青堡N30-40ES、O52560两翼对称,轴部开阔。表3 彭水县主要褶皱构造特征表表4 彭水县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表编号名称构造部位走 向倾向倾角(度)断距(米)断开地层长度(公里)断面及两盘特征断层性质马武正断层老厂坪背斜东翼N2530ESE608512001sO1d、S160断裂带宽20100米,两盘发育牵引褶曲及次级断裂正断层火石垭逆冲断层

37、天星背斜南东翼N1530ENW253S55断面光滑,呈舒缓波状,两盘发育次级断裂及牵引褶皱为压扭性逆冲断层郁山正断层郁山背斜北西翼N3040ENW50或近直立、OO、S90断裂带宽3050米,断面不平整,两盘发育平缓牵引褶曲和挤压褶皱正断层,略具压扭特征,并与胜利坝逆断层并驾发育桐楼正断层桐麻园背斜北西翼N5060ENW5070O1S30断面较平整张性正断层,略具扭性2.6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彭水县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运动为主。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区内地震设防烈度为度;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8月1日颁布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

38、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中国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区划图,区内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2.7水文地质概况彭水县广泛分布古生代及中生代沉积岩,岩性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岩类为主,兼有少许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为地下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构成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种基本地下水类型。其中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可分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碳酸盐岩、碎屑岩互层裂隙岩溶水两个亚类。1、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在郁山、高谷、普子、桑柘等地域,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2277平方公里。该类地下水径流条件好,暗河、溶洞发育,水量丰富,

39、地下水露头以管道状暗河及大泉为主,流量差异较大,流量1100 L/S不等,动态变化大,地下水运动规律受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地形地貌,侵蚀基准面等因素控制,多以地下河、下降泉排泄于沟谷河流两侧,大气降雨是其补给的主要来源。碳酸盐岩、碎屑岩互层裂隙岩溶水,该类地下水遍及全县,主要为奥陶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654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0.9亿立方米/年。2、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多分布在龙溪、善感、郁山、岩东、诸佛等地的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寒武系、三叠系等粉砂质页岩、白云岩、灰岩等地层中,分布面积971平方公里,地下水量较丰富,含水岩组的岩性不同,其富水性不同,多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

40、泉流量0.0510L/S。3、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各主要河流、沟谷沿岸,地下水贫乏,流量小,分布零星,但在汛期时流量迅增造成土体饱和,土体在失重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滑坡。4、地下水补、径、排特征概况本区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雨,其次在某些地段也有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的越层补给。大气降水通过垂直岩溶管道补给地下水,主要发生在岩溶较为发育的夷平面附近。地表的落水洞、漏斗,特别是大型岩溶洼地中的漏斗、落水洞等形态,大量集中降水汇入地下,补给岩溶水。发育在碳酸盐岩中的构造裂隙,经风化溶蚀后,改变了其原有形态,往往变得较为宽大,是地下水的良好补给通道。裂隙作为一种补给

41、通道,在岩溶发育较差地区,非常重要。区内中、上奥陶系灰岩,岩溶不甚发育,一般无大的落水洞、漏斗等,但其中的岩溶泉有时流量较大,其主要补给通道为裂隙。某些地区由于断裂作用(如郁山背斜)和岩溶管道中地下水的侵蚀能力,致使相对较薄的隔水层起不到隔水的作用,不同含水层间的地下水发生越层补给。岩溶水的径流,区内主要有两种方式:以岩溶管道方式的径流为主。地下水大部分集中在构造线方向一致的主要管道中径流。地下水在岩溶裂隙中径流仍为一种重要的途径。不少的泉水和 枯季暗河均为裂隙中径流的地下水补给,在岩溶不发育地区,地下水在裂隙中径流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岩溶水的排泄受地形和河流水文网的制约,一般地形低洼处和河流切

42、割部位多见岩溶水的排泄点,岩溶水的排泄主要依靠暗河出口排泄,其次是以岩溶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基岩裂隙水为大气降雨渗入补给,补给量的多少取决于基岩裂隙水分布区的植被发育状况、地形特点及构造、岩性等条件。构造裂隙水分布区在植被发育、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区,渗入条件好,渗入补给量大。断裂带附近的构造裂隙水分布区降雨的渗入补给与断裂带破碎程度与断裂带附近的地形起伏关系密切。风化网状裂隙水分布区降雨的渗入补给量与地形条件和风化壳的厚度有关,地形起伏小,则风化壳厚度大,降雨的渗入补给量亦大。在盖状地区及宽谷(缓坡)地区,由于地形起伏不大,雨后地表水形成片流,流速缓慢,地表水下渗时间充分,渗入补给量大;陡坡(窄谷

43、)地区,降雨后形成小的股状流,流速大,渗入补给量小 。基岩裂隙水在裂隙中径流。构造裂隙水分布区裂隙发育状况一般较好,地下水以较大的地表水分水岭为分水岭,向两侧分流,地下水在裂隙中径流,途径较大,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中。断裂带附近裂隙最为发育,地下水在众多较宽的裂隙中于溪、河沿岸排泄;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在极其细微的裂隙中径流,具流程短,流量小的特点。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其主要是接受降雨和地表水的补给。2.8人类工程活动彭水县为贫困山区,以农业为主,陡坡耕地多见,村民房大多依山而建。近年来,已有部分地段实施退耕还林,并付诸行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彭水工

44、业逐步有所发展,逐步成为渝东南的经济中心。区内南东部桑柘一带为区内主要产煤区,采矿活动强烈。乌江上有大唐等多级电站。渝怀铁路、国道319线已经建成,渝湘等高速公路正在实施,并促进了区内采石业的发展,同时有乡路扩建,村级公路的修建。总之,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3彭水县地质灾害现状3.1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据2008年度107地质队的直接威胁区划定报告,彭水县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建设、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点有317处,分布于农村地区的有251处,占灾害点总数的79.2%(详见表5)。其中滑坡196处,占78.1;潜在不稳定稳定斜(边)坡17处,占6.76;危岩28处,占11.16;地面塌陷9处,占3.59,地裂缝1处,占0.39,总的来说,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滑坡为主,不稳定斜(边)坡、危岩、地面塌陷次之。目前彭水县农村地质灾害点遍及全区37个乡镇(鞍子乡、小厂乡未见),其中以连湖镇、保家镇、汉葭镇、鹿鸣乡、走马乡、高谷镇、郁山镇和黄家镇为区内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重点地质灾害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