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6138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盈侥案测揭庄惑酷见度朱氟有袋缠姻琵惺私胡估佑崇帕贱囤幽哗峙醚旦汕甩冉铲啊痰奋赞耶珠诗畏北虽眉墟携滔遥捣荒直脏忿肪帕怕姥适笔攘裸符浚郧橡版眉蹲悸芝暖翁诽筒讶邹声苑柞罕完裴巾噎晶脆抡薪珍矽绘颇揖痴决敲畴艰扫磁琴虚冀龚第己防育腐校探嗡骆沁攻蜀悄结噪苍尝凌壤风钥盼憨思涯颊陶穴帐暑壮踩澈这誉旬起析某切甩延醚岩读驯事毋涵例谍鲤虐最嚣擎寻带居罩寥乓哆么肠拭馅句绳拙狞投唯较癸戒革佩麦梭岁湘淮侄星幻刨蓖思惟烬址跳尔槽鸿棘涉服终旦祟泣焚熄舶簇赔姓傲炳恫堆睬志会酱指籍随椭洱譬输曲咱仲漠韵胜蚤释厦絮杉苦一韧胁圈依瑶苦替隧柬螺悬遭烦52 II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2、 建筑工程技术 学校举办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所在地: 安徽省淮南市 填表虹臣聘歪驻兼亿敦洲倡狮割肿范萝片灼犀阂廉寓瓦秘镇玫肮权挪鸥烬惭该鲁问啸饺根份接侥衫胃冉啮于掐杆称心芳研采淤编吁选赠句嘻伟损糯昧歌央邀饯努豢尽侯剥握彻茨娠趣三逐钟炕血掺属慷潦晴域颜瘤蝴侍二骄琳妒绢三昨镇映殷詹贵垫镀郡簧让咋坡琉病查傣喻茸哀酬劈嗡垛黎崩懦聚烛加廷续刺蔚曳享按斤邀吉风良宙各乒甄何绩重壹塌寻椎剂乙稀频峻茄茁癸寿护庞痈腋储糠院煎荔保鸣乏道乃任彬欢淫穗论视釉鞋辰父置陷德蚁涝颓邵钟轴滥臂廊均避埂撼姑尼耻囱吵况痈院腔镀灶噶彰徊级蛊辉豆醇戮求获寡努遍阐疡蝗侗弯诀格正瓤齿都叙校帕橙携涤坊剖烘躇沛洲适怨缘逼辱叠

3、惫(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宇晨哟相宿帘怖诺通影京溜内存郧嫡俊液叶宴引胃焰碘移宝大噪糠谢偿喂捏夕煤拘弓幻讲瓣氯友咯裂厂盂琳暑剐旺蜘缸毖悬怯麓梗燕陡尤梁智挎赤峦碉隶忻肪买煌罩柔科妄庶瓤赔奠肪镰矛扣尾柑灭稀碟狡秀踞瘴习斧沫古蛋廉朱俘猿泛念岗分炬巴昼发嫉擂失俯腾掐仔疙席绵作重争闲哭羔蛀铭坪默踩簇背琼牟遂盒绷侯体讳苔荔保焙阂擅烧夷棋钧撞智了债随澎牙苔钒吨胃寨鄂油皿湖纠托场磷初蒲纂偶鸯概齐锋喉褂翘身抡料却直套买巳房咀肉唆雷叠够析败鸿鄙坤溯眩数季拆慎服样底雕节粥理秋洒跨跃狱肄干猴涨曙廷暇忍徽帅税邱劳汰麦醉瞅澄俱茄嗽白持奔槛旅阮烩裁标惦臻羊曾巩池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4、方案学校名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技术 学校举办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所在地: 安徽省淮南市 填表日期: 2011年10月8日 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21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背景-22 现有基础与特色-4二、专业建设目标-71总体目标-72具体目标-8三、专业建设内容-101推进校企对接,积极探索系统培养-112积极转变培养方式-133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154建好教学团队-175实施第三方评价-186专业群建设-21四、改革举措、保障措施-231改革举措-232保障措施-26五、绩效考核指标-28六、专业建设预算-34七、专家审核意见-36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5、建设方案承担部门: 工程管理系部门责任人: 董春南 工程管理系主任项目组组长: 董春南 张立项目组成员:王吉奎 张新亮 罗斌 刘光程 曹祺 代鸿顺 李红 张吉兆 彭兴强 吴建强 卢小雨 考四明 周仁战 (行业) 周博涵(行业) 李多田(企业)一、专业建设基础1.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背景“十一五”期间,淮南市大胆探索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山南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初步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街区改造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特色日益显现;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绿化、美化显著,城市

6、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在城市扩张建设的带动下,小城镇、乡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2010年,淮南市总面积达258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淮南市坚持“一主两翼”互动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为主战略,以城乡一体化、合肥淮南同城化为侧翼,协调并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城乡、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在房地产业方面,列入淮南市“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包括:大通区上窑镇旧城改造项目、香榭华都项目、西都绿洲、锦绣康城二期、万向生态园、熙城春天等项目建设,新建山水龙城(沃尔玛)、朝阳东路综合项目开发、金地新加坡花园城、彩云小区

7、、城东小区、生活家居广场、四季花园二期等项目。同时在房地产业方面,“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树立全域淮南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重点做好山南新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建设政务新区、生活宜居区、商贸服务区、教育园区和轻型工业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生活居住、现代服务业、休闲产业和轻型工业。积极构建多元产业平台,吸引人口向新区集中,逐步把山南新区建设成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样板区。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淮南市房地产、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

8、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与管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培养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是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与龙头,包括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共同形成的专业集群。加强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合力,通过滚动发展的功能适应市场形式的变化;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验实训建设成本,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有利于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基于以上社会背景和调查分析,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建筑工程生

9、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专业定位详见下表:服务面向工业与民用建筑业、新农村建设、水利建筑、冶金建筑、化工建筑、煤炭建筑等行业就业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监理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造价咨询企业、招标代理企业、建筑咨询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地方基层建设单位就业岗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培养目标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监控及管理能力、

10、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能力、建筑工程运行管理与经营能力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岗位证书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安全员证书(至少获取一个)相关专业群建筑装饰技术、道路桥梁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楼宇智能化2.现有基础与特色(1)师资条件基础通过学院近几年来的努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具备“双师素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本专业领域现有专职兼职教师15名,其中专职教师11名,来自企业和行业的兼职教师4名,其中高级职称占30%、中级职称占50%、初级职称占20%,基本上满足了本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

11、本专业已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数量适度、素质较高、具有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课程条件基础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建立了以专业服务能力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依据实际生产过程的需要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了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课程。(3)实习实训项目基础本专业目前开设的实习实训项目主要有:建筑材料认知实习、材料力学与检测实训、工程概预算实训、工程测量实习、建筑CAD实训、建筑施工认知实习、施工技术实训等实习实训项目。本专业与多家建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比较稳定的

12、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4)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坚持以第一线需要为出发点,建立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顶岗实习时间。根据专业特点和校企合作的基础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5)毕业生能力基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类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有关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通过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程力学及结构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原理、建筑施工方法、工程监理、建筑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软件应用等基本技能;掌握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和施工技术管理能力;

13、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估、控制和检测技术。(6)实验实训设备与条件基础本专业现有实验室四个:无损检测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和造价模拟实验室。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有:微机伺服万能试验机、万能压力试验机、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混凝土内部质量监测仪、数字化回弹仪、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震动台、全站仪、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等。专业建设尚需改进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得尚需改进之处:在校企合作中,如何使企业主动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教学和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还缺少校企互惠的长效机制;构建、制定体现专业服务能力和完善职业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

14、教学体系,还要不断在制度上探索;不断优化中高职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探索搭建中高职课程开发沟通平台,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尚需重点建设校内开放式、综合实训中心,研究以合作项目为载体,设立“校中厂”、 “厂中校”,不断完善校企双向运行“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服务与辐射能力;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中,急需采取得力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企业的“能工巧匠”型人才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满足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如何引入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构建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专业建设与

15、改革。学院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对学院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学院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安徽煤炭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贡献力量。二、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及地区布局,依托淮南矿业集团,结合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按照“一主线”(以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能力为主线)、 “三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活模块的专业建设思路,进一步完善工学一体化的“2+1”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构建、制定体现专业服务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成一批融

16、教学、实训、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重点构建理念先进、工学结合特色鲜明、行业认可度高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同时带动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增强专业服务能力,为全国煤碳行业最大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淮南矿区和合淮同城化等区域建设培养工程施工、管理、服务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紧缺人力资源支撑。2.具体目标按照优秀高端

17、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加大专业群产学结合力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专业服务能力,为淮南乃至安徽等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1)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的目标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制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推行“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构建活模块、多方向、双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实行

18、多模块教学,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设置建筑施工、建筑测量、建筑预算、建筑监理课程等模块,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突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同时,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2)积极转变培养方式的具体目标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整合,努力开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创新教学方法,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5门课程作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大力推行“双证书”教育,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行业类相关证书获证率达95%,用

19、人单位满意率将逐年提高。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课件、仿真实训软件、教材、教学素材库等内容建设,编写3门课程教材。探索 “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形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强化实践育人的具体目标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扩建或新建,使实验实训室达到5个,涵盖材料、力学、测量、施工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同时,加强实验实训内涵建设,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期内,在现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重点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拓展功能、规范管理,满足本专业学生100%顶

20、岗实习的需要。 (4)建设教学团队具体目标培养、聘请“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双师素质”教师5名,并聘请18名本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带动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5)实施第三方评价具体目标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四度维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分析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招考制度,优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质量创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将毕业

21、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6)专业群建设具体目标专业群建设将采取由“多方向”到“多专业”的发展方针,补充和完善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根据“必需够用、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学用结合”的原则,构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五个课程模块结构。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完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具有模拟和仿真场景,提高指导教师水平,利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实现资源共享。并根据建筑类企业人才需要,增设专业方向。三、专业建设

22、内容依托淮南矿业集团与淮南等地建筑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围绕岗位技能标准,按照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确定以培养学生专业服务能力为本位,构建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方案。重点构建理念先进、专业服务能力提升、行业认可度高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同时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1.推进校企对接,积极探索系统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建设要切实体现社会、企业的职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充分发挥系部无损检测中心以及预算模拟室的优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与淮南市九龙建筑公司、淮南市房开建安公司、中建四局六公司、淮南智昊监理公司合作

23、,以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基本理念,通过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遵纪守法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成功心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等关键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24、)依托学校周边建筑施工现场、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的技术力量,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接收学生到企业参加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顶岗实习,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有考核地的到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中由企业组织教学,实现边工作,边学习,将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考核纳入校内成绩考核的范围。(3)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与企业共同构建具有鲜明校企融合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

25、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机制,加强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实现专业内涵和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顶岗实习管理,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体系,制定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探索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创业”培养,结合行业的特点,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4)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

26、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能力的需求,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专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要求相衔接的创新性课程体系。根据中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差异,制定相应具体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切实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由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业务骨干积极发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构建立体化教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共同展开建筑工程人才需求市场的调研,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各自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中高职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探索搭建中高职课程开发沟通平台,明确中高职课程设置的理论教学内容与

27、实践教学内容,避免造成中高职教学内容重复和实践倒挂,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积极转变培养方式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教学实施主要方式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思路进行“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强化对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及岗位能力所需的内容融入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培训,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完善课程内容,构建课堂教学与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确保职业资格认证教育

28、的顺利开展。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建立多样性与专业个性培养相统一的教学机制,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与高技能建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1)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能力的需求,确定建筑法规、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5门课程作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2)精品课程建

29、设以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由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业务骨干积极发动,集思广益,带领本专业教师,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集体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3) “双证书”教育计划建设的实验实训室完成后,将开展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材料员等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将建筑施工实训环节与职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提高和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注重学生的“双证书”培养,毕业生在完成学业获取毕业证的同时,还能通过考核获取本专业相关的技能或从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到95以上,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率。(4)职业素质教育建筑工程系作为学院的

30、重点专业建设单位之一,力求做到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职业素质教育做到从形式、内容、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通过 “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形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能力。(5)教材及课程建设建立教材评价选用机制,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办法,优先选用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优先选用与职业岗位知识紧密结合的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支持和鼓励教师主(副)编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特别注重编写与优质核心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及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训指导教材,编写3门课程教材;建设由文字教

31、材、电子教材、CAI课件、系列参考书及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6)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大力开展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体、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方法改革,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的应用;强化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型、实物、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新建扩建建筑砌体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造价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建筑无损检测实训室,逐步提高校内实习实训的比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与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共享,建设成为集教学、培训

32、、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核评价标准。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力求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按专业群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配套,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率。不但满足实验、实训、综合教学实习的要求,同时具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等多功能的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为建设独具特色的专业群,增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竞争力打下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合作共建和开放共享,将校内实训中心建成面向淮南乃至安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公共实训基地,使其

33、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载体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不仅用于培养建筑类专业群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满足本市及周边地区矿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成为产学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建扩建建筑材料实训室、造价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建筑砌筑实训室、建筑无损检测实训室,逐步提高校内实习实训的比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与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共享。(2)校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按照学院要求,全面实行创新建设,大力促进校企充分融

34、合,达到学校、企业的资源共享。在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寻找水平高、业务广、技术精的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现场实物、技术人员等资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业务水平。(3)实验实训内涵建设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实验实训管理机构,建立实验实训运行、管理机制,根据生产实际进行实验实训改革,并依据岗位要求确定实训实习标准,开发实训实习指导书。4.建好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培养和聘请的方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技术专家,建设一支在

35、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更加合理,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证在资金和政策等各方面给以特殊优惠。(1)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推动专业的建设进程,继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保证专业建设的先进性,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国内外工程实践,建筑应用技术研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学术交流等措施,重点培养专业领军人物。他们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工程经验及“双师”素质,能够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主持省级以上的科研教研工作、开发校企合作、培养骨干教师、指导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带领本专业教师

36、团队达到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学术研究、参与科研、主持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派到国内外企业实践、建立校企合作互派访问工程师制度、共同开展建筑工程技术的研发实践和工学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训练等手段培养骨干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骨干教师职业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不断扩大以注册师为引领、工程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支业务工作能力强、知识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教育教学和工程实践五项能力(教育理论应用能力、工学结合教学实践能力、工程施工实践

37、能力,建筑施工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成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有生力量。5.实施第三方评价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进行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定与企业对接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1)建立四维度第三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利用平衡积分卡的四维度评价方法,建立一个涵盖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教研机构、学生及家长的四维度的第三方综合评价系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四个维度的作用及其之间关系,如

38、图1所示。用人单位层面: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满意程度行业协会层面:社会对本专业及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学生及家长层面:学生对专业满意程度及学习情况教研机构层面: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先进性图1 四维度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四维度综合评价初步设定的指标体系如表1。表1 四维度综合评价初步设定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内 涵用人单位评价指标40%1 道德素质10%1.1思想政治素质5%政治方向、思想信念和遵纪守法1.2职业道德5%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精神、诚实守信、公平竞争2 综合能力20%2.1 基础理论水平5%对公共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领域知识掌握状况2.2 实践能力

39、5%实践及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2.3 表达能力2%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2.4 创新能力3%独立思考,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5 英语水平1%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2.6 计算机水平2%OA管理及其他计算机应用能力2.7 团队协作能力3%与人共事交流、团结协作能力3 业绩成就5%3.1 工作业绩5%工作业绩和工作成就4 身心健康5%4.1 身心健康5%身心健康状况行业协会评价指标10%5 就业率6%5.1 就业率6%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部总人数的比例6 社会口碑4%6.1院专业知名度4%建筑工程行业对学校专业在的总体评价教研机构评价指标25%7 师资队伍10%7.1 师生比3%专任教师

40、、辅导员与学生比例7.2 整体结构3%年龄、学历、职称结构7.3 教学与科研水平4%教学与科研水平8 培养目标5%8.1人才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定位准确,调研充分,切实可行8.2人才培养方案3%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可行性和操作性,执行情况9 专业建设10%9.1 课程建设3%课程建设规划是否科学,与专业建设规划是否相一致,过程管理,建设成果9.2教学内容体系3%是否有调研、有论证、有计划和措施,教学内容体现课程大纲要求9.3实践教学情况4%是否重视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情况,能力培养情况,体系设计学生评价指标25%10 教师风范15%10.1师德修养与敬业精神8%师德师风

41、,教师是否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学生评价10.2劳动纪律7%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无迟到、早退,随意调课、代课现象,备课、辅导和作业批改认真、细致11 学习风气10%11.1学风建设情况5%学风现状、学风建设措施,实施效果11.2学习纪律5%学生上课守时、按时完成作业情况(2)建立基于WEB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评价指标数据库调查问卷数据库用户数据库评价结果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器WEB应用服务器InternetIntranet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行业协会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常规评价手段主要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统计、分析等工作完成,耗时费力。而

42、应用Web技术开发的网上第三方综合评价系统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更好地与各合作方实现信息互动,快速、准确、方便地完成评价的各项工作。初步设想的评价系统物理构架,如图2所示。图2 评价系统物理构架在后续建设中,将逐步完善第三方评价系统的指标设计,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调查问卷,与信息系合作完成基于web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部署和运用。6.专业群建设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相关教学资源;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与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并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提高专业服务与辐射能力。以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建筑行业紧缺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服务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突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改革;强化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搞好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材建设。(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必需够用、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学用结合”的原则,构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五个课程模块结构,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建筑类企业人才需要,增设专业方向。按照“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思路,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