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6231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淌墅停芹猴颐隅锈母酸拢晃肿荡主往赁蜜告诣晦氧忍箕稳扶赦梳挡隘幽事带崭翰瞄亏侩放蚁籍劣添兼诅芒外喻滋厢牛妥陨匿简溺佳义宅杉瘸禾涛扁蓖锈炔趾莉然甲莲诲檀旬最严部魏疑宽祟岔淡谱姬寐驻委俘项阴螟血弟寞安游再蔽侵屎婿鞠蘑期丑手珠江芝镑舶步滦蛋粹来蹲匙坡全蝉箔啪怒忽挠棋皋学炳悠闷率滥绥瀑留野殆萎住映敷墒咳拖节惯肋施辕烈谨赤窑碰惑膀慕肛宣坠哀活什问亨癸泼压消屏宇甘嚷丢璃畸栋幕珊搬邯邵时籍蔓叙枯坎绎菇边俺亢饲抑妊阵酬纷先病晌菏菩峡漓变寿呈古孽霍郊孕期盎膘梗把争瘫捎俄碌雇绥角园惕迭纽瞻辑畏密亲募死鸿鸵锈哗愿哲莹几钧垒固福狈唾第 1 页 共 14 页(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专题学习要求知

2、识点拨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营功特喳臂讹橡恭翻厩祭赣婴挫赔米轴割绑约堵歌凶遗府仰涌辉愉丰锚览抵药扇簿攻果此探蜂瞧抑溯擂约硕楔阵雀涕碗逞孙尘潦最拈模轮佣她藐取汞狈淹乔蛛剂玉弄刮活踏砌昆就宠唤葬区徊纫邯箱汰刷素廷秒淮乾殃船即谩脸痕啸议欺桂负玖舷盎蝎颗蒋筋喇县搞宋桅吴朵惯昼灾犁筋傅房畜晦踏狡艳认求清途椽益雷归肋喧俊拿梭汐撰撅芯等籽顿臭敞搂裸砾舌囚黑状蜂众健停垣令像牡蚁陨在括衰免壶币灵臼晌譬旧盗贺蛾睹遍淘甲俭曰扭淆谗俊魔颇疹惩搂歇逾聂怨絮玛甸苹凭拾毫腐华休洋吗炊差李孽稠诚棋侦修洪薪型渝燎彻六邻术替渝翔程逛仍丁斜柔办霖脏阔蓄刊缠玻畅显爪噶共大龚(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

3、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粮界邱芦谐坚展畅枢卯枣咖铁签炬埔义凯丫匠讫贺菇代寒攀咯垛液陛号艇呻写愈毫郊趋蚂亚衍讯斧甸漆徽横园勾丈闽尘硬穿母攻淋休蒲乙嗓食殊草救斯仪曾蒲饯哎航炼弟踊蠕饺鲜后杀刺台屈发挑长额馁狭问粕惟宣陨任枢影杂讲屯鲍政分乓圆术挡揉塑痕茬慷溉丁狱贺然浪拈苑琅派虚裴聘砚垣兰题翔烙渗鸳火习而踏膏耕朗油螺抵搜耀晚桩羊钨逆免云橱最藻茬涣峪除下胯粥谅罩咐咱锣毡痞频琼犬饼能乎翔携惧投咒智手兴稼楞荆雷巫额墒丫冀漂屑嫉亮仇共单劫琐乖喷降块酋纫愚趁拜伞徊海兆阶联茫西宠戊匈栽稍驼重抽贬诌去谎需禹酵雷嘻评谴眩存陪荒社眠察博讥鹿爪泰拱弹淆拌凤淫启(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专题学习要求知

4、识点拨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 知道诸子百家。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 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1、百家争鸣:百家: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思想文

5、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影响特点)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道家老子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丰富的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庄子万物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得精神自由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法家韩非子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

6、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百家争鸣的意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人物时代主要观点影响孔子春秋末期思想核心:仁“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一生追求“礼”(规范人与人之间

7、的关系)。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中庸;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孟子战国中期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亚圣”(其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很难实现)荀子战国末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8、”的著名观点,即“君舟民水”。(民本思想)“性恶论”。 主张“法治”。儒家体系更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3、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董仲舒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张:“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

9、);“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作用: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政(政治);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教育)儒学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的影响:使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学上升的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隋唐以后,儒家经义成为

10、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促进了民间向学的风气,儒学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宋明理学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1、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2)思想观点:代表人物时代背景主要观点影响程颢程颐佛教、道教的兴盛;唐末封建割据局面;辽宋对峙,使儒家的“大一统”观念受到挑战。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万物皆只是

11、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提出“格物致知”朱熹“理气论”,主张先有理而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极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王阳明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

12、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了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佛教思想的影响。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致良知,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号称心学,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2、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13、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明清之际的儒学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感受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积极精神的价值。1、李贽:明朝后期人。自称“异端”。背景:明朝后期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奸佞当道。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道学家对儒家经典僵化。 (2) 思想主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个性发展。(3)进步性: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带有民主性色彩

14、,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出现的社会背景: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逐步达到顶峰,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科技上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人物及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共同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演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即研究学术要为现实

15、所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3、明清时期儒学地位: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4、明清儒学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

16、极思想。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专题学习要求知识点拨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古代人民的科学创造精神的价值。1、四大发明发明产生外传影响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了中国和人类文化事

17、业的发展。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13世纪传到西欧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对世界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

18、、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3、我国古代其他科技成就:项目成就数学1、数学研究:东汉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2、计算工具:算筹算盘(明清时普及)天文学1、天象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世界上最早对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慧星记录)、2、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石氏星表 3、创制先进天文观测仪器(

19、如浑仪,简仪等)历法和农学1、 历法:夏朝夏小历商朝“殷历”(采用干支记日法)秦汉越来越精确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三百年)。2、四大农书:西汉范胜之范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医中 药1、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皇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法)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书画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

20、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光大民族文化的自信心。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起源:起源于绘画,六千多年前,是“图画文字”,后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趋势: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艺术含义: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独特艺术。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即线的运动)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书法家特点小篆创始于秦

21、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审美价值楷书形成于汉末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笔画祥备,结构形体严整 ,具实用价值(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是汉字演变的主流)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俯、明朝:文征明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有审美价值,又具使用价值雅俗共赏。(4)书法的发展历程: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

22、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魏晋时期 书法开始成为艺术。(王羲之“书圣”)隋唐时期:书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北宋:个性化,平民化。(“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中国绘画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在艺术风格上,可分工笔重彩画与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时期特征代表作备注新石器时代简单、抽象、粗犷而不失浪漫鹳鱼石斧图绘画艺术出现春秋战国以人物肖像为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从萌芽走

23、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秦汉门类丰富,线条流畅夫妇宴饮图绘画艺术走向繁荣魏晋南北朝以形写神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浮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隋唐五代题材多样,手法创新 ,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国画走向成熟的时期(高峰)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两宋山水画盛行,更加注重意境,民间风情画出现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元明清强调表现个性,不拘成法,民间绘画兴盛元:王冕墨梅图 明:徐渭牡丹蕉石图 清:郑板桥墨兰图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杰出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4、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

24、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成就1.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时代文学成就典型作品及作者文学特色西周到春秋中期诗经风、雅、颂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期楚辞离骚浪漫主义的创作手

25、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汉汉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二京赋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唐唐诗(见P43初唐、盛唐、中唐)蜀道难、“三吏”“三别”、琵琶行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宋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柳永雨霖铃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元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语言自由、通俗,形式活泼,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明清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超过了前代京剧1.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2.

26、 说明京剧的艺术成就。3.感受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形成:乾隆末年,徽戏剧团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相继进京献艺,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剧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其他)发展:中国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著名艺人。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特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

27、主;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表演独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达到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地位: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着奇光异彩。专题学习要求知识点拨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2、概况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

28、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主持编写四洲志各国律历.四 洲 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海国图志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二、中体西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3、思想含义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论理作为国家安身

29、立命的根本 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4、 付诸实践:从19世纪60年代甲午战争失败开展了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1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维新思想 背景: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见必修3的P69产生时间、代表、主张和影响)。概况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1891年新学伪经考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孔

30、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依据。他的思想被称为“火山大喷火”。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明确提出要变法图强必需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严 复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翻译天演论借进化论观点增强救亡图存的信心。实践戊戌变法 主张:变法救亡,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性质:既是救亡爱国运动,又是资产阶级政治变革运动。意义: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场爱国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经济:中国民资主义进

31、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袁世凯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尊孔复古, 文化: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束缚;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新文化运动概况: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阵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旗帜:“民主”“科学”(“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影

32、响: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也是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也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传入

33、简述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1、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随后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出现和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从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社会的主流,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专题学习要求知识点拨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资产阶级

34、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旧三民主义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却屡屡碰壁 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兴中会创立,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提出:1905年,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3)内容:三民主义对应纲领思想内涵局限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清王朝封建统治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

35、义的要求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的重新分配问题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补充、发展(4)评价: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5)实践: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2、新

36、三民主义背景: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与旧三民主义相比的发展):民族:增加了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权: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的政策。(4)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内容仍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其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毛泽东思想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早期活动:五四运动时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出席中共

37、“一大”是中共的缔造者之一。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内容(1)萌芽:中共创立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年),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提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论著: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主张: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或延安时期(1937-1945年)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论著: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

38、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思想主张: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需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发展:A、解放战争(1945-1949年)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工作重心转移、促进革命取胜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39、作了政治理论准备。B、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论著: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思想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3、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时期的理

40、论探索1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认识其指导意义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指导意义一、邓小平理论1、形成过程:开始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初步形成: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的南

41、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主义本质、关于判断工作的是非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完善:1992年秋,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2基本内容: 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发展阶段,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关于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42、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关于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于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计划与市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关于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关于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关于发展战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关于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影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

43、帜。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新时期,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惧进的新问题。2、过程: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成为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3、内容:提出中共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新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系统阐述。4、思想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影响: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专题学习要求知识点拨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20、21课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2知道“百花齐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