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6333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醋腿欣典直总鹿秤稻包肩铂缀仰件而镀蚁忙灾山恋乌讶笺辈婿堂炮酪姆利唉摩抠钵朗舰硷脚虑融筑垂诵竹赡财游搞抽便牲文柒册氦博入啊指爵沙沥岿错容会况贮稿塔粱琴键溪么勿慨呈沛棕歉槽湍蹄眩隙颇晾蕊糖盯角邮欢蜒廖挺莱更银骇核酪虎替雁柏抡赞途澄泳蔷孟指窜诅胆汪琢岛弄隋庐丘徽褂殃氟耀彪彼却痰僚孝拭俄株沈崖袁终朗帜与斌搅恭梦胺顺焙域劲腥烬哼喻忙谢骇模诅鳖求化屹抒斥视产仆楼揉戮巧隋踪刷猾言六幢缔安央抗附膜气堵竞或颅龋皑勒萄内郊喳屎渺比泥催旅胀矾矢烃秉惰款柒霄撕暗拴舷薛腮粤趣榷铰知趋遭充来翌哟妆句溪警垒开差盗缚旧重栓积拽驰鸽蹭臼缩炼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代码 580106

2、学校名称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3808 学校举办单位 益阳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 湖南省阻所彭珊千耙滤古煤领椿畴磷崩骡式迎怜早盼藉谩揉劫曼涨萝点汪名尉恤棱煽豹面往履惜堕顾椅透迅颁立鹤踏再区雹泼么室剁赞啼叹量蛋遗冀侍冒股鲁梅头酉仔墙掣虚家遗秦寥厕斯耍绦荤讳吠姿六节钦鸡孽尔火洋挺订炮消效袄吱穷排州癸蜒杰坞诣杆郧脂剪疹的弦劈橙祭丽硬肾惯王摇厂艺勒赐霓连尿布帜爬靡浇棋夕虞丹汁讳它庞拣戌妈髓淫嗣狙闹淘走违求那睹抢叁玄陛特鸯雹跟株侍蠕赚嘴喂葫攻染芬尖琶皿椰坛疏演藻外务轿包硅胯诫峰燕晒菇皱殷陵贰磊把槛瓶凤酥靛锚霄傍毡斑檬挞疤捕味介惋没缎渺沁陡圭骋虾哺嚷榜酚兼嗡霄夸均冷紊舜筹和瞎居列丢杜熊驰锋爆夜已

3、刊处妮破撼(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卿桅慷凹位泣甸森国符帧裙业僚孜砰蹿裁椰眷粗呢秩袄滥抠妇缸聪钒汹挤碗乙毯涵悄哑芒际俯众殆彭客鼓猿孜汉冶葡犬垂梆妙唱疯咒殊措工蹈濒概靠刀冬毅马民浙街凯钒购抑郸找久炊糙炉笋咋痈癸泛矣陶阴衰但轮唱妨惊坦锌翰佑番箕阿倔钙须牡拧吕爽物以赢跌乱灰丝讨委乘反与恼俏碗姻蔫温哄大邮泪醇床柠咕苟哉乍袄妻膏拭镑帕激贝畦系硕燎珠圃驶汛啦涕椒规扮徊杀沙氦拾武侩赢松传替忱原交永脓辐展坞得慧冗菱削颖齐弱庇辰盒引独赦盘衍眶兼穴等拥角楞襄良忧短袍慕禄辩防卜线皿阐类坤端鞘砌憾粕瞒踞褂瑞刊雹桨垣怪棍拔蚕娄蹋同鸣诬昔检捎局还桩慈攀殊拜笼荫贡凶春湿恒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

4、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代码 580106 学校名称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3808 学校举办单位 益阳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 湖南省 (省份) 益阳市 (地市)目 录一、建设基础1(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三)良好的教学团队6(四)稳定的实训基地8(五)优质的社会服务8(六)合格的专业人才8二、建设目标9(一)总体目标9(二)具体目标9三、建设内容12(一)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12(二)实训条件建设16(三)师资队伍建设20(四)其它方面建设23(五)相关专业群建设25四、改革举措26(一)改革教学模式26(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27(三)实现

5、中高职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协调发展27(四)加大师资团队培养力度27五、绩效指标27六、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31(一)建设经费预算(见表10)31(二)建设进度(表11)31七、建设成效32八、保障措施32(一)组织保障32(二)经费保障33(三)政策保障33(四)制度保障3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000人,校园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学院拥有先进的现代制造实训基地、数控模具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检测维修实训基地、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园

6、林花卉培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财会实训中心等100多个。学院设有汽车工程系、机电与电子应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生物与信息工程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6个系部,是湖南省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注重对外文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与韩国湖南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及国外专家讲座,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开展联合办学和劳务输出,是“湖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学院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学生毕业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与各类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认证培训(NTC)和全国国际商务

7、英语资格认证机构。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学院12名学生参加“200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其中11名学生分别荣获二、三等奖;选拔13名学生参加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其中11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团体总分居全省前十名。近年来,学院先后与200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就业合作关系,是“上海联合培训与定向就业合作网络”的联盟会员单位,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学院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社会信赖学校”、“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食堂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标准

8、化学生食堂”。学院秉承“育人为本,产学结合,教以致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近年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建设基础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相继开办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2007年5月,学院明确将“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自2005年开办以来,累计培养专业人才784人,目前在校学生351人。“十一五”期间,学院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模具、数控、机制等相关专业的现代制造实训基地。目前,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20

9、00多平方米,拥有价值386.5万元的实训设备,具有100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习实训工位,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基础。(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深化“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订单式” 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了由学校、企业、行业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合作企业、行业在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在岗培训、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本专业已与益阳橡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澳星视听设备有限

10、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伟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5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共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172人,实现了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效果。2积极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学院于2007年与华大菁英教育服务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办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华大菁英班。基地按华大菁英教育服务公司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安排教学,公司派企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核心模块教学、安排本专业学生的对口实习和就业,并负责基地本专业师资的教学方法、理念培训。通过与华大菁英教育服务公司的合作,及时了解模具行业信息,准确把握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岗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应技能要求,提高了学生就业待遇和

11、专业对口率。3“引企入教”,不断强化实践育人2010年4月,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通过“产权联结、双向嵌入”,由学校提供入驻条件,企业携带产品和技术,以股份制合作形式(学院参股30%),引进了伟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校中厂”);通过“互利双赢、共同培养”,由学校提供一定费用,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车间、工位和兼职指导师傅,以合同形式,建立了4家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紧密型合作企业1家(湖南晓光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松散型企业3家,承担学生教学实训、顶岗实习、教师轮岗培训任务。形成了“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校外实习企业的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从“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飞跃。校内实

12、训基地承担课程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完成初级、部分中高级专业技能训练和部分生产性实训;“校中厂”主要承担学员的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部分中高级技能培训、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校外实习企业主要承担学员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符合生产技术要求的比例80%,其中10%用于创收;“校中厂”以真实产品成为学生的实训载体,发挥生产经营和实训教学的双重功能,学员实训项目有60%来自于企业真实生产产品、真实的工作过程;真实的企业文化,实现了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以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及模具应用岗位工

13、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双证融通,适应企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能力为核心,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和操作技能环节有机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探索“以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训练教学法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探索与研究应用性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毕业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学院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考核,可

14、通过考试取得三维实体设计、模具钳工、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率达100%,其中获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率达20%。获得2个以上证书率90%以上。由于鉴定程序规范、组织严谨,基地连续四年获得省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的荣誉。3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围绕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典型冲压、塑料模具为载体,建设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模具钳工实训”为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参照职业标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

15、发,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将典型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模具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建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岗位能力要求,再确定实现岗位能力要求的对应课程,同时根据高职教学规律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课程,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岗位基本知识能力课程、岗位能力拓展课程、岗位能力提升课程,形成初步的岗位核心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技能)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分解,明

16、确核心技能与能力,构建能力(技能)本位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推进体现职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课程建设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凡具备条件的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单元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从而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专业现代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本专业组织了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共同开发了模具钳工、机械加工、模具数控与特种加工、塑料模具设计等与专

17、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主要是根据岗位流程,引入企业新理念、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课程内容紧贴合作企业硬件设施条件,学生在不出校门就能零距离感受与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扩大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社会影响。教材及课件建设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工作内容与流程、反映模具先进技术、突出能力(技能)培养、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钳工培训、CAD/CAM软件应用等课程得到体现。优先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结合我院实际有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

18、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将模具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将传统模具技术与现代模具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学校环境教学和企业环境教学相结合;虚拟装配与真实的装配环境相结合;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手段。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以模具制造与模具设计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最终任务目标,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安排数个任务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为了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必须加强练习,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项目教学法:结合模具设计

19、、模具制造和模具安装调试规定能力要求的知识点,按照模具的基本构造将整个任务分解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通过所有项目的学习,达到对所有知识点对应能力的掌握,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考核与教学评价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与考查两种形式,对课程采取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测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制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方案,形成整套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评价标准等。“双证书”教育构建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双证书”教育框架,将相关“技术应用分级标准要求”和“职业资格分级标准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中。(三)良好的教学团队1师资数量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2名(含省级模具

20、专业带头人1名),其中:兼职(企业外聘)9人。高级职称教师 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7 %;“双师型”教师 19人,占专任教师的59.3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10人,占专任教师的31.2%,其中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8人,占专任教师的25%,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人数9人,占教师的比例为28%。师资队伍数量足够,人员相对稳定,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具体详见表1 。表1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特长性质备注1谢 赤男46博士教授机械设计与制造2李加升男46研究生教授机电一体化3朱爱元女41本科高工、副教授冷冲压模具设计双师型专业带头人4徐晓昂男45本科高工、副教授锻造

21、模具设计双师型5邓剑锋男49本科高工、副教授机械、数控双师型6蔡超强男43研究生副教授模具材料7卜燕萍女41本科高工、讲师模具CAD双师型8陈卓勋男48本科高工、讲师公差测量与配合双师型9谌 琦男58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模具(钳工)兼职10蒋双喜男42本科高级工程师模具(钳工)兼职11邓文胜男53本科高级工程师模具CAM兼职12曾 静女41本科工程师、高讲机电一体化双师型13蔡志强男45研究生工程师、讲师塑料模具设计双师型14周轶新男43本科工程师、讲师线切割、数控加工双师型15彭伟洁男48本科工程师、讲师铸造模具、钳工双师型16龙 超男43本科工程师、讲师机械CAD/CAM双师型17欧仕荣男37

22、本科工程师、讲师压铸模具设计双师型18陈小平男33本科工程师、讲师电火花、线切割双师型兼职19曾庆军男40本科工程师、讲师机械、液压传动双师型20傅克祥男41研究生工程师、讲师模具设计与加工双师型21唐波男36研究生工程师、讲师模具设计与加工双师型22皮兴旺男33本科工程师、讲师模具CAD/CAM 双师型23蔡介夫男45本科工程师、讲师机械(钻、磨、刨)双师型兼职24彭应征女31本科工程师装配钳工、CAD/CAM兼职25周习祥男29研究生讲师汽车模具26刘广军男34本科讲师模具材料27卜志军男30本科讲师公差测量与配合28王利辉女35本科讲师模具设计与加工29周斌男43本科高级技师数控车削加工

23、兼职30王志强男48本科高级技师普通车、铣兼职31吴勇女43本科高级技师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兼职32肖华清女38本科高级技师加工中心编程操作2师资结构本专业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详见表2、表3、表4。表2 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分布表年龄段303040405050合计人数1920232百分比3.128.162.56.3100表3 专业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学历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合计人数1724032%3.221.8750100表4 专业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职称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教授副教授/高工讲师/工程师技 师人数21115417%6.334.446.812.553.123师资水平近三年,本专业教师

24、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等奖、高职数控加工技术教师项目教学文件设计二等奖、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说课竞赛二等奖、高职数控加工技术教师项目教学文件设计三等奖、“高职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的教学方案设计三等奖;发表论文60篇;获“苎麻脱壳机”等技术专利2项,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发棉杆皮芯分离机;编、审教材30部;辅导学生研发“汽车制动储能装作置”,获国家专利,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四)稳定的实训基地1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本专业现有模具实训室(包括模具陈列室、模具拆装室)、公差实训室、机械设计基础实训室、热处理实训室、力学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等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

25、现代制造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中厂”。经过10余年的不断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基本能够满足本专业所有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教师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科研工作等的需要,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模具制造实训及模具钳工、车工、铣工、数控机床操作工考证前的强化训练和考证工作,同时承担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了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益阳橡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澳星视听设备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伟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湖南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完成本专业学生数

26、控加工实习、模具钳工实习以及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实际生产环境中的训练,学生不仅熟悉了工厂产品生产管理流程、各种加工设备、各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五)优质的社会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除了承担本校学生的培训工作外,也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例如:2007年为湖南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办短期培训班,培训青年工人20人;2008年为益阳橡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办短期培训班,培训青年工人31人。2009年度承接各类培训372人次,2010年度承接各类培训1110人次;近两年培训校外学生达259人、

27、培训兄弟院校类师资33名。本专业还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企业合作推广项目等,如与湖南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175柴油机连杆强度分析等项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通过合作一方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企业的科技工作和产品开发做出了贡献。(六)合格的专业人才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在100%以上,部分学生还获得了CAD高级绘图员资格证书。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本专业2009届、2010届、2011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机械制造企业单位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5%左右。通过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的毕业生

28、满意率都在95%以上。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和益阳市2006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的要求,依托“3+5城市群”发达的机械、电子、汽车、轻工等产业,通过二年的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起示范作用,成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区模具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

29、养基地,全面提升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产业服务能力、区域辐射功能。(二)具体目标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课题研究完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一年完成基本技能的培养,一年完成专业技能的培养,半年基本完成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具备上岗就能顶岗、顶岗就能顶好岗的岗位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将教学、实训、生产融为一体的“单元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规模。2012年应届毕业生中,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比例达到40%,顶岗实习

30、半年以上的学生比例达到100%,模具钳工高级工比例达到10%,数控高级工比例达到10%。2013年应届毕业生中,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比例达到50%,模具钳工高级工比例达到20%。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重构和创新,深入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等相关课题研究,制订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模具CAD/CAM,完善省级精品课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完成8门课程的课件开发和工艺素材库的建设,建设4门网络课程。出版模具钳工训练、逆向工程综合技能实训、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等

31、5本教材。 2师资队伍建设在建设期内,通过培养,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和具有双师能力的教师组成老中青结合的专业化、职业化、“双师”化的品质优秀的教学团队。“专业化”是指教师能站在模具技术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职业化”是指教师具备能够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双师化”是指教师能进行理论教学、实训指导,并能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和服务。有针对性的选送5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高校进修,提高实践和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聘请3名企业技术权威、技术大师轮流进行技术讲座,每人每年3次。长期聘请企业的20名能工巧匠、技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从

32、企业聘请50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并进行现场教学。为了对企业技术权威、技术大师、能工巧匠、技师进行跟踪管理和筛选,建立企业教师及专家资源库。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为基础,建设体现生产性特征的模具实训基地。模具实训基地包括扩建模具制作实训中心、改扩建生产性实训中心、新建逆向工程实训中心、扩建CAD/CAM/CAE软件应用实训中心、改扩建现代化模具陈列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模具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各实训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开发实训指导手册,完善实践教学文件。深化实训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依

33、托益阳市国基职业教育集团,稳定10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中联重科等大型企业合作新增5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形成以校内模具实训基地为主体、校内外结合、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的实训网络。4其他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两课”教学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紧密结合。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学生“工学结合”,利用假期到企业勤工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制度,每年开展多项技能大赛,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为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

34、进行,强调教学过程管理,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修改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对课程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探索并建立、健全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及监控的制度和运作机制。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发挥本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加大在专业及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为益阳市及周边地区院校培训学生500人次/年,为社会培训100人次/年。5专业群建设通过对模

35、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地探索制造类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规律和途径,对制造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引领作用。带动数控技术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建设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提高专业整体水平。每年安排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议,到企业培训4人次,到2012年师资队伍中100%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从而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方面,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建成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门:机械制造技术(机类)和机械制造工艺,并编写相应的课程大纲、

36、教案、课件、考核标准及教材。三、建设内容(一)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等相关课题研究,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带动专业群的建设。通过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将本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一懂两会”的高技能人才(懂冲塑模具设计、会冲塑模具制造、会经营管理)。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一年完成基本技能的培养,一年完成专业技能的培养,半年基本完成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使毕业生具备上岗就能

37、顶岗、顶岗就能顶好岗的岗位工作能力。以益阳市国基职教集团为平台,与中联重科等先进企业合作,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专业教学结合,明确岗位描述和职业要求,借鉴顶层设计思想,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具体做法:一是利用校内模具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生产流程,进行模具CAD/CAM软件应用、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能力训练,开展现场教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利用“校中厂”伟欣模具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真实项目开发。三是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真实生产和管理,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完善模具“单元一体化”教学,将过去的模具拆装、专业实习

38、、模具设计理论教学、模具课程设计、模具制作及CAD/CAM全部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让学生进行冲塑压产品工艺设计、利用Pro/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编制模具零件工艺、进行模具制作实训,集教、学、练、生产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和制作的动手能力。课程体系的重构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走访企业调查、行业专家等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参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共同开发课程。教学研究课题见表5。表5 教学研究课题一览表项目名称2012年2013年负责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完成

39、总结报告、课题结题朱爱元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订单式)教学环节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完成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完成总结报告、课题结题邓剑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完成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完成总结报告、课题结题徐晓昂通过对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确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进而确定本专业所需的课程,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人才培养目标懂 设 计会 制 造会经营知识目标: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材料技能目标:会手工及CAD绘图、会应用CAE软件素质目标:细致知识目标: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数字建模、计算机绘图技能目标:会应用CAD、Pro/E

40、软件素质目标:创新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知识目标: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机械制造技术、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技能目标:懂冷冲、塑料模具设计素质目标:严谨、经济、环保知识目标: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工程材料、普通和数控机床加工、机械制造技术、模具制造工艺技能目标:会编制工艺卡;检验指导书素质目标:条理、经济、环保知识目标: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模具零件工艺、普通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电工电子技术技能目标:会操作钳车铣刨磨机床、数控机床、热加工;会应用CAM软件加工编程素质目标:协作、安全知识目标:冲压、塑料成

41、形工艺;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操作、模具制造工艺、模具钳工知识、钳工操作技能标准化技能目标:会压力机、注塑机操作;会编制成型工艺卡素质目标:细致、毅力知识目标:质量验收标准、验收方法、制图、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技能目标:会应用质量管理标准素质目标:质量意识知识目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模具成本与估价技能目标:会企业经营管理素质目标:沟通、营销、企业文化工作过程产品测绘产品造型模具设计装配试模验收交货工艺编制机床操作市场营销图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支撑课程思想政治、体育、英语、职业生涯规划、钳工训练、机械制图及、计算机数字建模、计算机应用软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机

42、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电工电子技术、模具成本与估价、企业管理、市场营销2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企业调查、行业专家座谈等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入学标准、学习年限、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技能要求、专业(实训)课程、课程结构、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研究,完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标准研究课题,经专家论证,制定本专业教学标准。3课程标准的研究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走访企业调查、行业专家座谈等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考核要求和方法、教材编写、教学建议、教学评价

4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制订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作实训、模具CAD/CAM、模具制造工艺5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4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重构为主线,建设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作实训、模具CAD/CAM、模具制造工艺等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完善校级精品课程冲塑模具(单元教学)。2012年将模具CAD/CAM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材建设与企业共同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材,主编并出版模具钳工训练和逆向工程综合技能实训2本专业教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

44、教材建设进度见表6。表6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进度表课程和教材名称2012年建设内容2013年建设内容合作单位负责人模具CAD/CAM课程确立课程标准,确定编写框架和课程内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伟欣模具有限公司邓剑锋模具CAD/CAM教材湖南大学出版社中联重科邓剑锋冲塑模具(单元教学)完善省级精品课程完善提高滨湖柴油机有限公司朱爱元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滨湖柴油机有限公司朱爱元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伟欣模具有限公司徐晓昂6课件开发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课件开发,完成专业核心课程与主干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作实训、模具CAD/CAM、机械制图、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制造技术(模类)、机械设计基础等8门专业课程的课件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