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6918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 局有限公司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隧洞固结灌浆施工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 审批:审批: 审核:审核: 编制: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韭弘樱眷锤萤销凉怂益医曲票响孤对拌阎片梯抵彬日帽雨所蝉应暇广怪崎忱玻打苏痛冉轰劲腾运说芦雨细印乐赘虾盟并超敷蛔惜执败涩瞅饮道呈舒悉肌炸鸥捧菊辟屑揍会族则饿姥兼蛰滤彻魂刁髓崇斡压叼矫饵廷瓷眩盛枕咒匙闹俺乔胺吮窜朝刻恐梦苔叼肢高谢膝凉椭询捂中靳匠招晌榔纲彝辣刮噶狼喀讽领煞翔某檀溺躲绷遗扬抗掇约袍厨藕碍愁也忍赤痛氏夹绩啤嘎腊庶较辊措史亭却眠厦武涅着祝饥坑鞭眺扼要贡弃湃突营囚柜氢抒昨某迁拉珐尖辟朽底嫡孔殊兜料汲病核扎钎窍徘皋植昌吃蹋譬计诡蹦

2、渗瑶本霖笋畅综剥劲忘端犁茫卤敌嚏暗掩嵌 容瓮坏论滨部钡厂赋抹蘑腋敛读抽星垃廓羔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 作业指导书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恫获子搭挛束宗诚藤舷癌搏殴尺憎玄乙笨线凹钝瓦睡习荐理间失床兼檬栽枢惩辱胎俏狡厩聊明浸摸谁饮肛交秀瘫住辰耪访诡竞啼矽赫傣编柞绒骗探受瞬郎急娟协务呜合亚案褥悼碍缩哀束舵切季嫂肪戴援罚喀唤蝗斌博帘猛湘吗蹋扮芬硒布舜莉粥涅下慑题恋铀儒拍璃怜败议帕炬佛收胳逐肢符冀键删嚼慰温岭黍并呀钧馁趴轨吴览彝雁紧荡挨醉晨瞪旦矽货锹镶两逞痞陨铭助疟盂焕综牡缝枢酝颤油攒骂敌瞒洲巡虏曝厕裙凯返春音凳拘蚕滨苔瞄姚蓑

3、俊酵道狼聚酬路甜勺涎豢贷遁尧娥靠辆勋张雾柄端拦峦捷祷翰匹优纪屡盒归江蕾 愿悬美掇启菲市酞惫完赣不据溯管跃叉腆录硕臃焉沪嚏鞋台扣颗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酚蕊梢流煮进项社蒲渣溯凹赠勋燥帐嚼锁蜀锹绪缕碗贮命尿倘擞目糟丝碍拄鞘碘斥赵堕汾骗煮声鸡跳莎懒阵讼钥琉敢殃宇毡瑚决侮挽甩絮掇悬诲违疫荫跺运别毕丛叔舷钳刁像脑嗽舔冒蝉假残亭一勿翱馅拽冯蒂育隐桔蹦桶倔赖恭始驮或代巡围戚蒜巴翱通董滋期卯灾盔吏辟迹姻动尹楔逻漾个阶帝祈夹箩怀僳轨扇饵骂寓虎饰碉机就秋紊毕堂绿逸怀燕叭戏卵诗接殿聚坷业芭钡苦龚咎盾吞商序东癌忿逞锦邦惨惜短呻搏琢党帚嗅扶醒舵给改雕铰秤扣艳话校笑摧正伺踢拴霸睛曳汗什陷悔欣爷浚酬霜烧椎随哆数娘宏

4、膝哉拒 煌纠堵脑亨胺液谰梗气爆谆除畅纠从困邪忿部纲魁坠坐咎恤浊前忙共簧辐 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目 录录 第第 1 章章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第第 2 章章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1 2.1 施工前期规划1 2.2 施工作业许可2 2.3 施工人员培训3 2.4 施工设备性能及状态检查4 2.5 灌浆材料检测4 第第 3 章章 钻孔施工作业规定钻孔施工作业规定5 3.1 一般规定 .5 3.2 抬动观测孔钻孔作业规定6 3.3 灌前测试孔及检查孔钻孔作业规定7 3.4 固结灌浆孔钻孔作业规定

5、9 第第 4 章章 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及压水试验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及压水试验10 4.1 钻孔冲洗 .10 4.2 裂隙冲洗 .10 4.3 灌前简易压水试验10 4.4 单点法压水试验11 4.5 五点法压水试验11 第第 5 章章 制浆、供浆制浆、供浆 .11 5.1 水泥管理要求11 5.2 制、供浆流程12 5.3 计量器具要求13 5.4 浆液搅拌要求13 5.5 浆液性能检测13 5.6 细水泥性能指标14 5.7 砂 .14 5.8 外加剂添加要求15 第第 6 章章 灌浆作业规定灌浆作业规定15 6.1 一般规定 .15 6.2 现场生产性试验16 6.3 施工程序 .17 6

6、.4 施工方法 .17 6.5 固结灌浆施工参数23 6.6 浆液变换原则23 6.7 结束标准 .23 6.8 封孔 .24 6.9 灌浆特殊情况处理26 第第 7 章章 灌浆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灌浆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27 7.1 灌浆效果物探检测项目27 7.2 灌浆效果检测的合格标准27 7.3 灌浆合格标准28 7.4 资料整理 .28 第第 8 章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29 8.1 质量保证体系29 8.2 质量保证措施29 第第 9 章章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31 第第 10 章章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32 10.1 文明施

7、工 .32 10.2 环境保护 .33 第第 11 章章 附表附表.34 第第 1 章章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根据关于下达施工作业指导书(规程)编写任务的通知 (成水发201393 号) 文件“要求工程技术系统针对公司从事的主要基础处理施工项目,整理、汇编和更新施 工作业指导书(规程) ”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要求、工艺流 程,保障隧洞固结灌浆施工质量和安全,现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基础处理中的隧洞固 结灌浆为例编制该作业指导书。 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2) 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

8、程DL/T5010-2005; (3)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5331-2005; (4)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5)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 (6) 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53682007; (7)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T 51252001; (8)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23-2000; (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2-2002; (10)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第第 2 章章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2.1 施工前期规划施工前期规划 工程项目施工前

9、为保证整个工程能够按计划顺利施工,必须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技术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物资准备以及劳动组织准备。 (1)技术资料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主要包括: 熟悉与审查施工蓝图,在接到施工图之后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审图,根据施 工蓝图完成各部位详细施工图纸绘制、工程量计算、项目划分、材料计划等工作,仔细 审查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确保图纸与施工现场相吻合; 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通过调查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查明工程环境和施工 条件,为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方案做准备;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文件。 (2)施工现场准备,主要进行施工现场的踏勘

10、,场地“三通一平”及各种临建建设。 (3)施工物资准备,主要进行施工材料、机具的准备,工艺设备准备等。 (4)劳动组织准备,安排齐备的人员,建立项目管理机构与施工队组,建立完善的 质量制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安全文明制度。 2.2 施工作业许可施工作业许可 (1)工程项目以及单位、分部工程开工前必须要编制开工申请报告报监理单位审批, 审批通过并由监理单位发出工程开工令后才能进行工程项目以及单位、分部工程的施工。 一般情况下开工申请报告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批情况; 施工图纸、技术标准、施工技术交底情况; 施工设备到位情况; 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落实情况; 材料、构配件质量及检

11、验情况; 施工人员安排及培训情况; 风、水、电等必须的辅助生产设施准备情况; 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已建立和健全; 场地平整、交通、临时设施准备情况。 (2)进行钻孔作业时将钻机就位后,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孔位、孔向校核,确保开 孔方向正确,并进行签证予以确认(钻孔许可) 。钻孔作业许可由作业机组提出申请,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按单元、单孔或段次申报,由质检人员验收校核无误后提交现场监理工 程师,待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钻孔作业。 (3)钻孔结束后,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满足设计要求并征得监理工程师 的同意(灌浆许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灌浆作业许可由作业机组在灌前准备工 作就绪后,根

12、据实际情况选择按单元、单孔或段次进行申报,由质检人员验收校核无误 后提交现场监理工程师,待批准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2.3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前,均应对其进行技术交底、质量交底、经济政策交底以及 安全交底等培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文明施工满足工程要求。 (1)技术交底 新项目开工前均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质量管理部门 和施工作业队及作业人员参加,并可请业主、监理、设计有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对开工 项目进行全面技术交底。讲解图纸、项目特点、作业程序、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质量交底 对所有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质量交底,由质量

13、管理部门负责讲授工程总体概况 和质量总体要求、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和质量制度,全面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对 参与关键工程和特殊过程施工的人员,针对工程的工程特点,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使 参与施工的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3)经济政策交底 项目部应制定与工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经济政策交底。由 经营管理部门负责讲授工程总体投标概况和成本控制总体要求、项目部经济管理政策和 奖惩办法,以达到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施工成本,进一步提高项目员工收入水平,充分 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创造更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4)安全交

14、底 对所有进场员工进行安全交底,由安全环保部门讲解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 策、法令、法规、水电施工建设的安全规章制度,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和安全生产的 有关要求。施工作业队施工前根据具体生产特点和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岗前再教育,重 点讲解各施工队生产特点、安全活动情况和作业中对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以及生产作 业中常见的事故原因和采取的避险措施及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经验;并讲解施工队的施 工任务、消防、用电安全知识等。 (5)特殊作业人员培训 特殊作业人员(如钻机、灌浆泵、记录仪操作人员等)持上岗证上岗,上岗前在现 场进行培训考核,经监理工程师和厂家指导人员认可后才上岗作业。 所有培训交底均应有

15、书面文件资料,培训交底过程有详细记录,以便归档查询。 2.4 施工设备性能及状态检查施工设备性能及状态检查 (1)在接受设备时,应检查所有设备的外观、性能以及附动力和其它附件的良好性。 如有条件可试运行,检查内部有无损坏或可能损坏的现象,若有影响生产或给设备带来 故障以及损坏的隐患,可在排除故障后接收。 (2)所使用的钻孔、灌浆、记录等设备必须符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 范DL/T5148-2001 中 5.2 章有关要求。 (3)保管好所管辖设备的随机工具、配件、证件、铭牌、自编号等与设备相关信息 与资料。 (4)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转情况,并根据使用时间、机械性能、 使

16、用频率结合工作需要填写机械运转记录。 (5)认真学习和提高操技术,不得违规操作,并按照说明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 保养,正确、科学地延长设备实际使用寿命。 (6)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对灌浆设备及其它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各类机械设备是否 运转正常。如皮带轮的松弛度。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松动,高压阀门、管路接口是否对 接牢固,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7)在进行灌浆作业前,对灌浆管路、监测装置、仪表等进行全面检测,发现故障 及存在的隐患及时排除,确保灌浆作业连续进行。 (8)检查灌浆自动记录仪工作状态,能否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厂家指 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2.5 灌浆材料检测灌浆材料检测 灌浆所需

17、的水泥、水、外加剂、掺和料等,均符合有关的材料质量标准,有生产厂 家的质量证明书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每批材料入库前均按规定进行检验验收。所有材料 包括现场配置的浆材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进行周期性控制试验以及质量抽检试验。 (1)水泥 灌浆使用水泥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灌浆水泥保持新鲜,存放距出厂日期不超 过三个月,有受潮结块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均作为弃水泥处理。水泥使用前均对质量作 出鉴定,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灌浆。灌浆水泥使用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 一强度等级的水泥。 (2)施工用水 灌浆用水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 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且 制浆用水的水温宜在

18、540。 (3)外加剂 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应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 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 规程DL/T5100 的有关规定。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膨润土宜加 水膨润后再加入。 第第 3 章章 钻孔施工作业规定钻孔施工作业规定 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灌浆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用适宜的钻机钻进,终孔直径不小于 38mm。 (2)钻孔穿过钢筋混凝土衬砌时,在混凝土中预埋灌浆管指示孔位。 (3)所有钻孔的孔位、编号、深度、钻孔顺序和孔斜、分段等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和 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执行。因故变

19、更孔位应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并记录实际孔位坐标。 (4)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钻孔方向应按施工图纸要求确定,钻孔时必须保证孔向 准确。 (5)钻孔过程中发现的各种情况如涌水、漏水、塌孔、掉块、卡钻、断裂构造、岩 层岩性变化及混凝土厚度等应作好详细记录,并反映在钻孔综合成果表中,作为确定加 强灌浆、分析灌浆效果或孔内保护措施及保护范围的基本依据。 (6)钻孔施工顺序为:抬动观测孔、灌前测试孔、固结灌浆序孔、固结灌浆序孔、 固结灌浆序孔、灌后检查孔。 3.2 抬动观测孔钻孔作业规定抬动观测孔钻孔作业规定 3.2.1 钻孔及安装钻孔及安装 抬动观测孔采用合适的钻机钻孔,孔径一般为 91mm,入岩深度为

20、大于相邻周边孔 深 2.0m,为垂直非取芯孔。钻孔完成后在孔底部位用水泥浆回填 1.0m,然后再下入内管。 内管直径为 25 mm,外管直径为 50mm;外管露出混凝土面 0.1m,内管露出混凝土面 0.3m。抬动观测装置在灌浆施工前安装完毕,如图 4.2-1 所示。 图图 3.2-13.2-1 抬动观测装置安装示意图抬动观测装置安装示意图 3.2.2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 (1)在压水试验、灌浆前、灌浆期间,均应监测被灌岩体的抬动情况。抬动观测装 置在灌浆施工前安装完成。 (2)设有抬动变形观测的部位,观测孔临近的灌浆孔段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 浆过程中均应进行观测,并将观测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

21、查。 (3)抬动变形可根据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选用合适的仪器进行观测,一般采用千 分表观测,应经常对抬动变形观测使用的千分表进行检查,确保其灵敏性和准确性。 (4)指派专人进行抬动变形观测记录,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等作业过程中, 原则上每隔 10min 测记一次千分表读数;当变形值上升速度较快时应加密记录,并及时 报告各工序操作人员采取降低压力措施,防止发生抬动破坏。 (5)如施工中发现抬动值超过规定的允许值(基岩为 200m,混凝土为 100m) , 应立即停止灌浆作业,待凝 8h 后扫孔复灌;若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已发生抬动变形破坏, 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详细记录,报告监理工程师,会同

22、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6)抬动变形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防止碰撞,保证仪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观测, 确保测试精度。 (7)为了防止基岩或混凝土因抬动过大而被破坏,在灌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灌浆升 压速度,使灌浆压力与吸浆率协调。在灌浆过程中安排专人严密监视抬动装置的变化情 况,监视过程中,未发现抬动装置有抬动数值时,灌浆压力和流量可不受表 4.2-1 中限制, 但要控制回浆流量不小于 15L/min,以避免回浆管路堵塞;当发现抬动装置有抬动数值时, 在基岩抬动值100m(混凝土抬动值50m)时,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的关系按表 4.2- 1 进行控制;当 100m基岩抬动值200m(50m混凝土抬动值10

23、0m)时, 灌浆升压过程严格控制注入率小于 10L/min,如果抬动值不再上升,逐级升压,否则停止 升压;在基岩抬动值200m(混凝土抬动值100m)时,停止灌浆,待凝 8h 后扫 孔复灌。 表表 3.2-23.2-2 灌浆压力与注入率关系表灌浆压力与注入率关系表 灌浆压力(MPa) 0.4P0.6P0.8PP P 为对应孔段的灌浆压力 注入率(L/min) 30 30202010 10 (8)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抬动部位观测尽量采用抬动观测自动记录仪,同时还应配 备具有自动报警装置的检测仪器。 (9)灌浆工作结束后抬动孔应按监理人的要求进行封孔处理。 3.3 灌前测试孔及检查孔钻孔作业规定灌前

24、测试孔及检查孔钻孔作业规定 3.3.1 钻孔钻孔 (1)灌前测试孔原则上利用序灌浆孔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灌 前测试孔占灌浆孔总数的比例为 5%,在钻灌单元(区域)内分散布置;灌后检查孔在该 部位(单元)灌浆结束后确定。 (2)若某一灌前测试孔既有控制灌浆也有主灌区灌浆,灌前测试孔的孔深按设计总 孔深进行控制,对全孔进行压水试验及物探测试。 (3)灌前测试孔和灌后检查孔的孔底偏差要求与灌浆孔相同。 3.3.2 钻孔取芯钻孔取芯 隧洞固结灌浆应编制岩芯管理办法 ,以便于岩心的保存和管理。 (1)灌前测试、灌后检查取芯孔及监理工程指示的其他钻孔应采取岩芯,其岩芯获 取率应达到监理工程

25、师的要求。 (2)岩芯须按钻孔进取芯次序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按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DL5010-2005)进行岩芯素描、岩芯地质鉴定,编制岩芯素描图、钻孔地质柱状图,同 时全面收集钻进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信息。 (3)岩芯的最大长度应限制在 3m 以内,严禁回次进尺长度超过岩芯管长度,一旦 发现芯样卡钻或被磨损,应立即取出。除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对于 1m 或大于 1m 钻进 循环,若芯样获得率小于 80%,则下一次应减少循环深度 50%,以后依次减少 50%,直至 50cm 为止。如果芯样的回收率很低,应更换钻孔机具或改进钻进方法。 (4)岩芯取出后应冲洗干净,一个循环的岩心应平行放置于一

26、个箱中,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递增。机械性的岩芯破坏与岩芯的节理应予以区别和标识。各次循环的岩芯应 进行分离,并清楚标出循环次数。 (5)岩芯应用排笔及永久性标签进行明显的标记或用镂刻的木板喷黑色油漆进行标 记。标记应包括孔号、箱号、总箱数、孔顶高程及所在工程建筑物的部位。 (4)在钻孔过程中,对钻孔冲洗风压、钻孔压力、芯样长度及其它能充分反映岩石 或混凝土特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保存的岩芯应该按指定的地点存放,防止散装和 混装。对每箱芯样拍摄两张彩色照片,并作好钻孔操作的详细记录。 (5)岩芯“三率”概念 岩芯“三率”是指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和岩石质量指标(岩芯 RQD 指数) 。岩芯 采

27、取率是指所采取岩芯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总长度包括比较完整的岩芯和 破碎的碎块、碎屑及碎粉物质。岩芯获得率是指比较完整(一般为长度5cm)的岩芯长 度与进尺的百分比。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岩石质量指标(岩芯 RQD 指数) ,由 DU迪尔提出的,它是指在取出的岩芯中,只计算长度大于 10cm 的柱体状岩芯长度,与 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RQD 是岩体分类和评价地下洞室围岩质量的重要指标。 3.4 固结灌浆孔钻孔作业规定固结灌浆孔钻孔作业规定 3.4.1 钻孔钻孔 (1)灌浆孔钻孔应按分序施工、逐序加密的方式进行。钻孔孔位、孔向、孔深以施 工图纸为准,开孔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值不大于

28、10cm。 (2)隧洞固结灌浆孔和灌前测试孔、灌后检查孔的钻孔孔斜率一般原则上要求垂直 孔或顶角小于 5的钻孔、水平孔及仰孔,允许孔斜率不超过 1.5%;斜孔的孔斜率与设 计要求的孔斜率偏差值不超过 1.5%。为保证隧洞固结灌浆孔斜可采取以下措施: 以灌浆平洞洞轴中心线做为基础线。 找出钻机的中心线,使用钢卷尺让钻机中心线与洞轴中心线平行。 用方木将钻机垫平整,使用水平尺校正钻机把钻机调水平必要时增加锚固插筋保 证钻机机座稳固,然后用罗盘校正钻机的顶角,保证开孔角度的准确; 在钻进软硬互交地层时,采用低钻速、低压力钻进; 使用较长或粗径钻具有利于控制孔斜,必要时可增加钻杆扶正器保证孔斜; 在钻

29、进过程中的前 20m 中要勤测孔斜,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当处理 无效时,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重新布置钻孔。 (3)当隧洞固结灌浆孔周围布有基础监测仪器,止水片、锚索或混凝土内布有冷却 水管等重要设备或对其他建筑物产生影响的构件时,应严格控制钻孔偏斜,避免因钻孔 偏差导致其他仪器设备的损坏。 3.4.2 孔故处理孔故处理 (1)遇地质条件恶劣漏水严重无法钻进或深孔中无法返渣等成孔困难的情况时,采 用 XY-2 或 XY-2PC 地质回转钻机配合金钻头钻进,以水泥浆液为冲洗和冷却介质,另一方 面可起到临时保护孔壁的作用。 (2)发现钻具遇卡或埋钻时,首先应保持水流畅通,先用扭、打、拉等方

30、法活动钻 具,若反复处理无效,再反出钻杆,进行扩孔或采用其他方法(如打吊锤等)进行处理。 (3)处理孔故的扩孔钻具,必须带有内导向,导向器要焊接牢固。 (4)发现烧钻时,首先应提动钻具,无效时再采用向上打、反、磨等方法处理。 (5)在钻进过程中发生钻具折断或脱落事故时,用丝锥对接后应立即打捞钻具并进 行检查。 (6)事故排除后,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第 4 章章 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及压水试验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及压水试验 4.1 钻孔冲洗钻孔冲洗 钻孔结束后采用大水流或压缩空气进行钻孔冲洗。采用大水流冲洗时可利用钻杆或 导管直接进行冲洗,当回水返清后停止冲洗,孔底沉

31、渣厚度不大于 20cm。 4.2 裂隙冲洗裂隙冲洗 (1)在灌浆前对所有孔段均进行裂隙冲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裂隙冲洗采用高压风或压力水冲洗。冲洗风压为该段灌浆压力 50%,冲洗水压为该段灌 浆压力的 80%,并且均不大于 1MPa。采用压力水冲洗时,裂隙冲洗应冲至回水清净后 10min 结束,对回水达不到清净要求的孔段,应继续进行冲洗,孔底残留的沉积物厚度不 大于 20cm。 (2)采用自下而上分段卡塞灌浆法的孔,钻孔完成后进行全孔一次性裂隙冲洗。冲 洗风压为该孔最大灌浆压力的 50%,冲洗水压力为该孔最大灌浆压力的 80%,且均不大于 1MPa。 (3)对于断层、岩脉、

32、大裂隙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固结灌浆孔是否进行裂隙冲洗 及相应的冲洗方式,根据现场钻孔情况确定。 (4)当临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或临近灌浆孔结束不足 24h 时,不得进行裂隙冲洗。 (5)灌浆孔(段)裂隙冲洗后,该孔(段)应立即连续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 间间隔超过 24h 者,应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6)裂隙冲洗用风必须经过油水分离器。 4.3 灌前简易压水试验灌前简易压水试验 为了解灌浆过程中岩体透水性变化的趋势,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可适量进行简易压水, 进行简易压水的孔数不少于总孔数的 5%,压力为该段灌浆压力的 80%,并不大于 1MPa,在稳定压力下,压水时间 20min,每 5mi

33、n 测读一次压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 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 q 表示,单位为吕容(Lu) ,计算公式 q=Q/(pL)。公式中:q 试段透水率,Lu;Q压入流量,L/min;p作用时段内的全压力,Mpa;L试段长度, m;计算成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岩溶泥质充填物和遇水后性能易恶化的岩层(煌斑岩脉)中进行灌浆时,则根据 实际情况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 4.4 单点法单点法压水试验压水试验 灌前测试孔、灌后检查孔压水试验一般采用“单点法”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分 段原则和段长与灌浆孔相同。 隧洞固结灌浆单点法压水试验压力应为该孔灌浆压力的 80%,并不大于 1MPa,在稳 定压力下,压水

34、时间 20min,每 5min 测读一次压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 其成果以透水率 q 表示,单位为吕容(Lu) ,计算公式与简易压水相同。 4.5 五点法压水试验五点法压水试验 当地质条件特殊或设计要求时采用五点法压水,压水试验一般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 塞进行,分段原则和段长与灌浆孔相同。 隧洞固结灌浆五点法压水试验压力应为该孔灌浆压力的 80%,并不大于 1MPa。压水 试验稳定标准:在稳定的各级压力下,每 5min 测读一次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 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 1L/min 时,即可结束压水, 以最高压力阶段最后压力值及相应流量

35、计算透水率。透水率计算公式与简易压水相同。 当压水压力达不到该段设计压水压力时,在稳定压力下压水 20min,达到压水试验稳 定标准即可结束。 第第 5 章章 制浆、供浆制浆、供浆 5.1 水泥管理要求水泥管理要求 (1)用于固结灌浆的水泥强度不低于 P.O32.5。细度要求通过 80m 方筛孔的筛余量 小于 5%,凝结时间、抗压抗折强度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的要求。 (2)灌浆水泥应使用同一品种、同一标号水泥。同一灌浆孔不得使用不同厂家、不 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 (3)保持灌浆水泥的新鲜,距出厂日期不超过 90d,每隔 15d 左右进行一次细度检 测,受潮结块等不合质量

36、要求的水泥不得用于灌浆。 (3)水泥在使用前应对水泥质量进行抽检,不同批号、不同强度等级 400T 以下的 水泥至少抽检一组,大于 400T 以上的按每 200T 水泥抽检一组,将抽检报告提交一式 4 份给监理人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灌浆,质量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出厂日期、化学成分、细 度、烧失量、强度等。 (4)水泥入库、出库管理 水泥专职人员建立专门的台帐,每天详细的对入库、出库进行统计,每天对库存 有清楚的登记。 水泥主管人员应对每天水泥进库出库量进行详细复查。 对水泥的质量检测建立专门的台帐,避免水泥过期造成的浪费。 (5)施工现场水泥管理 由专人负责水泥运输与管理工作,进场水泥由水泥运输负责

37、人提供出厂报告、实验 室检验报告。机班长、现场质检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查验收并签认后投入使用, 建立水泥进场、库存与实际耗用量日报监理审批制度,减少水泥浪费,确保灌注水泥符 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5.2 制、供浆流程制、供浆流程 隧道固结灌浆原则上采用集中制浆站与洞内临时制浆站(备用)相结合的浆液供应 方式。在不具备集中制浆条件时,采用洞内临时制浆。集中制浆站配制 0.5:1 的水泥原 浆沿管道输送至施工作业队或浆液中转站,再由中转站送至各个施工作业队灌浆站。各 施工作业队应测定从制浆站或中转站输送来的浆液密度,然后调制使用。集中制浆站及 灌浆站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在相应洞室且靠近工作面

38、的位置。集中制浆工艺及供 浆系统流程如下: 制浆站制浆流程制浆站制浆流程施工现场配浆、灌浆流程施工现场配浆、灌浆流程 5.3 计量器具要求计量器具要求 (1)记录仪、流量计、密度计等作为重要计量器具,不得私自进行安装、校核以及 改装,计量器具的安装和校核必须由计量器具厂家指定人员进行,并由监理工程师旁站 完成。 (2)流量计读数要与灌浆泵排量匹配,校核流量计时,回浆流量计大于进浆流量计 的平均数值不得超过 1L。 (3)定期校核比重称,尽量缩小误差范围,密度计所测的浆液比重与比重称实测比 重之差不超过0.03。 (4)所选用的压力表应能使灌浆压力在其最大标值的 1/43/4 之间,使用过程中应

39、 经常检查核对,误差不应大于 5%,且摆动范围不大于灌浆压力的 20%;孔口压力表与孔 口的距离不宜超过 20m。 5.4 浆液搅拌要求浆液搅拌要求 (1)根据需要配置高速和低速浆液搅拌机。搅拌机转速和拌和能力应分别于所搅拌 的浆液类型及灌浆泵排量相适应,并应保证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 (2)高速搅拌机转速应不低于 1200r/min,制浆的搅拌时间不低于 30s,低速搅拌机 制浆的搅拌时间不低于 3min。储浆搅拌槽里的浆液应保持其流动性,使用前应过筛,浆 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得超过 4h。 5.5 浆液性能检测浆液性能检测 不定期对浆液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如浆液析水率、流动性、比重、凝

40、结时间、 漏斗黏度、结石容重等浆液参数指标,对于不同水灰比的浆液制作 150150150cm 标 准试模,送实验室进行 7d、14d 和 28 天强度检测。 水+水泥(w/c=0.5:1) 集中制浆站 储浆搅拌机 配浆搅拌机灌浆泵灌浆孔段 浆液中转站储浆桶 5.6 细水泥性能指标细水泥性能指标 (1)灌浆水泥一般使用纯水泥浆液。对于采用普通水泥浆液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部 位,可采用细水泥浆液。 (2)细水泥采用不小于 3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经过 3 次以上磨细后制成,可以干磨, 也可以湿磨。干磨一般要求比表面积出厂按大于 6500cm2/g 控制;湿磨时一般比表面积大 于 7000cm2/g

41、。干磨细水泥,水泥颗粒最大粒径 Dmax35m、平均粒径 D50=610m;湿磨细水泥,水泥颗粒最大粒径 Dmax40m、平均粒径 D50=812m。细度不合格者不得用于灌浆。 (3)细水泥浆液应进行细度检测,每个批次检测一次,细度检测频率为每 10T 水泥 或 10 孔左右检测一次;若一个批次重量大于 10T 时,每 20T 作为一个检验批次。为保证 细水泥浆液的细度,一般采用定期(定时)更换磨盘、增加循环细磨次数等措施或遵照 监理人的指示进行。 (4)细水泥检测项目:比表面积或颗粒直径;强度等级。 (5)由于细水泥比表面积大,有效粒径小,较普通水泥更容易碳化、水化,细水泥 储存条件要求高,

42、存放地点应通风、干燥。尽量减少细水泥的储存时间,当超过保质期 并比表面积降低值超过 1000 cm2/g 时,且其他指标不合格时则该批水泥为废品,若其他 指标合格,可以当作普通水泥使用。 (2)拌制细水泥浆液和稳定浆液时,应使用高速搅拌机并加入减水剂。细水泥浆液 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得大于 2h。 (3)湿磨细水泥一般以湿磨 3 次为宜,在 3 次满足不了细度要求的情况下,可适当 增加湿磨次数,但不宜超过 6 次,当湿磨次数超过 6 次仍不满足要求时,应立即查找原 因,并通知现场技术人员,禁止反复多次循环进行磨细。 5.7 砂砂 在经监理人批准时,隧洞固结灌浆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入适量的砂,砂的含

43、泥量小于 1.2%,细度模数 1.02.0。其掺入量应根据试验结果报监理人批准后确定。 5.8 外加剂添加要求外加剂添加要求 为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和可灌性,细水泥浆液应添加减水剂,一般采用 JM-PCA(I)或 JG- 2H 液体减水剂,两种减水剂不得混合使用,添加比例可为水泥质量的 0.7%,现场可按 0.5%0.8%控制,无论何种原因,不得超过 1%。 在高温季节(大于年平均气温) ,在浓浆水灰比低于 0.7:1 的浆液中必须掺入高效减 水剂。 第第 6 章章 灌浆作业规定灌浆作业规定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隧洞混凝土衬砌段的灌浆,按先回填灌浆后固结灌浆的顺序进行。回填灌浆应 在衬

44、砌混凝土达 70%设计强度后进行,固结灌浆在该部位回填灌浆结束 7d 后进行。当隧 洞中布置有帷幕灌浆时,按照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的顺序进行; (2)为保证隧洞固结灌浆后不受开挖爆破的震动影响,任一高程区域的隧洞固结灌 浆必须在上下相邻高程区域范围内所有洞室开挖和支护全部完成后开始。 (3)任一高程区域的隧洞固结灌浆必须在灌浆区临近 50m 范围内,本层及下一层固 结灌浆廊道、勘探平洞及排水洞混凝土衬砌及回填灌浆完成后开始。 (4)固结灌浆在喷射混凝土衬砌内进行时,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 C15C20,厚 度不小于 10cm; (5)在地质条件复杂时,为防止高压灌浆对建基面及边坡岩体的

45、扰动、减少浆液向 灌浆范围外过远扩散和保证隧洞固结灌浆效果,可将隧洞固结灌浆分为控制灌浆区和主 灌浆区,并先进行控制区灌浆,再实施主灌区灌浆。 (6)固结灌浆按照孔深不同,一般可分为浅孔固结灌浆、中深孔固结灌浆以及深孔 固结灌浆。 (7)对设有抬动观测装置的灌区,须待抬动观测仪器装置完毕,并完成灌浆前测试 工作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8)每条灌浆隧洞内,同一单元同时灌注的钻灌设备不宜超过 2 套。 6.2 现场生产性试验现场生产性试验 6.2.1 试验目的、要求试验目的、要求 (1)一般要求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前应对各类钻孔、灌浆作业的有关参数、材料、设备、施工工艺 和措施等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

46、。灌浆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并将试验的详 细记录和试验分析成果报告提交监理人。试验成果经监理人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大规模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 在进行生产性试验前,应根据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针对隧洞固结灌浆编制灌浆试 验大纲,试验大纲应在试验实施前 28 天提出,报送监理人审批,批准后方可进行试验。 (2)试验目的 在大规模抗力体固结灌浆施工之前,进行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对灌浆材料、灌浆 参数、灌浆工艺、施工程序、机具设备等进行试验优选,以试验成果指导隧洞固结灌浆 施工。所以通过生产性试验一般要确定以下灌浆参数和工艺方法:布孔形式、孔深、 钻孔次序、最小孔距;灌浆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

47、(包括灌浆压力、浆液配 比、注浆率等) ;裂隙冲洗方法。 6.2.2 试验选址试验选址 生产性灌浆试验的地点应具有代表性,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应布置多个试区,进行 多次试验。选址前应分析前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岩层,以确定试验 选址。当在工程建设部位进行试验时,应对试验工程的利用及与永久建筑物的衔接做好 安排,当可能对建筑物或地基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另选试验地点。 6.2.3 试验内容试验内容 生产性灌浆试验一般包括室内浆材试验、现场试验以及质量监测和检查。 (1)室内试验 主要针对优选水泥浆液的配合比而进行的室内试验。 通过试验研究来确定稳定剂和减水剂的掺量,以配置出满足不同地层条

48、件下的具有 良好稳定性、良好的可灌性、较低的塑性黏度和屈服强度以及能满足受灌岩体的强度与 变模的浆液。 通过试验要确定以下内容:浆液最优配合比;掺合料、外加剂的加料顺序和最 优掺加量;浆液析水率、流动性、比重、凝结时间、结石容重、结石强度等浆液参数 指标 (2)现场试验 通过现场试验要确定以下内容:现场水泥浆液的配制流程;钻孔、冲洗、压水 试验和灌浆设备的性能试验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组合方案;钻孔、冲洗、压水试验和灌 浆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灌浆参数的优化;不同配比水泥浆液的各种的性能指标。 (3)质量监测和检查 质量监测和检查的内容:现场测定浆液析水率、流动性、比重等浆液指标;观 测压力、流量、

49、注入量与时间的相适应的关系;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和灌浆过程中抬 动变形监测;灌前测试孔和灌后检查孔透水率测试;灌前测试孔和灌后检查孔物探 检测。 6.2.4 试验区布孔及施工工艺试验区布孔及施工工艺 生产性试验区的布孔一般应根据工程设计蓝图隧洞固结灌浆洞中固结灌浆孔的布孔 形式进行布孔。具体施工工艺见 6.4 节所述。 6.3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 (1)为保证隧洞固结灌浆效果,控制浆液向处理范围以外过远扩散,当设计有分区 时,要求先完成控制灌浆区灌浆后,再实施主灌浆区灌浆。 (2)由于开挖隧洞的表层岩石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节理裂隙较多,或因 受卸荷或隧洞爆破开挖影响,岩层表面裂隙较多。为了普遍加固表层岩石,在设计有浅 孔固结灌浆时一般要求先进行浅孔固结灌浆再进行其他固结灌浆或帷幕灌浆。 (3)为保证隧洞固结灌浆效果,增强岩体的整体性及均一性,各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