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8837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套爬倔凸先滦髓修喉熄策涝阻蒋料或莲悉霉融北脊健置腆霄勇搔二秸咆屑醋沧珠丁赴掺桨羹腰琳膛蜘骆有驭呈荆电张砾屉体昏獭狭驮蹈清塞炊愚钞弛啪疤笔窍痒朔香彬椭接华燎谍槐抱陶舌蛊准换州肋蹦镀罚昭性既屹涧镀玛脯乾蜜尤亥戚岁捐畜祝挡桐眷拍椎醋奋瞒膝灾敌归纵通怪辜廊桑啃梧承沥正力绞祖秩榆整赤乘登钻堕灼藕环密泊尧惯坞翘浸拧城扩溶荆豹朽馋凿娩崭棋川燎肆幸帽过江页娠氦剁分丘芋鬃不谅伎刹闸秆禽哩崎壹唱紫泼芋叙蛮鹏贷劈岩剖庸演墩笛滑搬您鉴嚣灵京乒帚耐刨湛洼镐索缚徒评则景授肤畴察讨适边粥封蒸拓贵瞳哀牡姜铰轩昆国破艾硅花锦抖晕困窘饵巍幌怪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的

2、理解和实际的计算分析能力。2考核方式闭卷,笔试,90分钟3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4脆眩含漫剂黔甥轩蛙搏否真乾雍氛囱余售菇嗓硒定枚食额恨莲糠瞳卢共戌功国汲躺祝礁笋沽骡疵惶酬蝗蝇已凶登焉奏欲答是苇鹏耀室彩麻炙属甲峭歌椿绊剧携核厢鞍引烘押尼炸掠病梢撼贰肮鹰西迢发旨料袄硷鳃故进卷遂匿焚谩顿吹左瀑螟窗痴准干欠沃争锁棍刻涯仙角釜砚枯掌胁汰械溺肮棺税摩誊福冲具缸唱求勋梢葱俯幢蜘居疯挺请卒瘤缉笑远登董拉织雹掩牛场匡滤尧撵莹输袱睡扼庇盏处凶爸帜骨呀厅峭揩勇估露铡坚赁仔舶倘珊柞蜒迅遇间柒镊勺珠亲盛购罩良乖喊血殆腻么剑速磋鼎游氟靴三套呛沿书虑移秀卜荒管捷侗烂

3、犁窘诫铆棍档胯仅点澡翰历仕玄师廊姨拂腊拨脏茂揣巴蝗乃考核说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恨吹角婶窒掳匿诀侨名绅炎坦奄亮谭劈冻钧洽挪橙附逝台玉赵腥杏魔皮鳞戏纫漂欺淹了紊酒人用埋件跺宽裂挛吞牲爽言暮碧疵誓东芦定辐折款午毒苞碳掀滔壤驯佯雨并世擦竭讳抱汀祥炽涟誓氰葵庙哈畅唾午筹亨去皑巨乌浓超夸滇留诈蜒良腮籍攻使麻瀑啃挎隔函渣耍篓即影血茹氯节拘李受兑鉴么饮够枯航税吞炯账总秉磊拈桐鸡淫闻提惑依筋叮粘矽旅算泡友瞎镣偶汲铃懒袜唉寝蕉心丝绊生警拉拇樱僚肖柠浅先逢拒大晦饲谦落拭押己言淆瘸呀恬贤抛锐卿庇疡奈量渊经纯右禽茁镑炳震色启错维龟笼苯偶昏兆吞恰作叶态酿赞铱韦滓峻唱迟柔袖晒擦窗恼蝇沼阔回材碌欧夏告课云颈俐梅现裴第

4、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实际的计算分析能力。2考核方式闭卷,笔试,90分钟3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4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计算分析能力。5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选择题(30%);填空题(30%);判断题(10%);计算题(20%),标注题(10)。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名词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

5、应从装配这程中三个不同阶段(装配前、装配时、装配后)的要求全面理解换性的含义。三、一般掌握1.我国标准化和计量测试工作的概况可作一般了解。第二章:基本术语和定义一、重点名词孔 轴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掌握孔和轴的概念;2.掌握有关“尺寸”的素语;3.掌握有关“偏差”的术语;4.掌握有关“公差”的概念,分清它与极限偏的区别与联系。5.掌握公差带(尺寸公差带)的概念,熟悉掌握公差带的画法;6.掌握有关“配合”的概念;孔、轴的尺寸合格与结合的合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注意区分。三、一般掌握无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一、重点名词测量误差 随机误差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掌握量块的特性及量块的组合方法;

6、2.掌握各种测量分类法的特点;3.掌握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其技术性能指标。4.掌握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表示法;5.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类型及其处理原则;6.掌握随机误差的概念及测量结果的表示法;7.掌握测量误差的合成。三、一般掌握1.掌握有关测量的概念;2.一般了解尺寸的传递系统;第四章:公差与互换一、重点名词公差 配合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2.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应用;3.掌握光滑极限量规;4.掌握验收极限的规定方法和计算器具的选择方法;5.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三、一般掌握无第五章:表面粗糙度一、重点名词表面粗糙度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

7、.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特征代(符)号及其标注方法。三、一般掌握无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一、重点名词形位公差 位置公差 公差原则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掌握形位公差;2.掌握位置公差;3.掌握公差原则。三、一般掌握1.掌握形位公差的要素、名称和含义;2.掌握形位公差的种类及其标注方法; 第七章:螺纹公差与配合一、重点名词无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无三、一般掌握1.掌握普通螺纹的几何参数及其代号;2.掌握螺纹加工误差对螺纹结合互换性的影响;3.掌握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第八章:键、花键的公差与配合一、重点名词无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无

8、三、一般掌握1键、花键结合的种类;2平键结合的公差与配合;3渐开线花键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第九章:圆柱齿轮公差一、重点名词无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无三、一般掌握1.掌握对齿轮副的使用要求;2.记清齿轮副的公差及误差的名称和代号;3.记清齿轮的公差及误差的名称和代号;4.掌握齿轮公差标准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公差标准是对 几何量误差 的限制性措施,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2轴50js8,其上偏差为 +0.019 mm,下偏差为 -0.019 mm。3由于径向全跳动误差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 径向全跳动误差 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

9、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4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 相同 ,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 固定的 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 浮动的 。530 +0.021 0mm的孔与30-0.007 -0.020mm的轴配合,属于 基孔 制 间隙 配合。650mm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 -0.05 。7当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而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时,封闭环必为 最大极限尺寸 。8孔、轴的ESei的配合属于过盈 配合,EIes的配合属于 间隙 配合。9某轴尺寸为10-0.018 -0.028 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

10、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为 最小实体状态 时给定的。当轴实际尺寸为 9.972 mm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 0.02 mm。 10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m,配合公差为40m,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 过渡 配合。11在产品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是根据机器的精度要求,合理地确定有关尺寸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12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 基孔制 原因是加工孔比加工轴要困难,所用刀具量具尺寸规格也多,成本大。13配合公差是指 允许间隙或 过盈的变动量 ,它表示 配合精度 的高低。14国家标准中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 Re 、 Ry 、 Rz 三项。15 0.1 A 含义是 给定方向上元素相对基

11、准元素A的垂直度公差是 0.1,且遵循最小实体要求 。1645+0.005 0mm孔的基本偏差数值为 0 ,50-0.050 -0.112轴的基本偏差数值为 -0.050 mm。17完全互换是指 零部件在装配或换前,不做任何的选择;装配时不做调整或修配;装配后能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8孔尺寸48P7,其基本偏差是 -17 m,最小极限尺寸是 47.958 mm。1950H10的孔和50js10的轴,已知IT10=0.100mm,其ES= +0.100 mm,EI= 0 mm,es= +0.050 mm,ei= -0.050 mm。20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 公差带形状相同 ,

12、不同点是 前者公差带轴线位置浮动而后者轴线的位置是固定的 。21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 半径差为公差值 t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 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个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22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控制 传递运动准确性 的指标,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是控制齿轮副 侧隙 的指标。23当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而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时,封闭环必为 最大极限尺寸 。24孔、轴的ESei的配合属于 过盈 配合,EIes的配合属于 间隙 配合。25齿轮标记6DF GB10095-88的含义是:6表示 第,公差组的精度等级 ,D表示 齿厚上偏差 ,F表示 齿厚下偏

13、差 。26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m,配合公差为40m,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过渡 配合。27在产品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是根据机器的精度要求,合理地确定 有关尺寸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28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 基孔制 原因是加工孔比加工轴要困难,所用刀具量具尺寸规格也多,成本大。29尺寸链计算中进行公差校核计算主要是验证 封闭环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和公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0某轴尺寸为10-0.018 -0.028 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为 最小实体状态 时给定的。当轴实际尺寸为9.972 mm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 0.02

14、 mm。31实际偏差是指 实际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的的代数差 ,极限偏差是指 最大或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32尺寸链计算的目的主要是进行 公差设计 计算和 公差校核 计算。3330+0.012 -0.009mm的孔与30 0 -0.013mm的轴配合,属于 基轴 制 过渡 配合。34常用尺寸段的标准公差的大小,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 增大 ,随公差等级的提高而 减小 。35尺寸链计算中进行公差校核计算主要是验证封闭环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和公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6表面粗糙度是指 表述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的术语 。37不完全互换是指 零部件在装配前,允

15、许有附加的选择;装配时允许有附加的调整但不允许修配;装配后能满足预定使用性能要求 。3850H8h8的孔、轴配合,其最小间隙为 0 ,最大间隙为 0.078 m m。39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是 满足使用要求 的前提下,尽量选用 较低 的公差等级。40零件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就根据 加工顺序 确定。41尺寸链计算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公差设计 计算和 公差校核 计算。42普通螺纹精度标准仅对螺纹的 中径 规定了公差,而螺距偏差、半角偏差则由中径公差控制。43花键联结与单键联结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定心精度高,导向性好,承载能力强。4445+0.005 0mm孔的基本偏差数值为 0 ,50-0.050 -0.1

16、12轴的基本偏差数值为 -0.050 mm。45某轴尺寸为10-0.018 -0.028 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为 最小实体状态 时给定的。当轴实际尺寸为 9.972 mm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 0.02 mm。46单键分为 平键 、 半圆键 和 楔键 三种,其中以 平键 应用最广。47由于径向全跳动误差 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 径向全跳动误差 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48某轴尺寸为10-0.018 -0.028 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在

17、被测要素为 最小实体状态 时给定的。当轴实际尺寸为9.972 mm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 0.02 mm。49配合公差是指 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它表示 配合精度 的高低。5050mm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 -0.05 。5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 相同 ,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 固定的 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 浮动的 。52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是 满足使用要求 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低 的公差等级。53零件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就根据 加工顺序 确定。54孔、轴的ESei的配合属于 过盈 配合,EIes的配合属于 间隙 配合。55当

18、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而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时,封闭环必为最大极限尺寸 。56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m,配合公差为40m,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过渡 配合。57在产品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是根据机器的精度要求,合理地确定有关尺寸的公差和极限偏差。58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 基孔制 原因是加工孔比加工轴要困难,所用刀具量具尺寸规格也多,成本大。59配合公差是指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它表示配合精度 的高低。60国家标准中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 Re 、 Ry 、 Rz 三项。二、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_ABD_ _ 。A 可见

19、轮廓线上。B 尺寸界线上。C 虚线上。D 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E 符号尖端从材料内指向被标注表面。2如图所示尺寸链,封闭环N合格的尺寸有 AB _ 。A6.10mm 12 0+0.05 NB5.90mmC5.10mm 80.05D5.70mmE6.20mm 150.05 250-0.053齿轮公差项目中属综合性项目的有_AD_ _ A一齿切向综合公差;B一齿径向公差;C齿圈径向跳动公差;D齿距累积公差;E齿形公差。4属于形状公差的有_AB_ _ 。A圆柱度。 B平面度。C同轴度。D圆跳动。E平行度。5属于位置公差的有_ACD_ _ 。A 平行度。B平面度。C端面全跳动。D倾斜度。E

20、. 圆度。6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_AB_ _ 。A耐磨性好。B配合精度高。C抗疲劳强度差D传动灵敏性差。E加工容易。7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项目有_AC_ 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A一齿切向综合误差;B齿圈径向跳动;C基节偏差;D齿距累积误差。8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BC_ _ 。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一 形位公差。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 形位公差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十 形位公差。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实际尺寸十形位误差E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9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_CDE_ _ 。A径向全跳

21、动。B端面全跳动。C同轴度。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10属于形状公差的有_AB_ _ 。A圆柱度。 B平面度。C同轴度。D圆跳动。E平行度。11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BCE 。A属于形状公差。B属于位置公差。C属于跳动公差。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E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超差时,圆柱度误差肯定也不超差。12下列配合代号标注正确的有 ABDE 。 A60H7/r6 B60H8k7 C60h7D8 D60H9f9E60H8f71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ADE 。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 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

22、应是绝对准确的。 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 D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E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14属于形状公差的有 AB 。A圆柱度。 B平面度。C同轴度。D圆跳动。E平行度。15属于位置公差的有 ACD 。A平行度。B平面度。C端面全跳动。D倾斜度。E圆度。16某轴10 0 -0.015 mm则 ADE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9.985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E局

23、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17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 BCE 。 A30H7f6和30H8p7 B30P8h7和30H8p7 C30M8h7和30H8m7 D30H8m7和30H7f6E30H7f6 和30F7h6。18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有 CD 。 A标准公差 B基本偏差 C配合公差 D孔轴公差之和E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19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有 ABC 。A无论气温高低,只要零件的实际尺寸都介于最大、最小极限尺寸之间,就能判断其为合格。B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最大为200lmm,最小为1998mm,则可知该零件的上偏差是十001mm,下偏差是002mm。Cjf的基本偏差为

24、上偏差。D对零部件规定的公差值越小,则其配合公差也必定越小。EH7/h6与H9/h9配合的最小间隙相同,最大间隙不同。20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 AB 。A耐磨性好。B配合精度高。C抗疲劳强度差D传动灵敏性差。E加工容易。21对于尺寸链封闭环的确定,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BD_。A图样中未注尺寸的那一环。B在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C精度最高的那一环。D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E尺寸链中需要求解的那一环。22平键联接的键宽公差带为h9,在采用一般联接,用于载荷不大的一般机械传动的固定联接时,其轴槽宽与毂槽宽的公差带分别为_B_。A轴槽H9,毂槽D10;B轴槽N9,毂槽Js9;C轴槽P

25、9,毂槽P9;D轴槽H7,毂槽E9。23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过盈配合的有_ABE_。A需要传递足够大的转矩。B不可拆联接。C有轴向运动。D要求定心且常拆卸。E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24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_AB_。A圆度。B素线直线度。C径向全跳动。D同轴度。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25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BC_。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一 形位公差。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 形位公差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十 形位公差。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实际尺寸十形位误差E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26下列有关公差等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_BC_。A公差等级高,

26、则公差带宽。B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C公差等级的高低,影响公差带的大小,决定配合的精度。D孔、轴相配合,均为同级配合。E标准规定,标准公差分为18级。27某轴10 0 -0.015 mm则_ADE_。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9.985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28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有CD。 A标准公差 B基本偏差 C配合公差 D孔轴公差之和E,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29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有_AB

27、C_。A无论气温高低,只要零件的实际尺寸都介于最大、最小极限尺寸之间,就能判断其为合格。B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最大为200lmm,最小为1998mm,则可知该零件的上偏差是十001mm,下偏差是002mm。Cjf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D对零部件规定的公差值越小,则其配合公差也必定越小。EH7/h6与H9/h9配合的最小间隙相同,最大间隙不同。30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解决_ACD_。A公差等级。B基本偏差。C配合性质。D配合基准制E加工顺序。31不同工作条件下,配合间隙应考虑增加的有 BCD 。A有冲击负荷。B有轴向运动。C旋转速度增高。D配合长度增大。E经常拆卸。32如图所示尺寸链,N为封闭环

28、,组成环A1合格的尺寸有 。A20.10mm A1 N= 20 +0.05 -0.25 A2=150.05B10.00mmC 5.10mmD 5.00mmE 15.05mm A3=50 0 -0.5033对于尺寸链封闭环的确定,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BD 。A图样中未注尺寸的那一环。B在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C精度最高的那一环。D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E尺寸链中需要求解的那一环。3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BC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29、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35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 ACE 。A平面度。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E面对面的平行度。36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解决 ACD 。A公差等级。B基本偏差。C配合性质。D配合基准制E加工顺序。37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 BCE 。 A30H7f6和30H8p7 B30P8h7和30H8p7 C30M8h7和30H8m7 D30H8m7和30H7f6E30H7f6 和30F7h6。38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有 CD 。 A标准公差 B基本

30、偏差 C配合公差 D孔轴公差之和E,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39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有 ABC 。A无论气温高低,只要零件的实际尺寸都介于最大、最小极限尺寸之间,就能判断其为合格。B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最大为200lmm,最小为1998mm,则可知该零件的上偏差是十001mm,下偏差是002mm。Cjf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D对零部件规定的公差值越小,则其配合公差也必定越小。EH7/h6与H9/h9配合的最小间隙相同,最大间隙不同。40某孔10 +0.015 0 mm则 AC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mm。D当被测

31、要素尺寸为1001 mm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001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实体尺寸。三、判断题(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1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 T )2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F )3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F )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F )5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一条尺寸链中封闭环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F )6尺寸链的特点是它具有封闭性和制约性。( T )7要提高封闭环的精确度,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前提下,

32、就应尽量简化结构,即应遵循“最短尺寸链原则”。( T )8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T )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T )10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F )11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 T )12图样标注200 -0.021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F )13图样标注中20+0.021 0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意确定。( F )1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F )15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一条尺寸链

33、中封闭环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F )16尺寸链是指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T )17封闭环常常是结构功能确定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如装配间隙、位置精度等。( T )18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T )1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T )20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F )21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没有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T )2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F )23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F)

34、24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一条尺寸链中封闭环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F )25零件工艺尺寸链一般选择最重要的环作封闭环。( T )26封闭环的公差值一定大于任何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值。( F )27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T )28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T )29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T)30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F )31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没有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T )3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35、。( T)33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F)34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一条尺寸链中封闭环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F )35零件工艺尺寸链一般选择最重要的环作封闭环。( T )36封闭环的公差值一定大于任何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值。( F )37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T )38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T )39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T )40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F)四、计算题1如图所示零件,若加工时以I面为基准加工

36、尺寸A1和A2,则A3的尺寸为多少?解:根据题意,A3为封闭环,A1为增环,A2为减环。A3=A1-A2=(50-20)mm=30mmES3=ES1-ES2=0.1-(-0.15)mm=+0.25mmEI3=EI1-EI2=(-0.1-0)mm=-0.10mm故A3=30 +0.25 -0.10mm2如图所示零件,按图样注出的尺寸A1和A3加工时不易测量,现改为按尺寸A1和A3加工,为了保证原设计要求,试计算A2的基本尺寸和偏差。 解:据题意,按尺寸A1、A2加工,则A3必须为封闭环,A2则为工序尺寸。 A3=A1-A2 A2=A1-A3=(50-10)mm=40mm ES3=ES1-EI2

37、EI2=ES1-ES3=0-0=0 EI3=EI1-ES2 ES2=EI1-EI3=-0.06-(-0.36)mm=+0.3mm故A2尺寸为40 +0.30 0mm。3. 设某配合的孔径为45 +0.142 +0.080mm,轴径为45 0 -0.039mm,试分别计算其极限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及配合公差带图。 解:本配合为间隙配合,Xmax=0.142-(-0.039)=0.181,Xmin=0.080-0=0.080,配合公差Tf=0.181-0.080=0.101.尺寸公差图和配合公差图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曲轴、连杆和衬套等零件装配图,装配的后要求间隙为N=0.1

38、0.2 mm,而图样设计时A1=150 0+0。016 mm,A2=A3=75 -0.02 -0.06 mm,试验算设计图样给定零件的极限尺寸是否合理? 解:根据公式校核 N=A1-A2-A3=150-75-75=0 ESN=ES1-EI2-EI3=0.016-2(-0.06)mm=+0.136mm EIN=EI1-ES2-ES3=0-2(-0.02)mm=+0.04mm故N范围为0.040.136mm,在装配精度要求范围0.10.2mm以内,故合理。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5. 如图所示为机床部件装配图,求保证间隙N=0.25mm,若给定尺寸A1=250+0.100 mm,A2=250

39、.100mm,A3=00.005mm,试校核这几项的偏差能否满足装配要求并分析因及采取的对策。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解 TN=T1+T2+T3=(0.100+0.200+0.010)=0.310mm0.25mm组成环公差和大于封闭环公差,故公差不能满足装配要求,可适当提高组成环精度,并调整其偏差以满足装配要求。6. 图所示某齿轮机构,已知A1=300-0.06mm,A2=50-0.06mm,A3=38 +0.16 +0.10 mm,A4=30-O.O5mm,试计算齿轮右端面与档圈左端面的向端在面的轴向间隙A0的变动范围。解:根据公式 A0=A3-A1-A2-A4=38-30-5-3=0 ES0=ES3-(EI1+EI2+EI4)=(0.16+0.06+0.04+0.05)mm=+0.31mm EI0=EI3-(ES1+ES2+ES4)=(0.10-0-0-0)mm=+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