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68508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2)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4)操作者动作粗暴。(5)消毒剂进入皮内。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明显,推注药物时加重。3、预防及处理 (1)加强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 (2)准确配制药液,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3)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4)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注射。【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 (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4)皮内注射后,病人

2、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2、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瘙痒、水泡、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3、预防及处理 (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加强健康宣教及护理观察,指导病人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注射部位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5)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三】过敏性休克1、原因 (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2、临床表现 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和肺水肿,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

3、降、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3、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2)在皮试观察期间,病人不可随意离开。(3)正确判断皮试结果。(4)注射盘内备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急救药品。(5)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就地进行抢救。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出血1、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2、临床表现拔针后血液自进针处流出。有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皮下淤血。 3、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正确按

4、压局部。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形成皮下血肿者,早期采用冷敷,48小时后用热敷。【二】硬结形成 1、原因 (1)反复注射同一注射部位、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 (2)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坏死。 3、预防及处理 (1)选用锐利针头,正确掌握注射深度。 (2)选择正确注射部位,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

5、。 (3)推药速度均匀、缓慢。 (4)发生硬结时,应在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胰岛素注射禁止使用上述方法)。 (5)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 1、原因 (1)针刺入皮肤疼痛。 (2)推药时药物刺激肌肉组织。 (3)一次性注射药物过多、速度过快。 (4)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 2、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疼痛、酸胀。如伤及坐骨神经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3、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3)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4)轮换注射部位。【二】神经性损伤 1、原因 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

6、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2、临床表现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 3、预防及处理 (1)正确掌握注射技术。 (2)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停止注射。 (3)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探查。【三】局部或全身感染 1、原因 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 2、临床表现 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 3、预防及处理 (1)选用锐利针头,正确掌握注射深

7、度。 (2)选择正确注射部位,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 (3)推药速度均匀、缓慢。 (4)发生硬结时,应在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胰岛素注射禁止使用上述方法)。 (5)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6)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药物外渗 1、原因 (1)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温度、毒性作用及型变态反应有关。 (2)静脉壁的通透性增加致药液渗漏。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3、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血管、输液用具。 (2)妥善固定针头。 (3)加强巡视,尽早发现,

8、及时处理。 (4)推注药液不宜过快。 (5)拔针后按压准确部位。 (6)根据渗出药物的性质,进行对症处理。【二】血肿 1、原因 (1)血管弹性差,回血反应迟缓,护士对针头是否刺入血管判断失误,反复穿刺。(2)凝血机制不良。(3)拔针按压不及时、时间及压力不够,部位不准确。(4)输液用具选择不当。(5)长期输液患者未注意保护好血管,经常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进针。(6)拔针后按压部位不恰当。 2、临床表现 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3、预防及处理 (1)选用型号合适的输液用具。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拔针后正确按压。 (4)若已有血液淤积皮下,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

9、4小时后局部给予湿热敷。【三】静脉炎 1、原因 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等表现。 3、预防及治疗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3)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4)若已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湿热敷。 (5)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一、周围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1、原因 (1

10、)输入的药液或药物制品不纯。 (2)输液用具污染。 (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环境空气的污染。 (5)输液速度过快。 2、临床表现 发冷、寒战、发热。体温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期寒战,继之高热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3、预防和处理 (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 (3)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热源反应。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现配现用。 (5)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6)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

11、征。 (7)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8)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二】循环负荷过重 1、原因 (1)短时间内过多、过快输入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3)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差。 2、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 3、预防和处理 (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 (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4)按医嘱给

12、药。 (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三】静脉炎 1、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还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4)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

13、置针。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6)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观察与护理。 (7)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行湿热敷。 (8)超短波物理疗法。 (9)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 1、原因 (1)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 (2)输液前空气未排尽,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 (3)输液管衔接不紧密或有漏缝。 2、临床表现 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3、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

14、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动。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及时更换输液瓶。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 (2)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位。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五】疼痛 1、原因 输入的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输注速度过快、药液漏出血管外。 2、临床表现 局部剧烈疼痛、红肿。 3、预防及处理 (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时,应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外渗,立即拔针重新穿刺,局部热敷。【六】导管堵塞 1、原因 (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

15、择不当。 (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 2、临床表现 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推药阻力大。 3、预防及处理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 (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 (3)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 (4)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二、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误入动脉】 1、原因 选择血管不当。 2、临床表现 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 3、预防及处理 (1)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 (2)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16、一】发热反应 1、原因 (1)血制品或输血用具污染。 (2)反复输血引起免疫反应。 (3)违反输血操作原则。 2、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发生发冷或寒战、体温升高、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输血前严格检查血液质量、输血用具及有效期。 (3)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剩余血液、输血用具送检。 (4)遵医嘱给药并对症处理。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二】过敏反应 1、原因 (1)患者过敏体质。 (2)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产生抗体。 2、临床表现

17、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 3、预防及处理 (1)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既往有输血过敏者,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 (2)局部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严密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3)过敏反应严重者,保持静脉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喉头水肿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遵医嘱给药。【三】溶血反应 1、原因 (1)输入异型血。 (2)输血前红细胞已破坏发生溶血。 (3)RH因子所致的溶血。 2、临床表现 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继之出现黄疸和血红蛋

18、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预防及处理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输血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3)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 (4)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对症处理,抽血送检。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四】循环负荷过重 1、原因 (1)短时间内输血过多、过快。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2、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 3、预防及处理 (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血速度,不

19、宜过快,输血量不可过多。 (2)经常巡视输血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 (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4)按医嘱给药。 (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一、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一】皮下血肿 1、原因 (1)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 (2)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 (3)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 (4)患者凝血功能差或使用抗凝剂。2、临床表现 局部青紫、疼痛、灼热、活动受限,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3、预防及处理 (1)掌握穿刺技能,规范操作。 (2)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加压包扎。 (3)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冷湿

20、敷,24小时后才用热敷。【二】穿刺处出血 1、原因 穿刺后患者过早活动。 2、临床表现 穿刺处有大量的血液流出;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 3、预防及处理 (1)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并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 (2)如患者出现穿刺处出血,立即平卧,按压穿刺点。 (3)出血量大的患者可遵医嘱输血制品。二、静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皮下出血】 1、原因 (1)按压时间不足,按压方法不正确。 (2)衣袖过紧,静脉血回流受阻。 (3)技术操作不规范。2、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疼痛、肿胀、皮下瘀斑。 3、预防及处理 (1)按压时间、方法正确。 (2)避免衣袖过紧影响静脉回流。 (3)提高操作

21、技术。 (4)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24小时后给予热敷。口腔护理法操作并发症【一】口腔黏膜损伤 1、原因 (1)动作粗暴。 (2)病人凝血机制障碍。(3)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开口器使用方法不正确。 2、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疼痛、溃疡。 3、预防及处理 (1)规范操作,动作轻柔。 (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臼齿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暴力张口。 (3)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遵医嘱用药。【二】窒息 1、原因 (1)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时,棉球遗留在口腔。 (2)有义齿的病人,操作前未将其取出,操作时脱落入气管。 (3)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棉球松脱,落入气管。 2、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22、、发绀,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清点棉球数量,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2)对于清醒的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义齿;昏迷病人,操作前检查牙齿有无松动,假牙是否活动等。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 (3)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4)异物进入气管,配合医生紧急处理。【三】牙龈出血 1、原因 (1)患者有牙龈、牙周疾病。 (2)操作时动作粗暴。 (3)病人凝血机制障碍

23、。 (4)开口器应用不当。 2、临床表现 牙龈出血。 3、预防及处理 (1)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 (2)正确使用开口器。 (3)口腔和牙龈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四】恶心、呕吐 1、原因 操作时刺激咽喉部。 2、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 3、预防和处理 擦洗时动作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一、鼻饲法并发症【一】腹泻 1、原因 (1)鼻饲液过多。 (2)流质内含脂肪过多。 (3)关注的速度过快,营养液浓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

24、5)牛奶、豆浆不耐受者。 2、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 3、预防及处理 (1)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低温保存。容器每日煮沸消毒。 (2)鼻饲液温度、浓度、容量、滴速适宜。 (3)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 (4)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5)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溃烂。【二】胃食管反流、误吸 1、原因 (1)体弱、年老或意识障碍昏迷等病人, (2)体位不当,鼻饲输注过快、过多。 (3)吞咽功能障碍使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

25、引起呛咳及吸入性肺炎。 2、临床表现 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和水泡音。 3、预防及处理 (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匀速输注。 (2)昏迷病人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 (3)对危重患者,鼻饲前应吸净气道内的痰液。 (4)鼻饲时和鼻饲后取半卧位。 (5)发生误吸,立即终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引气道内异物,给予胃肠减压。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三】鼻、咽、食管黏膜损伤和出血 1、原因 (1)反复插管或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2)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 2、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疼

26、痛,吞咽障碍,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病人有感染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选用适宜的胃管。 (2)置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合作,置管动作轻柔。 (3)长期鼻饲者,每日给予口腔护理。 (4)鼻腔粘膜损伤出血时,遵医嘱对症处理。【四】胃储留 1、原因 一次鼻饲的量过多或间隔时间过短,营养液潴留于胃内。 2、临床表现 腹胀,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3、预防及处理 (1)每次鼻饲的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鼻饲完毕,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五】血糖紊乱 1、原因 (1)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大量鼻饲高糖溶液使血糖升高。 (2)长期鼻饲饮食忽然停止者使血糖降低。

27、 2、临床表现 高血糖症表现为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值。低血糖可出现出汗、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 3、预防及处理 (1)鼻饲配方遵循营养师指导,对血糖升高或降低者遵医嘱用药,加强血糖监测。 (2)发生低血糖症,立即补充含糖食物或给予高渗葡萄糖。【六】水、电解质紊乱 1、原因 (1)患者由饥饿状态转入高糖状态或由于渗透性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 (2)尿液排出多;盐摄入不足;鼻饲液营养不均衡。 2、临床表现 (1)低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特点为体位性低血压,后期尿量减少,尿比重低,血清钠小于135mmolL,脱水症明显。 (2)低血钾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神经-肌肉兴

28、奋性降低症状,烦躁,神志淡漠、嗜睡、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循环系统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血清电解质检查钾小于3.5 mmolL。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记录出入量。 (2)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 (3)尿量多的患者除给予含钾高的鼻饲液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钾,防止出现低血钾。二、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一】引流不畅 1、原因 (1)胃管插入过深或过浅,盘旋在咽部或食管上段,或在胃内盘曲、打结。 (2)胃管置入过深,进入肠腔中。 (3)胃内容物消化不彻底,食物残渣或胃液粘稠、血凝块阻塞胃管。 (4)胃管的前端紧贴胃壁,持续负压吸引而发生。 (5)

29、胃肠减压装置漏气,失去负压。 2、临床表现 (1)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减少,引出的胃液量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 (2)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声;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少于冲洗量。 3、预防及处理 (1)清醒病人取得理解、配合,昏迷病人胃管插入15cm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使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2)昏迷、烦躁的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胃管被拔出。 (3)随时检查胃管在胃内的位置。 (4)胃液过少而不能吸出时,可更换体位进行抽吸;检查胃肠减压装置发现漏气及时更换。【二】声音嘶哑 1、原因 插管使声带损伤、充血、水

30、肿、闭合不全或损伤喉返神经。 2、临床表现 发音困难,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3、预防及处理 (1)选择适宜的胃管,避免强行插管。 (2)胃肠减压过程中,指导病人少说话或禁声。剧烈咳嗽、呕吐时,固定胃管,防胃管移动。 (3)出现声音嘶哑,注意嗓音保健,可用超声波理疗或雾化吸入,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局部湿润。【三】吸入性肺炎 1、原因 (1)胃肠减压过程中由于咽喉部分泌物增加。 (2)胃食管返流。(3)禁食、水致使细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细菌向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2、临床表现 高热,体温可达40.5,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寒战、胸部疼痛、咳嗽、痰液粘稠,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

31、及湿啰音及支气管呼吸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斑点状或云片状阴影。 3、预防及处理 (1)鼓励、指导病人咳嗽、排痰,咳嗽前先固定好胃管及胃肠减压装置。不能自行咳嗽的患者加强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2)保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 (3)每日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4)发生吸入性肺炎者,遵医嘱处理。【四】低钾血症 1、原因 胃肠减压持续时间长,大量胃液引出;病人禁食,钾盐补充不足。 2、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症状,烦躁,神志淡漠、嗜睡、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2)消化道症状:口苦、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

32、)循环系统症状: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心室纤颤、停搏。 3、预防及处理 (1)持续胃肠减压病人,经常检测血钾的浓度。 (2)发现不足遵医嘱及时补充氯化钾。三、造瘘口管饲法操作并发症【一】感染 1、原因 (1)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应用的营养液未做到现用现配。 (3)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差。 2、临床表现 造瘘口不愈合,瘘口周围红、肿、热、痛;严重者出现寒战、高热、腹泻等全身感染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每日彻底清洗、消毒所有喂饲用品。 (2)保持造瘘口伤口敷料清洁,严密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防止管道感染。 (3)管饲液现配现用。

33、(4)发生感染者遵医嘱换药及治疗。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给予物理降温;腹泻者给予对症处理。【二】造瘘管堵塞 1、原因 (1)注入未充分碾碎的药物、粘性的食物和药物。 (2)注入食物或药物后未用温水冲洗管道。 2、临床表现 管饲时有阻力,回抽无消化液引出;泵注营养液时,滴注不畅。 3、预防及处理 (1)管饲所有的药物或食物完全溶解后注入。 (2)发生造瘘管堵塞,可向造瘘管中注入酶溶液或造瘘管口内进行冲洗。【三】腹泻 1、原因 (1)食物污染;各种营养素搭配不当;含纤维素过多;用水冲调的营养素浓度过高;食物温度过低;注入速度过快;注入量过多。 (2)病人对营养液中某种蛋白质过敏。 2、临床表现

34、 腹胀、腹痛;排便次数频繁;性状改变;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 3、预防及处理 (1)配制管饲营养液时,严格无菌操作,现用现配,配制好的食物在室温下不超过6小时。 (2)根据患者病情、肠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品。 (3)泵注营养液时,温度适宜,开始浓度要稀,速度宜慢。 (4)在管饲饮食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及时调整灌注液的浓度、量及速度。 (5)管饲营养液前,询问病人的药物、食物过敏史,管饲过程中发现病人对某种蛋白质过敏时应立即停止输注。 (6)出现腹泻,观察大便的量、次数、性状,并留取标本送检,腹泻严重者,遵医嘱用药。 (7)做好肛周护理。【四】水、电

35、解质紊乱 1、原因 (1)管饲引起感染、腹泻严重者。 (2)营养液配制不当,饮食结构单一所致。 2、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脱水症状,低钾血症。 3、预防及处理 (1)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结果调整营养液配方。定期进行营养液状况评定。 (2)脱水者经造瘘口补充水分,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 (3)长时间管饲的病人注意营养液配制,避免饮食结构单一。四、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一】糖代谢紊乱 1、原因 (1)葡萄糖或高渗溶液输注过多或过快。 (2)未及时调整胰岛素。 (3)静脉营养液静滴速度过慢,静脉输注管道堵塞或突然停用。 2、临床表现 (1)高糖血症:监测血糖值异常,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2

36、)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性昏迷:烦躁、嗜睡、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测血糖33.3mmolL。 (3)低血糖:心悸、饥饿、出汗、心动过速、一过性黑朦、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3、预防及处理 (1)高渗液体均匀分配输入或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2)严密观察导管是否通畅,严格交接班。 (3)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并根据血糖的变化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4)密切注意出入水量,防止造成脱水。 (5)发生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性昏迷时,遵医嘱及时纠正脱水、降低血糖。 (6)发生低血糖者,仔细查找原因,迅速补充葡萄糖。如胰岛素使用过量,则调整胰岛素用量。【二】电解质紊乱 1、原因 需要量增加而供应量不足或过量。 2、临床

37、表现 (1)低钾血症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肠道功能减退、心动过速、心悸、血压下降等。 (2)低磷血症时早期症状为四肢无力和关节痛、区域性或肢端麻木,言语模糊不清,严重者神志不清和昏迷。 (3)低钙血症表现为下肢肌肉痉挛或抽搐。 3、预防及处理 (1)定期监测电解质、血糖、血微量元素的变化。 (2)根据机体丢失量及摄取不足量补充电解质。 (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收集24小时内的尿及其它排泄物标本,及时送检。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中心供氧站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气道内分泌物过多。 (4)吸氧流量未达病区

38、要求。 2、临床表现 (1)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 (2)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3、预防及处理 (1)检查供氧装置、管道连接。 (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严密观察缺氧症状改善情况,及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5)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二】氧中毒 1、原因 长时间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导致肺实质的改变。 2、临床表现 (1)肺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灼烧感、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

39、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3、预防及处理 (1)认真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 (3)给氧期间,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发生氧中毒,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三】气道黏膜干燥 1、原因 (1)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 (2)吸氧流量过大。 2、临床表现 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严重时痰中带血或鼻出血。 3、预防

40、及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2)发热病人补充水分。 (3)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 (4)发生呼吸道粘膜干燥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四】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原因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低体重儿多见。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导致晶状体纤维化,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2、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3、预防及处理 (1)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3)已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五】吸

41、收性肺不张 1、原因 病人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后,肺泡内氮气(不能被吸收)被大量置换,一旦病人支气管有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可被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 2、临床表现 烦躁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发生昏迷。 3、预防及处理 (1)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防止分泌物阻塞。 (2)降低给氧浓度。 (3)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来预防。【六】肺组织损伤 1、原因 进行氧疗时,违反操作规程,使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 2、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3、预防及处理 严格执行用氧操作流程。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一】

42、呼吸困难 1、原因 (1)分泌物粘稠阻塞气道。 (2)雾化吸入水分过多。 (3)雾化吸入时间过长。 (4)药物过敏或雾化药物刺激性较大。 2、临床表现 胸闷、呼吸困难、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烦躁、出汗。 3、预防及处理 (1)患者取半卧位,帮助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吸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持续吸氧。 (3)加强营养,以增加患者呼吸肌的储备功能。 (4)选择合适的雾化器。 (5)特殊病人湿化量不宜太大。【二】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1、原因 (1)吸入的雾滴冲力大,且低于正常呼吸时吸入气体的含氧量。 (2)雾滴温度低于体温,导致呼吸道痉挛。 (3)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道,气道阻力增加,呼吸变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 胸闷、气短、呼吸浅快,口唇、颜面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呼吸困难。 3、预防及处理 (1)对于缺氧严重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