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68778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8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生理一、食管的解剖生理概要食管上连咽部,下端与贲门相连接,长约25cm。三处狭窄:食管上端主动脉弓水平食管下端这三处狭窄是生理性的,但常为瘢痕性狭窄、憩室、肿瘤等病变的好发区域。二、胃的解剖生理概要胃位于腹腔左上方,为一弧形囊状器官,上连食管,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壁从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黏膜层有丰富的腺体,由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抗贫血因子;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有保护黏膜、对抗胃酸腐蚀的作用。胃底和胃体: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胃窦:只含黏液细胞;

2、胃窦部有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胃底部尚有功能不明的嗜银细胞。胃的功能:胃是贮存和消化食物的重要脏器,具有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混合性食物从进食至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三、小肠的解剖生理概要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长约25cm,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四部分。功能:分泌碱性十二指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空肠:大部分位于上腹部回肠:位于左下腹和盆腔,末端连接盲肠。小肠的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内分解和吸收。四、大肠的解剖生理概要1.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结肠功能: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吸收部

3、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结肠内存在大量细菌,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供体内代谢需要。2.阑尾:起于盲肠根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3.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肛管直肠环: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部 分肛提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功能:括约肛管的功能,若手术切断后,可引起肛门失禁。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肛管长约3cm。齿状线的临床意义:1)上皮组织、神经支配、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齿状线为分

4、界,以上:黏膜、自主神经、直肠上下动脉、门静脉分支汇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以下:皮肤、躯体神经、肛管动脉、下腔静脉汇入腹股沟淋巴结。2)直肠与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常见的有骨盆直肠间隙、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直肠的主要功能:排便,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五、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道组成。肝外胆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胆囊管。胆道系统功能: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六、胰腺的解剖生理概要正常成人胰腺长约1520cm,分头、颈、体、尾四部。胰管是胰腺的输出管

5、道,其近端多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这种共同通路或开口是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功能: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1)胰腺外分泌功能:产生胰液,每日分泌量约7501500ml,主要成分为水、碳酸氢盐和消化酶。胰消化酶以胰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为主。胰腺的内分泌功能:由胰岛的多种细胞构成。B细胞:数量最多,分泌胰岛素;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还有少数胰岛细胞分泌胰多肽、促胃液素、血管活性肠肽等。七、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吸吮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发达,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

6、和发生局部感染。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56个月最明显。(二)胃婴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和胃食管反流。(三)肠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肠乳糖酶活性低,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四)肝解毒能力较差。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五)肠道细菌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六)健康小儿粪便喂养方式 粪便颜色 次数 性状 气味 纯人乳喂养 黄色或金黄色 24次/日 糊状

7、酸味,不臭 人工喂养 淡黄色或灰黄色 12次/日易发生便秘 较稠,量多 碱性或中性,较臭 混合喂养 黄色 12次/日 较软,接近成人 第二节口炎病人的护理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疾病。一、病因口腔解剖生理特点;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炎的发生;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使用不洁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所致;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

8、病毒感染所致;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选择题)二、临床表现(一)鹅口疮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重症时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出现拒食、吞咽困难等。(二)疱疹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发生小流行。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

9、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口角及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疱疹。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本病应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常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三)溃疡性口腔炎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三、治疗原则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

10、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四、护理问题1.口腔黏膜受损 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及病原体感染有关2.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损伤有关3.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4.知识缺乏 患儿及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五、护理措施(一)促进口腔黏膜愈合1.保持口腔清洁: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2.按医嘱正确涂药鹅

11、口疮患儿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局部可涂碘苷(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西瓜霜、锡类散等中药。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金霉素鱼肝油。溃疡性口腔炎可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等。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再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后方能涂药。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再去除隔离唾液的纱布或棉球,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婴儿不易配合可直接涂药。(二)减轻口痛以微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轻、快、准,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摩擦,以免使

12、患儿疼痛加重。因疼痛影响进食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三)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六、健康教育1.向家长介绍口炎发生的原因和治疗要点。2.指导家长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3.指导家长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食具专用,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进食后漱口。5.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下哪项不

13、符合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A.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即有较好的吸吮能力B.婴儿哺乳时咽入空气易发生溢乳C.小儿易患肠套叠和肠扭转D.婴幼儿肝脏右肋下可及1cm2cmE.2个月小儿可试喂淀粉类食物答疑编号7002320302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第三节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是胃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在胃疾病中为首位,而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慢性胃炎的病程中,炎性细胞浸润仅在胃小凹和粘膜固有层的表层,腺体没被损害,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如累及到腺体并发生萎缩、消失、胃粘膜变薄。称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如腺细胞发生肠腺化或假性幽门腺化生、增生,增生的上皮和肠

14、化的上皮发育异常,形成不典型增生,到达中度以上被认为癌前病变。一、病因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变以胃窦部为主,目前认为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2.自身免疫反应:病变以胃体和胃底部为主,此型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而发生恶性贫血 3.理化因素影响 4.其他 有人认为慢性胃炎与年龄有关。二、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的表现:中上腹部不适、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呕吐物为不消化食物三、辅助检查胃镜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四、治疗原则(一)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尤其有活动性者应给予灭菌治疗治疗方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或)枸橼酸

15、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 (二)针对病因处理1.胆汁反流氢氧化铝凝胶吸附2.消炎药引起的立即停服用制酸剂或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药。用法:硫糖铝在餐前1h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如需同时使用制酸药,制酸药应在硫糖铝服前半小时或服后1h给予(三)对有烟酒嗜好病人,应劝其戒除。(四)有恶性贫血者,可注射维生素B12加以纠正 (五)护理问题1.疼痛 与胃黏膜炎症有关2.营养不良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消化吸收障碍有关3.活动无耐力 与胃炎所致贫血有关4.焦虑 与疼痛症状反复出现,病情迁延不愈有关五、护理措施1.休息2. 饮食护理:1)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

16、以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2)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可静脉补充营养。3)恢复期可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定时进餐.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4)如胃酸缺乏者可酌情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食醋.浓肉汤.鸡汤3. 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局部热敷.按摩.针灸或给止痛药物等 4.心理护理5.因慢性胃炎可有10%病人转为胃癌,慢性胃炎病人坚持定期门诊复查,防止病情进展是很重要的。例题: 1.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A.食欲不振B.餐后饱胀C.恶心呕吐D.反酸嗳气E.规律性上腹痛答疑编号7002320303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第四节消化性

17、溃疡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为多见。十二指肠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10年。(一)病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较为复杂,研究表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有关。概括起来,是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和黏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这是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破坏了胃十二指肠的粘膜屏障,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空泡毒素蛋白和细

18、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可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和炎症反应,损害了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引起高胃泌素血症,胃酸分泌增加,这两方面协同作用促使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形成溃疡。2.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损害因素中,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和胃酸都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袭作用,胃酸的作用占主导地位。3.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除具有直接损伤胃黏膜的作用外,还能抑制前列腺素和依前列醇的合成,从而损伤黏膜的保护作用。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与溃疡的形成和再活动有关。4.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可引起黏膜的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不定时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胃酸分泌规律。刺激性饮料、烈性酒

19、除直接损伤黏膜外,还能促进胃酸过度分泌。这些因素均可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有关。5.持久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迷走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促使溃疡形成。6.研究证明吸烟可增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同时可以影响溃疡的愈合。7.研究发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O型血型者比其他血型患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达1.4倍。家族中有患消化性溃疡倾向者,其亲属患病机会比没有家族倾向者高3倍。(二)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病程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一般春秋季节易发作,容易复发,其发作常与不

20、良精神刺激、情绪波动、饮食失调等情况有关。1.症状(1)腹痛: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其疼痛性质、部位、疼痛时间、持续时间等依溃疡部位的不同而有其特殊性。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正中,疼痛常在进餐后0.5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疼痛复发,其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疼痛为饥饿痛或空腹痛(位置偏右),其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临床上少数溃疡病人可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溃疡”,这类病人首发症状多为呕血和黑便。胃肠道症状还可表现为反酸、暖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以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2)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失眠、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21、的症状,也可有消瘦、贫血等症状。2.体征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发作时可有上腹部局限性压痛点。3.并发症(1)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易发生。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硫化铁)。出血量大时甚至可排鲜血便。(2)穿孔: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腹部剧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当溃疡病病人腹部疼痛变为持续性,进食或用抑酸药后长时间疼痛不能缓解,并向背部或两侧上腹部放射时,常提示可能出现穿孔。(3)幽门梗阻:少数病例可出现,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严重时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并有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症状。(4)癌变:少数胃溃疡

22、可发生癌变,尤其是45岁以上的病人,发生率1%以下,十二指肠溃疡则少见。(三)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与黏膜活检可直接观察溃疡病变部位、大小、性质,并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消化性溃疡有确诊价值。2.X线钡餐检查溃疡的X线直接征象为龛影,是诊断溃疡的重要依据。3.幽门螺杆菌检测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检查的项目,检测结果常可决定治疗方面。4.胃液分析胃溃疡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常有胃酸分泌过高。5.粪便潜血试验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常有少量渗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一般经治疗12周内转阴,若胃溃疡病人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考虑有癌变可能。(四)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

23、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首先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质子泵阻滞剂或胶体秘剂和两种抗菌药物如氨节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三联治疗,可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达80%以上。2.抑制胃内酸度的药物(1)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H2其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主要副反应为乏力、头昏、嗜睡和腹泻。(2)质子泵阻滞剂: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是目前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作用时间长,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H离子的最后环节H离子、K离子、ATP酶(质子泵),减少了胃酸分泌。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3)制酸剂:使胃内酸度降低,常用

24、药物有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等。3.保护黏膜的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与溃疡面渗出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一覆盖溃疡的保护膜。(1)枸橼酸铋钾:可形成一层防止酸和胃蛋白酶侵袭的保护屏障。此外,还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常用枸橼酸铋钾240mg,每日2次口服。(2)硫糖铝:是一种硫酸化蔗糖的氢氧化铝盐,可与溃疡面上带阳电荷的渗出蛋白质相结合,它还可能刺激局部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对黏膜起保护作用。(3)前列腺素类药物:如米索前列醇,也具有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因价格昂贵,不作为治疗首选的药物。4.手术治疗适应证: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胃、十二

25、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胃溃疡恶变者。手术方式:最主要的胃大部切除术:胃远端2/33/4,包括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毕式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优点是重建后的胃肠道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多适用于治疗胃溃疡。毕式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各种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切除远端胃大部后,缝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优点是即使胃切除较多,胃空肠吻合也不致张力过大,术后溃疡复发率低。缺点是胃空肠吻合改变了正常解剖生理关系,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可能性较毕式多。(五)护理问题1.疼痛与消化道黏膜溃疡有关2.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痛导致摄入量减少、

26、消化吸收障碍有关3.特定知识缺乏:缺乏溃疡病防治的知识4.焦虑与疼痛、症状反复出现、病程迁延不愈有关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六)护理措施1.非手术护理(1)注意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与饮食的关系,有无放射痛、有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出现。(2)病情较重的活动性溃疡病人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病人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的病人可边工作边治疗,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情,对有烟酒嗜好的病人,应劝其戒除。(3)嘱病人定时进餐,少量多餐。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不宜过快、过饱,溃疡活动期病人每天可进餐56顿。同时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饮

27、食为主,应以面食为主食,或软饭、米粥。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油煎食物、浓茶、咖啡、辛辣调味品等。两餐之间可给适量的脱脂牛奶,但不宜多饮。(4)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如抗酸药应在餐后1小时及睡前服用,避免与牛奶同时服用;抗胆碱能药及胃动力药如吗丁林、西沙必利等应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配伍禁忌。(5)注意关心病人心理变化,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与疑问。帮助病人减轻焦虑紧张心理,以避免由于精神紧张所造成的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采用适当方式给病人补充消化性溃疡的自我护理知识,指导病人使用松弛术、局部热敷、针灸、理疗等方法,以减轻腹

28、痛。(6)对于年龄偏大的胃溃疡病人,应嘱其定期到门诊复查,防止癌变。2.手术治疗护理(1)手术前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加病人的营养支持,除按手术前常规护理外,还需做好下列特殊护理。1)急性穿孔伴有休克者应平卧,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可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输液,应用抗生素,作好急症手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腹痛、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变化等。2)合并出血者观察和记录呕血、便血、循环血量不足的表现。取平卧位,暂时禁食,输液、输血,按时应用止血药物。若经止血、输血而出血仍在继续者,应急症手术。3)合并幽门梗阻者,若非完全性梗阻者可进无渣半流质,输液、输血,纠正营养不良及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29、。术前3天,每晚用3005OOml温等渗盐水洗胃,以减轻胃壁水肿和炎症,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2)手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血压平稳后取低半卧位,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及应用抗生素。观察生命体征以及胃肠减压和引流管吸出液的量和性质。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第2日进半量流质饮食,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胃出血:术后短期内从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甚至呕血和黑便。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应用止血药物和输新鲜血。若非手术疗法不能达到止血效果时,应手术止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是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的严重并发症。一般多发生在术后36天。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

30、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应立即手术处理。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多发生在术后57日。多数因吻合处张力过大、低蛋白血症、组织水肿等致组织愈合不良而发生。吻合口破裂引起明显的腹膜炎症状和体征,需立即行手术处理。部分病人可向外穿破而发生腹外瘘,经局部引流、胃肠减压和积极的支持治疗,一般在数周后吻合口瘘常能自行愈合。吻合口梗阻:常由于吻合口过小或水肿引起。病人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不含胆汁。X线检查可见造影剂完全停留在胃内,经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梗阻者,需手术治疗。早期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餐后1O3O分钟内,因胃容积减少及失去对胃排空的控制,多量高渗食物快速进入十二

31、指肠或空肠,大量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循环血量骤然减少。同时,肠道遭受刺激后释放多种消化道激素,引起一系列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出现的胃肠症状包括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肠鸣频繁,可有绞痛,继而腹泻;循环系统症状有全身无力、头昏、晕厥、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持续6O9O分钟后自行缓解。多数病人经调整饮食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包括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流质,宜进低糖、高蛋白饮食,进餐后平卧1O2O分钟。多数病人在术后半年到1年内能逐渐自愈。低血糖综合征:为高渗食物迅速进入小肠、快速吸收后血糖升高,使胰岛素大量释放,继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表现为餐后24小时,病人出现

32、心慌、无力、眩晕、出汗、手颤、嗜睡,也可导致虚脱。出现症状时稍进食,尤其是糖类即可缓解。饮食中减少糖类含量,增加蛋白质比例,少量多餐可防止其发生。(七)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和病情加重的相关因素。2.指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避免或消除工作、家庭等方面的精神刺激等,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指导病人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创造宽松、和睦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4.帮助病人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如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时进食,进食时保持心情舒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过饥过饱,忌暴饮暴食,禁食辛辣、过

33、酸的食物和油炸食品,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禁喝咖啡、红茶、酒类等饮料;戒烟、禁酒。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进富含营养、高热量、易消化、非刺激性食品,如豆浆、蛋汤、牛奶等。因豆浆、牛奶含钙和蛋白较高,可刺激胃酸分泌,不宜多吃;红烧肉、猪蹄等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可使胃过度扩张,应少吃。5.教会病人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嘱病人按医嘱坚持治疗和忌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等。6.告知病人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的迹象,叮嘱病人病程中一旦出现时应及时就诊。练习题: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腹部

34、轻度膨隆B.大量呕血或黑便C.腹肌紧张不明显D.上腹部有轻度压痛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答疑编号7002320304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胃大部切除术后最早出现的并发症为A.吻合口瘘B.吻合口梗阻C.倾倒综合症D.上消化道出血E.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答疑编号7002320304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病人,进食的指征是A.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B.病情好转,病人食欲增加C.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后D.术后3天E.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答疑编号700232030403: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护理中,最重要的是A.禁食水B.给予半坐位C.严密监测病情变化D.维

35、持水电解质平衡E.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答疑编号700232030404: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病人术前准备和非手术治疗中,错误的是A.病人应取半卧位B.应给予少量流质饮食C.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D.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E.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监测病情答疑编号700232030405: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第五节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特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腹泻、大便有黏液脓血、腹痛及里急后重。病程漫长,多反复发作,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一)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精神因素和免疫机制异常有关。1.免疫

36、因素:2.氧自由基损伤:在肠内黄嘌呤氧化酶等作用下,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损伤肠黏膜。3.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病人直系亲属中有10%20%的人发病4.感染因素:可能与痢疾杆菌或溶组织阿米巴感染有关。5.精神因素:应激事件、重大精神创伤后可诱发本病,病人常有焦虑、抑郁等表现。(二)临床表现诱因:感染、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1.症状(1)消化系统表现:1)腹泻,粪便呈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常有里急后重2)轻度、中度腹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3)还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全身表现:1)发热:重症可有高热2)贫血、消瘦3)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4)部分病人还可出现皮

37、肤结节红斑、关节痛、脾大、口腔黏膜溃疡等。2.体征:轻型病人:左下腹轻压痛重症者:明显腹膜刺激征。如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应警惕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的发生3.并发症(1)中毒性巨结肠。(2)直肠结肠癌变。(3)直肠、结肠大量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1)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2)活动期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3)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2.粪便检查:常有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红、白细胞3.X线钡剂灌肠:4.结肠镜检查全结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对本病诊断、确定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四)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38、1.一般治疗:1)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2)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给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轻、中度者可给予流质饮食。2.药物治疗(1)柳氮磺吡啶:1)简称SASP,一般作为首选药物。2)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减少等(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病人3.手术治疗:(五)护理问题1.腹泻 与炎症导致肠蠕动增加,肠内水、钠吸收障碍有关。2.腹痛 与肠道黏膜的炎性浸润、溃疡有关。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频繁腹泻有关。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腹泻及吸收障碍有关。5.焦虑 与频繁腹泻、疾病迁延不愈有关。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频繁腹泻刺激肛周皮肤有关(六)

39、护理措施1.休息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病人的胃肠蠕动及体力消耗。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同时观察病人的皮肤弹性、有无脱水表现。3.饮食护理:1)高热量、富营养而少纤维、易消化、软食物。2)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3)忌食牛乳和乳制品。4)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4腹泻护理5.用药护理:饭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6.心理护理病人易出现抑郁或焦虑(七)健康教育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的疾病知识2.指导病人自觉地进行自我护理和自我心理调节,合理安

40、排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3.教会病人和家属识别有关的诱发因素,如饮食失调、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并尽量避免。4.嘱病人坚持治疗,定期门诊复诊5.遵医嘱用药,不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教会病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出现时能及时就诊 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2)生长发育快;(3)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低

41、、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4)肠道菌群失调;(5)人工喂养:不能从母乳中获得SIgA等成分。2.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2)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因发热、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外感染的病原同时感染肠道而引起腹泻。3.非感染性因素(1)饮食因素:主要是喂养不当。(2)过敏因素:如对牛奶及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而引起腹泻。(3)气候因素: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等可诱发消化功

42、能紊乱而引起腹泻。(二)发病机制1.感染性腹泻:病原微生物进入消化道,或通过带菌者传播。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取决于宿主的防御能力、病原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及毒力。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腐败、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另外,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腹泻后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当摄入食物的量过多或食物的质发生改变,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

43、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使未消化的食物发生腐败和发酵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亢进,引起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二、临床表现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根据病情分为轻型腹泻及重型腹泻。(一)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缺乏、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每日在10次以内,每次大便量不多,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患儿体温大多正常,无明显脱水征及全身中毒症状,经治疗多在数日内痊愈。(二)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以外,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全身中毒症状。1.胃肠道症状 食欲缺乏,常有呕吐,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多为黄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有少量黏液。2.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表现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