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化学专题科学探究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2950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中考化学专题科学探究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5中考化学专题科学探究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5中考化学专题科学探究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中考化学专题科学探究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中考化学专题科学探究题.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 命题新思路探讨,麒麟区三中化学组 段亚鹏,此类题目一般是以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题展开研究。试题通常按问题情境、知识视野和探究过程构建。题干中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要回答的问题也比较多,因此科学探究题也是中考化学中的一个难点。 解题方法:在解答科学探究题时,应注意认真阅读全题,理解题中所给的“资料”内容,找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资料”内容的关系,以确定解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另外,我们在进行文字表述时,要注意用词上的严谨性和简洁性,避免出现因词不达意或主观上的疏漏而导致失分。,类型一:对化学反应过程及反应条件的探究,

2、例1 2014潍坊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还原氧化铁(Fe2O3)实验中,温度不同时产物有可能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他们为探究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_,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 导管b的作用是_。 (2)按如图Z52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Fe,FeH2SO4=FeSO4H2,使仪器中

3、a、c处压强相等,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 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_。D装置的作用是_ _。,2NaOHCO2=Na2CO3H2O,干燥CO,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防止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_。尾气处理方法为_。,将尾气点燃,Fe3O4,方法点拨 化学反应中,反应的条件将会影响过程及结果,探究中装置的创新设计往往围绕更加优化方向考虑,如装置的顺序和间接验证等,做此类型探究题时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变化。,类型二 对实验或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究,例2 2014安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

4、证“碱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溶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 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有关(写一条即可)。,滴入酚酞的多少(或溶液的温度变化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其他杂质等,合理均可),设计实验 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

5、的氧气,隔绝空气(或氧气),不正确,(2)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_ _ _ _。,2NaOHCO2=Na2CO3H2O,首先生成的Na2CO3也是显碱性的; 第二CO2气体中可能含有HCl气体。 (合理答案均可),(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Z54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图Z54回

6、答问题。 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_ _ _ _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起始颜色越深。(或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褪色的时间越长等合理答案),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_。 A小于30 s B3090 s C90140 s D140180 s E180280 s F大于280 s,F,解 析 认真分析(3)题图可以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从图中可看出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140 s内色度从85%升高至92%,那么从92%升高至100%,所需的时间

7、要大于140 s。,方法点拨 此类探究题常从实验及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结合所学到的有关知识,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答题时,同学们应注意提出的猜想必须有一定的合理性,判断及推理要善于数据归纳及知识的迁移应用。,知识拓展: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1)pH10 羧酸盐式(无色) 浓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太大,所以为无色。,类型三: 运用性实验设计,例32014烟台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Z55所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Z56的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1)能证

8、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_。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只有氧化钙;.氧化钙与碳酸钙;.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防止C中的石灰水倒吸到装置A中热的试管内 (或防止试管炸裂),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成立,其理由是:_ _ _。 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

9、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是: _。,如果固体是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也有类似的现象。(或固体只有氧化钙时,加入一定量水会转化成氢氧化钙,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即使有碳酸钙,由于加入的少量稀盐酸会先消耗 氢氧化钙,也不会出现气泡。,丙同学认为仅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还不够可靠,于是他用水、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取少量D中固体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

10、盐酸。,(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ABC,方法点拨 此类探究题往往在情景上高大上,但考核却是根据基础知识及实验探究的基本要求,对给出的探究方案或猜想进行评价或改进。针对此类实验题,应注意在设计的方案上,既要能够反映出完整的探究过程,又要注意表述时简单明了。,类型四 对物质组成或性质的探究,例42014江西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查询 干电池的成分有

11、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设计 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氢氧化钙或Ca(OH)2,用磁铁吸引,实验.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产生大量的气泡,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 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 结论与反思 (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化学性质,方法点拨 生活与化学实验中,常会遇到一些有疑惑的问题等。针对这些探究内容,需要认真审题,充分利用题中的材料及学过的知识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探究。,谢谢大家!,2015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