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4582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 (2)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3)物质的唯一特性:_。,客观实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世界,地理环境,(1) 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_长期发展的产 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人口因素和生产 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结论: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物质性,【例 1】(2011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解析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构 成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故选 D。,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多样性 C运动性,B统一性 D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B,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自然界的物质性,B世界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B,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的影响 B人类产生前

3、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 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B,A实践性,B物质性,C历史性,D条件性,4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有客观性,这集中,二、双项选择题 5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 高地,长约 460 千米,宽约 280 千米,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 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D,A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考点 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

4、和物质的关系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固有属性,存在方式,物质,(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_和_。世界上不 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 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的,相对的,(1)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_。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_。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相对主义,(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的不 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诡 辩论。,

5、【例 2】(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静止概念理解正确的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永恒的 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与一定阶段上根本性质未变 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A C,B D,解析C。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是永恒的,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故选 C。,一、单项选择题,),C,1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A C,B D,2子在川

6、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上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3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D,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C,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二、双项选择题 5“任何一个有机体,在

7、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BC,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A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世界只有运动,没有静止,考点 3 1规律的概念,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的意志,创造,消灭,普遍,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_,也不能被_。 (2)规律是_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本质的,(3)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_,而不能违背规律。我 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

8、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认识和把握,(4)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_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例 3】(2011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运动与规律的正确表述是(,),A运动是有条件的 C静止是绝对的,B规律是客观的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解析B。本题考查物质、运动与规律的相关知识。物质是 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无条 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此 A、C、D 三项 的说法均错误,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一、单项选择题

9、1古语有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代科学技术却 可以依据生物遗传规律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培育出全新的品种,来。这说明(,),B,A规律可以被创造 B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规律只存在于生物界 D规律是普遍的,2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D,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 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3揠苗助长的故事家喻户晓。从哲学上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C规律是无法被认识的 D人们可以根据规律的形式创造规律

10、,4基因规律可以帮助人类创造出一种自给自足的高效生物,),B,体,它能把太阳光转化为清洁的生物燃料。这表明( A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 B规律是可以被利用的 C规律是可以被创造的 D规律是必须尊重的,二、双项选择题 5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 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 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 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这表明(,),AC,A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可以被创造和消灭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既是规律的主人又是规律的奴隶,考点 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社

11、会发展,意识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_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1)_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客观存在,(1) 意识是_ 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 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 无 论 正 确 的 意 识 还 是 错 误 的 意 识 , 都 是 人 脑 对,_的反映。,客观存在,(3)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_意识。,决定,【例 4】(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下列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12、A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 C物质和意识互为前提 D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解析A。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第一性,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因此 B、C、D 三 项观点均错误,A 项符合题意。故选 A。,一、单项选择题,),D,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唯一产物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的机能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2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 ) A实践活动 B人脑 C自然界 D大脑,),C,3下列关于意识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

13、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确反映,A,B,C,D,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派生的,原因有(,二、双项选择题 5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 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CD,A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D意识由物质决定,考点 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目的性,主动创造性,(1)意识活动具有_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_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4、,(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重要条件,意识活动的主动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 _。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 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_作用。人们在意识的 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_作用。高 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调节和控制,【例 5】(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意识的作用,是(,)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能够创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

15、界 意识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A,B,C,D,解析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而不是创造,错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 主义观点,错误。,一、单项选择题,),C,1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物质决定意识,2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地球周围存在时空漩涡,爱因斯,),A,坦的预言得到证实。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主动创造性 B客观实在性 C生动形象性 D主观随意性,3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句话强调(,),D,A意识可以决定

16、物质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正确的意识对解决经济危机起决定作用 C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双项选择题 5在外交上,布什把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界定为国家安全的 最大威胁,而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则成为奥巴马外交的最,),CD,优先议程。美国外交思想的转变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A主动创造性 B计划性 C自觉选择性 D目的性,考点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

17、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关系: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_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_,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 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 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夸大,

18、既要反对_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 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例 6】(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双选)发展珠三角高 效生态经济,要立足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 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里体现,的哲理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和规律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解析AC。从题干中的“立足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可知 A、 C 两项均符合题意。B 项中的“改造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 性。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 项说 法错误。,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幸

19、福广东,为人民谋幸福,一要敢想,二要会干。,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B,A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B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规律具有主观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2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A C,B D,3“闭门造车”、“好高骛远”共同体现的哲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是运动的 D安于现状,从实际出发,不考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20、。这一做法(,),B,A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坚持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D体现了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4某地方政府热衷于搞“拍脑袋工程”、“面子工程”,,二、双项选择题 5某乡农民按乡政府的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特种 蔬菜日本萝卜,虽大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收益不佳。乡政 府按每亩 100 元向农民作了补偿,为此补贴了近 7 万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乡政府应该统一规定种植面积和收购价格 B改变种植结构也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C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乡政府不应该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考点 7,实践,1实践的概念

21、,客观世界,实践是人们改造_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_。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_。,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例 7】(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2010 年 3 月 27 日 20 时 30 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熄灯 “接力”节能减排活动,再次得到全球数十亿人的积极响应。 虽然这一活动节约的能源有限,但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 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A认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B实践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客观性活动 C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D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适应

22、性活动,解析C。从题干中的“发起节能减排活动”、“得到全球 数十亿人的积极响应”、“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等信 息可知只有 C 项符合题意。A 项中的“直接”说法错误。实践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可见 B、D 两项说法也错 误。故选 C。,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C,A实践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D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D,A无限上升性 C主观能动性,B社会历史性 D客观物质性,2黑格尔认为,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3人们通

23、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要体现了实践的特点是(,),B,A客观物质性 C社会历史性,B主观能动性 D客观规律性,4有人在阅读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了实践的( A历史性 C客观性,B规律性 D主观能动性,A,二、双项选择题 5“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 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 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这段话主要体现了,(,),AD,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实践是人类的一切活动 C实践的对象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 D实践是社会历史性

24、的活动,考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_,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 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动力,实践,(1)认识产生于_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 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 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 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5、对照,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 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 _,从而检验认识是否_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 到_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 识的目的和归宿。,【例 8】(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毛泽东说: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里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

26、析A。题干表明人的认识(梨子的滋味)来源于实践(亲口 吃一吃),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均与题意无关。,一、单项选择题,),B,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体现的哲理是( A凡事都要亲自去做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不参加调查,错误是难免的 D认识受主观条件的限制,),D,2下列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B. C. D.,3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体现了(,),D,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独立于实

27、践之外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4下列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是( A因地制宜 B不打不相识 C学以致用 D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二、双项选择题,),AD,5下列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是( A力行而后知之真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C活到老,学到老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点 9,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反映。,正确,(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客观性,(3)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 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面前人人平

28、等。,2真理的具体性,具体的历史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_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 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 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 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条件和范围,谬误,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如果超出了这个 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4真理和谬误,真理,谬误,(1)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 合的认识就是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 (2)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_的。,相伴而行,【

29、例 9】(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列宁曾说,,真理哪怕是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变成谬误。这表明(,),A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B真理是客观的 D真理是永恒的,解析C。题干表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这体现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故选 C。,一、单项选择题,),B,1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A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C真理可以有多个 D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2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这说明(,),B,A真理是普遍的 C真理是主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 D真理是绝对的,),3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不一定能

30、正确认识世界,C,B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说明(,),B,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二、双项选择题 5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最新成果。我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说明(,),BC,A真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主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D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考点 10,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多次反复,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31、从实践到认识、再 从认识到实践的_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无限发展,(1)人类认识是_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 (2)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_的上升。,螺旋式,【例 10】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 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和“不规则扁球”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有多种真理性认识 解析B。“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漫长过程”体现了认识 的反复性、无限性,B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

32、误,创新是对 既有理论的不断完善、发展。C 项错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有一种真理性认识,D 项错误。故选 B。,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说明认识具有(,),A,A反复性,B无限性,C客观性,D实践性,2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D,A一概而论 C百感交集,B三人成虎 D千虑一得,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是(,),C,A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占有真理没有意义 B认识的目的是掌握真理 C认识具有无限性,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4“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 是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之所以“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D,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意识能决定物质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二、双项选择题 5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CD,A真理总是不断被推翻 B人们不能认识真理 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D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 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