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5158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 评价改革趋势,宜昌市夷陵中学 田苹,1 什么是评价?,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2 为什么要评价?,检查情况,找出差距,促进发展,发现问题,明确方向,3 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发展性评价诊断、激励、导向 水平性评价监控、比较 选拔性评价比较,4 评价的对象,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课程评价 学校评价 教材评价,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

2、过程成为 促进发展与提高 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5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存在的 突出问题,评价内容与指标 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些评价内容存在偏颇之处; 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单一,与新的教学方

3、式和人才标准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6 基本理念,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 必须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 必须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必须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多元智能: 语言智能; 数学智能; 运动智能; 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我们的学校并不以培养出几个国家总统而骄傲,也不以培养出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骄傲,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是在我们的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自由空间 -哈佛大学校长(西点男孩、行走学校),一 新课标准及其指导下的教材与高考,1 新课程标准体现三大

4、特点: (1)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2)课程分为三维目标; (3)充分体现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2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教材版本多样化; (2)编写体例专题化; (3)教学内容专业化;,3 新课程下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1)三个目标: 一个是命题的立意、一个是能力考查、一个是提升认识 (2)变化趋势(吴四伍): 厘清教学范围和深度的区别,解决教师心中考什么的疑惑,提醒师生实现从考什么到考到哪个程度的转变; 理清教学效果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解决师生心中怎么答的疑惑,启示师生实现从答什么到可以怎么答的转变; 看清学科能力培

5、养的阶段性与整体性,解决师生心中为什么学、学什么的根本性疑惑,要求师生实现能力学习与素养提高的统一。,二 历史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国外小学数学题目编制的细目表举例,GCSE历史学科考试(以英国史料分析题为例),仔细阅读史料一、二、三和四,回答所列出的问题。 史料一:查尔斯肯特所画“登刻尔克大撤退”写真油画。这是在登刻尔克大撤退几天后画成的(略)。,史料二:统计表(关于英德两国空战战机损失对比表 表22英德两国战机损失对比表(1940.71940.10),史料三:关于1944.6.6,一支美国军队在诺曼底奥玛海海滩登陆的报告。报告写道:在冲上海滩的时候,我们遭到了德军机关枪和来福枪的疯狂扫射。

6、德国士兵在悬崖上的军事阵地上对我们扫射,我们的处境万分危险。我们的士兵从登陆舟跳下、冲向海滩时,伤亡惨重。更有一些士兵挣扎着爬上海岩,但是又有不少士兵被地雷炸死。 史料四:丘吉尔在其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关于二战中大西洋战场重要性的论述:大西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在陆战、海战和空战中所发生的每一次战斗。之所以不能忘怀,是由于这些战斗所造成的历史性后果。,考试需回答: 问题一,关于1940年6月登刻尔克大撤退,史料一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二,仔细阅读史料二,运用史料二和你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英国能赢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 问题三,关于盟军在“漫长

7、一天”(即1944.6.6登陆日)所面临的困难和危险,史料三有什么价值?运用史料三和你自己的知识,来回答这一问题。 问题四,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来说,史料四关于大西洋战场的重要性的评议是否公正?运用史料四和你自己的知识。来回答这一问题。,归纳起来,GCSE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有三: (1) GCSE历史学科考试的总体要求,与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2) GCSE历史学科考试与日常历史教学密切相关。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察,一是日常用的历史教科书,另一则是日常历史教学活动。 (3)GCSE历史学科考试十分强调史料的选择、分析、评价和运用能力,基于史料建构自己的历史论点的

8、综合能力。,(2010年宁夏高考试题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D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10年宁夏高考试题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 A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2010年宁夏高考试题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

9、“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2010年宁夏高考试题35)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

10、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010年宁夏高考试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

11、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12、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1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题思路:此问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要求阐述认识。一定要紧扣设问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考生要把这个问题具体

13、化:第一、确立观点,历史前提是什么;第二、结合材料一、二中中国明清和英国的史实分别论证上述观点;第三、总结自己对上述观点赞同与否。考生只要能按照设问要求自圆其说,无论是持肯定或否定观点都可以得分。例如从正面回答: 观点1:市场的发展是历史前提,市场的需求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 论证: 英国正是海外市场的需求极大刺激了纺织业的发展,原有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催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形成。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农民贫困导致的购买力极低、重农抑商政策等限制了国内市场,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导致海外市场萎缩,从而使中国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

14、式。 结论:所以,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 考生也可以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其它条件,或者综合各种条件进行论证。例如:,观点2:前提有四: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法等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经济前提:充足的资本。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如荷兰、英国等;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影响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3)思想前提:思想大解放。西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思想,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文化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外交政策前提:对外开放。西欧列强奉行殖民扩张,不

15、断拓展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市场局限于国内,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而中国没有具备,故西欧国家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中国却不能。,【答案】(1)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 (2)阶段1 :“原工业化”(2分) 特征:手工工场发展迅速;(2分)商人参与;(2分)使用雇佣劳动。(2分) 阶段2:工业革命(工业化)(2分) 特征:大机器生产;(2分)需要大量资本;(2分)形成工业资

16、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13分),答案:(3)评分标准:(13分) 第一等(1311分)观点明确;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106分)观点较明确;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50分)观点不明确;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2011年宁夏高考试题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17、,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C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011年宁夏高考试题2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C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011年宁夏高考试题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

18、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2011年宁夏高考试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

19、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

20、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1题解题思路: 从叙述人的角度看:欧洲中心论与反欧洲中心论; 从叙述内容看: 西方崛起的原因 西方崛起的经过 西方崛起的影响,(2011年山东高考试题27)1718

21、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

22、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考点】明清进步儒学和启蒙思想,【答案】(1)以民为本(民

23、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4分,每点2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4分,每点2分)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每点1分)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6分,每点3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3分)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

24、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3分) 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3分),三、基于教学评价的教材处理,(一)历史知识的整合与基本规律的把握 1 必修适当相互联系,补充时代特征,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2 把握历史知识线索发展脉络,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 教学不可面面俱到,精选材料突破2-3个历史概念等重难难点问题。 4 新史观指导教学,并适时归纳学科基本观点。,从不同历史范式多角度解读辛亥革命: (1)从革命性质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

25、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2)按现代化范式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现代化。 (3)按整体史范式理解,从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它是亚洲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典范,属于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4)按文明史范式理解,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养成,1 知识的补充和材料的选取。 2 比较相似历史事件,如是非成败论

26、改革可以比较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比较同一时期相似历史事件但结局大相径庭,如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历史趋势如比较明清时期的中西方世界等。 3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4 加强史学研究方法的教学 (1)区分基本的史学要素,如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史料的搜集去伪存真,整理史料考证辨别。 (2)认识历史的途径,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3)具备实事求是的史学精神,依据充分、真实、可靠的材料和通过严禁、科学的论证,来得出客观、恰当的结论。 (4)掌握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如结构分析

27、法、利益分析法(阶级利益分析法、国家利益分析法)、史论一致、孤证不立等。 (5)学会历史的看问题,即把历史人物、历史事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考察。 (6)形成史学认识,能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分析历史事件。,(三)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其他有效途径,1 开展研究性学习; 2 参与历史剧表演; 3 选修课的开设; 4 课题研究; 5 课堂观察对教学量化评价;维度一:学生学习,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和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资源。维度四:课堂教学,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和物质。 6 考试的效度;试题以兼顾知识和能力,后者为主,不仅包括知识的范围,更包括能力的程度,学科思维层次。,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