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分析会.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5633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分析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分析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分析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分析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分析会.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分析会,暨2012年高考研讨会,认识新高考 研究新高考 把握新高考 决胜新高考,2011年高考各校理综成绩评价,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2011年高考理综成绩,2010年高考广东省理科综合平均分:211.87,2010年高考东莞市理科综合平均分:221.86,广东省理科综合物理平均分:57,广东省理科综合化学平均分:57,广东省理科综合生物平均分:57,2011年高考广东省理科综合平均分:171,2011年高考东莞市理科综合平均分:179.66,+4.7%,+5.1%,2011年高考各校理综成绩评价,理综成绩超过理三科成绩的学校有十四所: 松山湖学校 企石

2、中学 东莞一中 东华高级 高级中学 东莞中学 石龙中学 虎门外语 常平中学 实验中学 塘厦中学 英才学校 长安中学 南开实验,2011年高考各校理综成绩评价,同类学校理综成绩相对理三科总成绩较好的学校 (A类学校4所; B类学校8所;C类学校7所;共19所 ),石龙中学 虎门外语 常平中学 塘厦中学 英才学校 南开实验 华师嘉玛 万江中学,松山湖学校 东莞一中 东华高级 高级中学,企石中学 长安中学 济川中学 东城高级 南城中学 茶山中学 石碣中学,2011年高考各校理综成绩评价,理综成绩与所教学生实力相差较大 (负分超过6个百分点)的学校有七所,2011年高考东莞理综各分数段人数分布,201

3、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13.如图3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D,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分子动理论(去年没考)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它来解释实验现象。此题来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

4、得结果。,14.图4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A,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例,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力。,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14. 图3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

5、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J,缸内气体的 A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J B. 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J C. 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J D.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J,去年第14题:,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15.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

6、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C,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近两年电磁感应定律均在选择题中出现)和楞次定律的理解。本题来源于课本后面的练习。,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16. 如图5所示,平行导轨间有一矩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细金属棒PQ沿导轨从MN处匀速运动到MN的过程中,棒上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 变化的图示,可能正确的是,去年第16题,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

7、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16.如图5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1 F2 F3 B. F3 F1 F2 C. F2 F3 F1 D. F3 F2 F1,B,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共点力的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理解。本题是由考纲上的学生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改编而来。,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13. 图2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

8、,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 、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 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A一定小于G 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 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去年第13题,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题干简洁,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A B,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17.如图6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

9、表述正确的是 A.球的速度v等于 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 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 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平抛运动(去年没考)的能力。以网球练习为背景,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到生活的特点。,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C D,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18.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

10、光电子,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光电效应(去年没考)规律的掌握和对光电效应实验的理解。,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A C,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19.图7(a)左侧的调压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负载电路中R=55, 、 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如图7(b)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为2A 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 C、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的有效值 D、原线圈中交变电压的频率为100Hz,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理想

11、变压器(去年没考)及正弦交变电流图像(去年第19题)中各物理量的理解。,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19. 图7是某种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确定该电压的 A周期是0.01S B最大值是311V C有效值是220V D表达式为U=220sin100t(V),去年第19题,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B D,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0.

12、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特点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天体运动的问题(去年没单独考),本题是训练学生解题技巧的好素材。,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去年第20题,20.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太阳

13、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 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1.图8为静电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 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 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 D.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特点分析:本题考查

14、考生对静电场、电场力的理解。此题同样来源于生活。以静电除尘为载体来考关于静电场的相关知识。,B D,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1图8是某一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该点电荷带负电 a点和b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 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去年的第21题,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

15、,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010年和2011年选择题考查内容对比(难度0.81/0.76),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4道单项选择题难度低,直来直去,所见即所得,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得结果。,5道双项选择题:难度不大,每道题考查的考点数较多,且不同选项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排它性。,选择题备考启示:,老师选题、命题时一定要遵循以上特点,选准命题内容和难度,告诫学生:不要自挖陷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小题大做,关注重点,关顾冷偏,静心审题,认真做题,力求得高分。,得选择题者得物理!,梳理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专项限时训练,一、2011

16、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1道实验题分两个独立的小题,重视动手,突出实践性,不回避热点,难度梯度合理,34.(18分)(1)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OD间的距离为 cm 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20,0.467,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34.(18分)(2)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0.6W),滑动变阻器,多用

17、电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粗测小电珠的电阻,应选择多用电表_倍率的电阻档(请填写“1”、“10”或“100”);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小电珠的两极连接,示数如图16,结果为_ 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请根据实验原理图17完成实物图18中的连线。 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应由中点向_端滑动。,10.4,1,7.5,a,b,34.(18分)(2) 下表为电压等间隔变化测得的数据,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实验图象,必须在相邻数据点_间多测几组数据(请填写“ab” “bc” “cd” “de”或“ef”),ab,本小问有些创意,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电

18、压等间隔变化时,a、b两点间电流变化较大(I=0.122A),其它两点间电流变化较小(I在0.03A左右) “bc” “cd” “de”和“ef”之间各点的密集程度合理,点迹分布显示的规律一目了然,实验者在b、f之间可以平滑连线,但ab两点间距太远,实验者不能主观臆断,盲目在ab之间连线,测量数据时,需在ab之间多测几组数据,才能确切得到ab范围内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1道实验题分两个独立的小题,重视动手,突出实践性,不回避热点,难度梯度合理,今年的实验题依然注重对操作过程的考查,例如: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必须估计一位),电阻箱的读数,电路实物连线,填写

19、操作步骤(注意规范表达)等,追求“只有动手做过才能得高分”的目标。实验题还考查了分析纸带、有效数字、误差分析等热点问题。将理论计算渗透于实验题中。,实验题备考启示:,抓住特点 有效备考,狠抓热点 关注实验原理和方法 注重过程和操作 注意规范表达,实验题是高考物理成绩优劣的分水岭!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比较容易、比较常规、比较容易丢分!,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平均分:10.77(12.5);满分率:6.4%(9.3%);零分率:2.3%(0.4%),实验题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增长点!,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2道计算题综合性强,梯度明显,其中第一道计算题难度较低不

20、低 (难度系数0.590.41),情景常规,容易入手起点较高 ,第二道计算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0.340.21 ),情景设计新颖,设问有梯度。,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第35题,平均分:7.38(10.6);满分率:1.6%(24.8%);零分率:32.4%(18%),第36题,平均分:3.78(6.2);满分率:0.04%(4.2%);零分率:44.1%(30.7%),35.(18分)如图19(a)所示,在以O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区域内,存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的电势差U为常量,R1=R0,R2=3R0,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内圆

21、上的A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 (1)已知粒子从外圆上以速度v1射出,求粒子在A点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若撤去电场,如图19(b),已知粒子从OA延长线与外圆的交点C以速度v2射出,方向与OA延长线成45角,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在图19(b)中,若粒子从A点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v3,方向不确定,要使粒子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磁感应强度应小于多少?,启示:规范表达,减少丢分,解(1)粒子从A点到离开场区的过程,由动能定理,解得:,35.(18分)如图19(a)所示,在以O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区域内,存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

22、的电势差U为常量,R1=R0,R2=3R0,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内圆上的A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 (2)若撤去电场,如图19(b),已知粒子从OA延长线与外圆的交点C以速度v2射出,方向与OA延长线成45角,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启示:列足方程,减少丢分,(2)如图,由几何关系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解得:,向心力:,周期:,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35.(18分)如图19(a)所示,在以O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区域内,存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的电势差U为常量,R1=R0,R2=3R0,一电荷量为+q

23、,质量为m的粒子从内圆上的A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 (3)在图19(b)中,若粒子从A点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v3,方向不确定,要使粒子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磁感应强度应小于多少?,启示:学生要有分析讨论判断意识和能力,解(3)由题意分析知,粒子不离开磁场的最大半径为:,解得最小:,取最大值时, 最小,向心力:,确定临界轨迹、临界半径,36(18分)如图20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

24、,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0.5 ,重力加速度取g。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启示:本题梯度明显,容易入手,解(1)物块由E点滑到B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解得:,36(18分)如图20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

25、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0.5 ,重力加速度取g。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启示:优生必须学会分析、讨论、判断,(2)假设滑板在碰到C点前能与物块共速(令 ),由动量守恒定律:,L越小,Wf越小,从分析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开始,得:,物块滑上滑板到共速的过程,所以当,时不能共速。,即:,当,时能共速。,即:,物块到达C点时的动能,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中点,对滑板,即:,对物块,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011年高考

26、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2011年计算题分析:,综合性强,2道计算题综合性强,梯度明显,其中第一道计算题难度较低不低 (难度系数0.590.41),情景常规,容易入手起点较高 ,第二道计算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0.340.21 ),情景设计新颖,设问有梯度。,第35题考查的考点:“洛伦兹力的大小”;“洛伦兹力的方向”;“带电粒子在电场的运动、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动能和动能定理”,第36题考查的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功”;“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梯度明显,难度不低,情景

27、常规,一、201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计算题备考启示:,绝不轻言放弃!考查的都是学生最熟悉、练得最多的考点,增强得分意识 只有不会做的计算题,没有不能得分的计算题!,计算题仍然是决胜高考的主战场。,“分析、讨论、判断”是训练优生的法宝,关注今年没有考到的 “经典”,抛体运动(含类平抛运动)、天体运动、安培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2道计算题综合性强,梯度明显,其中第一道计算题难度较低不低 (难度系数0.590.41),情景常规,容易入手起点较高 ,第二道计算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0.340.21 ),情景设计新颖,设问有梯度。,一、201

28、1年试题结构特点分析与启示,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二、2012年高考备考对策,对策2:实验题训练注重原理,注重实操,关注重点,强调规范,对策3:计算题训练关注重点,注意梯度,加强综合性,强调得分,仍然要将抓基础进行到底!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抓基础题,争基本分,基础行则物理行!基础行则高考行!,对策4:研究考试时间分配最优方案,寻求理综得分最大化,对策1:选择题训练注重基础,降低难度,关注热点,关顾冷偏,东莞市2011年高考物理备考中心组成员及命题安排,请高中各年级备课组长,及时在网上下载“调查表”,填好后统一交给科组长,各校科组长打好包于9月20日前发到刘志敏的信箱:,关于三份教学情况“调查表”,充分利用好东莞物理教研网,网址:http:/,切记:“共建”才能实现更好的“共享”,本学期的一些主要工作,成立高中物理课改指导研究小组,公布“年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召开“高效课堂工程”启动会议,召开“深、莞、惠”高中物理教学研讨会,高中物理科组长会议(筹备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生创意实验设计、制作作品评比,物理学科带头人、特色科组建设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11月21-25日),召开东莞市物理教研会2011年年会,多谢!,祝大家身体健康 事事遂愿!,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刘志敏,2011年9月14日(东华高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