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训诂方法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7595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章训诂方法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二章训诂方法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二章训诂方法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章训诂方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训诂方法论.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训诂方法论,第二节 声训 一 、什么是声训? 声训,也叫“音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事物命名的由来,即所谓“以同声相谐推求称名辨物之意。”,训诂学,二、声训的语音关系 1.可以取同音字来解释字义。 礼记哀公问:“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矣。” 孟子:“征之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释名:“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 释名:“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 释名:“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释名:“晷,规也,如规画也。”,月晷,星晷,2。同字为训。 易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穉zhi者。” 孟子:“徹者,徹也。” 礼记哀公问:“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

2、,亲之也。”,3.音近为训。 (1)双声为训。 说文:“恺,康也”; 说文:“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说文:“火,化也,消化物也。” 说文:“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 说文:“偏,颇也。”,(2)叠韵为训。 说文:“侨,高也。” 说文:“八,别也。”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 释名:“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3)音转相近。 释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释名:“癣,徙也,浸淫移徙处日广也。故青徐谓癣为徙也。” 释名:“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释名:“辔,拂也,牵引拂戾以制马也。”,三、声训的发展阶段 (一)

3、早期声训先秦至汉代 特点:政治性强、随意性强、主观性强。 代表书籍: 董仲舒春秋繁露 班固白虎通 尔雅、说文等辞书。 释名,例如: 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坎,陷也;离,丽也;兑,说也。”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 郑笺:“仪,宜也。” 荀子:“君,群也。” 论语:“政者,正也。”,1。 说文中的声训 说文字从何声,即从其义者,实居多数。 黄侃,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

4、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尽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他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和广韵两书为基础,他重视系统和条理,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说文声训举例: 天,颠也; 日,实也; 月,阙也; 祈,求福也; 祺,吉

5、也; 香,芳也; 葩,华也。 以上为音近为训。,古,故也; 羊,祥也; 祰,告祭也; 祫xia,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 娶,取妇也; 帐,张也; 祡,烧柴焚燎以祭天神。 以上为同音为训例。,说文声训在材料上的表现形式。 A亦声部首。说文有35个“亦声部首”,属字为338个,以部首作为亦声的亦声字有40个。 如:丩部收入兩字。:纠、(茻丩),朻未收。 句部收入拘、鈎、笱gou,但未收駒、狗、枸、佝 B亦声字。体例一般是在注解字形时注明亦声,多为“从A从B,B亦声”的格式,如“琀”、“政” “伍”、“佼” 字,如“溢”、“诂”。 C“读若”。 说文的“读若”字与被“读若”字,并非只有音同关系,而是

6、还有意义关系 。 如:(月夬),读若決水之決。 (木軍),讀若浑天之浑。,D重文声符互换。说文收集了1163个重文,有许多是重文和正篆都是形声字只是声符互换而已 。 E形声字与声符字互训,同声符字互训, 嗻,遮也 ;荫,草阴也;兑,说也。 F此外,说文还采用了说解中揭示声符所表示的词义特点,旁见说解等方式探讨“声符表义”的问题。,2.释名中的声训,刘熙(生卒年不详),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著有释名和孟子注。,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

7、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圣人于时,就而弗改,以成其器,著于以往。哲夫巧士,以为之名,故兴于其用,而不易其旧,所以崇简易省事功也。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至于事类,未能究备。凡所不载,亦欲智者以类求之。博物君子,其于答疑解惑,王父幼孙。 释名序,(1)释名的释义方式就是先出声训,然后再用一句话作补充说明,其声训共1173条。 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 广平曰原,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山夹水为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 身,伸也。可屈身也。 通,洞也。无所不贯洞也。,(2)

8、释名声训在形体关系上的关系: A.用同一字训释,即释字与被释字字形相同。 释名声训中使用同字为训的共有28条 。 被,被也,所以被覆人也。 寢,寢也,所以寢息也。,B释词与被释词都是形声字,其声符相同。释名声训中使用同声符相训的形声字共有204条。 氛,粉也,润气著草木,因寒冻凝色,白若粉之形也。 妖,殀也,殀害物也。,C被释词是释词的声符,释词是含声符的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形声字释声符字共有79条。 害,割也,如割削物也。 眉,媚也,有妩媚也。,D释词是被释词的声符,被释词是含声符的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声符字释形声字共有122条。 谊,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娣,弟也。,E释词与被释词都是形

9、声字,其形符相同。释名中有一部分声训释词与被释词选用同形符的字作训,共有61条 。 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 枕,橫也,橫在前如卧床之有枕也。,F释词与被释词字形无关。释名中声训释词与被释词字形之间并无关系的共有679条 。 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良,量也,量力而动不敢越限也。,第二节 右文说 王圣美(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人。宋神宗时中进士,王安石荐引入条例司,后为监察御史里行。著有字解二十卷)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音五割切)而小者曰殘,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类,皆以“戔”

10、为义也。 梦溪笔谈卷十四,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谒一达官,值其方与客谈孟子,殊不顾圣美。圣美窃哂其所论。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圣美对曰:“本生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之,曰:“此有何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无对 。 梦溪笔谈,1.主要观点: 形声字的左文,即形符,只负责指示字义的大类; 根据右文,即声符,则可以归纳同声符的一组形声字; 由声符求意可以找到同声符字的意义共通之处,所以,声符细致地隐含着字义的具体内容 。,2。

11、如何评价右文说 ? (1)右文说的合理性和右文说的价值 。 这一学说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想突破说文解字以来的形的束缚,而想通过声来研究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 徐通锵,(2)右文说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A名称不严密。 B举例失当,反映出王氏缺乏文字发展观念。 “金之小者曰錢”,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文曰:“錢,铫也。古田器。诗曰:庤乃錢镈”,可见“錢”本义是指一种古田器。,(3)一概说“凡”、“皆”,学说没有限制范围。 (4)学说缺乏分析。 王氏没有看到声符表义问题的复杂性: 同声符的一组字不一定每个字都可以用“右文说”解释; 同声符的字也不一定“数字同宗”,而很可能分为几个系列,出现“同族而不同宗”的现

12、象,3. 右文说的完善和发展 王观国(宋高宗时人)创“字母说”, 张世南(宋宁宗时人)在游宦记闻中继承了右文说, 戴侗,宋末元初人。戴氏以30年之功,著六书故33卷,刘又辛先生称之为“现存研究右文最完整一部”。 黄生、段玉裁、王念孙、朱骏声、黄承吉等人。,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沈兼士(18871947),浙江吴兴人 。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 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欲将由沈阳运抵北京故宫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盗售日本人,且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此事被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获悉,于是他

13、致函民国教育部,“竭力反对,其事遂寝”。 。,中土文书,以形声字为夥,谓形声字声不寓义,是直谓中土语言不含义也,遂发愤求形声字之说。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自序,形声之字虽以取声为主,然所取之声必兼形、义方为正派。盖同音之字甚多,若不就义择取之,则何所适从也。右文之说,固有至理存焉。 黄侃,4。右文说对训诂学研究的价值 (1)通过声符分析讲解词义。 “肪”,说文:“肪,肥也。” 杨树达在形声字有义略证中就批评“许氏但作泛词,不为切训。” “腰在身旁,此犹室在旁则名曰房耳。” 以“方”谐声的形声字还有“放”字,“放”,说文:“放,逐也。”杨树达先生按:“放训逐,所以从方声者,谓屏之於四方,实则

14、屏诸四旁耳。”,(2)通过声符进行同义词辨析。在段注中,段玉裁就已经领会了这种方法的要旨,开始了同义词(字)辨析。 “谤”,说文:“谤,毁也。”段注:“谤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过其实。”; “诽”,说文:“诽,谤也。”段注:“诽之言非也。非也,非其实。”; “ 诬”,说文:“诬,加言也。”,说文心脏:“悲,痛也”。段注:“按僭者,痛之深者;恫者,痛之专者也;悲者,痛之上腾者也。各从其声得之。”段注由此可见段玉裁对同义词辨析的精审之处。,(3)声符表义理论在探求古代名物制度中的作用。 从汉字角度探讨古代文化,是一条非常宽广的道路,研究的角度和具体方法很多,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从分析汉字的字形

15、、结构,尤其是从占汉字大部分的形声字入手的重要性。声符表义理论,在“汉字文化学”研究中完全可以大显身手。,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解释一字既是做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流,广韵:“演也,求也,覃也,放也。说文曰:水行也。” 瑬,说文:“垂玉也,冕饰。” 旒,广韵:“旗旒,广雅:“天子十二旒至地,诸侯九旒至轸,大夫七旒至毂,士三旒至肩。” 裗,广韵:“尔雅曰:”衣裗谓之袮,郭璞云衣缕也,齐人谓之攣,或曰袿衣之飾。” 硫,广韵:“石硫磺,药名。”本草纲目:“硫磺丙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通流,色赋通黄,故名硫磺。”,利用声符表义功能,可以了解古人对名物的命名心理。 僆,廣韻:“畜生双子。” 连,广韵

16、:“合也,续也,还也。” 涟,广韵:“涟漪,风动水貌。”按应得名于水波联绵。 翴,广韵:“翴翩,飞相及也。” (口连),广韵:“喽,言语繁絮貌。” 縺,广韵:“縺缕,寒具。”按:縺有“丝线纠结不解”义。 (疒连),广韵:“疰,恶病也。” 莲,尔雅:“荷,芙蕖,其实莲。”如蜂房各小室相连。,(4)利用声符的表义功能进行古籍校勘。 段玉裁在为说文做注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说文:“侊,小貌。从人光声。”段注:“小当作大,字之误也。凡光声之字多训大,无训小者。侊,盛貌。” 桄,说文:“桄,充也。”; 洸,说文:“洸,水涌光也。从水光,光亦声。”;(马光),说文:“ ,马肥盛也。”; 觥,说文:“觥,阔也

17、。”; 晃,说文:“晃,明也。”。 广韵十一唐中就记载:“侊,盛貌。”可谓确解。,再如:尔雅释丘经文:“宛中,宛丘。”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可是臧庸辑汉注:李(巡)曰:“中央下。”孙(炎)曰:“谓中央汙也。”,“婉”为柔顺; 琬,说文:“琬,圭有琬者。”王筠曰:“以声求之,盖宛屈宛转之意。”; 腕,是指关节可以弯曲,释名释形体:“腕,宛也,言可弯曲也。”; 宛,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碗是中间凹四周高的样子, 剜孔是挖一个中央比四周深的洞。 焦循曰:“凡从宛之字皆有曲义,马屈足为踠,貌委曲为婉,睕为深目,谓目上下高中深,正与宛丘同。”,,5.右文说举例: (1)笼,广韵:“西京杂记曰

18、:汉制天子以象牙为火笼。” 櫳,广韵:“槛也,养兽所也。” 胧,广韵:“朦胧”。按:如在蒙笼之中,不清楚而得义。 咙,广韵:“喉咙。 龓,广韵:“龓头。”又(革+龙),同龓。 聋,广韵:“耳聋。”释名:“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可查也。”,此外: 珑,广韵:“玉声。”当得名于玉声悠长。 昽,广韵:“日欲出也。” 瀧,广韵:“聋涷,沾漬。”说文:“雨瀧瀧也。”,(2)蛉,广韵:“蜻蛉。” 铃,广韵:“似钟而小。” (令+瓜),广韵:“小瓜名,出安南。” (令+虎),广韵:“似虎而小,出南海。” 羚,广韵:“羊子。” (罒令),广韵:“(罒丁),小网。” 笭,广韵:“笭箐,小笼。”,(3)厽,说文

19、:“坂土为墙壁。” 垒,说文:“垒积也。” 絫,说文:“增也,十黍之重也。” 磥,广韵:“众石貌。” 诔,广韵:“铭诔,诔。垒也。垒述前人之功德。” 释名:“诔,累也,累列其事而称之也。”,第三节 因声求义 一、清人对因声求义认识 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其重于得义,得义莫重于得音。 段玉裁,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江苏常州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零)举人。官巫山知县。游戴震之门,湛深经史,尤精六书, 著作段玉裁生平著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经韵楼集、毛诗故训传

20、定本、诗经小学录、戴东原年谱等。,窃以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譬如振裘必提起领,举网必挈其纲。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啧而不可乱也。 王念孙,二、音义关系的探讨 1语言史研究中,一直有规定说和约定说的争论。 规定说主张音义结合的关系有理据性 。 斯多葛派,认为“最初的声音就是模仿所称呼的事物” 类比论analogia,强调语言规则性,词进入句之后形态变化进行类比,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被布龙菲尔德称为“第一部关于普通语言学的巨著”; 强调语言的内部民族精神,认为一个民族怎么思考就怎么说话,反之亦然。强调语言的天赋创造

21、性,强调音义结合有理据性的“内部形式”;关注语言内部形式,关注词中音义之间的理据性联系,找出得名之由。,约定说主张音义结合具有约定性、任意性。 亚里士多德就是约定论者,认为“语言是约定的,因为没有一个名称是按本质产生的” ,符号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称的” 变则论anamalia,强调语言的不规则性和人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索绪尔创立结构主义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线条结构关系,强调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在它那里,更多地关注结构,也就是组合和聚合关系,而非语言的内部形式。,2中国传统上名实关系的争论 荀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

22、之不宜。” 管子:“名生于实”,“物固有名,形固有名”认为名称决定于现实现象的性质。 孔子 正名,讲名分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强调名实相符 董仲舒“名号之正,取之于天也。”“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3。音义关系的再思考 (1)音义关系具有偶然性 (2)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音义关系虽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存在着与现实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经约定,音义之间的偶然关系便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同时有了某种规定性,谁都不可随便更改这种联系。,(3)音义关系具有回授性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到了一个词演变成几个词的时候,就不再是任意的,而是在语音

23、上发生关系了。”,(4)音义关系的延展性 地域延展性,是指同一事物的名称,甲乙两地说法不同,同一事物名称有不同地方变体,但在音义关系上有明显的脉络可寻。 1庸谓之倯,转语也。(方言) 2鼅鼄:或谓之蠾zhu蝓yu。蠾蝓者,侏儒语之转也。,3铤,澌,尽也。南楚凡物尽生者曰扑生。物空尽者曰铤,铤,赐也铤ting,空也,语之转也。 4囒哰謰謱,拏也。东齐周晋之鄙曰囒哰。囒哰,亦通语也。南楚曰謰謱,或谓之支注,或谓之詀謕,转语也。,历史延展性,同一事物名称有不同时代变体,但在音义关系上有明显的脉络可寻如: 1集韵:“蟢,蟢子,虫名。”正字通:”按,小蜘蛛,微红,长者俗呼为喜子。” 原平:喜蛛蛛为小者,

24、大者为老马蛛蛛。 2说文:“缇,帛丹黄也。”说文新附:“醍,清酒也。” 港、沪等地的市场通常将粒大、皮厚、汁少、优质、皮肉难分离、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称为提子 。,3。方言:“荄杜,根也。” 今俗言树根“树突子。” 4。宋史:“执骨朵充禁卫。” 兵器之于棍棒端以铁或坚木为首如锤者。 今:gu-lu锤。 5。糷,广韵:“饭相着。”尔雅:“摶者谓之糷。”,(5)音义关系的类聚性 阳部字多有大义: 阳、光、明、朗、亮、旺、王、晃、黄、强、洋、广、狂、壮、皇、旷、泱 明母字多有黑暗义:幕、墓、霾、昧、暮、霧(雾)、梦、茫、渺、冥、晚,影母字多黑暗、忧郁义: 阴、茵、荫、影、幽、奥、杳、隐/烟、怨、冤、哀

25、、瘀、淤、郁 上古否定词都是唇音字,如:不、弗、否、非、匪、莫、末、靡、曼、无、勿等,来母字 1.“流淌”义,如:沥、流、溜、旒、瑬、淋、霖、落、酹等词, 2.“联绵、连续、成双”义,如:联、连、恋、挛、吕、累、屡、缕、邻、鳞、侣、两、辆、丽、骊、痢等词, 3.“收拢、聚束”义,如:拢、搂、敛、帘、略、萝、掠、牢、捞、涝、栏等词, 4.“圆、突起”义,如:隆、垄、笼、罗、轮、沦、卵、螺、镙、粒、栗、髅、莲、瘤、榴等字。,(6)音义关系的多元性 是指某一音素所允许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义单位也允许由不同语音形式负载。音素有限,义位无限,某一语音单位只表某一义位,势必不可能。使用语言材料注

26、意条分缕析,不能一概言凡 。,三、词族的结构特征 语根根词同族词词群词族,(一)语根 产生于语言萌芽时期,在成熟语言词汇系统中比例少。 感叹词、摹声词等,如:kl- ,咕噜 产生于二三百万年前。,(二)根词 从语根直接产生的词。在人类语言初始阶段,以少数词语满足交际所需。 Mama,英语mamma、西班牙语mama、德语mamma、法语mamalle均为乳房义,一些方言中指乳汁。 如:kl-产生果,瓜,果裸,(三)同族词,词族中单个的词。 词族如大树参天,有根有干,越往下理据性越强,越靠上,理据性越弱。 如:窟窿、角落、旮旯、佝偻等均为同族词。,(四)词群 词族中属于同一个意义层次的同族词的群

27、体。大词群可以由小词群构成。 词群大小因人而异。 风义:飚、飙、扶摇、漂 飞义:票、翲、旚、飘 疾义:剽、驃、嘌 轻义:缥、標、鏢,(五)词族,是同出一源的所有同族词的总合。 寻找词群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是词族组合的关键。 意义关系:横向联系(类同关系/对偶关系);纵向关系(引申关系) 语音关系:同源同派(同出一源语音关系相同相近);同源异派(同出一源而分流数派,语音关系后来相差较远),“骨碌”词族谱: 圆形义: 骨碌 蝌蚪 葫芦 骷髅 疙瘩 蓓蕾 骨突 骨朵 颗 块状义: 块垒 苦累 谷垒 傀儡 磈磊 短小义: 侏儒 孑孓 蜘蛛 短缺缺,圆全义: 囫囵 团 丸 全 混沌义: 馄饨 混洞 洪同

28、混同 混沦 虹同 糊涂义: 昏 糊涂 童蒙 童昏 鲧 混蛋 运行义: 轱辘 辘轳 碌碡 碌碌 淋漓,拘束义: 律 稽留 规矩 规律 勾栏 干阑 卷束义: 卷 撩 缠 捆 困 隆起义: 骨堆 骨垫 佝偻 隆强 瓯窭 坑洞义: 窟窿 闶阆 旮旯 阁老,四、古音知识 1.上古声母音值表 唇音 帮(非)【p】 滂(敷)【p】 并(奉)【b】 明(微)【m】 舌头音 端(知)【t】 透(彻)【t】 定(澄以)【d】 泥(娘)【n】 来【l】 舌面音 章【】 昌 【】 船【】 书 【】 禅 【】 日【】 齿头音 精 【ts】 清【 ts】 从 【dz】 心【s】 邪【z】 正齿音 庄【 】 初 【 】 崇

29、【 】 生【 】 牙音 见 【k】 溪 【k】 群 【g】 疑【 】 喉音 影 【0】 晓 【x】 匣(云)【 】,主要有两派:黄侃定为19纽,主要从材料分析,不太考虑分化的条件。没有章组和庄组。 王力则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中定为32个,承认: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喻三归匣三说,对“章纽和端纽”、“日母和泥纽”、“喻四与定母”、“庄组与精组”认为只是音近而非音同。,a.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17281786)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事古代官名,掌皇后太子家事。主讲钟山、娄东、紫阳书院。音韵训诂著作有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还有史学著作廿二史考异等,重修元史。

30、钱大昕认为古无轻唇音。也就是中古的“非敷奉微”不存在。认为“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 “文水”=“门水”,“汾水”=“盆水”;“负,背也”,“房,旁也”,“望,茫也”;“闽音文饰之文”,“蔓音万”等。,b.古无舌上音 钱大昕古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论述:“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也就是说,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 “陟其高山”“陟,登也。”,“直读如特”;“都、猪”同声符,“迪、抽”同声符,“他、池”同声符。后世分为两组,上古同声母。 厦门话许多舌上音读为舌头音:知、遮、竹、张知母【t】;彻、诧、痴、抽

31、彻母【t】;澄、直、召、丈澄母【t】;池、驰、场、程澄母【t】,潮州话,舌上音“猪、茶、赵、宙、箸、潮”等字念【t】。 临川话,舌上音“知、遮、者、猪”念【t】,痴、潮、抽、滞念【t】。 湘方言的双峰话,舌上音知母的“猪、株、张、注” 【t】,彻母“畅、怅”【t】,澄母“除、厨、丈”【d】,c.娘日归泥 清代湖南人邹汉勋在论泥娘日一声中已经提到,章太炎进一步论证。 认为“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支别,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主要根据是谐声,异文,声训等。,上古有很多泥、娘相通的例子。而且泥、娘都为鼻音,发音部位接近,娘母可以从泥母分化出来。“娘”归“泥” 如:仲尼(娘母)也写

32、为仲屔ni,仲泥(泥母)。奴(泥)詉(娘母) 多数学者认为娘、日在切韵时代还是一类,到了唐宋之际才分开,所以上古时应该还是一类。所以同意“娘母归泥”的说法。,“日母归泥”: 女、尔(日母)分别和驽、乃(泥母)同声母,涅(日母)和泥(泥母)同声母,广雅释诂:“涅,泥也。”释名:“入(日),内(耐)也”;而(日)耐(泥),若(日)诺(泥),弱(日)溺(泥),仁(日)佞(泥) “日纽归泥”说并没有得到大多学者的承认,上古“日”、“泥”应当分立,d.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上古应该分为两类,喻母三等上古归匣母,称为“喻三归匣”;喻母四等归入定母,称为“喻四归定

33、”。 喻三,即云母,曾氏称“于”母,也就是中古的喻三在上古可以归入匣母。,喻三,即云母,曾氏称“于”母,也就是中古的喻三在上古可以归入匣母。 韩非子:“自营(于倾切)为私。”说文:“自环”按:环,互关切,匣母。 古读围(喻三)如淮(匣)。淮,互乖切,匣母;古读域(喻三)(雨逼切)如或(匣母)。,关于“喻四归定”,目前还有争论, “喻四归定”的例子: 易涣:“匪夷(以母)所思。”释文:“夷,本作弟(定母)” 释名释亲属:“妻之姊妹曰姨(以母),姨,弟(定母)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秩(以母)迭(定母);“易牙”又作“狄牙”; 舀(以母)稻(定母);也(以母)地(定母);弋(以母)代(定母);攸

34、(以母)條(定母),e.照二归精。近代黄侃提出,认为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照组二等(庄、初、崇、生),上古应当归入精组(精清从心) 从形声字来看,精组和庄组往往相混。“宰”(精母)滓(庄母);“粽”(精母)崇(庄母);蓑、胥(心母)衰、疏(生母); 从双声的词来看:“蟋蟀、爽朗、洒扫”都是精庄两族构成的; 从方言来看,闽南、双峰话里,庄组都读如精组。 从一字两读看,有的一读精组,一读庄组。“参”san,苏甘切,心母;所今切,shen,生母;仓含切,can,清母;楚簪切,cen,初母。,f.关于复辅音的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汉语也象藏语一样,存在复辅音。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英国人伊特金斯(Edkins)

35、,高本汉也认为上古汉语有复辅音,有辅音声母19种:gl吕凉楼乐,kl裸果兼剑,xl险,bl,pl, 林语堂也认为有复辅音:“古有复辅音有两种证据直接的如暹罗语之klong、kluang、kuang可谓保留中国古语复辅音最明白无疑的凭据。又如古今俗语中“突郎”、“屈挛”、“勃兰”也可以说是直接的凭据。,(二)对于上古韵部系统的研究成果 顾炎武(1613-1682)著有音学五书,拿广韵的韵部来审查先秦的用韵,并没有把广韵韵部当成一个整体,而是拆开重新组合以求得古韵的真实面貌。分古韵为10部。,江永(1681-1762)字慎修,江西婺源人。古韵标准定为13韵,真元分立,侵谈分立,幽宵分立,鱼侯分立(

36、侯部从鱼部分出转入幽部。) 韵部阴、阳声13部,入声8部,共21部。,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声韵考、声类表把先秦古韵分为25部,特点是阴阳入三类韵部配合,分为九类二十五部。,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17部。创见有:支脂之分成三部,真谆分为两部,侯部独立。,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山东曲阜人。诗声类,提到阴阳对转,是他的创见。阳声9部,阴声9部,共18部。阴阳对转指阴声和阳声主要元音相同,不同的韵味可以互相转化,或者把韵尾失去。 不承认先秦有入声,认为入声是南北朝人创造出来的“入声创自江左,非中原旧读。”把

37、入声并入阴声,都不独立。,江有诰和王念孙的观点许多不谋而合,二人都定为21部。 章太炎定为23部,观点见于国故论衡、文始 黄侃也主张阴阳入系统相配,音略、声韵通略定为28部。,现代音韵学家都是继承了阴阳入三声相配。罗常培、周祖谟分先秦古韵为31部,王力汉语史稿分为十一类,29部,但在汉语语音史等书中增加“冬”部。认为在战国时期才出现。(诗经音系29部,楚辞音系30部)。经过比较,认为罗周系统更加合理。,3。上古韵部音值表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第一类 之 职 蒸 第二类 幽 觉 冬 第三类 宵 药 第四类 侯 屋 东 第五类 鱼 铎 阳 第六类 歌 第七类 支 锡 耕 第八类 脂 质 真 第

38、九类 微 物 文 第十类 祭 月 元 第十一类 缉 侵 第十二类 叶 谈,五。因声求义的作用 1.明通假。陆宗达说:“解决同音替代问题,排除通假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求得本字以更好利用以形说义。”所谓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以声音为线索,区别本字和借字。,战国策齐策:“狗马实外厩(圏养狗马的处所),美人充下陈。”有人理解“陈”为“行列”,“下陈”为“下列”。从对偶句看,下陈当对外厩,“陈”当为“墀chi”之借。说文:“墀,涂地也。天子赤墀chi” 墀为宫殿的台阶,汉制未央宫以丹涂其阶,故曰“丹墀”。下陈就是台阶下面的地方。,2 推求同源词。因时间、地域不同

39、或者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语词。弄明白方言词语语音变化的问题。 释名:“人脐居腹之中央,故谓之脐。脐者,齐也。” “蝦、霞(日边赤气)、瑕(玉小赤)、葭jia(芦之杂红者)、騢xia(马赤白杂毛)”都有赤义。,六 、声训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要运用古音研究成果。“古音”,指韵书产生以前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主要体现在声、韵两方面。音韵学知识是训诂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习训诂学应了解音韵学基础知识。利用声训,一定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而且要以先秦古音为依据,这是因为转语、通语、通假、同源,绝大多数是上古时代就形成了。其次,对于语音相近的字一定要注意语音转化的条件,不能不顾条件

40、地运用通转直说。介绍大家课后可以借阅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汉语音韵。,(2) 要确定文字通假、方言沟通、字词同源,要有古代文献资料作为根据。明古音,也必须重证据,切忌滥用,否则容易陷入主观,流于穿凿。谨防“以通转杀人。”语音方面,注意利用谐声、直音(读如、读若、读为、读曰等)、异文、声训材料;语义方面,要有确凿的文献作为佐证。,语源学基础 一、思考题 1。英语里有大量同源词,如刘毅英文字根字典就收录了大量英语同源词,那么汉语在音、义、字形上有何联系? (radio/radar/radial/radiant/radiator/radical) 2。 “豌豆”为何得名? 3。“匣子”与“盒子”都是盛东

41、西的,有没有可能是同源词?,二、同源词定义 (一)王力同源字典:“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 (二)白兆麟简明训诂学:“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叫做同源词。”,三、同源词的系联方法: (一)声训法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解释词义。 (东汉 刘熙释名) (二)右文说以形声字的声符为线索系联同源词。(宋代 王圣美 字解) (三)语转法以语音的古今、地域转变规律为依据探讨词源。(扬雄方言),王念孙广雅疏证大量使用: 封(帮纽东韵):坟(并纽文韵) 通(透母东部):道(定母幽部) 药(喻母药部):疗(来母宵部) 匣(匣母叶韵):盒(匣母缉部)

42、商滳(审母阳部):漳(照母阳部) 杨树达:“滳水盖亦今河南省境之水,以字音求之,盖即今之漳水也。”,1.上古声母音值表 唇音 帮(非)【p】 滂(敷)【p】 并(奉)【b】 明(微)【m】 舌头音 端(知)【t】 透(彻)【t】 定(澄以)【d】 泥(娘)【n】 来【l】 舌面音 章【】 昌 【】 船【】 书 【】 禅 【】 日【】 齿头音 精 【ts】 清【ts】 从 【dz】 心【s】 邪【z】 正齿音 庄【 】 初 【 】 崇【 】 生【 】 牙音 见 【k】 溪 【k】 群 【g】 疑 【 】 喉音 影 【0】 晓 【x】 匣(云)【 】 (同纽为双声;同类同直行为准双声;同横行为旁纽

43、;同类不同横行为准旁纽;喉与牙,舌与齿为临纽;鼻音与鼻音,鼻音与边音也算临纽),3。上古韵部音值表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第一类 之 职 蒸 第二类 幽 觉 冬 第三类 宵 药 第四类 侯 屋 东 第五类 鱼 铎 阳 第六类 歌 第七类 支 锡 耕 第八类 脂 质 真 第九类 微 物 文 第十类 祭 月 元 第十一类 缉 侵 第十二类 叶 谈,四、语源学的功能 (一)阐释语词意义的由来,揭示事物得名之由 例如:石榴为何得名? 瘤,说文:“肿也。”; (豆留)豆,豌豆也; 镏,集韵:“梁州谓釜曰镏。”炊具,圆形。 (鼠留),本草纲目:“竹,食竹根之鼠也,出南方,居土穴中。”体肥足短形圆。 今犹

44、言圆溜溜。,(二)改善语文学辞书的编纂:区分义项与语词;解释义项来由;订正文字归部之误。 亡,无也。(段注:亡,假借为有无之无) 今按:“亡”本身即有“无”之义,当为逃亡义之引申。 亡(明纽阳部):无(明纽鱼部) 鱼阳对转。 何谓儒家? 素问皮部论:“少阴之阴,名曰枢儒。”王冰注:“儒,顺也。”张智聪注:“少阴为三阴开合之枢,而阴气柔顺,古名枢儒。“,说文:“儒,柔也。术士之称。” 孺,释名:“儿始能行曰孺。” 合成词:孺弱 蠕,类篇:“虫行貌。”为虫类缓慢爬行貌。 薷,集韵:“木耳。”为柔软之物。 鑐,说文:”铁之耎者。“熟铁,性柔软有弹性。 嚅,说文:”嚅,嗫嚅,欲言复缩也。“为柔弱胆怯,

45、欲言又止貌。 穤,说文通训定声:”按,稻比于黍稷性而耎,故古谓之糯。“ 需,集韵:”需,柔也。“ 需:心纽侯部 弱:日纽药部 软:,(三)揭示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 语源分化促使语词增殖,词汇发展。 钳子、拑制、柑(夹含于马口之衔木)、掮客(指替买卖货物的双方介绍交易,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 说文:“尺,十寸也。” 说文:“蒦,度也。” 尺蠖,说文:“尺蠖,屈伸虫。” 寸, 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十 分等于一寸,十寸等于一尺。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 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 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来量长度 。,锷,说文:“刀剑刃也。” 鄂,颜师古:“鄂,垠也。” 崿,集韵:“崖也。”说文: “崖,高边也。” 尔雅:“杜,赤棠。” 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徒读为赭。古者赭徒相近。杜与徒声亦相近,故赤谓之徒,亦谓之杜。”,荠菜、鲫鱼、柴、籽、子、觜、啙 均得名于小,外形相似/ 荠菜,广雅疏证:“荠亦菜之小者,故又谓之靡草。” 柴,说文:”小木散材。“ 觜,嘴边之须。今称小胡子。 吾乡犹言:小zi le子,思考: 军队、君主、菌、裙、晕、囷qun(粮仓)有何相近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