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章节堂教学策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7838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数学章节堂教学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效数学章节堂教学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效数学章节堂教学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数学章节堂教学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数学章节堂教学策略.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亲自实践 综合提高 -“五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诏安县怀恩中学 沈晓生,前 言,教育改革包含:改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大纲、改变课程标准和教材、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考试评价制度。 课改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变学生的被主学习为主动学习,着力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尊敬差异。,新课改三个支点: 1、课堂流程的再造; 2、学习小组的建设; 3、导学案。 教育观念的3个转变: 1、由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 2、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变; 3、由以知识为本向素质为本转变。,理念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

2、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树立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将外在行为目标内化为学生自我的心理需要,把外部目标系统转化为内在动力系统,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学会”与“会学”统一的过程这一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主动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调节进程、把握节奏, 精讲

3、点拔、提供帮助, 评价激励、激活动力。 教师要利用教材把静态的教材激活为学生活动的导火线,把教材内容内在的规律、技巧和方法提炼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己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质疑,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承上与启下” “问题与自学” “启导与释疑” “巩固与强化” “思考与作业”,以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下册 2.3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程, 作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之例,第一环节: “承上与启下”,“承上与启下”包括复习提问、揭示新课和指导预习等内容。这个环节中复习提问应根据新课的内容所设置的知识要点,把学过的和新课相关重要问题、学生易遗忘、常犯

4、错的知识技能进行“问、答”式的复习强调,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在授新课前几分钟教师可出示以下二个问题来提问学生,以达到复习上节课要点,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效果。,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口述三种平行条件) 如图所示,完成填空 图A所示_=_,得a/b 图B所示_=_,得a/b 图C所示_+_=_度,得a/b(让学生到黑板上填空) 接着教师点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在已知角的关系情况下得出两直线平行; 如果给出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出本节课要探索的课题平行线的特征。,33,3,a,b,c,5,6,第二环节: “问题与自学”,问题:新教材内容丰

5、富多彩,图文并茂,很多例子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十分重视创设有渗透力、影响力和亲和力的问题情境,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营造了良好氛围。 自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根据这一规律,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编写上的内容和结构优势,课前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编拟成一个个问题或提纲,问题要编写得有层次,低起点、有小台阶、由易到难。通过使用投影仪或课件幻灯片或课前油印好课堂上分发,让学生带着这些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自学看书、思考和觅求解答,邻座同学间可以议论、探讨、互助,力求自己读懂新课教材,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了解收集学

6、生自学中的信息,对个别疑难给予诱导点拔,关于普遍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和反馈回授的依据。,如图所示:直线a与直线b平行。 问题1: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几组同位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2:图中有几组内错角?它们大小为什么相等,你能说出理由吗? 问题3:图中有几组同旁内角?它们大小有什么关系?你会说出理由吗?,第三环节: “启导与释疑”,这个环节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突出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应以“导师”的身份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在学生充分预习,尝试做例题和简单练习,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施教,除了帮助学生解惑正误、释疑排难外,主要是启发

7、学生围绕重点与疑难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讲评点拨,讲评点拨要抓三点(讲授重点、学习难点,训练基点),突破四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思路难通处),从而使学生对本课时教材内容,在自学基础上达到系统、准确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在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基础上,应着重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2、问题3进行几何推 理,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本节重点。,1、学生回答问题1中1和5各几度,从度数说明1=5,同样其他组同位角大小也相等(因问题简单直观,这时学生反应积极)。 教师:强调直线a/b的条件下同位角1=5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出的结论。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1=5),

8、2、问题2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说理由,为使学生不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可把问题设计成如下填空,让学生完成。 (以内错角3=6为例) 理由:a/b 6=_ 2=_(对顶角相等) 3=6 这里应注意纠正部分学生因有预习而错把“同旁内角互补”拿来做理由根据,同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口述内错角4=5的理由。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3=6),3、在师生合作完成问题2说理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学生自己完成问题:为掌握学生学情,教师可指定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口述,并把口述过程板书出来,再对在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在说明“同旁内角互补”的理由时,应激发学生多种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

9、题的能力。如说明 同旁内角4+6=180的理由时可以 a/b 或 a/b 2=6(同位角) 2=6(同位角) 2+4=180 3+4=180 4+6=180 4+6=180 最后得出平行线第三个特征: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4+6=180),第四环节: “巩固与强化”,本环节仍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开拓精神,使获得的“双基”得到巩固和深化并转化为能力。 教学重点应放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复现出来,新教材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研究方法的积累,教学中应切实搞好基础知识的运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概括小结,通过选做一些课堂练习,

10、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反馈回授并提出注意事项,进一步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从而使全体学生力争达到“会学、学会”。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所说:“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误差,使他们及时消除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那么我们的教学可以使95%的学生能够学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及教学目标要求,须做好: 1、总结“平行线的特征”是已知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关系,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引导学生弄清“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之间的区别,明确它们各自的因果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懂得: 什么情况下用“直线平行的条件”, 什么情况下用“平行线的

11、特征”。,3、举例题: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本例题教学时先鼓励学生阅读题目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存在的薄弱点再加以分析、引导,进而规范说理过程,尤其要让学生明确前后因果关系,使学生初步形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写出规范的解答过程。 答:AB/DE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3=4 2=4 2=4 BC/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随堂练习 如图,已知AB/DE,1=2 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AD

12、与BC平行吗?为什么?,第五环节: “思考与作业”,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利用教材编写的习题或配套练习册布置适量的思考题和必交的作业题。 1、思考题: “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 有何区别与联系? 从一艘船上测得一个灯塔的 方向是北偏西48,那么这艘船在 这个灯塔的什么方向?,2、必交作业: 如图,AB/CD,=45,D=C,依次求出D、C、B的度数 如图,AB/CD,CD/EF, 1=2=60,A=E各是多少度?它们相等吗?,反 思,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在一定时空环境中有序的组合,它以实施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情感为基础,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引导、指导、讲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共同发展。实践证明:上述“五环节”教学法,既贯彻课改精神又与传统教学过程相一致,为广大师生所易于理解接受。它具有以上优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都要带问题阅读课本,自觉思考和准备被提问作应答; 3、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发挥“教”与“学”两个重要教学要素的最大优势; 4、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解疑排难,牢固掌握知识,增强学习数学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敬请指正,谢 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