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81377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作物学会工作总结在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大精神中,全国作物科学技术工作者与各族人民一道,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辛勤工作。总结年度中国作物学会工作,特别是带领会员为自主科技创新多做贡献,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科技继续发展而调整好自身的方位,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年度主要工作成绩(一)编著作物学学科发展进展研究报告根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7月6日通知精神,同意中国作物学会等20个全国学会承担年20个学科发展进展研究任务。在项目首席科学家路明理事长主持下,编著作

2、物学两个核心学科即遗传育种学和生理栽培学学科发展进展研究报告(征述意见稿),经在陕西杨凌举行的学术年会上讨论修改并在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和有关知名学者中广泛征求意见。与此同时14个专业委员会编著的14个专题报告亦在征求修改意见。预期这部长达15万字的作物学学科发展的著作出版发行,将在我国作物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中国作物学会建设中发挥较大的指导作用。(二)学会自身建设又有新进展中国作物学会承担中国科协下达的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工作,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物学会登记和统一编码的个人会员信息系统与其对接,一是实行现代信息管理;二是便于会员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和会员是学会主体的理念。中国作

3、物学会在办公室设立岗位,主要从事会员管理和服务系统平台的建设与完善。聘任的张馨文硕士已于10月间展开平台建设工作。栽培专业委员会和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学术研讨会分别在山东泰安和河北石家庄举行。麻类、大麦等作物专业委员会亦作好换届选举筹备工作,即将组成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提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经中国作物学会提名并当选的两院院士总计达12名。(三)学术活动规模和国内外影响力越来越大据初步统计,中国作物学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分会,在年度举行学会学术活动共24次,(其中协同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开展生产与科研学术活动8次),直接参与活动逾4200人次。规模在150人/次

4、以上有12次,这是历年少有的规模。学术活动的国内外影响亦越来越大。如定西、南宁、乌兰察布等地马铃薯,青岛的花生,扬州的水稻栽培,四川大英县的大豆,哈尔滨的玉米,长沙的遗传育种,以及杨凌的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吸引了全国特别是周围地区参与者,影响力较强烈。武汉的油菜,本溪的马铃薯,广州的甜糯玉米,青岛的啤酒大麦等学术活动吸引了有关国家、地区的同行,为宣传中国作物科技成就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发挥了较大作用。许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教授为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实施方案。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水稻栽培专家联合向主管部门建议发展粳稻生产并予采纳。芝麻、向日葵、蓖麻、胡麻等作物的学者向农业部、科技部等

5、主管部门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四)作物学报等期刊水准又有所提升实现办公网络化的作物学报,出版周期印刷版为10.2个月,网上出版提前3个月;审稿周期较上年缩减1个月。全年2112页比上年增加284页;刊出论文334篇,其中英文10篇。与国际第一大出版商爱思维尔(Elsevier)签订协议,从年第1期起,每期推选5篇以上,合作出版英文电子版,与中文版同步,置于庞大的Science Firect网络平台上。获第6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和中国科协B类延续资助。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作物学报年总被引频次3511,影响因子1.253,即年指标0.179,他引总引比0.88,均又创新高。作物杂志编

6、辑部在3月份召开编委会议。报道时差均为3.3月。如针对近几年暖冬对黄淮海麦区的影响,春季刊登了冬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术等文章,及时地指导麦田肥水管理作业。影响因子由上年0.356,年升至0.45。各专业委员会、分会与其挂靠单位合作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水准也有较大提升。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玉米科学、大豆科学、大麦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马铃薯、中国麻业科学、中国糖料等,以及技术、信息类期刊深受读者喜爱。(五)科技咨询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效果较大参加中国科协在北京高碑店举行的科普日主会场活动,以图文并茂形式,普及综合利用秸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蔗渣合理利用、甜高梁茎秆制造染料酒精以及农田沙漠化

7、检测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等科学知识,吸引了中外参与者。栽培专业委员会编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丰产高效实用技术等读物10多本,绘制挂图30多种,举办培训班50余次,受训人员达万余人次,与农户结对2000多户,还培养研究生成为较高层次作物科学技术骨干200多名。甘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深入滇西南蔗区培训管理、企业、蔗农和科技人员200多名;在保山、红河、文山、普洱等地举办20多场技术培训班,受训1800余人次。麻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开展技术咨询活动7次,进行咨询工作人员28人次,受惠者200余人。甜菜专家周建朝、于海彬、马亚怀等研究员经常深入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甜菜主产区指导农户正确使用纸筒育

8、苗和优良品种以及甜菜专用肥,深受糖农和企业好评。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推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发明的谷子简化栽培的育种及其配套技术,解决了上下几千年来人工间苗、除草的大难题。仅在河北的晋州、武安、馆陶等地示范万余亩,专家巡回指导15人次,举办培训班,参与者达500余人次。如在馆陶魏僧寨镇种植冀谷25示范田100亩,并在该县推广2200亩。杂草防除率95%以上,基本不再人工间定苗,留苗4.8万株,亩节省除草间定苗用工费120元。100亩示范田亩产谷子436.2公斤,增收节支263.6元。二、主要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中国作物学会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与时俱进,倡导自主科技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

9、发展以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工作经验:(一) 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好作物科学发展方向发展作物科学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作物科学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其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物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所用,即可产生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又会促进作物科学的发展。(二)作物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当今世界保护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对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挑战。建设好管理好农田生态系统并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大农业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带来可再

10、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只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改善。作物科学的发展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供技术保障。(三)作物科学要坚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实现经济和社会永续发展。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作物科学发展的各个领域。(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作物科学技术的作用国家和地方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和公益性科学技术研究。引导科技人员向农业第一线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要重视在国内外发展高水准的论文,又要重视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进一步营造和鼓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促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和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中国作物学会在取得明显成绩和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找出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职日常工作岗位较少;二是学会学术活动规模和国内外影响力还不够大;三是一些杂志特别是学术类期刊日常经费少,故许多学术水准较高的论文投向国外期刊;四是技术咨询和科普人员辛苦但必要的交通和生活补贴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