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五章PP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82957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五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五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五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五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五章PPT.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投入产出统计(投入产出核算)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投入产出统计(投入产出核算)的核算目的和核算技术原理,并要求学生熟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与结构。 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并要求学生掌握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并要求学生掌握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概述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与结构 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 第四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返回,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概述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

2、识点: 1. 投入产出核算的概念 投入产出核算是指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方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把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但互有联系的部门或产品群,通过计算有关技术系数和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等来分析、模拟现实经济结构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宏观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目的主要在于运用投入产出技术来研究和测定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使用中的数量依存关系,以揭示各部门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核算的技术原理: (1)是运用复式记帐原理建立投入产出表,一个部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 向,可视为该部门投入产出帐户,两方的记录将各部门投入产出帐户

3、记录以矩阵形式按行列交叉排列总括在一张表中表现,即投入产出表。 (2)是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矩阵运算,根据投入产出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利用线性代数原理,建立经济数学模型,据以研究各部门之间的数量联系。,3. 投入产出核算在我国的发展 投入产出技术在我国的研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开始阶段:50年代末至1977年。50年代末,我国经济理论界和高等院校的一些专家开始研究和宣传投入产出法。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投入产出法在我国受到严厉批判。1974年8月,为满足宏观经济研究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组织下,有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我国61种

4、产品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2)发展阶段:1978年至现在。1980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布置山西省编制了山西省1979年投入产出表;1982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组织有关部门试行编制了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984年国家统计局辨证了1983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进行投入产出调查。在1992年颁布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中包含有投入产出核算。,2. 投入产出法的起源与发展 投入产出法是20世纪30年代有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出来的一种分析各项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具有的一定数量依存关系的方法,现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SNA也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由于列昂惕夫

5、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卓越贡献,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问题与应用: A. 投入产出核算方法可用来研究什么问题?它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什么联系? B. 要求了解我国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发展过程。,back,question & answer,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与结构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 投入产出表的概念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纵横交叉的矩阵平衡棋盘式表格。 如:把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排列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棋盘式表格。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种类: 实物型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如: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单位:亿元),表中: xij

6、(i、j=1、2、n)从横行来看表示第i个部门在一年内分配给第j个部门(包括本部门)生产使用的产品数量;从纵列来看表示第j个部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第i个部门(包括本部门)产品的数量。 fi(i=1、2、n)表示第i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数量。(有的书用yi表示) yj(j=1、2、n)表示第j个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有的书用vj表示) qi(i=1、2、n)表示第i个部门生产的总产品数量。(有的书用Xi表示) qj(j=1、2、n)表示第j个部门的总投入。(有的书用Xj表示) 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划分: 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划分采用的主要是产品部门(又称纯部门),它是根据产品的消耗结构、生产工艺和用途基

7、本相同的原则来划分的。 投入产出表的作用: 可以反映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可用于研究部门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能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来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可以反映作为使用价值形态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使用运动过程;可以反映作为价值形态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可用于分析各种构成比例关系。,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第象限: 核算中间产品,是由组成国民经济的n个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行数i等于列数j。它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可以反映各部门互相分配、互相消耗中间产品的情况及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第象限: 核算最终产品,主词栏为各生产部门,宾词

8、栏为最终使用项目。从横行来看,可以反映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及其(消费、积累、出口)构成;从纵列来看,可以反映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及其使用规模;反映的是部门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第象限: 核算增加值(又称最初投入),主词栏为增加值的构成项目,宾词栏为各生产部门。从横行来看,可以反映增加值的来源构成及其部门结构;从纵列来看,可以反映增加值的项目构成及其分配结构。 第象限: 从性质上讲,主要反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这个象限的经济内容比较复杂,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往往将这个象限省略。,3. 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主要有六个平衡关系。 (1)从横向看,中间产品(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最终使用)=总产品(总

9、产出)。 即: +fi =qi (i=1、2、n) 通常把此式称为分配方程组,它 反映各部门产品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反映各部门总产品的分配和使用情况。 (2)从纵向看,中间投入(中间消耗)十最初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即: +yj =qj (j=1、2、n) 通常把此式称为生产方程组,它 反映各部门产品在价值形态上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反映各部门总投入的价值构成。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即:当i=j时,qj =qi (i、j=1、2、n),(4)第象限的总量=第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即全国最初投入总计等于最终产品总计。 即: (5)所有部

10、门的中间投入之和=所有部门的中间使用之和 即: (6)所有部门的总投入之和=所有部门的总产品之和 即:, 问题与应用: A. 为什么说开展投入产出分析的首要条件是要解决部门分类问题?它所要求的部门分类与现行统计制度下的部门分类有否区别? 联系实际解决投入产出分析中的部门分类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能读懂统计部门编制的投入产出表。,back,question & answer,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直接消耗系数 1.1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与计算 直接消耗系数:指生产单位第j部门产品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

11、门产品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 (i、j=1、2、n) 用矩阵表示为: 从部门看,每一列直接消耗系数之和就是该部门的中间消耗系数, 即 (j=1、2、n) 写成矩阵(向量)形式为 1.2直接消耗系数的作用: (1)反映各产品之间生产技术的直接联系程度; (2)作为中间产品和总产品之间的媒介变量; (3)作为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基础数据。,例:已知某国投入产出表如下:单位:亿元,(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解释其意义。 (2)如果报告期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增加至500、2000、400亿元,试计算报告期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出。,解:(1)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意义:如a1

12、2 =0.05 表示第2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第1部门产品的数量为0.05个单位;a21 =0.15表示第1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第2部门产品的数量为0.15个单位,(2) 已知增加值向量Y=(500 2000 400), 中间消耗系数向量Ac =(0.1+0.15+0.05)(0.05+0.4+0.025) (0.05+0.3+0.1) =(0.3 0.475 0.45),则总产品向量,则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出分别为714.29亿元、3809.52亿元、727.27亿元。,2. 完全消耗系数与最终需求系数 2.1完全消耗系数 (1)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与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单

13、位第j部门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量之和。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 (其中:i、j=1、2、n) 用矩阵形式表示为:B=A+A2+A3+A4+ 经过数学证明可得:B= -I 其中I为单位矩阵 完全消耗系数 - 直接消耗系数 = 间接消耗系数,(2)完全消耗系数的作用 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各部门产品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是计算最终需求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的基础。 2.2最终需求系数 最终需求系数:指第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 最终需求系数的矩阵形式计算公式: 其中:(I-A)-1 又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其元素可用 表示,(2

14、)完全消耗系数的作用 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各部门产品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是计算最终需求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的基础。 2.2最终需求系数 最终需求系数:指第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 最终需求系数的矩阵形式计算公式: 其中:(I-A)-1 又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其元素可用 表示,2.3 完全消耗系数与最终需求系数的区别 (1)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 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而最终需求系数反映了中间投入、最终产出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BF=AQ (2)两者表示的消耗关系不同。 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

15、产品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量的总和;而最终需求系数表示第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它除了包括完全消耗i部门的产品bij 外,还包括j部门产出的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本身。,2.3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 任一产业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之间相互联结的波及效应,必然影响和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在这里: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影响力;把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感应度。 在列昂惕夫逆矩阵里,某一产业的横行上的数值是反映该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即感应度的系数系列;而纵列上的数值是反映该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即影响力的系数系列。所以: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说明某一部门受其他

16、部门影响的程度。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说明某一部门影响其他部门的程度。,3. 投入产出模型 3.1产品分配模型 由横行分配方程组 +fi =qi (i=1、2、n) 将直接消耗系数aij=xij/qj 代入上式得: +fi =qi (i=1、2、n) 将上式展开,移项,整理并写成矩阵形式,有(I-A)Q=F 此称为最终产 品模型; 将上式进一步整理可得: 此称为总产品模型。,3.2产品生产模型 由纵列生产方程组 (j=1、2、n) 将直接消耗系数aij =xij/qj 代入上式得: (j=1、2、n) 将上式展开,移项,整理并写成矩阵形式,有: 此称为增加值模型; 将上式进一步整理可得: 此

17、称为总投入模型。,3.3中间产品流量模型 由直接消耗系数 整理可得中间产品流量模型:,4. 投入产出分析与应用 4.1投入产出分析的假定条件 (1)同质性假定: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且生产技术条件不变。即假定一种产品不许有几个产业来生产(即没有替代技术的限制性假定),也不许有由几个产业联合起来生产(即不存在结合生产的假定)。 (2)比例性假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数量联系比较稳定,即要求各产业部门的投入量和该产业部门的产出水平成正比线性函数关系(即假定原材料消耗定额并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化)。 (3)可加性假定:即要求各产业部门各自进行生产活动的效果的总合与各产业同时进行生产活动的总效果是完全一样

18、的。,4.2 总产品、最终产品、增加值、中间流量矩阵的分析预测;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使用结构等分析。 例:假设某地2002年投入产出表如下: 单位:亿元,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最终需求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2.如果2003年第1、2、3产业的总产出计划分别比2002年增长6.25%、4.21%、5%,在各部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推算2003年各部门最终产品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3.如果2003年、2004年各部门最终产品计划分别年递增7%、4%、5%,在各部门技术条件不变情况下,试推算2004年各部门总产品和中间产品向量与中间流量矩阵,并

19、在各部门产品价值构成不变情况下,预测2004年各部门增加值。 4.对国民经济的规模、结构、比例、效益做简要分析。,解: 1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如:a12=0.15表示生产每单位第2产业产品需要直接消耗0.15单位的第1 产业产品。 a21=0.18表示生产每单位第1产业产品需要直接消耗0.18单位的第2 产业产品。,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如:b21=0.373850261表示第1产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第2产业产品0.373850261单位。 其中;间接消耗为0.373850262-0.18=0.193850261单位。,最终需求系数矩阵 行合计 列合计 1.758480862 2.101

20、781337 2.074748073 5.935010272 如:b11=1.206606666说明由于增加单位第1产业最终产品而诱发第1产业总产品的 增加量。 感应度系数 第1产业的1=1.735183902/(5.9350102723)=0.8770922821 居于平均水 平以上 第3产业的3=1.713205638/(5.9350102723)=0.8659828171 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 第1产业的1=1.758480862/(5.9350102723)=0.8888683161 居于平均水平以上 第3产业的3=2.074748073/(5.9350102723)=1.04873

21、35211 22003年最终产品向量F=(I-A)Q 单位:亿元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96.5+1075.5+242.1=1714.1亿元,影响力系数 第1产业的1=1.758480862/(5.9350102723)=0.8888683161 居于平均水平以上 第3产业的3=2.074748073/(5.9350102723)=1.0487335211 22003年最终产品向量F=(I-A)Q 单位:亿元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96.5+1075.5+242.1=1714.1亿元,32004年总产品向量 单位:亿元 其中:367=307+60+0 1036=505+406+125

22、230=80+90+60 420.1783=367107%107% 120.5376=1036104%104% 253.575=230105%105% 2004年中间产品向量AQ (或=BF) (或=2004年的Q-F),2004年中间流量矩阵 2004年增加值向量 其中0.38=0.11+0.18+0.09 0.55=0.15+0.30+0.10 0.53=0.10+0.25+0.18,4. (1)规模分析 2002年国内总产出=800+1900+600=3300亿元 2004年国内总产出预测值=894.4483+2066.2687+659.3913=3620.1083亿元。 2002年国内

23、生产总值=496+855+282=1633亿元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值=554.5573+929.8202+309.9146=1794.2921亿元 (2)结构分析 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496/1633=30.37% 第二产业比重=855/1633=52.36 % 第三产业比重 =282/1633=17.27% 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比重) 预测第一产业比重=554.5573/1794.2921=30.91% 预测第二产业比重=929.8202/1794.2921=51.82% 预测第三产业比重=309.9146/1794.2921=17.27

24、%,2002年最终使用结构: 消费比重=892/1633=56.42% 投资比重=556/1633=34.05% 净出口比重=185/1633=11.33% 2002年分配结构: 个人(劳动报酬)比重=618/1633=37.84% 集体(营业盈余与折旧)比重=(345+185)/1633=32.46% 国家(生产税净额)比重=485/1633=29.70% (3)比例分析 2002年三次产业比例:一次二次三次=496855282=1.763.031 2002年消费与投资比例:消费投资=892556=1.601 2002年分配比例:个人集体国家=618530485=1.271.091 (4)效

25、益分析 2002年总产出增加值率=1633/3300=49.48% 其中:第一产业为496/800=62% 第二产业为855/1900=45% 第三产业为282/600=47% 2002年中间投入增加值率=1633/1667=97.96% 其中:第一产业为496/304=163.16% 第二产业为855/1045=81.82% 第三产业为282/318=88.68% (文字分析略), 问题与应用: A. 做投入产出分析有什么假定条件?这些假定条件若不能得到满足,会给分析带来什么影响? 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假定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情况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

26、力。 要求能运用统计资料做投入产出分析。,back,?,第四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所需资料较多,主要有: (1)总控制数,包括个产品部门的总投入和总产出。可通过专门调查或利用统计报表获得资料。 (2)中间投入构成。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或重点调查获得资料。 (3)增加值构成。需要通过专门调查获得资料。 (4)最终消费使用构成。可通过城乡居民家庭收支调查以及通过收集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财政决算资料加工获得有关消费资料。可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资料计算和重点调查来获得有关资本形成总额的资料。,2.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产业部门划分问题

27、。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部门一般是指“纯部门”,但实际存在的产业部门并非都是纯部门。 (2)计价问题。编制投入产出表从本来意义上讲,要表达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宜用实物量反映,但由于有些部门的产出难以用实物量表示,而且各产业部门的不同产品,计量单位也不相同,无法加总,所以实际上都用价值量。因此,要选择适当的价格。,3. 直接分解法 直接分解法就是从基层调查入手,由基层单位将其生产的各种不同产品的投入和产出,按照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原则,分别划归到不同的产品部门(纯部门)中去,直接得到各个产品部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的方法。直接分解法的关键是基层分解。一般可利用原始资料分解,或按照有关比例分解。,4. 间接

28、推导法(U.V表推导法、两个工艺假定) 间接推导法又称U.V表推导法,是通过先编制过渡表式U表和V表,然后在一定的经济假定(如:产品工艺假定和部门工艺假定)条件下,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来推导纯部门表的方法。 产品工艺假定是指假定同一种产品,不论由哪个部门生产,都有相同的消耗(投入)构成。 部门工艺假定是指同一企业部门,不管生产哪种产品,其消耗(投入)构成都相同。,例:设国民经济有农业、工业和其他三个企业部门,已知某年生产情况如下:(单位:亿元) 1农业企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为200,其中农业产品170,工业产品20,其他产品10。生产中消耗本部门产品15,工业产品35,其他产品15。 2工业企

29、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为400,其中农业产品30,工业产品350,其他产品20。生产中消耗本部门产品185,农业产品25,其他产品30。 3其他企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为160,其中农业产品10,工业产品10,其他产品140。生产中消耗本部门产品16,农业产品8,工业产品40。 根据以上资料: (1)编制U-V型投入产出表,计算部门消耗系数、生产构成系数和市场份额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2)分别按产品工艺假定和部门工艺假定推算出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解: 1 U-V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注:表中 G= (170+20+10 30+350+20 10+10+140) = (200 400 160) Q

30、= (170+30+10 20+350+10 10+20+140) = (210 380 170) 在F中, 162=210-15-25-8 120=380-35-185-40 109=170-15-30-16 在Y*中,135=200-15-35-15 160=400-25-185-30 96=160-8-40-16 (1)部门消耗系数 如:C12=0.0625 说明工业部门j每生产一亿元(混合)总产出,消耗农产品i的数量为0.0625亿元,2)生产构成系数 如:d12=0.075 说明工业j部门生产的农产品i占其j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075 (3)市场份额系数 如:e12=0.053 说明

31、在工业产品j的市场总量中,农业i部门所生产的份额为0.053,2.(1)按产品工艺假定推算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 第一步:已知C和D,求产品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第二步:求增加值调整系数 = (0.715835777 0.360997068 0.6087976551),第三步:求纯部门中间流量矩阵 第四步:求纯部门增加值向量 =(150.33 137.18 103.50),第五步:编表 纯部门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2)按部门工艺假定推算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 第一步:已知C和E,求部门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CE 第二步:求增加值调整系数 =(0.632075 0.4197

32、75 0.580825 ),第三步:求纯部门中间流量矩阵 第四步:求纯部门增加值向量 =(132.73575 159.5145 98.74025),第五步:编表 纯部门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5. 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与预测方法介绍, 问题与应用: A. 在实际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运用哪种方法(直接分解法 或间接推导法)较好?为什么? B. 要求能知道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各自的利弊。 三.课后练习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投入产出核算? 2. 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有哪些平衡关系? 3. 试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最终需求系数的 含义,它们有何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back,question & answ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