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84071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全国课标卷I历史选择题 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泉州七中 肖卿贤,2016/09/01,一、2016年全国课标卷历史选择题解读,(2016国标)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考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释读:答案C。解题关键是对“五经”及论语基本内容的理解。“五经”主要是孔子整理编定而成的古代典籍,植根于久远的历史;论语后人记载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相对较晚。由此判断,C项正确;A

2、、B、D错误,故选C。 提示:儒家思想文化是全国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考,而且分值不小。模块教材对儒家思想的阐释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比较容易失分。,(2016国标)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考点:中古代国农业经济。 释读:答案D。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许多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可以明确排除A项;信息没有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或技术,反映不出“精耕细作”;从“汉代”可以排除C项。汉代“田庄”里劳动的是依附农民,个体、集体耕作都有可能,D项比较符合,故选D。 提示:“模块

3、”教材对“田庄”经济的介绍基本忽略,这又是全国卷经常涉及的知识点,教学时没有适当补充就很容易缺漏。此外,对“个体农户”、“精耕细作”、“土地公有制”等概念的理解错位也容易造成失误。,(2016国标)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释读:答案A。从题干材料“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可以看出史官有如实记录君主言行的职责,对君主个人行为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A项符合;B

4、项“全都真实可信”、C项“尖锐矛盾”明显忙于“程度”过分夸张;D项“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其“真实言行”也包括好的方面,明显过于笼统。故选A。 提示:利用“程度”陷阱造成考生失误,是全国高考选择题常用的一种方式。同时“重史传统”作为史学的基本常识,在模块教材中似乎被忽略了。,(2016国标)27明初改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释读:答案B。材料信息“皇帝临时

5、派遣的巡抚”说明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管理,故A项错误;“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完全符合;该变化一定程度上“削弱六部的权限”,但题眼“有助于”主要体现统治者目的,六部本来已经是分权,对皇权构不成威胁,没有必要以削弱六部的权限为目的,C似乎不大符合题意;中央与地方的存在一些矛盾,但不是“对立”,D项“程度”词错误。故选B。 提示:本题既要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又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作出综合判断。,(2016国标)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

6、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释读:答案C。材料信息(洋货)“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洋货已经深入到广大民众生活,C项符合;A项“开始丧失”、B项“基本取代”明显是程度词错误;D项明显史实错误。故选C。 提示:又是利用“程度”陷阱造成考生失误。同时也重视考查历史概念如:“关税主权”“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世界市场”“被动开放与主动开放”等。,(2016国标)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

7、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联系洋务运动)。 释读:答案C。材料信息“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指的是中国洋务运动建立军事工业和创办近代海军等,C项符合;A项“已完成”明显是程度词错误;B、D两项明显与题干材料不对应。故选C。 提示:一是考查到模块教材忽略的“洋务运动”;二是利用“程度”陷阱造成考生失误;三是强调选项必须与题干材料“对应最佳”。,(2016国标)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

8、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考点:抗日战争。 释读:答案D。材料信息: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说明国民党力图贬低其它党派,强化自己的“核心领导”地位,D项符合;A、B项错误;抗是战争是在国民政府领导的旗帜下进行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国民党手中,C项不存在。故选D。 提示:一是坚持从材料得出结论;二是适当结合所学知识。但模块教材与高考命题存在一些冲突:2015全

9、国课标卷46题明确指出:“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的领导之下”,这与传统教材强调“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有明显的分岐。国民党在抗战前期、后期的政策变化,也是模块教材所忽略的。,(2016国标)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释读:答案B。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变化的时间:1957-196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恶化,B

10、项符合。A、C、D项是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或更后面的事,时间上不符合。故选B。 提示:课标全国也会有个别题目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体现重视历史时空;同时也隐含概念考查如:“全方位外交”。,(2016国标)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考点:罗马法。 释读:答案A。从材料信息:“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

11、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可知罗马法是一个“基础”,它的原则时时会体现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项符合。B项偏离了材料反映的主题;C、D项与罗马及欧洲发展历史不符合,也与材料不对应。故选A。 提示:一是重视题干材料信息的完整准确解读;二是结合所学相关史实;三是重视历史概念辨析理解如:“法律的基础”“行为规范”“民主制度”“历史发展方向”等。,(2016国标)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

12、坏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释读:答案B。材料信息“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说明国王仍然拥有任命行政要员的权力,但不能说明“议会无权制约国王”或“权利法案遭到破坏”;据所学知识“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是以议会多数党占据主动权,进而组阁为标志,材料信息说明:当时英国政党内阁制尚未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选B。 提示:又是利用“程度”陷阱造成考生失误:“无权制约”“尚未完善”“基本确立”“遭到破坏”。同时也重视考查历史概念如:“君主立宪制”“内阁制”等。,(2016国标)34表1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

13、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释读:答案B。材料关键信息“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都属于原料或初级农产品生产,主要是不发达的新兴独立国家,它们成立行业性国际组织,有利于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原料或初级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垄断,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A项错误;C项“开始”明显是程度词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行业性的国际组织,不是区域性的,D项错误。故选B。 提示:“新兴独立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属于通史旧课程内容,模块

14、教材没有提及。突出考查历史概念如:“经济调整”“资源紧缺”“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等。,(2016国标)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释读:答案A。材料关键信息“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说明该计划有利于促进欧洲走向联合,A项符合题意;该计划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而不是

15、“平等伙伴”,B错误;欧洲出现对峙时间早在杜鲁门主义时就有,C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在于二战后苏联与美英法的分区占领,D项错误。故选A。 提示:一是重视对材料信息的完整、准确解读;二是与所学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探寻不同知识点之间新的联系。,选择题小结:,2016年全国课标卷文综历史选择题兼顾历史知识与历史能力考查。 在知识考查上,基本按考试大纲要求,但不拘于“模块”教材,而是参照旧“通史”适当拓展深入,特别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 在能力考查上,首先是材料的信息提取、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判断。归纳起来可从以下四个层次步骤分析判断:,一、史实正确:通过题干与选

16、项所反映的时间、空间、内容等对照直接判断;部分史实超出“模块”教材内容。 二、概念精确:精确理解题干或选项中历史或与历史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不同或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排除错误概念。 三、程度适合:注意选项或题干中的修饰“程度”词如:“开始”“基本”“全部”“全方位”等,依据材料信息,并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四、对应最佳:如果多个选项看似正确,就要进行反复比较,判断选项与题干材料的契合程度,推理是否符合逻辑,条件是否充分,最终得出最佳选项。,二、近三年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历史 选择题考点分布及复习建议,(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24. 25. 26. 27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 28

17、. 29. 30. 31. (三)世界史部分 32. 33. 34. 35,24题:(表中红色楷体部分为超出“课标”“考纲”或“模块”教材忽略,下同),25题:,26题:,27题:,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各题考点分布,中国古代史建议拓展和补充的知识,28题:,29题:,30题:,31题:,中国近代现代史选择题各题考点分布,中国近代现代史建议拓展和补充的知识,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理解 无论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角度看,还是从自然经济解体的角度看,都是一个缓慢曲折的变化过程。总趋势是市场因素、近代经济因素增长;但从某个角度又可以看到自然经济和旧生产关系的顽固抵抗。解题时必须依据材料具体分析。,32题:,

18、33题:,34题:,35题:,世界史选择题各题考点分布,世界史建议拓展和补充的知识,三、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题 体现的学科素养及解题原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选择题中的体现 (二)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四项基本原则”,(一)历史学科能力素养在选择题中的体现,1.时空观念 要求对历史事物所处的时间、空间有准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历史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能够对历史事物之间联系的准确性作出正确判断。如: (2015国标)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

19、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B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消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提示:从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时间、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2.史料实证,要求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或提出某一论点,提供相关的史料(史实)论证。近年国考卷历史选择题基本上都是采用前一种方式。如: (2016国标)25.图4位汉代画像砖 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提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就是重要的

20、“史料”,可以用来实证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历史理解,包括对史料反映具体信息的理解、涉及历史概念的理解、特点规律的概括归纳,以及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等。在全面理解史料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如: (2016国标)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C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提示:从史料“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是表象,“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是本质。,4.历史解释,运用所学知识或原理,对史

21、料反映的历史事物进一步分析或推理,解释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或其它相互关联,体现联系性思维的过程。正确的历史解释必须条件充分,推理符合历史逻辑。如: (2016国标)33.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提示:“城市环境极其恶化”可以对史料“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作出条件充分且符合逻辑的解释。,5.历史价值观,运用所学的史论或史观对历史事物

22、作出评价(或价值判断),开放型主观题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判断;而选择题则是唯一的价值判断,它必须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或完全符合题意要求的。如: (2016国标)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提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使农民翻身作主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使粮食产量增加,粮价较低。这一解释带有明显的价值观导向。,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看法,几

23、年来,一大批国内史学界、教育界顶级专家,试图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作出权威性的定义,先后出现N多种提法,至今终于形成比较权威的“五项素养”说。 从内容看,基本可以理解为“史学素养”,而非“历史素养”。无论是历史学习还是考试,“五项素养”都不是孤立、界限分明的,而是相互联系,有机融合为一体的,不要刻意将其割裂开来。 “五项素养”可以简单理解为认识历史事物的五个“何?”,(二)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四项基本原则”,1.史实正确 课标全国卷选择题虽然很少有简单考查史实的,但大多数题目都包含着对具体史实的考查。判断选项涉及的史实与题干信息是否相符,仍然是解答选择题的基础步骤。有些选择题直接依

24、据史实即可作出正确判断,更多的选择题凭史实也可排除1-2个选项,为后进一步续选择奠定基础。如: (2016国标)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从题干提供的时间、国家信息,结合所学史实即可作出正确判断。,对策:,现有模块教材打破了历史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缺乏历史时空延续感,教材与考试出现明显的偏离现象,复习时必须适当调整: 一是要清楚“课标”和“考纲”对历史知识的基本要求,依据现有

25、教材,掌握教材中必考的基础知识内容。 二是要重新建构中学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老师可对比“通史”内容体例,适度补充些现有教材断层、缺漏的重要历史知识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三是审题时要首先关注信息中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名称、内容诸要素,注意选项与题干在这些要素上是否完全对应。,2.概念精确,中学历史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通常包括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概念。国考卷不少选择题都涉及历史概念的考查。如: (2015国标)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

26、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解析:选C。本题涉及到“外戚”“相权”“家天下”“母族亲属”“同姓诸侯王”诸多概念。题干信息反映了皇帝的“母族亲属受到重视”,C项符合。“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并不排除外戚本身就掌握相权,A项缺乏充分依据;“同姓诸侯王势力”在汉武帝时代就被削弱,可排除D项。“家天下”强调的是同姓王族,而非母族,B项不符合。,对策:,高中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对相关历史概念作出的详细解析往往很少,一些概念学生把握不到位。 要精确掌握这些概念,一方面要求老师加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概念教学,特别

27、是对一些相似概念要加强辨析,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出现概念模糊混淆; 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课外阅读,多了解一些重要历史概念及与历史有关的其它概念,加深对教材中相关概念的理解。,3.程度适合,选择题选项中的程度修饰词往往能决定选项正误。使用“过度”或“不及”的程度词,都可能使原来符合题干条件的选项变成条件不符合或不充分,成为错误干扰项。命题者往往通过调整选项中的“程度”词设置陷阱,审题不够仔细的考生容易误判。如: (2016国标)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

28、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B项“全都真实可信”、C项“尖锐矛盾”明显忙于“程度”过分夸张;D项“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其“真实言行”也包括好的方面,明显过于笼统。,对策:,解题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选项中的程度修饰用词,如:“开始”、“完全”、“彻底”、“决定”、“最”,详细分析题干信息是否充分满足其“程度”条件。 一些“绝对化”的程度词往往存在问题,而一些“相对性”的程度词,往往比较适合,可能是正确选项。坚持“中庸”的思维方式,对历史的正确判断有一定帮助。,4.对应最佳,有些选项通过前三个步骤,仍无法判定,这就需要反复比较各选项与题干

29、的对应度。最佳对应是双向的:一方面,题干信息必须充分满足正确选项需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正确选项必须能最大程度反映(包含)题干信息。如: (2016国标)27明初改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B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解析:材料信息“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完全符合;该变化一定程度上“削弱六部的权限”,但题眼“有助于”主要体现统治者目的,六部本来已经是分权,

30、对皇权构不成威胁,没有必要以削弱六部的权限为目的,C项条件不如B项充分。,对策:,首先,解题时要坚持“材料优先”,不要以课本的观点“先入为主”,关注题干信息能否为选项提供充分的条件。其次,在充分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所学知识(主要是史实)进行辅助判断。最后,反复比较各选项中哪一选项对材料信息阐释得较全面或本质,得出最佳选项。 概括其基本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提供充分条件 题干信息正确选项 最大程度反映 在命题实践中,以上“四项基本原则”往往是交叉运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解题时也必须从这四方面全面综合考虑,才能避免判断失误。,四、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 历史选择题展望,(一)全

31、国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几个基本固定的“原则” (二)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题考点探讨,(一)全国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几个基本固定的“原则”,全国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题,站在考生或一线教师的角度看,命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站在命题人员的角度看,又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它要受到各种主观、客观条件的制约: 首先,命题人员均为高校专门从事某一阶段史、或某一专题史的教授,命题难免有其专业倾向性。命题坚持基本稳定的原则,无论从题目的命制流程,还是从试题的时空、模块分布、素材选择取向、构题设问方式等,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次,命题要受国家意志、时代形势要求制约;同时还要受命题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制

32、约。 据此,2017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题,基本还会保持以下特点:,1.时空分布均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史保持4:4:4;各历史阶段题目分布也比较均衡,世界史各国别(地区)分布比较均衡,这基本上不受每年主观题变化的影响。考点具有一定轮动性,一些重要主干知识几乎连续考。 建议:把握规律,抓住重点,特别关注经常出现的考点;兼顾全面,适当补缺。,2.题干材料的设置模式,题干材料均来自课外权威性资料,采用叙述+摘录(编)史料方式;文字量在2-3行,基本没有文字阅读障碍;没有“虚拟”情景;1-2题采用图片或数字图表。 建议:一些非权威、非主流材料的题目弃用;文字难懂或超长的题目弃用;

33、“虚拟”情景试题弃用。 适当训练从图片或数字图表提取信息能力,但不必专门记忆某些图片、图表。,3.选项的设置模式,选项文字简明扼要,通常不超过半行,各选项字数差异小;通常带有历史概念、价值判断、程度或逻辑修饰等;主要是对题干信息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少量为“史实”或“价值判断”。 建议:选项过于冗长或长短差异大的题目弃用;选项为“史料”型的弃用。 重视史学及相关“概念”的完整、准确理解;关注选项的程度或逻辑修饰等。,4.选项与题干材料的关系,题干与选项关联的词语通常有:“合理的解释是”、“可以用来说明”、“这一变化”、“这种情况表明”、“主要依据应是”、“这反映了”、“正确理解应是”等

34、等。这基本反映了历史学科素养的五项要求: (1)“时空观念”,体现为选项与题干信息的时空关联是否对应。 (2)“史料实证”,体现为题干史料信息能否为选项的结论提供充分条件。 (3)“历史理解”,体现为选项是否正确概括题干信息的特点、本质或规律等。 (4)“历史解释”,体现为选项是否正确解释题干信息的因果联系等。 (5)“历史价值观”,体现为选项是否运用科学的或符合题干信息要求的史观评判。,5.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关系,(1)重视教材知识点拓展深入:包括现象到本质,前因后果,概念理解等。如:(2016国标)24“五经”就需要对所学“孔子思想”的拓展深化。 (2)寻找不同知识点的新联系:教材没有关联或

35、只有定向关联的历史事物,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跳跃思维等寻找新的关联。如:(2016国标)35“马歇尔计划与欧洲一体化的联系”。 (3)转换新视角,重新理解或解释旧事物:如:(2016国标)28用“与世界市场联系”的视角,理解国内洋货增多。 (4)以课外史料实证课内所学:以课外史料,实证、补充或纠正教材观点。如:(2016国标)30国民党颁布正误表,对课内所学起补充作用。 (5)以课内所学理解、解释课外史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分析课外史料,得出正确的历史理解、解释,或作出准确的历史价值判断。如:(2016国标)33. “英国人口死亡率”等。,6.其它几种基本不再出现的题型,组合型选择题弃用; 否定或反向式选择题弃用; 非史料型选择题弃用; 单纯考查史料理解或单纯考查知识点弃用; 选项本身史实明显错误或虚构者弃用。,(二)2017年全国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题考点探讨,(本部分只作探讨,不预设观点导向),1.中国古代史部分,2.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3.世界史部分,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