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教育学院地理科陈彬.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95379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教育学院地理科陈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福州教育学院地理科陈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福州教育学院地理科陈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州教育学院地理科陈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教育学院地理科陈彬.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福州教育学院地理科 陈彬,福州市2010届高三毕业班 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学年高三毕业班地理学科教研工作回顾 2009年高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第一届高考,也是我省自主命题的第一次文科综合考试。根据这一特点,教研工作紧紧围绕着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组织开好一年二次的高三地理学科会议(第一学期开学初和第二学期省质检后),邀请省高考命题专家作专题报告(如叶回玉、刘恭祥、黄微等)。根据会议精神,撰写教学建议,预测新课程背景下的考点的变化,正确把握了复习方向。如提出区域地理侧重复习“区域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认识方法”的内容,并注意与高中地理有关内容以及省情和乡情的有机联系;提出适当研

2、究福建地理,了解福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工农业城市区位,海峡西岸建设等省情,适当增加本土化试题训练;提出重点关注地球和地图以及某些区域或流域,这些观点都在2009年高考中得到印证。,第二,围绕着“如何提高地理高考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来设计教研内容。结合学校教学公开日(福州十一中、福州十五中、福州十中、教院二附中、亭江中学、福州三中金山分校等),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邀请专家、中心组成员现场指导,探讨一般校教学规律。许多一般校考出历史最好成绩。,第三,针对农村薄弱校高三地理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时间:12月二天和2月22日一天)。培训内容:考试说明解读,明确复习方向与方法

3、;省质检质量分析及第二轮复习策略;选修部分考点分析;结合省情、社会热点,预测2009年高考重点内容)。 第四,下县、校调研(16次) ,找问题,定对策略(内容:听课、评课 发现问题、教学指导讲座)。 第五,聘请八县(市)高三兼职教研员,开展本县(市)高三地理教研活动。,第六,高考信息和资料的收集,编制相关材料,为基层学校提供复习备考的参考资料10多份试题: 必修部分重点内容试题; 结合省情、社会热点的试题; 选考部分重点内容的试题; 地市、学校试题交流。 有的试题与2009年高考试题相似。,读地质灾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

4、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 材料二:堰塞湖,是由于地震而造成的山体滑坡,堵截河谷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强余震、暴雨,可能会发生溃坝,对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汶川及周边地区的地形是_,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_、_等次生灾害,这一方面会引起更多的人员伤亡,另一方面会造成道路受阻,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汶川地震为什么形成了众多的堰塞湖?针对唐家山堰塞湖带来的险情,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防止危害发生? 答案: (2)多山地 滑坡 泥石流 (4)山多;地震造成了山体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措施:对险情进行严密监控;科学泄洪;

5、做好撤离预案,随时准备进行必要的人口撤离。,第七,组织高中骨干教师修编质量较高的09年高考地理市纲,更好的发挥名教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作用(高考结束后)。 第八,做好福州市高三地理质检的命题工作(三份),组织省质检统一改卷和质量分析工作(二次)。最后一份5月19日的福州市高三地理质检试题有一部分与2009年高考试题相似。,2009年5月19日高三市省质检 A.( 选修2海洋地理) 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资料一:,材料二 福建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首位,多天然良港。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

6、场面积4.5%;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 福建海岸地质构造复杂,矿种很多,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极为丰富。 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林木葱郁,沙滩连绵,构成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是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1)根据福建省地形图判断,福建的海岸类型以什么为主,判断理由是什么? (2)根据以上资料评价福建省沿海开发的资源条件。 (1)基岩海岸(2分) 闽东南沿海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4分。)。 (2)有利条件:海岸线长,为港口建设提供空间资源;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油气等)

7、;沿海风能、波浪和潮汐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部分重要的矿产资源、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新学年高三毕业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深入研究和领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标准地理科考试大纲、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地理)、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新课程2009届毕业班教学建议(地理)的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1教师学习考试说明时,要注意结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地理)、福建省新课程2009届毕业班教学建议(地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考点及其要求广度和深度。,2关于初中地理部分,考试说明只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8、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没有确定具体的考点。教师可以根据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新课程2009届毕业班教学建议(地理)的精神侧重复习“区域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认识方法”的内容,并注意与高中地理有关内容以及省情和乡情的有机联系。,二、认真分析2009年高考试题特点,考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备考效益。 (一)试卷的特点 1试题结构较稳定 本试卷与近几年旧课程的高考试卷相比:题型、结构、题量与分值变化不大,相对稳定。从试题题型的构成来看,由第I卷的选择题(48分)和第II卷的非选择题构成(52分),第II非选择题的实际构成主要由简答题和问答题构

9、成,但第I卷多了l道选择题,第II卷大题量减少一题文科综合题中的地理题,多了三题选作题。,2试卷的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本次试卷的难度值适中,难度的把握符合考试说明要求,较其他年份容易。本次试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好、中、差的学生分数差别较大。,数 据 统 计 分 析,难度值略低于考试说明规定的0.55-0.60范围。,3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 考试内容的构成来看,一是以考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二是考查方式以应用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分析高中与初中地理的问题,同时体现以初中区域地理案例支撑高中系统地理理论。,4新颖图表的试题呈现形式 2009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每一题组都有一幅图表,试卷共

10、有9幅地理图表,而这些图表比较新颖,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图表进行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文图结合的试题呈现形式,图文有机结合,突显地理学科特色,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和地理思维品质。,5立足基础,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区域能源的调配与开发条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和解

11、决措施、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运用等高线判读地形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产业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海岸类型、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等。,6注重创新,体现区域特色 试题从现实问题立意,问题的设置侧重于知识的迁移、转化、综合。如第37(3)题,以“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分析”等为载体,强调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试题很好地体现了

12、区域性和时代性。,选材新颖,出现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式下,针对中国外汇储备多,中国到国外投资的新话题和应用案例分析法解决问题等新题型。新课程强调注重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试卷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设计了37题的切入点较新(中国到国外投资)的新题型,以体现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应用案例分析法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本试卷的第37(2)(3)(4)题,就较好地落实了本要求,本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体现试题的创新性。 本试卷选取台湾海峡两岸为载体,考查海峡两岸的海岸类型以及福建海岸带的有关知识,体现区域特色。,7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特色

13、 试题体现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试题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地理学科能力。如选择题的第3、4、5、7、8、9以及37题,基本能反映出这一考核目标。,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的能力,也是地理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本试卷的试题以图文形式呈现,每一个题组都是根据图表来设置问题,试卷共有9幅图表。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特别是第37题的图文材料,据此设置的第(1)、(2)、(3)、(4)小问,更能突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要求。,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

14、课程的两个重要特点,将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如第37题(1)(2)(3)(4)等有关地形类型的判读、水文特征的描述、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分析,以及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均较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区域知识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 试卷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选材新颖,注意创新。试题背景的选择上,关注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涉及内容如“台湾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台湾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等为载体等,虽然以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材料来命题,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知

15、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中学地理教学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二)学生答题主要存在问题 1. 地理概念不清 如37题(1)(2): 地形类型判断错误,将高原、 山地、丘陵、平原等混答 水文特征写为水系特征或水文和水系特征都答 说明:地形类型概念没有掌握 水文、水系概念混淆,2.读图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差 37题 把A误判为巴西高原,把河流误判为亚马逊河,把地形误判为亚马逊平原, 40题A 台湾海峡两岸的类型颠倒,东岸和西岸相反 40题B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述能力低 40题C 将该流域说成长江,将上游山区说成云贵高原、西北内陆地区 说明等高线地形图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判读能力、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16、置判读一个地区的能力差。,3.从图文中有效提取信息能力差 如37题 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等,没有结合降水柱状图进行判断;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没有从题干文字和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4. 审题能力差,答题不规范,不全面 37题(3) 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曲解题意为“发展农业的条件”来答;审题偏差,没能从“自然原因”回答问题。 37题(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审题偏差,吸引投资和适宜投资含义不清,概念混淆。 37题(1)主要地形类型多写; 37题(4)只写交通便利,没能概括出“水运”便利 40题A 说明海

17、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审题偏差,开发利用方式和有利条件无法相对应,答题不完整,大多数只是写2种。 40题B (1)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空间分布特点答为时间分布特点 40题C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直接答出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等,但没有说明理由。,5.错别字多 37题 把汛期写成讯期 40题B 地质灾害类型的专用名词错别字多,“滑坡”写为“滑波”;“泥石流”写成“泥失流”,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

18、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11分)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12分) 参考答案:(1)A:高原 B山地 (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 (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人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

19、持。,选修2-海洋地理,(1)分别说出图中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7分) (2)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西岸: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多岬湾。东岸:砂质(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 海岸线平直。 (2)港口建设多优良港湾,滩涂养殖滩涂面积较大;滨海旅游海岛(海岸)景色独特、气候宜人;滩滩涂晒盐, 气温高、晴天多;海岸带综合开发,人口、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堰塞湖是指河道固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

20、图回答下到问题。,(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7分)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蝮(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选修6-环境保护 图l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7分)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21、的措施。(8分) 参考答案:(1)甲地区以防冶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备考效益。 1.注重基础落实,突出主干知识 什么是主干知识: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 主干知识重点: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

22、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球与地图、气候与自然带、地理计算、区位分析、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如何掌握主干知识: 第一,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对于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第二,联系具体区域进行总结归纳 例如, 某区域气温、辐射特点及成因;某区域降水特点及成因;某区域气压和风的状况;某地天气变化及其原因;某区域热力环

23、流及其变化;某区域季风特点及其成因;某区域气候类型及其成因;某区域的地形特征;某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某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原因;某一河流的水文特征;某河流补给状况及原因;某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某区域的自然特征;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海洋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选修内容也要落实在区域上。 第三,重视相似概念的比较。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近年来,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特别是37题,区域地理往往成为试题命题的切入点。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

24、识薄弱,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导致“全题覆没”。,怎样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 强化区域定位训练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 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轮廓、地形区、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等相对位置而言),要让学生通过对照地图,记牢、记熟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世界及中国重要区域及其相对位置。如: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几内亚湾、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华南地区、台湾岛、

25、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 北极圈穿过: 欧洲、俄罗斯北部、加拿大北部、美国阿拉斯加 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等),主要经线 穿过地区 0经线欧洲和非洲西部(伦敦、巴黎E、地中海西部、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 30E经线欧洲中部、非洲东部(摩尔曼斯克、莫斯科、圣彼得堡、东欧平原与波德平原的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地中海东部、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E、南非高原等) 60E经线亚洲西部(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90E经线亚洲中部(叶尼塞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

26、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120E经线亚洲东部、澳大利亚西部(勒拿河、大兴安岭、北京、上海、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E经线亚洲东部、澳大利亚东部(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 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太平洋中部(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斐济、新西兰W),30W经线 大西洋中部 60W经线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纽芬兰岛、加勒比海W、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90W经线 北美洲中部(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 120W经线 北美洲西部(落基山) 150W经线 美国阿拉斯加洲、夏威夷洲等 重要纬线通过

27、我国的地理事物(地形区 河流 工业区和城市等),如 北回归线 两广丘陵、云贵高原 珠江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0N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长江、澜沧江、怒江、沪宁杭工业基地;杭州、重庆、拉萨 40N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黄河、塔里木河京津唐工业基地;北京、大同、敦煌等,加强区域地图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读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 区域地图有可能出现三个情况: 其一是地图的比例尺扩大。教材中区域地理地图大都是小比例尺地图,反映多是一个大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区域的小比例尺地图。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其

28、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往往是各类专题地图示意的盲区,恰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如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中国和中亚地区交界区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区域;中国和缅甸交界区域等。 其三是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去年的山东文综卷就出现这种试题。估计明年可能这类试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将各种地理事物进行叠加,形成单元知识小结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些交界区域的空白地图,建

29、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区域地图、地区交界处地图、中国和邻近地区交界处地图、地形交界处地图。针对虚拟地图的出现,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二要加强教材典型区域的教学,不仅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要通过各类变式图进行知识迁移,触类旁通。,加强区域对比训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 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要将同类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第三要将比较的内容逐项对比说明,不要把互不相关的内容各说各的。,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 在掌握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30、;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3. 重视地理审题能力的培养。 首先,倡导教师要规范严谨的教学作风。分析问题的思路要清晰,遇到学生的易混、易错点、关键点要强调,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的语言表达要规范,尽量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用联系图来表示的,尽量给学生交代清楚书面表达的注意点,用简化语言来表达的,要让学生明白答题要注意的问题。,其次,针对学生审题能力差、答题思路混乱的答题现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要全面,即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含义; 读图要细致,努力通过图示中的有效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信息要整合

31、,应学会对试题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要与所学知识链接,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表述要清晰,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做到思维有序,在书写答案过程中条理要清晰,先定性,再具体,这样就可以拿到较高分数了。,一般审题的可概括为四方面:(1)审题目类型:问答题类型很多,答题前要先明确是叙述、说明、列举、对比、评价还是分析原因;(2)审时空范围:弄清考查的时空范围,答题时就能较准确选择答案要点;(3)审学科知识:弄清试题涉及的知识点;(4)审题目重点:题目中往往有答题的一些限制条件,这些条件既是对答题的限制,也是对答题的提示,从中找出答题的角度和侧重点。,第三,教会学生答题技巧 条理清楚的技巧 在很多地理

32、简答题中,出现分析原因、优势等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基本上很稳定,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等,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答题要点具体的技巧 答题要展开具体内容。如资源丰富,是指什么资源,交通便利,是指哪些交通运输方式等。,防漏答的技巧 如果答题没有把握,又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模糊的技巧 如果名称不清楚可模糊回答,名称写错,反而不得分。 套用课本的技巧 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

33、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三、统筹安排,做好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学科高考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初中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中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并且地理的学科体系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所以精心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轮复习工作在上学期结束前结束。复习范围主要是地球、地图、自然地理(必修1)、人文地理(必修2)及区域发展(包括必修3及有关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内容)。复习工作的重点是完整而系统地梳理地理知识,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复习的要求是巩固和掌握“三基”,即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和基本地图的空间印象,目的是

34、为了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工作在下学期省质量检查前结束。主要是对照2010年的地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在第一阶段复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如地理图像的判读和应用、地球运动、气候与自然带、地理计算、区位分析、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热点剖析、选修内容等。专题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乡土地理等内容的整合。 第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第三、继续强化“三基”,更要注重基本技能(计算技能、图表有用信息的提取、判断技能、综合分析技能、 论证和表达能力等)的训练。加大训练强度和增强训练题目的综合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点。通过一周

35、一、二套的综合训练题培养答题的技巧,适当提高练习强度,提高答题的速度与质量。,最后一轮复习侧重过程与方法的应用型综合训练、答题规范训练、应考强度训练以及学生自我调整、反思,查漏补缺。在考前的几个星期专题讲述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并以2009年新课程高考真题进行“感受高考试卷”的适应性训练。让学生感觉高考试题“如此而已”,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四、加强研、教、考三位一体化,依高考命题制宜,争取备考主动权 新课标背景下的省自行高考命题,要注意到命题的专家背景,要组织本市高三地理中心组成员、八县(市)兼职教研员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循本省命题专家的角度、思路,适当增加高考的本土化备考训练。,1更重

36、视和体现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念和要求,注意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对促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命题要求,重视落实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地理)、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新课程2009届毕业班教学建议(地理)。,2适当研究福建地理,了解福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工农业城市区位,海峡西岸建设等省情,编写本土化试题。,3加强农村薄弱校高三地理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内容主要有:考试说明解读,明确复习方向与方法;省质检质量分析及复习策略;考点分析;结合省情、社会热点,预测2010年高考重点内容等。,4下县到薄弱校调研,找问题,定对策。内容主要有:听课、评课 发现问题、教学

37、指导等。,5加强命题研究,收集高考信息,编制相关试题,为基层学校提供复习备考的参考资料。内容主要有:高考每年必考的重点内容-地球与地图试题;结合省情、社会热点的试题;选考部分重点内容的试题;地市、学校交流的试题。,本学年高三毕业班地理学科教研工作安排 1.组织开好一年二次的高三地理学科会议(第一学期开学初和第二学期省质检后),邀请省高考命题专家作专题报告(如叶回玉、刘恭祥、袁书琪等)。根据会议精神,撰写新学年高三毕业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预测2010的考点变化,正确把握了复习方向。,2.围绕着“如何提高地理高考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来设计教研内容。结合学校教学公开日(初步定福州屏东中

38、学、福州华侨中学、福州四中、福州高级中学、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州十八中、福州二中等学校),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邀请专家、中心组成员现场指导,探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规律。,3.针对农村薄弱校高三地理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时间初步定12月和明年3月)。培训内容:考点分析;教学方法指导;热点剖析,预测2010年高考重点内容)。 4.下县、校调研(10月底),找问题,定对策略(内容:听课、评课 发现问题、教学指导讲座)。 5.聘请八县(市)高三兼职教研员,开展本县(市)高三地理教研活动。,6.高考信息和资料的收集,编制相关材料,为基层学校提供复习备考的参考资料: 必修部分重点内容试题; 结合省情、社会热点的试题; 选考部分重点内容的试题; 地市、学校试题交流)。,7.组织高中骨干教师修编质量较高的2010年高考地理市纲,更好的发挥名教师和中心组成员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作用(高考结束后)。 8.做好福州市高三地理质检的命题工作(三份,2月2日、3月中下旬、5月中旬),组织高三质检统一改卷和质量分析工作(二次, 2月2日的福州市高三地理期末质检和4月初的省高三质检)。 9.加强针对省命题专家的背景研究,争取备考主动权。 10.聘请教研顾问,加强高三地理教学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