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方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97309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6.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方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方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方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方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方略.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感谢各位的光临,2009高考语文 二轮复习备考方略,2009年高考大纲分析,考 查 五 种 能 力,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A B C D E,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 达 应 用,鉴 赏 评 价,语文能力层级的“羊”字形结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古代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写作,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 古文翻译题、简答题、写作题。,09考纲较2007年有以下4点变化: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中,识记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两点均删除了07年“常用”的限制 ( 去年表述为

2、普通话常用音、常用汉字 ) 。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2.在“表达应用”中,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在0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述。 加入“生动”二字将考查上升到语文素养层面。这要求考生要开阔眼界,复习时融入时代感鲜明的素材,这一点与新课程的理念完全一致。,3. 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中,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表述是将07年的两条表述合为一条,更加简洁明了,不涉及实质性的变化。,4. 在“ 写作 ”的考查要求中,08年增加了星号注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07年高考

3、大纲首次提出要对错别字扣分,引导考生规范书写。,一、高考大纲的稳定性 1、命题研究的侧重 2、照顾区域性的原则 3、命题队伍的稳定 二、高考大纲的发展性 高考大纲稳定中有发展,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008年的四点变化就说明这个问题。,对于大纲的几点思考,三、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考高大纲怎样变化,我们的复习策略不变。一轮复习全面系统,二轮复习强化突破。二轮复习的要求是: 1、简化知识;2、合理取舍; 3、练活思维;4、加强能力。 四、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复习是一年半载的事,但对一个教师来讲,体现的是一种知识积累、教学积累与复习指导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形成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从容面

4、对高考的变化。,2009年高考全国卷命题预测,2007、2008高考全国卷一脉相承,体现出十分“稳定”的突出特点。,2007、2008高考语文全国卷之比较,jun,mng,s,2007年考字形、2008年考字音,这种考查方式明显体现了考纲的指导作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重复赘余,搭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重复赘余,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妄加判断,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说法绝对,理解片面,无中生有,挠:屈服,檄:下令,设误的六种方法:对象错位;方法错位;概念错位;主旨错位;事件错位;关系错位 .,是对“以时方严切”的误解 。,是对“乞用”“请求任用”的误解 。,细节是文言文分析题设

5、置陷阱的关键所在,这个细节还是落足与具体的“词”或“句”。归根结底还是要结合语境,细细品味理解、辨别词和句的意义。,过失,残暴,体恤,使“劳” “滥用”,坚持,即使,改变,每天,不,军粮,以“君”对待,以“兄”对待,吃,2008年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材与历年全国卷1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 ,传主多为“忠臣廉吏”.设角度一致,体现了命题思路的传承性。,叹息,拳 退,寓情于景,写景抒情,诸子名言成新宠,二选一的设题 方式彰显人文关怀,但难度并没有 因此而降低。主要是考查记忆的牢 固程度和书写的正确与否。,筛选整合,理解 句意,分析 手法,分析结构,理解句意,态度结构,筛选信息分析思路,归纳要点,

6、07、08两年的高考文学类文章阅读, 凸显出命题思路的惊人一致性:选材一 致。两篇文章均为抒情散文,均为游记 性质,所写对象均为大西北地域。主旨 均为由物质存在进入历史、民族、责任、 生命等精神维度。 设题角度一致。两篇文章的15题都是 理解句意,17题也都涉及了文章结尾的写 法及作用。,08年的高考语用题在继承07年的基础上,彰显出更加灵活的特点,综合考查的趋势增强,选材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不避热点。08年3道语用题有2道涉及当年大事,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话题作文逐渐淡出命题人视野,新材 料作文成命题新宠,2008年命题更是不避 热点,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特点,既 出乎大家的意料又在

7、意料之中。,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命题预测,一、总体趋势 总体的稳定性,将是2009年命题的最基本思路。局部的微调,是高考命题继承和发展的要求。 二、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预测 整体题量和题型将保持稳定,设题角度和难易程度将和去年保持一致。六种考查形式不会改变。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字音:仍会出现在第1题,重点不在声调。范围仍会以常用字为主,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为考查重点。,字形:根据大纲的变化,此点将放在作文中考查,不会单独命题考查。 标点符号:此点在作文考查中做了强调,不会单独命题考查。 词语(包括熟语):仍会单独出题考查,形式不会改变,以四字成语为主,可能在题肢中加入两字词语。因熟语

8、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除成语外,其他熟语不会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此考点应是必考点,仍然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卷,因题量的限制,考查修改病句的可能性不大。考查重点仍然是考纲要求的六种基本类型。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单纯设题的考查性不大,可能会和其他考点综合考查。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以仿用为主,选用、变换句式不会单独设题考查,仿用也会和修辞结合起来综合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是必考内容,而且会和其他考点综合起来考查。比喻、比拟、排比、对偶是重点。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会以鲜活的材料综合考查。连贯题则还有能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卷,八种基本思考点都有可能入题。

9、,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文学常识仍然不会设题考查。名句名篇考查的重点仍会是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10篇,诗词曲30首。另外,基于社会大背景、主旋律,孔、孟及诸子名言会被命题者青睐。 3、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史传类叙事性文章是命题重点,这是全国1卷一以贯之的命题选择,符合浅易的要求。 A实词:120个实词。动词、词类活用。 B虚词:18个虚词。但单独出题考查的机率不是很大。,C句式:不会单独设题考查,会和句子翻译放在一起考查重点: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D信息筛选:仍然会和07、08年保持一致。主要筛选反映传主某种特点的信息。 E归纳概括:仍然会和07、08年保持一致。重点:内容要点

10、、中心意思。 (2)古代诗词鉴赏:考查要求和方式不会改变。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思路不变。从结构层次、写景方法、抒情方式、情景关系、炼字、感情态度等角度设题的方式不变。,重点仍会是唐宋诗词,其他朝代的诗词亦可能涉及,写景抒情的诗是首选。 4、现代文阅读 (1)科学类文章:根据考查连续性的特点,09年的现代文小阅读题料应该仍是社会科学类文章。题量仍会是3道小题,考查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筛选信息、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推断及想象。 (2)文学类文章阅读:选择文学色彩、感情色彩浓烈的散文作为考查材料,是全国1卷的典型特点。,2004矛盾大地山河、2005冰心一日的春光 2006林清玄阳光的味道

11、、2007总想为你唱只歌 2008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更值得一提的是,2007 2008所写内容涉及的地域都是大西北。主旨均为由物质 存在进入历史、民族、责任、生命等精神维度。,文学类文章阅读选材的突出特点:体裁是文学色彩、感情色彩浓烈的抒情散文;主旨表达均是由事、物及人、社会、历史、精神,集中表现对生命、生活的赞颂、对人生的感悟、对历史、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的感悟和认识。设题角度:结构、思路,语句理解,信息筛选,中心概括,技巧分析。 09年将承袭这一命题思路,小说、戏剧仍然不会进入命题人视野。值得注意的是,2007、2008两套题同写大西北,引导学生通过地域特色关注历史、链接现实,关注人的生活

12、状态,体悟人的精神风貌。分析这一命题导向,结合现实,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09年文学类文章阅读的首选应该是以关注人的生活状态、认识生命价值、感悟历史社会、传承传统、弘扬某种精神为主旨的散文。,5、作文 自2006年全国1卷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后,2007、2008一致延续这种命题形式.。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仍然会是命题的重点,材料的选择也会更贴近生活,不会刻意回避热点,也不追捧热点,这是反押题的需要。2008只是一个特例,5、12这个事件太大,临时调整作文命题是出于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所以2009不要再刻意寻找大的主题,去猜题

13、和押题。命题立意的重点会从单一的关注个体的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升为以生命个体的名义关注国家、民族、社会、民生、自然、人类、世界,关注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责任、爱心和使命感是热点话题。,十年高考命题的发展,19992001:初创“话题”,以思考为本。 20022004:发展“话题”,关注内心世界。 20052007:拓展视野,关注社会。 2008年:关注“人类”、“自然”,彰显大爱。,十年高考命题的境界, 1998年及以前的高考作文命题,侧重于语言文字表达的考查。(语言境界) 1999-200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开始注重考查对生活的思考。 (思想境界) 2002-2004年的高考作

14、文命题,侧重于从个体的角度思考生活。(个体思想境界) 2005-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强调从社会的角度思考生活。 (社会思想境界)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则上升至以生命的名义关注世界。 (生命思想境界),合理的预测不是猜题和押题,而是为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到复习备考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以求事半功倍。,简化知识 合理取舍 练活思维 形成规范,二 轮 专 项 突 破 复 习 计 划 表,注:(二轮复习一般为3月初到4月底,共8周,48课时,考点复习用时31课时,作文训练10课时,两次检测7课时),高考作文二轮复习计划表,(一)成语题突破方略 要答好高考试卷中的成语题,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15、法。 高度重视平时的阅读与积累。 紧扣语境选用、仔细辨析差异。 集中时间强化记忆、突破重点难点成语。 对各类成语分类整理,尤其是常见易误用成语,集中时间、强化记忆、重点突破。 A 、使用对象不同的成语:抛砖引玉、笨鸟先飞;鼎力相助、从善如流。有的成语多用于男性:风流倜傥、妇人之仁;有的成语只用于女性:秀外慧中、倾国倾城。 B、两义成语:粉墨登场、感同身受、平铺直叙; C、有的成语现只用其比喻义:江河日下、瓜田李下。 D、有的成语中一字有两解:细大不捐(捐:舍弃)、久假不归.,专题备考策略与规范答题指要,成语的使用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意词义与语境 2、注意褒义和贬义 3、注意特指及对象 4、

16、注意语法和逻辑 5、分清主观和客观 6、分清主动和被动 7、不可重复赘余 8、注意谦辞和敬辞 9、注意肯定和否定,(二)语病题突破方略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份残缺或赘余 结构杂糅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解题步骤与方法:凭语感扫描,用方法检验。 单句采用紧缩法,先抓主干后整理附加。 复句要先看关联(关联词是否残缺、关联词的搭配和位置、关联词是否错用、滥用),然后以分句为单位,采用紧缩法去判断。特别注意主语一致关联词在后,主语不同关联于前。,语病题的“病征” 要掌握病句题设题的“病征”。语病题的设题“病症”十分突出,有规律可寻,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

17、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 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3、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4、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7、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8、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9、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0、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 11、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

18、可能是重复。 12、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 13、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语病题的复习备考,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增强学生的类型化意识。要让学生明确考试说明规定的辨析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清 、不合逻辑 。最好记住每个类型的一两个例句。 二是对错误类型进行归纳,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对语言材料的敏感度。,(三)高考语言连贯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 1、话题的同一性 2、行文的照应性 3、格式的一致性 4、分承的对应性 5、风格的趋同性 6、事理的逻辑性 7、

19、组合的俗成性 8、音节的匀整性,(四)语用题备考提示 要重视基本素养和写作基本功 要注意基本考点的落实 要熟悉常用、常见体例的写作 要训练一些高考卷中未曾现身的创新题型 要掌握有关应考思维策略,高考语用题备考的根本任务是锤炼思维能力和提升语言能力。无论思维能力还是语言能力,都包含着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包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都包含着认识的深化和情感的丰富。是否锤炼思维,是否提升语言,也就成为评价语文备考的最重要的标准。这与语文的学科性质以及考试要求是一致的:语文的“工具性”主要落实在语言能力上,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上。试卷中的一道道题目,其承载“工具性”或“

20、人文性”任务的侧重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统一。,(五)科学类文章阅读解题策略 1 、整体感知,局部着眼 首先整体阅读原文,思考材料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研究有什么新成果,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如何。 其次快速提取每个自然段的主要信息。 局部着眼是说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留心材料中的修饰、限定词语,可随手勾画,做出标记。如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因此、一旦、如果,表程度、时间、范围的词:凡是、全、都、已经、也许、可能、首次“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 “全部”等。,2、辨清题干,忠实原文 看清题干的设问角度,然后带着问题的选项比照原文,做到忠实原

21、文,可以把备选项与相关信息区用线条连起来,一一对照做出判断。如要判定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特别要瞻前顾后,注意上下文的修饰、限定和指代等暗示条件。 3、掌握规律,准确作答 掌握命题人设置干扰项的规律、方法,理清被他们混淆了的概念、语句,准确作答。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的方法有:(1)偷换概念(2)无中生有(3)张冠李戴 (4)以偏概全 (5)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6)或然必然(7) (7)答非所问,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不可主观臆断,建议先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的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六

22、)文言文翻译答题规范 六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

23、习惯。,文言文翻译要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抄,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七)诗歌鉴赏题答题规范 【规范格式】 1、单个词鉴赏题: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

24、功能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 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答题示例】 1、单个词鉴赏示例: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事物情状),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诗人情感),同时与下句的“稀

25、”字构成对比(结构功能),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2、手法鉴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作者运用描写手法(大处着眼),生动细腻地写出了燕子频频衔泥弄脏琴书,飞虫乱飞扰人的情景,烘托了(小处入手)了作者客居他乡的苦闷和烦躁不安的心情。,3、情景鉴赏题: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

26、的闲适之情(情)。 4、比较鉴赏题: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两首诗都写了“愁”(角度),李白诗中的“愁”是对王昌龄的命运的担忧及对友人的怀念(内容),它是涵盖全诗情感的“诗眼”(作用)。王昌龄的“愁”是左迁之愁(内容),作者以“莫道”句表达自己远离愁绪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作用)。,5、修辞手法鉴赏题: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总为浮云”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手法界定)。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尾联第一句“浮云”和“日”的本体回归),自己不能为国尽

27、力(长安不见)的忧愁和苦闷。(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肝胆”是指自己对故国的忠心,“阅”本是“看”的意思,语境义是“看到”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虽已年老,但是抗清复明之心未泯,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失误分析】 1、缺少对采分点的把握。 2、手法鉴赏题不知道从何下手。 3、对情景鉴赏题中的“景“概括不细,往往比较粗。 4、风格特征类题型缺少举例和例析,只有概括性的句子,不能证明自己的界定。 5、对一些类别诗缺少总体把握。 6、平时对诗歌的阅读量较少,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不是太了

28、解,所以在完成考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八)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规范 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

29、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2、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内容+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

30、)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3、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08全国)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尾引用诗句,强化作者观点,深化突出对阳关的赞美; 诗句古今对比,因人联想思考,意蕴深厚,结尾更有力量; 语言整散结合,更加响亮; 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内容

31、+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问: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4、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

32、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5、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

33、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2008年高考作文总体特征分析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

34、“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高考作文二轮复习策略,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0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

35、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

36、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

37、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话

38、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考生自由驰骋。,4.命题风格:紧扣整体趋势,地域特征存在。 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往往会与全国的整体风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又往往能够反映考区的思想状况与经济水平。从命题形式上看,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更为明显,纵观近两年的考题,上海、江苏等地采用的均为命题作文,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海南等地采用的均是材料作文,四川、山东仍然采用话题作文,其余等地则年年有所变化。从要求上看,有些考区特色鲜明,如湖南卷连续多年对文体都提出强制性要求,浙江卷近三年的考题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考题或在题目中、或在材料中、或在要求中蕴含着“情感”。,2009年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为

39、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选拔性,纠正盲目猜题的不良风气,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稳”是前提,“变”是趋势。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三大新趋势: 1内容:关注生活 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考的角度如下:人生哲理,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学会认识,理性分析,传统美德,现实生活,道德法律,集体观念,人文关怀,为人处世,读书做人. 这些角度,常考常新,2009年将会更加关注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另外,命题选材也会很鲜活,不避热点。,2.题型:稳中求变 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是今后的命题趋势。 3.要求:限制

40、增加 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整治文体不明的现象,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而湖南卷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在文体上要求特别严格。,“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用兵作战的这句名言,对于我们高考作文也非常贴切。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抓住关键性语

41、句,分析基本立意 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纵观全段文字,两句是关键

42、性语句,句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2、分清叙述的主次,揣摩材料的主要倾向 一个材料,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具有多个叙述对象。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个材料的主要倾向,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 例2: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43、。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3、用由果寻因法或对比法确定材料的主旨,提炼观点 任何一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抓

44、住这个结果,并由果寻因,常常会分析出材料的主旨,从而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样,有些材料是具有对照性的,如果我们在由果寻因的基础上,又根据材料的对比性特征,全面分析材料,就会对材料作出更加全面正确的分析,也就避免了片面性。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实验人员则

45、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青蛙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识,在生死存亡关头,能一跃而跳出油锅。同样也还是这只青蛙,却又为何“葬身锅底”?这是因为它满足“逍遥自在,恬然自得”的环境,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它“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同样是这只青蛙,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再运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三条结论: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处逆境要勇于拼搏,居顺境应头脑清醒,自强

46、不息;三是及时自拔,犹未为晚,不以为然,则必将滑向灾难的深渊。,4、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 一个材料,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很可能会提炼出几个论点,但必须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去写。因为这个基本论点或立意最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或倾向,我们只有抓住它们,才是找到了最佳角度,才能切合题意,不至于偏离主旨。 例4: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书上的难字、僻字很多,有的

47、根本未见过,顿时面红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他马上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对这则材料,如果从苏东坡前倨后恭,立即改联这个角度去分析,可以提炼出:人应具有知错就改的勇气。如果仅从苏东坡题写对联和修改对联的角度去看,可以提炼出:少年苏东坡才智超人。但这两个立意只有前一个是基本立意,只有它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是最佳角度,而后者则是偏离材料主旨的。学生只有从前一个角度去挖掘,并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在论证、结构和语言上下工夫,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5、多题一做要采用合并同类内容,剔除相异点,寻找相同点的方法 面对多个材料,如果只抓住其中

48、一个去立意,那就违背了此类作文的做法,这一点务必加以注意。,例5: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这里第一个材料谈的是积累要长期坚持;第二个谈的是积累大有价值,绝不会徒耗时光和精力;第三个谈的是多积广积出成就。三个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它们的共性却是积累。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治学要注意积累。 有时,多题一做作文所给材料是一正一反的,但它们仍然有共同点。我们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个共同点,提炼出观点,并用正反对比论证法来作文。,6、运用哲学观点分析材料,确定立意 在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是准确立意,避免偏题、离题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哲学观点: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度”的观点、内因和外因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观点、现象和本质的观点、理论和实践的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等。 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