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4998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2、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官学。 3、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 4、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 5、 “因材施教”的提法源出于朱熹四书集注法 。 6、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孔子。 7、 “教育” 、 “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孟子一书。 “启发”一词最早出于论语述而一书。 8、孟子将教育对人类的发展的作用概括为性善论,意思是找回散失的本

2、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心。 9、 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10、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二、简答题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点?(p91-96) 答: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特点,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两者不宜偏废。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 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 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

3、“学”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2、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P91-92) 答: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有: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 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 ,为 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 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 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

4、遗产。 三、论述题 1、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要点:1、论教育的作用 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这就是“庶、富、 教”思想。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刑律,教育比政令、法律更加重要和有效。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 的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是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 的差别,是环境影响特别是学习的结果。当然,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束缚,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 学而不能的下民。 2、论“有教无类” 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上改变了西周时只教贵族官员子

5、弟的传统,实行“有教无类” 。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 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为实现这一原则,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 未尝无诲焉。 ” 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但我们也 应看到,这个“平民”只是相对于贵族而言,下层劳动人民仍不大可能接受教育。事实上,在孔子时代,远不可能达到 “普及教育”的程度。 3、论教育目标 孔子一生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士” 、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孔子心目中的“士”必须是德才兼备的 贤能之土。君子的品格可归为两方面,既要能做到修养自己,养成恭敬谦逊的

6、态度,还要做到使别人安乐,以至能治理天 下百姓。前者是德,后者是才,即治国安民之才。这一理想实则“内圣外王”之道。孔子认为德才都需要学习,学习是做 官从政的准备,要做官就必须经过学习。 4、论教育内容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了一些新学科,充实了教育的内容。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 5、论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 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

7、首要条件。在长期的教育实 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1)立志有恒;(2)自省自克;(3)改过迁善。 6、论教学原则与方法:(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学思并重;(4)诚实谦虚等。 2、试比较孟子、荀子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方式上的主要异同。 答:教育作用:孟子是以其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教育的在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主张施“仁政” ,其中心是民本思想, “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 ,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学习方 式:孟子主张“深造自得、盈科二进、专心有恒” 。荀子主张“注重积 、 渐 ,闻、见、知、行的教学

8、过程,虚壹而静、 专心有恒,解弊救偏、兼陈中衡” 。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教育 一、填空 1、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 124 年,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弟子。 2、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鸿都门学。 3、汉代的私学就其程度而言,有初级程度的蒙学和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两种类型。 4、现存的汉代最著名的蒙学识字课本是孝经 论语 。 5、董仲舒关于义利之辩的观点是道义重于功利。 6、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 ,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7、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在太学之外另立 ,以体现 的原则。 8、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北魏时期。古代医学专科教育始于宋文帝时期。古代法律分科设学始于三国时期。

9、9、 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所撰。 10、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 ,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11、唐太宗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 ,颁行天下,并确定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12、一般认为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 606 年)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13、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不外是贴经、墨义 、策问 、诗赋 四种。 14、隋文帝时设立的国子寺,是古代建立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开端。长官称为祭酒。 15、韩愈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二、简答题 1、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1)书同文。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

10、,以小篆为文字形体的标准。这不仅便于秦朝统一政令的推行, 促进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加强,而且简化了文字,对于文化的传播、教育的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 (2)行同伦。就是 匡正异风异俗,使原六国旧的风尚习俗均合乎秦朝的法度。这是秦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需要,是为统一思想所采取的 一项重要政策,同时,它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3)设三老以掌教化。即乡官负责向乡民宣教统治阶级的思想、法度、 纲纪、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这是秦统治者为了把“行同伦”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所采取的一项劝导、教化措施,显然是 有积极意义的。 (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并禁止私学。后来又发生了

11、坑杀 460 多 儒生的事件。不仅破坏了文化典籍,而且,大大地激化了矛盾。 (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在禁止诗 、书百家语后, 唯一允许学习的就是法令,法教的任务由执法的官吏来担任。 三、论述题 1、论科举制在选士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及对封建政治及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答:韩愈的师道观:传道、授业、解惑,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认为求师就是为了师“道” ,因此对教师在年 龄、地位撒谎能够的要求都是不必要的,而且从总体上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只要有某一方面之长, 先学者就可以教后学者。韩愈的论述,可以说是抓住了为师标准的关键,

12、既鼓励学生免去求师的种种不必要的顾虑,又激 励教师要努力传道授业,说服力强。柳宗元也认为师以明道,和韩愈一样肯定教师在传道中的作用,但也不赞成韩愈毅然 以师自居,还号召人们要勇于求师、拜师的说法。他主张去拜师之名,存为师之实。有人前来请教,就提供自己的见解心 得供他参考,与他切磋。没有必要一定要确定个师生名分,这就叫“交以为师” 。他主张的是师为友、师为辅。 ,而韩愈强 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可以说是反映了师生关系中的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三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宋代与 1008 年加封孔子的爵号为玄圣文宣王,元代 1308 年加封孔子的爵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2、北宋的三次

13、兴学运动依次为庆历兴学 、 熙宁兴学 、 崇宁兴学。 3、北宋崇宁三年(1103 年)设立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叫各路提举学事司。 4、王安石兴学期间设立经义局,修纂的经学教材叫三经讲义 。 5、宋代科举考试的头三名进士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6、 四书包括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它是由朱熹 编定的。 7、北宋初期六所最著名的书院是白鹿洞书院 、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 、 石鼓书院 。 8、宋代专为考官亲属子弟设立的科举考试叫别头试。 9、元代将国子学和科举考试的生员分为两榜,一榜为汉人蒙古 和 色目人蒙古 ;另一榜为 色目人汉人和 南人 。 10

14、、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二、简答题 1、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答:要点:即“教、养、取、任”。“教”是培养人才;“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取”是选拔人才; “任”是使用人才。 2、朱子读书法是何人归纳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要点:是明代程端礼归纳的。其主要内容是:(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养;(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 三、论述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三次兴学的意义如何? 2、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那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答:要点:调整:(1)废止门生称谓及公

15、荐制。 (2)实行殿试制度。 (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 (4)实行别头式。 (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意义:(1)限制了势家子弟徇私舞弊、势家权臣把持科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 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 (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于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 权力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力。 (3)科举制度改革以后,庶族和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跨入仕途 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 (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影响和覆盖面,刺激了教育的发展,

16、成为宋代走向文治社会的最直接的表 现。 第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一、填空 1、明清科举常科只有进士一科,考试为三级,即乡试 、 会试 、 殿试。 2、明代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依其源分为四类:荫监生 、 贡监生 、举监生 、 例监生。 3、明清时期,在民间比较经常和普通设置的蒙学主要是私塾,蒙学的教师一般称蒙师。 4、明清私塾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背诵和反复练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读书和作文等几个方面。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习行。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八股文取士?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要点:八股文统称制艺,或时文、八比文、四书文,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

17、和形式的文体。明清科举考试时,作文题目 只能出自四书 、 五经 。作者必须“依经按传” ,用“古人语气” 。代圣贤立言,不能作任何发挥。明清八股文取士, 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学校完全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 (2)严重败坏了学风。 (3)严重妨碍了学术的进步。 2、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有哪些主要见解和主张? 答:要点:见解:(1)儿童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 (2)儿童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特点,要正确引导。主张:(1) 教育方法上,采取“诱” 、 “导” 、 “讽”的栽培涵养之方。 (2)教学内容上,发挥詩、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 (3)教学活动要注意多种形式搭配进行。

18、3、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在? 答:要点: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 ,即主要提倡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 、 “六府” 、 “三物”的教学内容。在 教学方法上,注重“习行” ,要学生亲自观察,亲身去实践,去“实做其事” ,以获得真知。这是颜元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 教育的一大特色。颜元重“实学”和“习行”的教育思想,对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读书穷理”教育,以及陆王“格心” 的教育是大胆的挑战,其理论和实践冲破了千百年来教育为经学所垄断的局面,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启蒙和推 动作用。 三、论述题: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答:要点:王夫之主张“习成而性与成”

19、,反对“生而知之” 、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 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学而知之”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 ;王夫之坚决反对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性”的道德教育观, ,他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欲,要 满足人们正当、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赞成纵欲,主张对人欲要进行适当的节制和引导,这种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 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是有历史进步意义的;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 实践,即“教必著行” 。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

20、致用,才达到了教学的目 的:王夫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声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而且阐明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即教师只 起指导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则靠学生“自悟” 。因此,它要求学生要勤奋自勉,他也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 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不可为师。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第五章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 一、填空 1、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 1839 年建立的马礼学逊堂 。 2、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 3、中国人办的第一所近代技术学校是 1866 年建立的福建船政学堂 。 4、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1877 年成立的学校教科书委员会

21、。 5、教会会学校的课程课分为宗教课、传统的中国经学、近代科学文化课三类。 6、容闳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中国官方组织的留学活动开始于 1872 年,派往国是美国。 7、 劝学篇是张之洞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正人心,外篇宗旨是开风气。 8、梁启超论自强救国的基本途径是兴办教育。 9、严复所译天演论表达了“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优胜劣汰” (进化论)的思想。 10、清末教育宗旨颁布于 1906 年 3 月,其内容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 二、简答题 1、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p137) (1)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系,只能算作是封建传统教育

22、的补充;(2)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 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4)仍保留着封建教 育的主要阵地,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这类学校毕竟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 2、 “百日维新”期间的教育改革有哪些重要举措?(p138) 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 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

23、堂,决定兴办矿务、 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3、梁启超关于培养“特色之国民”的观点是什么?(p140) 答:梁启超认为开民智是自强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必备条件。而开民智的基本途径则是兴办教育,基 于这一思路,梁启超指出教育的作用就是在于养成一种“特色国民” ,这种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义务并重 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即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梁启超的这一思想显然具有反封建色彩。 三、论述题:阐述“癸卯学制”基本构架,并分析它的性质。(P142) 答:癸卯学制包括各级种类学堂章程,还附有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整

24、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 段, 3 段又分为 7 级:初等教育有蒙养院(4 年) ,初等小学堂(5 年) ,高等小学堂(4 年) ,中等教育有中学堂(5 年) ,高等 教育有高等学常(3 年) ,分科大学堂(34 年) ,通儒院(5 年,与中间 3 级并列的还有同级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 (1)蒙 养院,章程规定“蒙养与家教合一”的宗旨,即“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 。 (2)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凡 7 岁以上儿童 入学,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曰多为成效。 (3)高 等小堂,招收初等小学堂毕业生,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

25、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质为宗旨” (4)中学堂招收高等 小学堂毕业生,以“施较梁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高等专门学堂均有要有根柢为宗旨” 。 (5)高等学堂,招收普通中学堂毕业生,相当于大学预科(6)分科大学堂,扫收高等学堂或大学堂预科毕业生, “以各 项学术艺能之人才足供任用为成效” 。 (7)通儒院,设在京师大学堂内,由分科大学堂内,由分科大学堂毕业生升入,无 规定科目。 (8)师范学堂,分为两级:初级师范学堂每县设立一所,招收高小毕业生,培养,培养初小,高小教员,学习 普通学和教授,管理学,完全科学制 5 年,另有一种学习一年的简易师范科。 (9)实业学堂

26、,分为三级:初等实业学堂相 当于高小程度,中等实业学堂相当于中学程度,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高等学堂程度。 第六章、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 一、练习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其首任教育总长是蔡元培 。 2、袁世凯政府炮制的教育宗旨是“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 3、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时期颁布的学制有壬子癸丑学制和 壬戌学制 。 4、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方针。 5、蔡元培的教育独立论强调教育不应受政党和教会的影响。 6、1920 年,北京大学首先招收女生。 7、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 191

27、7 年,它的三项任务是(1)推行职业教育;(2)改良职业教育;(3)改良普通教育,使 之能为生活作准备。 8、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9、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 1920 年举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 10、1926 年,广东召开第二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农村教育决议案 ,实际上成了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教育的具体纲领。 二、简答题 1、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1915 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 鲁迅等为代表,继承辛亥革命未竞的事业,以新青年为主要阵

28、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新文化的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封建礼教。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 言文,推动了文学革命和普及教育。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了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五四前后,除了教育部所属的有关 教改组织如教育调查会外,还出现了很多民间性质的教育社团,影响较大的是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 教育改进社、中国科学社等。 2、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答:20 世纪初,大批赴美留学生回国,使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剧增。以反传统教育自居, 并在世界范围的进步教育运动中有重

29、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恰好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 如“教育即生活” 、 “学校即社会” 、 “从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到中国, 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也在中国加以推广。此外,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所有这些,与传统教学方 法相比,有着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教育界反对传统教学法的需要,克服了传统学科教学相互割裂、 不能满足儿童个体生活需要及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弊端。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论述题: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 答:蔡元培教育思想

30、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 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2)兼容并包,改革北大:整顿校风,整顿教师队伍,广 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学体制。 (3)论学与术:(4)论教育独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主、科学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 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康有为、梁启超是 19 世纪末中国近代资 本主义教育的倡导者,那么,蔡元培就是 20 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体

31、制的缔造者。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从教育方针、学 校教育制度到教学体制和措施,特别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和合理的因素。从他开始,并通过他的努力,逐步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七章、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 一、练习题 1、国名党政府推崇的“四维”是礼、义、廉、耻 , “八德”是忠、孝、仁、义、爱、信、和、平。 2、1932 年国民党政府废除综合中学制,中学教育分为普通中学、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三类学校。 3、陶行知创作的教育小说名为古庙敲钟录 。 4、1925 年 8 月黄炎培提出的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是第一部开展农村改革实验的方案。 5

32、、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过程中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晓庄学校和山海工学团。 6、1926 年 10 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选择河北定县翟城村为试验区,1929 年梁漱溟选择河南辉县为试验区。 7、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教育史 ABC和新教育大纲 。 8、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课程的两条原则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需情况而 灵活安排。 9、黄炎培谈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 。 10、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往云南的昆明,称为西南 联合

33、大学 ,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固城 ,称为西北联合大学。 1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国民教育制度,规定国民教育分为 和 两部分。 二、简答题 1、陶行知提出的改造乡村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理想提出的“六大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要点:理想是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六大训练:普遍的军事训练、生产训练、科学训练、识字训练、民权训练、生活 训练。 2、陶行知的“教学法”取代“教授法” ,其意义何在? 要点:陶行知反对传统的“教授法” ,提出“教学法” ,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偏废的因素,后来又提出“教学 做合一” ,认为“做”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做”

34、的突出地位,是陶行知反对旧教育以书本为中心, “死读书、读 死书”的立场的反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论述题 1、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分析其历史及现实的意义。 内容:在推广职业学校的同时,在高等小学中学分设职业科。 主张“专科一贯主义” ,职业教育及早进行,从小学开始分专业学习。 职业学校的灵魂是社会性,即社会化。办学要适应社会需要。 意义: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主张实施平民职业教育,适应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的可能,使职业教育向人民接 近,为失学失业青年和普通员工提高文化和业务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黄炎培和他所创办的职业社开创了我国现代职

35、业教 育。他希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使祖国繁荣富强。虽然这种理想在国民党统治下根本不可能实现,但仍 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分析和评价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目的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课程有两条原则:一是按照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二是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需要而灵活安排。有五类课程: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 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活教育”思想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 ,强调学生要通过活动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因此,它重视室外活动, 生活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

36、书籍为辅佐的参考,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和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鼓励 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病,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书本至上,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 动手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了直接经验, 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估计太低。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一、填空 1、苏区临时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机构称为教育人民委员会,行政首长是徐特立。 2、苏区最高学府是苏维埃大学。建立于 1933 年。 3、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

37、使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 的高级干部。 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它的前身是抗日红军大学。 5、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6、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教育,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 新教育。 7、革命根据地扫盲的组织形式有识字班,教学的特有方式是夜校。 8、1948 年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要求迅速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干部。 二、简答题:解放战争期间在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有哪些?(p168) 答:教育政策:(1)要求各部队在战争进行中要保护各类学校和教育机关,必要时要派出军队进行保护;(2)对所接管 的各级学校建立新的领导体制,取缔反动党团组织,取消训导制度,废除“党义” 、 “公民” 、 “军训” 、 “童子训练”等课程 及有法西斯毒素和封建迷信的教材;(3)对原有教职员,除少数反动分子和破坏分子外,一律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 政策;(4)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政治教育,使广大师生通过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认清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 明确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和个人努力的方向。措施:(1)在新解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2)进行教育改革,迎接全国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