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1449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高等级公路1标测量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临海高等级公路通州段LHTZ-LQ1标施工测量方案无锡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临海高等级公路通州段LHTZ-LQ1标项目经理部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 临海高等级公路通州段路桥1标起点位于如东市与通州区交界处(遥望港),路线向南从一线海堤以西、环本农场以东穿越,向南利用现状S221进行拓宽改造,继续向南跨越新中港河,终点与通州段路桥2标相接。起点桩号K79+119.18,终点桩号K85+099.46,全长5.98公里。该项目作为串联沿海港口、产业园区、城镇结点的重要通道,对提升沿海地区公路覆盖水平和等级标准,有力支撑临港产业、滩涂开发及生态园区建设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测量技术规范 公路勘测规范J

2、TG C10 2007 三 、线路设计标准 除遥望港桥采用双向四车道26m宽度外,其余路段均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顶宽33.5m,其各部分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宽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行车道233.75m,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20.5m)23.0m,土路肩20.75m。设计速度:100Km/h,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LHTZ-LQ1 施工合同段,桩号为K79119.18K85099.46,长5.98 公里,本标段含大桥1座(遥望港桥)中小桥2座,涵洞若干。四、人员设备配置 本工程有3座跨河桥梁要求测量精度高,测量工作能否跟得上,对工程的正常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单位

3、对测量工作非常重视,派遣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作,并配备进口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精度及工程进度的要求。 表1 仪器设备如下表设备型号精度数量全站仪拓普康GTS-332M2秒1全站仪拓普康GTS-3302秒1全站仪莱卡 TC4022 秒1水准仪苏光 DSZ20.13mm /km2水准仪苏光 DSZ30.25mm /km1水准仪长征CZ332I0.5mm/km2钢卷尺长城50米2麻带卷尺蓝达50米5计算器卡西欧580052 、测量人员组成测量工程师: 2名测量技术员: 4名测工: 4名五、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一)测量复测制度:

4、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符合。施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应随时进行检测。(二)标桩保护:1、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永久和半永久性标桩要设置牢固,并应设置明显标志,设“测量标桩,注意保护”标识,以防损坏。2、测量人员应经常定期巡视标桩保护情况。所有测量标桩,未经项目部主任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拆毁。3、在施测范围内,需搭设临时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时,必须事先与各级测量人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实施,以免损坏测量标桩或影响测量视线。(三)工

5、程竣工测量:1、施工测量必须保证建筑物位置正确,其精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测量必须编制测量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2、施工中必须认真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或测量复核记录。3、在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及时安排实施竣工测量工作。(四)测量成果整理与积累:1、测量成果的计算资料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字迹清楚、计算正确,尽量做到格式统一,装订成册后妥善保管。2、原始资料记录必须清楚,不得涂改或后补。测量手簿应按规定填写,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3、工程竣工后,必须及时整理测量资料,凡纳入工程技术档案的,应按规定要求的内容整理好后交技术部归档。其它不入档者。应保留到工程竣工交后一年方可处

6、理。(五)测量仪器、工具使用和保管制度:1、测量仪器的使用:(1)测量人员应负责和检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情况。(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专业规程。(3)凡新仪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验校正,并根据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后方可使用。(4)精密测量仪器,必须由测量主管技术人员或在其具体指导下才能使用。(5)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振、倾倒和碰撞,雨天或烈日下测量应打伞。2、测量仪器的维护:(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定期维护。要按计量管理规定及时送验。单位内部每季度要检查校验一次仪器的精度。(2)测量人员随时清点仪器

7、的附件、工具,以防止丢失。(3)测量仪器或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及时擦拭,定期上油。(4)测量仪器使用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送公司技术部处理,不得擅自拆修。3、测量仪器的保管:(1)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保管,使用中要注意防晒、防淋、防尘和防潮。(2)领用和归还仪器时,使用和保管人员应互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3)测量仪器主管人员必须掌握、检查、了解测量仪器使用、保管情况,要求每年登记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建立测量仪器档案卡片制度,并随同仪器同时调动。(5)测量仪器必须经公司主管业务部门组织鉴定后方可报废。(6)增补购置测量仪器必须由公司技术部提出申请,报公司

8、总工程师审批。(七)工程测量技术管理流程见下图:监理单位及业主交桩控制网复核控制网加密控制网自检监理工程检查复核测量放样资料计算放样资料检查复核测量放样资料报验结构物轴线、特征点放样自检监理工程师检查复核结构物施工结构物竣工测量验收测量部门内部实行技术校核、复核制度。项目部实行技术复核、审查图1 测量技术管理流程图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认真踏实,不弄虚做假,不敷衍了事,测量数据及时精确,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六 、施工控制测量 本次导线测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LH187、TZ38-2边开始至TZ33-2、TZ32结束,第二部分由TZ33-

9、2、TZ32边开始至TZ27、TZ26结束,第三部分由TZ27、TZ26边开始至TZ19、TZ18结束。水准测量分为两段,第一段以遥望港大桥为控制网,以TZ32为起点进行水准闭合至TZ32号点结束,第二段由TZ32为起点至TZ18为终点做水准附合测量。并将以上各边作为计算基准边。经实地测量及内业计算,本次测量工作各项指标均能满足或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施工控制测量等级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的,加密等级精度要求按照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 2007。具体要求见下列表 2 、表 3 、表 4 表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边数每边测距中误差(mm)单位权中误差( )

1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 )一级612145.01/1700010表3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m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四等206.0或2530表4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参数要求测量等级仪器类型水准尺类型视线长(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铺(黑红)面读数差(mm)基铺(黑红)面高差较差(mm)四等DS3双面1005100.23.05.0七、主要施工测量放样的方法 放样前认真、仔细地阅读图纸,领悟图纸的设计意图,复核各专业图纸之间在平面和高程上有没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特别是相互交叉的各种管线在高

11、程上是否重叠;桥梁的桩基、柱墩、承台、桥台、预制空心梁等构件的尺寸及位置会否相抵触。复核算无误后方计算出各放样点坐标、标高,现场放样根据已有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和偏距法放样。 (一) 、桥梁施工测量 1、桩基施工测量 首先对桩基中心进行测量定位。 待钻机就位后对钻机的中心进行复测,检查钻机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检查偏差控制在 10mm 。 测量出护筒顶面标高,以便控制桩顶混凝土浇筑标高。 在承台基础施工时,测量出桩位的实际位移偏差,纵横向偏差不大于 50mm。 2、承台、侧墙施工测量。 首先定位出承台的中心及四个角的位置。 承台模板支立完毕后定位出侧墙预埋钢筋位置的纵横向轴线,定

12、位误差控制在 5mm。 在承台模板上测量出承台顶标高,以便控制承台顶混凝土浇筑标高。 3、墩柱施工测量 中墩桩基施工完毕后,在桩顶面上放样出墩柱的中心,定位误差控制在 5mm 。 测量出桩顶面标高,计算出桩顶面与墩柱顶的高差,及时提供给现场技术员,以便准确的计算出墩柱的实际高度,更好的指导施工。 墩柱模板垂直度控制采用普通的锤球法,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墩柱模板支立好后用全站仪复测模板顶的纵横向轴线偏差,偏差控制在 5mm,复测值超出允许范围应督促工程队重新调整。 墩柱顶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采用常规的倒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测量出模板顶标高,或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控制。三角高程控制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

13、高程测量的控制方法(等级高程控制点除外)。 4、 支承垫石、支座施工测量 支承垫石和支座是施工测量的关键控制部位,直接影响到现浇箱梁的整体质量,支承垫石的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 2mm ,平整度控制在 1mm ;控制支座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支座的方向,安装误差控制在 2mm 。 (二)、路床施工测量完成软基处理和管线施工后,着手平整路床的准备工作。以设计路中线前进方向分左右两侧施工。考虑以路中线及路边线进行平面及高程控制。1、对前期布设的导线点进行全面复核,以确保全线不同控制点的施工段能顺接,杜绝出现平面及高程错开的现象。2、计算出路中及路边坐标,直线段20M一桩号,圆曲线10M一桩号,并把对应路面标

14、高算出,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方便施工放样。 3、现场放样路中、路边线,路边线向外多放0.5M,用竹签记注桩号并用白石灰洒出,实测各桩点标高填入上表,并计算高差,做为指导现场施工的依据。七、路基沉降观测 (一)系统观测的项目和频率 系统观测仅进行地表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常规观测。 (1)地表沉降观测:观测路基填土后的地表以下土体沉降量,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和埋设沉降板的方式进行观测。 (2)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观测路基填土后的路堤侧向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采用全站仪和埋设边桩的方式进行观测。 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

15、;填筑结束后为36天一次,沉降稳定后每1530天一次。填筑期稳定观测控制标准为沉降小于 10mm/d或侧向位移量小于5mm/d。 (二)沉降观测的方法 1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观测、地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和深层沉降观测。 1.1 观测断面类型根据观测布置原则及观测内容,在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填土高度不同路段及结构物附近均应设置不同类型的观测断面。对于一般路段,进行一般的观测;对于重要路段,进行重点观测。本观测方案选取的观测断面类型有以下几个: (1)观测断面1观测断面1为一般的观测断面,适应于路堤填土

16、高度在1m以下、软土层厚度较薄、路段中无结构物的情况,主要在路堤中心布置一个沉降标,如图2所示。路中沉降标图2 观测断面1 (2)观测断面2观测断面2为一般的观测断面,适应于路堤填土高度在3m以下、软土层厚度较薄、路段中无结构物的情况,主要在路堤中心和两侧布置三个沉降标,如图3所示。路中沉降标路肩沉降标路肩沉降标图3 观测断面2 (3)观测断面3当填土高度较高时,需观测路堤边坡外地表的水平位移和隆起情况,除了在路堤中布置沉降标之外,还需在路堤边坡外布置边桩,如图3所示。对于每个边桩点,一般在坡脚以外110m范围内设置 34 个位移边桩。路中沉降标路肩沉降标路肩沉降标边桩边桩图4 观测断面3 2

17、表面沉降观测方法地层表面沉降是加固效果最直接的反映。表面沉降观测是软基沉降分析、评价地基固结情况和加固效果的基础,其变化规律是控制填土施工进度和安排后续施工的重要指标,也是验证理论研究结果正确与否的直接检验标准。地层表面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形式。 2.1沉降板埋设方法 (1)在观测点地面平铺20cm厚的黄沙,整平压实; (2)将沉降板平放在沙内,保证板面水平,并回填砂整平压实,沉降板底座采用600 mm600 mm10 mm的A3钢板,沉降管外套70 mm保护钢管,钢管用套丝接长;(3)将套管垂直套进沉降板竖杆上,随填土加高,测杆和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

18、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宜大于50cm;(4)用水准仪连续数日观测杆的高程,确定初始高程;(5)工过程中严格保护测杆标,以保证测杆标竖直。沉降观测板的每段接管的顶面应有相邻两期的观测标高。观测时,第一段接管埋好后,随即连续几天测量管顶标高,作为第一期观测值。待填筑一层土后,在原管顶测量标高,作为第二期观测值。随即接上第二段接管,观测管顶标高。这样循环逐节升高,计算出每期观测的沉降量。 2.2沉降板的观测路堤填筑期、预压期、路面结构层施工期、运营期按二等水准要求测量。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观测仪器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时的标尺必须

19、采用铟钢尺。观测精度应小于1mm。水准仪各部分转动应灵活,望远镜制动、微动螺旋作用应可靠,微调镜运用及目镜调节不能有明显的晃动现象。如果是新使用的仪器,使用前需进行全面性能检查和校正,如外观检查、圆水准器检校、十字丝检校、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检校、i角的检校等。沉降观测参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二等技术要求精度进行。每次测量前,仪器i角均进行严格检查,在观测中,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同时视距不得超过50m,视线最低高度大于30cm。水准点与沉降点之间一般直接观测,最多可转一次,转点时必须用尺垫。每次观测的水准测量应闭合且观测路线基本相同。2.2.1路基填筑期的沉降观测

20、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填筑结束后为36天一次,沉降稳定后每1530天一次。填筑期稳定观测控制标准为沉降小于 10mm/d或侧向位移量小于5mm/d,观测过程中,应及时整理分析观测资料,避免误测,也可以及时补测。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坏沉降杆,一旦损坏,应及时修补,以保证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可靠。 2.2.2预压期观测(1)控制标准与观测96层填筑结束后,进入预压期。预压期是指堆载、等载或超载的预压土方填筑完毕,直至路基变形达到稳定标准,可进行下一道工

21、序,即路面结构层施工。该期间一般为36个月,或更长。预压期及路面施工期的观测精度要求较高,预压期后期(沉降速率降低到10 mm/月时以下时)的观测精度为31 mm,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预压期的稳定标准视观测的月沉降速率而定,当连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速率小于等于5 mm/月时,可进行底基层和护坡的施工。预压期开始前,桥梁工程基本结束时,应适时将地面水准点转到桥上,桥上水准点的设置,编号及观测同上。 预压期第一个月,每7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直到路基稳定。 等载预压土方高度,一般根据设计路堤高度而定。若第12次观测的月沉降速率较大(大于35 cm/月),则

22、应考虑超载预压;超载预压土方高度由设计确定,预压路段长度不应少于50 m,同时预压填土应有80%的压实度,并应保持预压土方顶面的平整。为便于挖点,每个测点的管顶应接到压实面以下520 cm,即管顶不超过土面。等载段测点应在96层面(路床顶面)以下520 cm;超载段测点应在等、超载压实面以下520cm。在预压期观测前,要检查等超载路段,各测管管顶是否到位。 预压期观测用的水准点,大部分是桥背墙角水准点,向两端(北向和南向)各控制500 m范围内的沉降观测点,组成支水准路线(一般为一个转点组成二个测站),若超过二个测站,应进行往返观测。如观测断面有左、右观测点,可当作中视点观测。观测前绘制好观测

23、略图,在图上设计好固定的测站位置及转点、中视点等。当无桥背墙角水准点时,则与路堤填筑期一样,用原地面水准点观测。 当确认等超载预压路段沉降达到稳定标准,必须由省市临海办下文,方可卸载。任何施工单位,不能擅自卸土。在卸载前应观测一次,观测后挖出沉降板的管杆,按卸载厚度拆除相应的杆长。卸载完成后,对保留在96层面下的管顶再观测一次。 (2)沉降观测工作的交接从96层到预压期观测结束时,相当部分路基施工单位会随时撤走。因此路基施工单位在撤走前,必须履行交接手续,明确接收单位及负责人员;进行现场交点,绘好点位图;所有观测资料逐一交清。这项工作应由监理组协助监督完成。(3)资料整理预压期观测,同样提交月

24、简报,并对预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提交临时报告。预压结束后,提交预压阶段变形观测分报告。2.2.3路面结构层施工期的沉降观测(1)控制标准与观测路面施工期的观测精度与预压期后期相同,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路面结构层施工期内,测试密度根据具体施工工艺确定。例如当底基层和基层填筑厚度30 cm时,分二次碾压,一般每碾压一层观测一次。但是若一个层次二次碾压时间相隔很短,则可合并一次观测。沥青面层原则上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2)沉降观测点的转换底基层施工时,原96层的观测桩号均受到破坏。必须采用换桩取代路基观测时的接管工作。由于预压期结束后变形稳定已明显趋于缓和,加之面层结构施工与沉降测试的配合难

25、度增加,一般面层结构施工期,只进行路面中桩沉降变形观测。(3)资料整理面层结构施工期的沉降观测情况,由监理和施工方向县临海办提交周报和月报,及时报备第三方观测机构、市临海办。对面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提交临时报告。面层结构施工结束后,提交沉降观测总报告。观测过程中,应及时整理分析观测资料,避免误测,也可以及时补测。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坏沉降杆,一旦损坏,应及时修补,以保证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可靠。 3沉降控制标准(1)沉降观测各阶段的稳定标准为根据路堤填土速率满足地基土抗剪强度增长的要求,结合现场观测数据确定。 (2)路基填筑施工期间,一般路段沉降不大于10mm/d,桥头构造物

26、沉降不大于5mm/d;水平位移不大于5mm/d;上预压土时,一般路段沉降可适当放大(沉降不大于15mm/d);具体以设计文件为准。 (3)预压沉降速率不大于10mm/月时,宜进行桥头转桩工作。 (4)超载预压时,连续两个月沉降速率不大于8mm/月可卸载。 (5)路面铺筑时间的确定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开始路面基层铺筑。 (6)连续两个月沉降速率不大于3mm/月,方可认为沉降稳定,进行上部面层施工。 4 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观测地基的稳定性可通过观测地表边桩的水平位移和地表隆起量而获知。路段填土较高时,一般路段沿纵

27、向每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应设置 23 个观测断面;桥头纵向坡脚、填挖交界的填方端、沿河等特殊路段增设观测点。 4.1边桩埋设方法位移观测边桩,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坡脚或坡脚以外 35m 处,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坡脚以外110m范围内设置 24 个位移边桩。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埋在同一横轴线上。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长度不小于1.5m,断面采用正方形,其边长15cm,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边桩应埋置稳固,其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1.2m为宜,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0cm。可采用开挖方法埋设,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

28、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 4.2边桩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测距精度5mm,测角精度2。当地势平坦、通视条件较好时,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水网地区以采用单三角前方交会法观测。地表隆起采用高程观测法。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稳定的跟踪观测,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填筑期稳定观测控制标准为侧向位移量小于5mm/d,观测过程中,应及时整理分析观测资料,避免误测,也可以及时补测。第三方检测机构观测频

29、率:在路基填筑施工阶段和预压阶段每个月观测一次;进入路面结构层施工阶段后,每结构层施工后观测一次;路面试运营期间每三个月一次。观测过程中,应及时整理分析观测资料,避免误测,也可以及时补测。4.3边桩的保护边桩的埋设位置应不受到周围的施工机械的影响,校核基点四周必须采用保护措施,并定期与工作基点桩校核。4.4成果整理及阶段报告内容(1)按总体要求对各测次资料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矫正误差,剔除人为异常;(2)整理边桩各测点水平位移和高程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实测曲线。八、质量保证 1、测量工作在施工中非常重要,它是指引施工的方向标。我们本着对工程负责、对单位负责、对个人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做好测量工作。 2、测量人员要定岗、定职、定员,分工明确。 3、测量主管要有责任心、上进心,对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4、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每六个月定期复核一次。 5、测量内业在办公室提前计算专人复核,外业测量或放样要换人操作仪器进行复核。 6、现场测量程序化 , 要做到对下进行技术交底、对上及时报验。 7、施工放样后要对放样点及时进行护桩保护。 8、做好测量原始记录,以便复核或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存档。 9、仪器建立测站时,后视观测方向不少于 3 个,以便复核。 10、测量仪器定期进行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