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1786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乒乓球技术精华解析【握拍方法】直拍握法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横拍握拍法 横拍握拍法的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1)无论哪种握法,握拍都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发力时的手腕动作,过松则影响击球力量和击球的准确性。(2)握拍不宜太浅。直握时,食指和拇指构成的钳形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活性。(3)在变换击球的拍面、调节拍面角度时,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

2、(4)不应经常变化握拍方法,否则会影响打法类型及风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学者,更应注意。【基本步法】(一)单步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2、实际运用于:接近网小球;削追身球;单步侧身攻枣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二) 跨步1、移动方法: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2、实际运用于: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

3、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三) 并步1、移动方法: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2、实际运用于: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四)跳步1、移动方法: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2、实际运用于: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五)交叉步1、移动方法: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

4、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2、实际运用于: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击球;在走动中拉削球;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发球技术】常用的发球技术(一)正手发奔球1、特点: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2、要点:抛球不宜太高;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二)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1、特点: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

5、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2、要点: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三)发短球1、特点: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拉、冲或抢攻。 2、要点:抛球不宜太高;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发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四)正手发转与不转球1、特点: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2、要点:抛球不宜太高;发转球时,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

6、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五)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1、特点: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2、要点: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六)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1、特点:右侧上(下)旋球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2、要点: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

7、合前臂发力;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七)下蹲发球1、特点: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我国运动员早在50年代就开始使用。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2、要点:注意抛球和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掌握好击球时间。发球要有质量,发球动作要利落,以防在还未完全站起时已被对方抢攻发下蹲右侧上、下旋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挥拍路

8、线为从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触球中部向右侧上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右侧下旋。发下蹲左侧上、下旋球时,站位稍平,身体基本正对球台,挥拍路线为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触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为左侧上旋;从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为左侧下旋。发左(右)侧上、下旋球时,要特别注意快速做半圆形摩擦球的动作。(八)正手高抛发球 1、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抛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发出的球速度快,冲力大,旋转变化多,着台后拐弯飞行。但高抛发球动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2、要点:抛球勿离台及身体太远。击球点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在近腰的中右处(15厘米)为好尽量加大向内摆动的幅度和弧线。发左侧上、下旋球

9、与低抛发球同。触球后,附加一个向右前方的回收动作,可增加对方的判断(结合发右侧旋球,更有威力)。【接发球技术】一、接发球的判断 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接发球的方式和接发球的成败。为了判断发球的旋转性质、旋转强度及来球线路落点,应利用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1、就对方发球时的站位决定自己接发球的站位。2、观察对方发球前的引拍方向。3、观察球拍触球瞬间摩擦球的方向,判断球的旋转性质。4、观察发球时挥臂的动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断球的落点长短和旋转强弱。5、根据发球的第一落点判断来球的长短。6、根据球在空中的飞行弧线判断旋转。7、根据手感判断来球的旋转。8、记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颜色及各自的性能。 二

10、、接发球技术的具体运用1、接上旋转(奔球) 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2、接下旋长球 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3、接左侧上下旋球 可采用攻球和推挡(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倾(后仰)并略向左偏斜,击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4、接右侧下、下球 可采用攻球或推挡(搓球或拉球)回击,拍面稍前倾(后仰)并向右偏斜,击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点和方法与接左侧上、下旋球相同。5、接近网短球 用快搓、快点或台内突击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6、接转与不转接 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

11、注意弧线和落点。7、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 长胶、生胶、防弧胶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的方法回接。8、接高抛发球 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方向提前引拍。【推挡球技术】(一)挡球1、 特点与运用:球速慢,力量轻,动作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它可以帮助初学者熟悉球性,认识乒乓球的击球规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2、 要点:挡球是推挡球技术的基础,初学者应形成正确的动作手法。引拍时,上臂应靠近身体。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调节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二)快推1、特点与运用:快推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借力还击,速度快,线路变化多。适用于回击一般的拉球、推挡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发挥回球

12、速度快的优势,推压两大角或袭击对方空档,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它是推挡球最常用的一项技术。2、要点:击球前靠近身体,前臂适当后撤引起。在前臂向前推送的过程中,完成外旋动作。转腕动作不宜过大,关键是时机要恰当。(三)加力推1、特点与运用:回球力量重,速度快,击球点较高,充分发挥手臂的推压力量。比赛中运用加力推可迫使对方离台,陷于被动局面(如侧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线或大角度),与减力挡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调动对方,获得主动。它适用于对付速度较慢、旋转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较轻、着台后弹起比网稍高的来球。2、 要点:球拍后撤上引是为了增大用力距离。击球点适当离身体远一点。击球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要有效

13、地把身体各部分的力集中在击球的一瞬间。(四)减力挡1、 特点与运用:回球弧线低、落点低、力量轻。回接对方的大力扣杀或加力推挡时能减弱回球的力量,如与加力推结合运用,可以前后调动对方,是对付中台两面拉或两面攻打法的有效战术,它还常用于接加转弧圈球。2、 要点:击球前身体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适的前倾角度。触球瞬间,有意识地做手臂和手腕后收的动作。削弱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借来球的力量将球挡过去,回球速度快。【搓球技术】用的搓球技术(一)慢搓1、特点与运用:慢搓动作幅度大,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于增加搓球的旋转强度。慢搓一般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对搓中,快慢搓

14、结合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奏,牵制对方。(左图为横拍搓球)2、要点:应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击球时,前臂用力为主,转腕动作不宜过大。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时,应增加前送的幅度。(二)快搓1、特点与运用: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常用于接发球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2、要点:身体重心前移,身体靠近来球。前臂主动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快搓一般借力还击,若来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三)搓转与不转球1、 特点与运用: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转与不转球(相对而言),使对方判断错误而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条件。在对搓中,把

15、旋转变化与落点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在对付削球时,能使自己从被控制的局面中解脱出来。2、 要点:加转是前提,转与不转间差异越大越有威力。搓加转时,手腕爆发式用力为主。搓不转时,要注意回球的弧线。(四)不同性能球拍的搓球1、 特点与运用:倒拍动作快,用不同性能的拍面击球,完全改变回球的旋转性质,使对方难以适应。常用于对搓中能直接得分或出现机会球时。2、 方法与要点:掌握熟练的倒拍技术,选择好换拍面搓球的时机,使对方防而不备,出现失误,并作好下一板球的应变准备。【削球技术】(一)远削1、 特点与运用:击球动作大、球速慢、弧线长,有利于削转与不转球和以落点变化来牵制对方。常适用

16、于对付对方的扣杀球、弧圈球和提拉球。它是以削为主打法的选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2、 要点:向上引拍,是为了增大削击球的用力距离。在下降期击球,但不能过于低于台面。要保持足够的撞击力,否则球不会过网。(上图为正手削球,下图为反手削球)(二)近削1、特点与运用: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前进力较强,多用于近削逼角,有一定的威胁,往往能获得主动或直接得分。一般用来对付轻拉球和一般的上旋球。2、 要点:向上引拍比肩略高。根据来球的情况调节拍面后仰角度。前臂发力为主,手腕配合下压,击球后没有前送的动作。(三)削弧圈球1、 特点与运用:削加转弧圈球是削球手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加转弧圈球上旋强,触

17、拍后向上的反弹力极大,处理不好容易回出高球甚至出界,所以难度较大。2、要点:应在来球的下降后期触球,此时,球的旋转已减弱。击球点一般选在右腹前为宜,并适当放低些,这样可利用来球部分向上的反弹力形成自然的回球弧线,有利于提高削球的准确性。球拍触球时,拍面不能过分后仰,应触球的中下部;如来球旋转较强,可使拍面坚直些,并适当加大手臂向下压球的力量。触球时,手腕应相对固定,以免回球过高。【攻球技术】常用的攻球技术(一)正手近台攻球1、 特点与运用:站位近台,击球时间早,球的速度快,动作幅度小,是我们近台快攻打法的主要技术之一。常用于还击正手位的发球,推档球、一般的上旋球等,使对方措手不及,在对攻中以线

18、路、落点变化相结合,调动对方,伺机扣杀。2、 要点:充分利用全身协调用力(蹬地、转腰、移重心)。前臂发力为主,手腕辅助用力 。击球点在身体右前侧(大约为前臂的长度)。触球瞬间向前打为主,略带向上摩擦。(二)正手中远台攻球1、 特点与运用:站位稍远,动作幅度大、力量重,进攻性强,但步法移动的范围较大。多用于对攻中,以力量配合落点变化直接得分或为扣杀创造条件,也用于侧身后扑正手打回头,防御时,在相持中寻找机会;削球选手的削中反攻。2、要点:加大向右手方引拍幅度,是为了增大击球的动作半径。上臂带动前臂发力。上臂向前,前臂和手腕向上发力为主。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用力不可缺少。(三)正手扣杀1、 特点与运

19、用:动作幅度大、力量重、球速快、攻击性强,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常用来对付着台后弹起比网高的机会球或前冲力不大的半高球。2、要点:击球点离身体稍远;球拍应与球同高。在高点期击球。击球瞬间,整个手臂应发挥到最大力量,配合腰部转动及蹬地的力量。如来球带有下旋,球拍略低于来球,触球瞬间手腕向上抖动发力。(四)正手拉球1、特点与运用:站位近、速度快、动作小、线路活和稳健性好。是回击发球、搓球、削球等下旋球的一种必备技术。常用于接发球抢位,对搓中抢位;对付削球时稳拉,以落点、弧线和旋转程度的变化,伺机进行突击。2、要点:身体重心略下降,右肩稍下沉。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不可过于低于台面。触球时应尽量增大摩擦球

20、体的面积和时间。(五)正手台内突击1、特点与运用: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突击性强,是处理近网短球的一项重要技术,是我国快攻打法运动员掌握的特有的进攻技术。常用于还击弹跳不出台的下旋球,或在对搓中突击起板,或在对付削球时,利用这一技术直接得分及为扣杀创造机会。2、要点:击球前持拍手臂不宜伸得太直。用中等力量击球较为合适。应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与强度,调节好拍面角度、击球的部位和发力的方向。(六)正手杀高球1、特点与运用:动作幅度大、击球点高、力量重,配合落点的运用,能给对方致命的打击,多用于对付弹起较高的来球。 2、要点:要集中全身的力量于触球的一瞬间击球点适当离身体稍远一点(增大挥拍动作的半径

21、)。近网高球只需向下用力,但杀落点远、落点后有一定前冲力的高球,应保持足够的向前力量。(七)反手近台攻球1、特点与运用: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突击性强。一般用来回击落在左半台的来球,与反手推挡、正手攻球结合,能加强攻势,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妨碍,攻球力量不如正手大。2、要点:击球过程中要注意收腹,转髋转腰。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发力为主,手腕有一向前上方磨擦球的动作。保持适宜的击球点尤为重要,离身体太远或太近难于发力。(八)反手快拔1、 特点与运用:反手快拨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常用的一项相持性技术。具有站位近、动作小、落点变化多的特点。它主要用来对付弧圈球、直拍推挡或反手攻球,虽

22、有一定的速度,但力量较差,应与侧身攻或反手突击技术等结合运用。2、 要点:上臂贴近身体,前臂迅速前伸迎球。手腕控制拍面前倾,借来球反弹力将球拨回。掌握好击球时间。注意线路落点变化并与突击结合运用,为进攻创造条件。(九)反手快点1、特点与运用:反手快点速度快、线路活、具有突然性,是直、横拍两面攻打法的一项重要技术,多用于前三板。如发短球后和接近网短球以及相互摆短时,常用它来抢先上手,以争取下一板的进攻机会,以左推右攻为主的运动员,如能熟练运用反手快点技术,可在前三板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2、要点:左方近网来球,以左脚向左前方上步;中间偏左来球,则以右脚向前上步。快点斜线时,球拍触球中部偏左,由后向

23、前、向右挥动;快点直线时,球拍触球中部,由后向前、向左挥动。重心及时前移,上体贴近球台,以利于在高点期击球。(十)反手快拉1、特点与运用:反手快拉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速度较快、落点变化多,是对付下旋来球的一项重要技术。用它找机会突击,既可加强攻势,又可避免正手空位过大。横拍和直拍的反面快拉丰富了反手位的节奏,对搓中或对付削球时运用它能争取主动或直接得分。2、要点:根据来球落点、长短,迅速移位。一般多以单步或跨步向左方、左前方或左后方移动,正对来球。击球过程中,注意收腹,以增大击球空间。须根据来球的下旋强度,调节磨擦球时用力的大小和弧线的高低。(十一)反手扣杀1、特点与运用:反手扣杀的特点是

24、动作大、力量重、球速快、攻击性强,是还击机会球的一种方法,是得分的有效手段。它一般在发球、相持中取得机会后运用。2、 要点:击球点不宜离身体太近。要以整个手臂和腰的协调配合来增加击球的力量。球拍触球瞬间用力要集中,避免仅用手腕弹击球。(十二)侧身攻球1、特点与运用:侧身攻的特点是速度快、力量重、攻势强,它是各种不同类型打法都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侧身攻运用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进攻能力的强弱。2、侧身攻球应注意的问题:侧身后,要保持上体与球台的合适角度,既能攻斜线,也能打直线,同时不妨碍下一次击球。要有足够的击球空间(收腹)应尽量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击球。攻球时要利用右脚蹬地的力量,重心适当前移

25、,前臂稍向前发力。 弧圈球技术(一)正手前冲弧圈球1、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向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到与扣杀同样的作用。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球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在实际运用中,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2、要点: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触球。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二)正手加转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

26、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2、 要点: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三)反手拉弧圈球1、特点与运用:反手拉弧圈球,是横拍握法的优势之一。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转略逊于正手。它可用于发球抢冲,接发球,搓中转拉以及一般的对攻和中台对拉,运用得当,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为正手的冲杀创造机会。 2、要点:击球点不宜高身体太近。充分利用肘关节的杠杆作用,先支肘,再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幅度和力量。近台快拉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中远台发力拉的击球时间为下降期,但不可过分低于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