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学校卫生学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与急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3162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学校卫生学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与急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特殊儿童学校卫生学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与急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特殊儿童学校卫生学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与急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学校卫生学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与急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儿童学校卫生学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与急救.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与急救,学习目标: 1.了解疾病的常识与预防意义; 2.掌握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常识; 3.熟悉常见儿童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常识; 4.了解学校常见外伤的特点,并掌握其急救方法与技能。,第一节 疾病的常识与预防意义,一、什么是疾病? 疾病: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因 稳态破坏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二、学校进行疾病预防的意义,第二节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某病原体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 产生疾病,并且此疾病可在人群中传播。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病原体 (2)传染性 (3)流行性 (4)免疫性 传染病是具有

2、传染性的疾病,不同于流行病 (二)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病原体的致病力、环境的条件允许、人机体的反应性,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病流行的根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给其他人所经过的路线 (1)水与食物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3)虫媒传播 (4)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某些人群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发病, 表现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性,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控制传染源 1.无疫情时控制外来传染源的进入; 2.疫情出现时控制传染源的扩散。“五早”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无疫情时 搞好

3、卫生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2.疫情出现时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情蔓延。 (1)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2)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三)保护易感人群,1.合理膳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格,提高免疫力;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提高学生特异免疫力。 计划免疫: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使用疫苗对特定人 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某种 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1)人工自动免疫:指以免疫原物质(抗原),即疫苗,接 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

4、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 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我国7周岁以下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第三节 学校常见的儿童疾病,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特点 1.流行特征 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流行 过程短,冬春季节多见 2.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3.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为主,也可能间接传播 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20岁,(二)临床表现特点(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全身症状较重,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自限痊愈,

5、重则出现并发症 (三)治疗与预防 治疗: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养护,酌情选用抗病毒药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隔离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 (1)减少或停止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 (2)避免到病人家和公共场所或戴口罩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禁止随地吐痰 3.保护易感人群 (1)加强休息、锻炼和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药物预防 (3)预防接种,二、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特点 1.流行病学特征 多发于夏秋,卫生及设施差时易流行 2.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3.传播途径 主为粪口途径 4.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 (二)

6、临床表现特点 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三)治疗,1.一般治疗 休息、营养、隔离等 2.抗菌治疗 如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苄青霉素等 3.急性菌痢重症或中毒型痢疾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四)预防 1.控制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隔离治疗,消毒其排泄物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管理,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 生、水源卫生和个人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 流行期间预防用药,饮食多吃大蒜预防,三、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 (一)流行病学特点 1.流行特征 甲、乙型肝炎高发,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地区 发病率不同,青壮年和儿童感

7、染率较高 2.传染源 甲、戊型: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乙、丙、丁型: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3.传播途径 甲、戊型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乙、丙、丁型包括:(1)血液 (2)性接触传播 (3)母婴垂直传播 (4)生活上的密切接触 4.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二)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是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厌油、右上腹不适或疼痛、低热和黄疽,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等 (三)预后 急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预后大多良好。慢性和重型肝炎预后差,病死率高(慢性迁延型肝炎的预后较好) (四)治疗 目前无满意的抗病毒药物,一般采用综合疗法 ,休息和营养,药物辅助治疗,避免饮洒、对肝不利的因素等,(五)预

8、防,1.控制传染源 (1)隔离 (2)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饮食管理 (2)加强医疗器械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1)药物预防 (2)预防接种 (3)被动免疫,四、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 尤其是结核菌培养阳性者传染性强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 空气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 主要是身体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应重点防治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病,(二)临床表现特点,最常见的是肺结核:低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咳血等,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三)治疗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

9、、规律、全程 (四)结核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对痰结核菌阳性患者要早隔离与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禁止随地吐痰,做好卫生清洁,保持 室内通风。对患 儿的痰及用品要消毒。 3、保护易感 人群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按时为儿童 接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 (五)结核病的日常护理 独立生活环境、用品专用及消毒、合理的营养、监管与教育,(五)结核病的日常护理,最常见的是肺结核:低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咳血等,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 (三)治疗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四)结核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对痰结核菌阳性患者要早隔离与治疗 2、切

10、断传播途径 禁止随地吐痰,做好卫生清洁,保持 室内通风。对患 儿的痰及用品要消毒。 3、保护易感 人群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按时为儿童 接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五、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感染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特点 1.流行病学特征 无明显的地区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 2.传染源 手中口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3.传播途径 主为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 触病人病变的皮肤、粘膜的疱疹液而感染 4.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多发。,(二)临床表现特点,起病急,发热,口腔粘膜小疱疹或手足出现斑

11、丘疹或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下降、呕吐、头痛等症状。 (三)预后与治疗 无并发症,一般预后好,多一周治愈。极少数急重甚死亡。 治疗以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主要以加强此病的监测、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及托幼机构的卫生清洁或消毒工作等为主。,六、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结膜炎症,沙 眼,四、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结膜炎症 (一)流行病学特点 农村高于城市,卫生条件越差的工区越易发病。任何年龄都可感染,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沙眼治愈后可复发。 (二)临床特点 初期发痒、异物感、眼屎、怕光、流泪等,结膜红肿、滤泡

12、、严重出现瘢痕、倒睫等,晚期可视力障碍,严重失明,(三)治疗 利福平、氧氟沙星滴眼液或金霉素、环丙沙星眼药膏等治疗,重者加口服抗生素(7岁以下不用四环素及氯霉素等)。 坚持用药,注意眼卫生。 (四)预防 1.早发现,早治疗,定期进行沙眼检查; 2.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3.关键是做好个人卫生,积极改善环境卫生;,七、视力不良,视力不良:验光检查视力低于5.0(对数视力表)者 视力不良包括:近视、远视、弱视和斜视等 (一)近视眼 近视眼:眼轴过长或屈光力量过强(调节肌紧张甚至痉挛)导致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正常眼,近视眼,近视眼的矫正,1.近视眼的病因 (1)后天因素 A. 读写

13、时间过长和姿势不正确。B. 学习环境不良。 C. 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D. 体质及营养因素。E. 健康状况 (2)先天因素 2.表现特点 远视力减退,近视力良好,可伴头痛、恶心、视疲劳、眼球胀痛、眼球突出等。 高度近视可并发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等,3.近视眼分类 (1)按屈光度分: (1)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 (2)按性质分: (1)假性近视(屈光性近视):眼屈光力增加,眼轴没增长 (2)真性近视(轴性近视): 眼屈光力正常,眼轴增长 4.近视眼的治疗 (1)配眼镜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5.近视眼的预防 (1)首先做好用眼

14、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平时用眼要做到:“三个一”、“二要”、“二不要” (2)已有近视眼的患者设法阻止近视度数加深,努力做到: 1)到正规医院检查,配戴合适的眼镜,并定期复查。 2)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3)改善学习环境,平时注意用眼卫生。 5)生活要规律,重视饮食防治。,(二)远视眼 远视眼是眼的眼轴过短或屈光力量过弱导致眼睛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三)散光 散光是眼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的弯曲度不一致,导致视物不清、重影或视物变形等 (四)弱 弱视是检查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但矫正视力低于0.9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八、龋齿,(一)龋齿的概念 龋齿是牙齿在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生

15、硬组织软化和有机溶解,使牙齿组织遭到破坏、缺损的疾病,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口腔常见病之一。 (二)病因 1.口腔细菌的作用 牙菌斑的形成 2.牙齿结构的作用 牙齿中钙、磷、氟少,或发育、钙化不良等 3.滞留食物的作用 粘滞在牙面、牙缝中的食物经细菌发酵产酸 (三)临床特点 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前牙龋齿,龋齿的形成,1.浅层龋:破坏牙齿表面的釉质层,患儿没任何感 觉,不易引起重视。 2.中层龋:破坏到达牙本质浅层,病牙对冷、热、 酸、甜等刺激敏感。 3.深层龋:龋洞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对冷 热刺激敏锐,并产生疼痛。,(四)龋

16、齿的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注意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药物预防龋齿发生; 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五)龋齿的治疗 药物处理,填补治疗。,正确的刷牙方法,九、脊柱变形,脊柱的生理弯曲改变时,就叫脊柱变形。 姿势性的脊柱变形,最常见的是驼背和脊柱侧弯。 (一)原因 1.长期坐、立、行姿势不正确; 2.肩部长期受力不均匀; 3.躯干肌肉缺少锻炼。 (二)防治 1.培养良好的站、坐、走及睡觉的姿势; 2.关注儿童双肩负荷或受力,用双肩或左右肩轮换背书包; 3.加强体育锻炼,科学进行矫正运动。,十、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导致出现红

17、细胞或血红蛋白异常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病因 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2.铁的吸收障碍。 3.铁的丢失过多。 (二)临床表现特点 皮肤、粘膜苍白,食欲减退、精神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头晕、稍活动后呼吸与心跳加快,抵抗力下降等。,(三)治疗 主要治疗原则:根治病因与补铁治疗 1.病因治疗 2.补铁治疗 饮食中补、口服铁剂药物、注射含铁针剂 (四)预防 1. 改善饮食习惯 2. 定期进行儿保检查 3. 及时治疗儿童发生的各种疾病 4. 加强儿童缺铁性贫血特点及预防知识 的宣传,十一、糖尿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18、有型、型等类型 (一)病因 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多由于某些病毒感染免疫损伤导致。 型糖尿病多发于成人, 多由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抵抗所致。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三多一少”的表现: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可伴有体乏无力、皮肤痛痒、视力模糊等症状。 型糖 尿病症状较重,血糖波动大,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型糖尿病症状较轻,血糖相对好控制,很少酮症酸中毒。,(三)治疗 型糖 尿病主要通过终身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疾病或维持健康 型糖尿病主要通过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配合饮食控 制与运动治疗等综合调理的办法来治疗。 (四)日常护理 1. 控制饮食 2. 预防感染 3. 心理辅导 4. 运动锻炼,十二、蛔虫

19、病,蛔虫病是由于从口吞入含有蛔虫卵的食物,导致人体小肠甚至其他脏器出现蛔虫,引发系列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 是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高发。 (一)临床表现 1.幼虫移行期 摄入大量虫卵可致低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2.成虫期 反复发作的、突然脐周疼痛,按无压痛。食欲下 降、时而腹泻或便秘,便中有时排出蛔虫等。 3.可伴有惊厥、夜惊、磨牙或异食癖等异常表现,十二、蛔虫病,(二)蛔虫病的治疗 主要口服肠虫清、驱蛔灵等驱虫药进行驱虫治疗 (三)蛔虫病的预防 1.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 加强儿童生活环境的卫生清洁工作 3. 加强有关蛔虫病的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第四节 常

20、见的特殊儿童急救护理常识,一、癫痫患儿的护理常识,癫痫俗称羊角疯,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因 1.先天因素 遗传或先天发育性疾病 2.后天因素 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脑内肿瘤、脑血管病 脑变性病及中毒性脑病等 临床特点 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的抽搐(俗称抽风),也可出现多种多样的意识、感觉、行为等方面的症状。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反复性的特点。,(一)癫痫发作时的护理 (1)尽量平卧 患儿平卧床上,或躺在平整地方,或就近扶他倒下 (2)保护舌头 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替代物压住舌头 (3)通畅呼吸道 患儿头侧向一方,使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 (4)强直期保护 一手稍用力托住患儿枕部,另一手

21、托下颌 (5)痉挛期保护 适当用力(忌强力)按压四肢大关节 (肩肘髋膝等) (6)发作后休息 必要时给镇静剂(有破坏、攻击行为时) (7)莫掐“人中” 掐“人中”中止癫痫发作是护理误区,(二)日常生活的护理 (1)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调整用药,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2)心理干预 开导、帮助、鼓励,但不过分迁就、溺爱患儿 (3)照料患儿饮食起居 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充足休息睡眠 (4)尽量避免其它一切诱发因素 饮食不当、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高热、吐泄、强的感觉刺激及 精神因素影响等。,二、常见外伤的急救常识,(一)擦伤,擦伤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外伤,多发生在奔跑或干活时跌倒,身体一部分皮肤表层被

22、粗糙物磨擦而引起,伤处出现肿胀、疼痛,创面有擦痕,小出血点及组织液渗出(流水)。,1、创面小、浅、较干净 在创面搽1龙胆紫(紫药水)或红药水; 如创面有少量泥土或污物,用0.9氯化钠溶液或 冷开水冲洗干净,涂1龙胆紫,外敷纱布包扎。 2、创面较大、较深、较脏 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来处理,擦伤时的处理方法,1、常规伤口的消毒处理法 (1)清创 用双氧水、蒸馏水、灭菌盐水或凉开水、清水冲洗。 (2)消毒 医用75酒精、碘酒(不直接涂伤口)或碘伏等消毒伤口,或用龙胆紫水、红药水擦涂。碘酒不与红药水同用。 (3)上药 伤口有感染(如少许脓液),应清洗后涂红霉素膏。 (4)包扎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好,小

23、伤口可不包,结痂前不着水,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2、常用包扎法 (1)绷带包扎法,指尖包扎法,三角巾的多种扎法,额部包扎法,单眼包扎法,头部包扎法,(2)三角巾包扎法,双眼包扎法,双肩包扎法,(二)刺伤及皮肤割伤,1、刺伤 刺伤是指儿童的脚底或手指被竹签、木刺或钉子刺入,当儿童赤脚行走或用手玩木质玩具时容易发生。刺伤的伤口虽小但比较深,疼痛不止。,1. 刺入物较浅、较干净、易拔 将刺入物拔出后,用力挤出血液,然后涂上3碘酊,并用消毒纱布包扎。 2. 刺入物较深、较干净、易拔 先用75酒精棉球皮肤消毒,再用缝衣针(需消毒)轻挑破表皮,将小刺拔除,涂3碘酊,创面

24、不沾水, 3. 刺入物很深或大、可能带菌 去医院处理,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刺伤时的处理方法,(二)刺伤及皮肤割伤,2、割裂伤 有时被小刀、玻璃或其他锋利的物品(如罐头的开口、破碗口)造成割裂伤,伤口小而浅,创面较规则整齐。,1. 伤口小,局部出血少 用手指压迫止血,血液凝固后再涂3碘酊或红药水,局部包扎、不沾水。 2.伤口大而深,出血不止 用消毒沙布或干净布压住,或直接用手压住(不要用棉花或卫生纸),赶紧送医院,必要时需要扩创缝合,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割裂伤的处理方法,(三)挫伤和扭伤,1、挫伤 钝体剧烈冲击引起的肌体局部组织肌肉断裂,或使组织血管和神经挫伤,有少量出血,表

25、面皮肤可能无损伤,肿胀较轻,如皮下出血不止,皮肤乌青块会不断扩大。,1.紧急处理 多次冷敷绷带扎紧抬高患肢 (绝对不能用热敷) 2.完全止住出血后 (24小时后) 改为重复多次的热敷(每次15-20分钟) (尽量减少活动),挫伤时的处理方法,(三)挫伤和扭伤,2、扭伤 常发生于活动较多的关节,如踝关节、腕关节以及腰部,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1.要固定,限制活动 2.要冷敷(24小时以内) 3.到医院拍片,确定是否骨折并治疗 注意:不要立即进行伤处按摩。,扭伤时的处理方法,(四)肌肉拉伤,多发生于运动中,肌肉过度被牵拉或剧烈收缩导致肌肉损伤、部分撕裂或全部断裂。拉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肌肉紧

26、张或痉挛,条索状硬块,明显触痛,甚至皮下瘀血等。,1. 防止再损伤 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或加压包扎(有皮下瘀血时) 2. 功能训练 一般三天后可进行功能训炼,同时进行热敷。 轻的损伤1周后可恢复,严重的甚至要手术缝合。,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五)小腿抽筋,“小腿抽筋”一般是在突然进行剧烈运动、长时间走跑或腿部受冷刺激等情况下,肌肉暂时供血不足导致的小腿的“腓肠肌痉挛”。有时也与人体高热、缺钙、缺钠或运动前未做热身运动等有关。,1. 游泳发作时处理 立即抓住脚尖,多次用力向膝盖上方拉。 2. 平时发作时处理 立即休息,将抽筋的腿部伸直,向儿童身体方向压脚板。或者自己抓住脚尖,用力向膝盖上方拉。

27、同时,可用热毛巾热敷或用手按摩腿部抽筋部位。 3. 可直接使用使肌肉松驰的运动喷剂或药膏,小腿抽筋的处理方法,(六) 出血,意外伤害 或疾病引起出血比较常见,小的出血经处理可自行愈合,大的严重出血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按出血部位分为: 外出血、内出血、皮下出血 按血管的种类分为: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1. 表浅的少量渗血或缓慢出血 指压止血加消毒包扎,缓慢出血的也可外撒止血药 2. 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 加压止血法: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布块牢牢地压住伤口,此法最常用。5分钟后未止血,快找医生 注意:1)伤口上有碎玻璃、金属等物时,不用此法 2)如肢体出血,要抬高肢体使伤口高于心

28、脏 3)如果血渗透了绷带,不要去除,再加一块,出血时的处理方法,加压包扎止血法,3. 如果大出血或出血不止 止血带止血 四肢大出血 抬高患肢,用止血带在上肢上臂上13处或下肢大腿中上13处绑带(下加衬垫) 注意:急用止血方法,时间不超过11.5小时 指压动脉止血 :头部或四肢大出血 用手指或手掌,将搏动的出血血管(动脉血管)的上端压在局部的骨胳上 注意:急用止血方法,不可长时间用,出血时的处理方法,止血带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图2-48)。,鼻出血的止血方法 1)坐位或半躺,头稍前倾,不后仰; 2)用拇、食指紧捏鼻翼1015分钟; 3)冷水袋或湿毛巾冷敷前额及颈部; 4)药棉或纱布(巻结实)

29、填塞鼻腔; 5)以上方法都不止血,赶快送医院。,出血时的处理方法,三、意外事故伤害的急救常识,(一)烧烫伤,烧烫伤可分为两类:突发事故伤和生活意外伤。突发事故伤多来自室外(如火灾、建筑物爆炸或锅炉爆炸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多是生活意外伤(如开水、油锅、蒸汽、高压锅等的烫伤) 。,I度(主损伤表皮层,红斑为主): 皮肤发红、灼痛、无水泡,自愈,不留疤痕。 II度(伤及真皮层,出现水泡): 局部红肿、剧痛、起水泡,浅II度不留疤痕,深度遗留疤痕。 III度(皮肤全层破坏,出现焦痂): 皮肤坏死结痂、疼痛消失、不起水泡,愈后遗留疤痕或畸形。,烧烫伤的分类,1.立即脱离致热源 立即离开致热源,脱掉

30、或去除燃烧或浸热液衣物 2 .立即冷水降温(冷疗) 减轻局部渗出,挽救未毁损的组织 可用以下方法: 1)受伤部位置于冷水中降温 2)尽快凉水冲洗最可行有效 3)用冷毛巾、冰冷之物冷敷,烧烫伤的急救方法,3. 清洁、包扎或涂药 伤口冷疗处理后,用洁净的的纱布包扎 小水泡不弄破,大水泡用消毒针头刺破,赶尽液体,涂一点烫伤药膏,简单包扎,头、面、颈可不包扎。 4医院就诊 尤其I、II度大面积烧烫伤及III度烧烫伤,要到有烧伤专科医院就诊,采取及时、正规、有效治疗。,烧烫伤的急救方法,(二)中暑,中暑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的一种急症,在夏季、烈日下及高温环境中容易发生,常见的诱因是体质偏弱、睡眠不足、过

31、度疲劳等。 中暑的常见表现: 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 ,体温升高或四肢湿冷,可伴恶心呕吐、烦燥不安等,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抽搐、晕厥或神志不清,1迅速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平卧休息; 2发热用冷毛巾敷、洒精擦或温水浴降温; 3. 可喝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补充丢失水份; 4. 在额部、颞部涂清凉油、风油精,或服 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 5重症或昏迷者针刺人中穴或赶快送医院。,中暑的急救方法,1盛夏做好防暑降温 2. 高温环境不要久待 3. 多喝清凉解暑饮料 4勿劳注意休息睡眠 5. 必要时备好防暑药,中暑的预防措施,(三)骨折,骨折是人体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出现裂缝或断

32、开,并伴随有骨折部位局部的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或骨磨擦音等表现的一类意外伤害。多由直接或间接的打压、劳损或病理性骨折等引起。,1、骨折的分类 闭合性骨折:外观无创口的骨折 开放性骨折:外观有创口的骨折 2、骨折的主要表现 (1)骨折部位疼痛 (2)骨折部位畸形 (3)骨折肢体功能障碍 (4)骨折处有骨摩擦音 (5)其他表现,3、骨折的急救处理 骨折的处理原则:先抢救生命,再处理骨折 (1)生命抢救处理 止血、通畅呼吸道、人工心肺复苏 (2)骨折的处理 固定 夹板固定最有效 搬运 硬板担架搬运法,常见的骨折固定法,前臂骨折固定法,上臂骨折固定法,大腿骨折固定法,小腿骨折固定法,脊柱骨

33、折固定法,硬板担架搬运法,(四)溺水,溺水多因游泳或水中戏水的儿童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或遇到水中意外不能应对时发生,大量水、泥沙或杂草可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甚至呼吸停止,严重危及生命。,1. 使溺水儿童快速脱离溺水水源 游泳者下水救助溺水儿童脱离水源 不会游泳者抛物(长竹杆、绳索或木棍等)救助 2使呼吸道通畅 迅速清除溺水儿童口腔中的泥沙、烂草等,松解衣领,拉出舌头等,保持其呼吸道畅通。 3. 尽快倒出呼吸道的积水(呼吸心跳停止时省略) 俯卧挤或按压其背部,或者背起颠倒排水。 4. 进行心肺复苏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儿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抢救生命。切勿先倒水延误抢救时间。,溺水的急救方法,

34、(五)电击伤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触电的意外事故,如手触摸电源插孔、手碰触到漏电的电器或电线的断端、野外高压线电击等。,1.电击伤的主要表现 (1)轻症表现 感觉到肢体麻木或震颤,头晕、心慌、 无力,及惊吓,甚至晕厥等 (2)重症表现 击倒或跌落在地,引起外伤、骨折、脑 或内脏损伤,甚至休克或心跳呼吸停止 (3)触电部位的烧伤 2个或2个以上的发白或发黑的电击伤口,2. 现场急救措施 (1)立即脱离电源 立即关闭电源,或用非导电物从触电儿童 身上挑开或分离电线,切忌用手拉触电儿童 (2)必要时心肺复苏 (3)赶快送往医院,(六)喉、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多由于孩子误将食物(如豆子、果仁、果冻

35、等固体食物)或其他细小物品(如硬币、纽扣等)吸入气管引发,致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主要急救原则: 尽快清除口内和气管内阻塞物。,(六)喉、气管异物 现场急救措施: 1.直接取出法 如在可视范围内发现有异物阻塞气管,可试将手指伸到该处将阻塞物取出。 2.拍背法 使儿童头低位或头朝下,用手掌拍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部位,促使异物被咳出。 3.推腹法 使儿童仰卧,双手在儿童脐部腹壁向胸腹上后方冲击性推压,促使异物被咳出。,(七)药 物中毒,儿童把带有彩色糖衣的药物当成糖果吃,或者把有芳香气味的液体药物当成饮料喝,或者有时生病时吃错药等,当摄入的药物超过安全剂量时就会导致药物中毒意外事故的发生。 1、药物

36、中毒的表现 药物中毒的表现多种多样,摄入的药物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七)药物中毒,2、药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1)尽早发现孩子吃错药的反常行为。 (2)尽快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 (3)要促使药物排出或减少吸收。 (4)选用相应的解毒药,或送往医院解毒。 (5)如果中毒儿童呼吸停止,立即心肺复苏抢救。 (6)注意去医院时要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八)食 物中毒,儿童如果吃了微生物、农药或化学物质等污染的食物,或者本身有毒的食物,如毒蘑菇、苦杏仁等,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表现 一般在食用食物后16小时突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表现,严重者会发热、嗜睡、昏迷、

37、呼吸停止等危及生命。,(八)食物中毒,2、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止食用导致中毒的食物,并留取食物样品。 (2)如果中毒发生在进食后24小时内,可刺激催吐。 (3)如果中毒发生在进食后4小时以上,可多喝温水。 (4)对于细菌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可口服抗生素。 (5)对于出现腹泻的中毒儿童,不要立即服用止泻药。 (6)将症状重的儿童或急救处理后儿童,立即送医院。,四、儿童心肺复苏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就是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技术,简称CRB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最重要的现场急救技术。 同时别忘记呼叫120急救车,8岁以上

38、的儿童可采用与成人相同的心肺复苏术, 8岁以下的儿童要用小儿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与方法 1.检查判断 (1)判断患儿有无意识 拍足法(1岁内)或摇动法(1岁以上儿童,或摇动其肩部并呼叫其名字)看是否有反应。 (2)判断患儿有无呼吸 观察其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或用脸颊、手指部感觉患儿口鼻有无呼吸气流存在。,拍足法,摇动法,判断患儿有无意识的方法,脸颊感觉气流与胸部观察法,手指感觉气流法,判断患儿有无呼吸的方法,(3)判断患儿有无脉搏 可通过判断患儿有无脉搏来判定心脏是否跳动 1岁以内婴儿:指腹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感觉脉搏 1岁以上儿童:指腹触摸颈两侧的颈动脉感觉脉搏,婴儿脉膊检查

39、法,颈动脉脉膊检查法,判断患儿有无脉搏的方法,(3)判断患儿有无脉搏 可通过判断患儿有无脉搏来判定心脏是否跳动 1岁以内婴儿:指腹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感觉脉搏 1岁以上儿童:指腹触摸颈两侧的颈动脉感觉脉搏 注意:以上三个步骤要快速(1030秒)完成 如果紧急,可省第(3)步骤。,2.人工呼吸 (1)打开气道 “仰头抬颏法”,仰头抬颏法,2.人工呼吸 (2)“口对口”人工呼吸 1岁以上儿童都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人工呼吸 (3) “口对口鼻”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1岁以下,“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3.胸外按压 (1)婴儿胸外按压 “双指胸外按压法”与“双手环抱胸外按压法”,双指胸外按压法,双手环抱胸外按压法,3.胸外按压 (2) 18岁小儿胸外按压 多用“单掌胸外按压法”,单掌胸外按压法,3.胸外按压 (3) 8岁以上儿童胸外按压 “双掌胸外按压法”,双掌胸外按压法,注意: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以5:1为宜 手法的准确、到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指征:患儿神志清楚、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面色转红润、四肢温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