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3901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他行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共面性:轨道平面近乎在一个平面 近圆性: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 地月系,总星系 (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 (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 (2)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

2、大气; (3)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形成适合生命活动所需的液态水。 外部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太阳源源不断的提供太阳辐射能,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动植物生长的光和热。 (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3.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H He+能量,高温 高压,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

3、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发生在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色球层的耀斑。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1)、扰乱电离层,使得无线电短波受干扰甚至中断。 (2)、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 (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 (5)、疾病的引发等等。,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经线的特点:(1)指示南北方向 (2)每条经线呈半圆,正相对的2条将地球平分为两半 (3)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4)两经线之间的距离,在赤道上最大,越往两级越小,补充-

4、1.经线和经度,几条重要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也是起点 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经线的长度是赤道周长的一半 相距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约111KM, 例如在东经30度经线上两点20N与21N之间距离为111Km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20W与160E两条经线;20W 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补充-2.纬线和纬度,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距离南北极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的特点:(1)指示东西方向 (2)除了两个极点,每条纬线自成圆圈 (3)所有纬线不等长,赤道最大,越往两极越小,极点处是两个点 (4)所有的纬线都平行,重要的纬线

5、 赤道(0) 北回归线(2326 N) 南回归线(2326 S) 北极圈(6634N) 南极圈 (6634S) 重要数据:赤道长40000Km,相距一个 经度的赤道长 111Km,越往 两极距离越短。,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坐标(纬度位置,经度位置) 例如点A(6634N,0),点B(0,90E),点E(2326N,180),0,2326,自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速度,角速度,线速度,(除两极外,全球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 又无线速度,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区形成地方时差,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6、空看,呈顺时针,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真正周期),注重应用,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比较自转和公转:,公转运动:,1.轨道:,2.方向:,4.周期:,3.速度,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自西向东(如图示),恒星年,近日点:快,远日点:慢,5.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公转中,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3.21,6.22,9.23,12.22,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 赤道面:赤道所在的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7、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 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 例:黄赤交角大小与五代范围的关系? 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变小 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小,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扩大,太阳直射点的的纬度+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纬度=90,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它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春分日3.21,夏至日6.22,秋分日9.23,冬至日12.22,次年春分日3.21,北回归线,南回归线,2326N,2326 S,赤 道,0,1.昼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晨线:沿地

8、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变为昼 昏线:沿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变为夜 注: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晨线上各地同步日出,昏线上各地同 步日落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00。,三、昼夜更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2)区时: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每时区跨度15。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我国采用 东八区 的区时,即120E时间。 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时区数=经度数15 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为时区数,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1为时区数,2.地方时、

9、区时和时区 (1)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东加西减),区时的计算:时区差 区时差 “东加西减”,2009海南,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基本保证不在深夜,D,(3)日界线 位置固定不变(人为规定的):180 经线(自西往东 过了180度经线日期减一天; 位置不断变化(自然存在的):0时经线 (自西向东过0时 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10、。),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面积,N,旧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面积,0时日界线,180日界线,四、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应用 :河流流向的判断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所以河岸较缓的一侧为左岸较陡的一侧为右岸 不同半球发射炮弹时精准率的要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短夜长,北半球为例,昼渐长夜渐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五、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

11、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计算: H=90 |所求地地理纬度直射点地理纬度| 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而回归线到极点之间没阳光直射。 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刚好相反。,关键点 a极点:判别南北半球、日照图所示季节及日期、时刻等问题的关键。 b太阳直射点: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及其经度,可以计算全球各地的时刻;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及其纬度,可以判定图示的季节及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c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地区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因而赤道

12、上的地点任何日期都是6时日出, 18时日落。 d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判断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 e 晨昏圈与极圈(出现极昼的纬圈)的切点是0点(24点),与之相对的经线为12点;晨昏圈与极圈(出现极夜的纬圈)的交点是12点。 f.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日出日落的时刻,总结,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 太阳入射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 基本图形的绘图要点记牢,关系清楚,地球上五带中的带相同;,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时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同;,同一纬线,季节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所处的高、中、低纬相同;,所处的南北半球相同。,所处的东西半球相同。,自转角速度、线速

13、度相同;,自转角速度相同;,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晨昏线的摆动规律,2009海南,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基本保证不在深夜,D,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 横波S :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 纵波P :波速较快,可以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 2、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横波,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大 古登堡

14、界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横波突然消失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限,可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其下约至400Km处为岩浆的发源地,称为软流层。 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先有垂直运动,再形成水平运动。),注: 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对应高空为高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对应高空为低压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例子: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高,低,高,低,高,低,高,低,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城 市,郊 区,郊 区,由郊区流向城市,由郊区流向城市,28,低,高,谷风,山风,山风与谷风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