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4921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二十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二十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二章.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第二十二章,引 言,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传播和流行。 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 录,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特征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抗原变异 分 类 致病力 免疫力,第一节 病原学,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 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 毒,多为球形,直径80 120nm 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 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 两种表面抗原,即血

2、凝 素(HA)抗原和神经氨 酸酶(NA)抗原,第一节 病原学,图22-1,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变异种类 抗原漂移 抗原转换 变异机理 基因突变 基因重配,二、抗原性变异,第一节 病原学,三、分 类,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第一节 病原学,抵抗力 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 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致病性 甲型 人类和多种动物 乙型 感染 人 丙型 人和猪(致病性较弱),四、致病力,第一节 病原学,体液免疫 血凝素抗体 神经氨酸酶抗

3、体 核蛋白抗体 细胞免疫 局部免疫,五、免疫力,第一节 病原学,流行概况 流行分布 超额死亡率,第二节 流行特征,全球流感流行的特征 4次新亚型的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 大流行期间,流感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 多数情况下,新的亚型出现以后,旧的亚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第二节 流行特征,一、流行概况,我国流感流行的特征 流行仍以甲型为主 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广泛,发病率高 无论是新亚型出现,还是抗原漂移后亚型内出 现的新变种,国内流行毒株与国外的基本一致 自1977年H1N1再现后,H3N2与H1N1在人群 中共存,第二节 流行特征,表22-2 19531999年我国流感流行情况与病毒型别,流感流

4、行北方重于南方,而且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 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型病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第二节 流行特征,时间分布 季节性 长期变异 人群分布 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 发病率615岁最高 年龄 发病率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二、流行分布,第二节 流行特征,周期性 暴发,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即超过相近的几个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部分 由此计算出的绝对死亡数称为“超额死亡人数” 较准确地反映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三、超额死亡率,第二节 流行特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三节 流行过程,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5、 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 学龄儿童是使流感流行范围扩大的主要传染源 动物传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 猪可能是人流感病毒的一个贮存宿主,亦可能 成为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重组的场所,一、传染源,第三节 流行过程,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而传播,第三节 流行过程,二 、传播途径,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第三节 流行过程,三、人群易感性,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温度和湿度 自然灾害 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 居住环境,第三节 流行过程,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监测 流感疫

6、苗 药物预防 疫情暴发的控制,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调查原则 注意研究样本 对从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样本得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差异较大时应分别描述,研究单位宜小不宜大。 临床病例的确诊 无论在平时对流感的监测,还是对流感流行的诊断均须注意要有明确的诊断依据。 减少错误分类,一、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流感监测目的 了解、掌握我国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 掌握我国流感每年的流行株及其构成 分析我国流感代表株与WHO年度推荐的疫苗株的抗原相关性 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疫情 监测内容 疫情监测 病原学监测,二、疫情监测,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疫苗接种通常是预防流感的

7、重要措施,但流感疫苗的效果至今仍不十分理想,不能控制流感的流行。 疫苗种类 灭活疫苗 活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三、流感疫苗,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疫苗种类的选择 疫苗接种对象 推荐有患重流感危险的人以及某些特殊的人群接种 接种疫苗的时间选择 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 剂量及间隔 成人和3岁以上儿童,接种1剂,0.5ml 636个月儿童,接种两剂,每剂0.25ml,间隔46周,疫苗应用,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接种途径 建议采用肌肉、皮下注射接种流感疫苗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 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 抗原成分,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8、预防策略 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 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 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 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对接触者的措施,五、疫情暴发的控制,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病原学 流行概况 流行过程 临床特征 预防措施,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甲型流感病毒 A型 人、猪、马和禽致病 核糖核蛋白抗原 B型 C型 仅对人致病 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 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 对热比较敏感 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一、病原学,第五节 人感

9、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全球概况 1997年5月 香港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该月在当地从3岁男孩体内分离到H5N1病毒 2003年2月 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 截至2006年8月23日 全球共报道241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141例,二、流行概况,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国概况 2006年8月8日卫生部公布 追溯诊断2003年11月底的一个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 截至2006年8月23日,中国确诊病例达21例,其中死亡14例,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

10、的鸡、鸭、鹅等家禽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 经消化道感染 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 易感人群 人类对禽流感普遍不易感 发病人群中以12岁以下少年儿童居多,病情较重,三、流行过程,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或生活居住在禽流感暴发的疫点 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 在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禽流感的潜伏期 H5N1亚型感染病例潜伏期一般为13天 通常7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四、临床特征,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为发热,热程17天 不同亚型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 病人 阻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疫苗接种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五、预防措施,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