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7150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铸模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压铸模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压铸模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压铸模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压铸模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铸模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铸模设计规范.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压铸模设计规范 1. 模具设计图面制作2. 模具等级&钢材之选用3. 模 座4. 公模与母模5. 灌点及流道系统6. 排 气7. 滑 块8. 顶出系统9. 控温系统10. 模具设计检查项目 模具设计图面制作 1. 所有模具组立图需能完整表示出模具结构, 其图面应含一公,母模平面图, 纵向与横向剖视图, 和其他足以清楚表示模具结构之详细及剖视图.2. 每张图面需有图框, 右下角要有标签栏.3. 每张模具组立图需有材料栏, 其内容应含零件名称, 材料尺寸, 硬度, 零件在图面的编号及所需之数量.4. 标示出所有模板, 镶块尺寸及模座的长, 宽, 高.5. 标示”天侧”(TOP OF MOLD)于

2、模具天侧及”基”(OFFSET)于偏移之导柱.6. 画出完整之水路于平面及剖视图上, 至少标示一个不同水路的尺寸及水管接头,并标示”IN”,”OUT”及编号于水路进出侧. 水管应制成沉头型式. 7. 每个进料点需以详图标示.8. 为易于辩认各零部件, 可使用下列代号: (1) GB-导套 (2) GP-导柱 (3) RP-回位销 (4) ST-停止销 (5) SP-支撑柱9. 标示锁模块, 吊模孔位置与尺寸.10. 标示主流道及分流道尺寸. 模具等级&钢材之选用 模具等级1. CLASS A1.1 要求寿命: 100万模次1.2 说明: 用于要求快速生产或非常高之生产量, 产品尺寸要求严格,

3、模具以最高品质之钢材制造而成. 模具费用高昂.1.3 钢材:A) 模座: RAMAX 不锈钢材料, HRC3438.B) 模仁: ELMAX, STAVAX或CORAX不锈钢材料,需热处理至HRC54以上.C) 滑动件: 须与模仁不同材料(整面滑块可使用与模仁相同的钢材),硬度相差4以上,并作氮化处理. 耐磨块,压块须与滑块不同材料, 可与模仁材料相同. 所有滑动件必须开油沟.D) 附要求: 钢材于EDM加工或焊补后, 需再行热处理以消除应力及与始钢材硬度均一. 2. CLASS B2.1 要求寿命: 50万模次3.2 说明: 用于中高产量, 及精密的公差要求. 这是高品质,高价格的模具.2.

4、3 钢材: A) 模座: P-20或AISI-4130, 硬度为HRC2832.B) 模仁: SKD61, S136. 硬度为HRC50以上.C) 滑动件: TDAC,NAK80,DH2F或H-13, 热处理+氮化处理, 硬度为HRC4852, 需使用耐磨块时,材质为SK3-SK5(HRC5256), 所有滑动件必须开油沟. 整面滑块可使用与模仁相同的钢材.D) 附要求: 钢材于焊补后, 需再行热处理以消除应力及与始钢材硬度均一.3. CLASS C3.1 要求寿命: 30万模次3.2 说明: 用于中低产量.3.3 钢材: A) 模座: S50C或S55C, 硬度为HRB8590.B) 模仁:

5、 NAK80, TDAC, P20. 硬度为HRC3842.C) 滑动件:所有滑动件必须开油沟. 整体滑块可使用与模仁相同的钢材. 模 座1. 模板需加装4支导柱及导套, 超过2.5吨的模具加装黄油嘴. 2. 支撑柱使用螺丝固定于公模板, 其数量及位置需足以抵挡射出压力而不致造成公模板变形, 尤其灌嘴附近.3. 导柱直径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加大并且长度至少为模座厚度约减5mm.4. 导柱伸出模座部分不可超出总长的3/4.5. 当需要微动开关控制模具动作顺序, 以保护模具时, 必须确实将其安装妥当.6. 导套底部要有良好之排气槽. 7. 侧滑块退至行程底必须有固定块固定其位置, 不可使用弹簧定位柱

6、或过小之螺栓.8. 模板之间连接至少需要34个沉头螺丝, 并且超过50磅的结合力.9. 每块模板四周边缘需加上C2倒角.10. 模具装置有油压缸, 冷却水路接头, 电子接头等时, 如妨碍模具安置则需有垫脚, 以确保模具正确放置方向.11. 开模行程必须容许成品可落下及机械手臂操作. 12. 模脚于操作员侧面, 必须加工模具标签凹槽, 以便装置财产标签.13. 模具无论大小组, 公母模分模面处制作锁模块(14个), 以防止模具吊运过程中模具开启.14. 锁模槽直接开在母模板和模脚上. 模具大小必须符合相应机台规格. 公模与母模4. 公模仁与母模仁须刻字表示出基准边.5. 公母模仁硬度必须高于HR

7、C50, 易断裂的局部或较厚除外.6. 所有公母模仁及镶块皆须表面硬化处理.镶块底部须刻标号.7. 模仁尽可能不分割镶块, 以防止毛边过多.但一些RIB较深/较多的可以考虑加.8. 公母模仁固定螺丝至少需有50磅的结合力. 螺丝从反向固定.9. 所有拔模方向的产品侧壁均需加拔模角, 母模方向大于公模方向0.52, 所有拔模均需减肉加铁, 以便后续修模. 10. 模具不可含有斜顶出结构, 对倒勾部分可另外加工. 可以含有滑块结构.11. 公模仁分模面处比模座表面高0.5mm, 母模仁分模面处与模座表面相平.12. 所有靠破面侧壁需有至少5拔模角度.13. 公母模仁精加工前要测试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8、14. 最后抛光方向须与脱模方向相同, 公模表面粗糙度比母模表面粗糙度至少低一级,以便成品不黏母模.15. BOSS孔底部可做成圆入子, 入子尺寸取整数遵循内大外小的原则. 入子与模仁间 隙不超过0.0130.025mm. 16. 重量超过20Kg的模仁要做至少2个工艺螺丝孔, 模仁四周倒C2角, 以便加工搬运.17. 产品肉厚尽可能均匀. 产品肉厚比超过1.2时, 不可直角转折, 须用R,角度或曲面 过渡, 以利淌流.产品肉厚比超过2.0时, 一般要做偷肉, 以防产生消水现象. 18. BOSS长径比一般不超过8. 长径比超过4时, 为便于充填, 开口周围倒0.30.5 C角或R角.19.

9、RIB,定位柱肉厚一般不低于过0.5mm, 长径比一般不超过15, 长径比超过5时, 开口周围倒0.10.3 C角或R角. 长径比=B/A或D/C 20. 对于公母模相靠破部分, 为防止公母模错位, 公模部分单边可偷肉加铁0.050.15mm. 灌点及流道系统1. 流道设计不可有直角转弯现象, 应以圆弧改变方向.2. 流道大小, 以成品重量,进料点数量及流道长度为考量依据.3. 流道断面形状采用梯形结构,宽厚比一般为3:11,底部倒R13,侧面单边做510,以利脱模. 灌口、分流子的斜度根据成品重量, 流道大小而定, 一般为510. 4. 流道系统以流动平衡为优先考量. 对于一些肉厚较大, 靠

10、破,形状较多等不易充填的部分, 须增加GATE或流道尺寸. 对于侧面进料的产品, 如中间有靠破部分,须采用搭接促进淌流, 并选在易于充填产品的地方.5. 流道,灌点尺寸位置需经由模流分析决定, 当无模流分析时, 由小尺寸做起. 模具图面需有进料点放大图, 并详细标示尺寸.6. 流道末端, GATE对面, 大的靠破处及模流分析不易填饱的部分尽可能增加冷料井, 冷料井要有13mm的缓冲区. 冷料井有半圆形和梯形的形状. 7. 進料點應選在有利於沖填、流程較短、不會對型芯產生直接沖擊的地方。 排 气1. 气槽一般开在公模上, 而不开在母模. 气槽的深度在0.050.15mm.2. 流道的转折,尾端处

11、, 冷料井处, 靠破处, 模流分析不易填饱的部分均需开气槽. 气槽不宜开在冷料井的中间处, 以防出现噴射或堵塞气槽的情况, 一般开在侧边. 3. BOSS部分如可能可加圆PIN增加排气. 滑 块1. 滑块所用材质一般与模仁不同, 硬度相差4左右. 耐磨块, 导块材质需与滑块不同. 滑块, 耐磨块要开油沟. 滑块如允许尽可能加导块, 以定位和滑动.2. 滑块行程 = 成品脱出 + 35mm. 回位弹簧的数量及型号根据滑块的大小与行程而定. 3. 斜撑柱的直径,长度根据滑块的大小与行程而定, 一般选用标准规格. 其角度选在1025,但一般不超过22.斜撑柱的材料可选用SKD61或SUJ-2, 表面

12、热处理. 4. 滑块上一般不开流道, 如确实要开, 须用油压缸控制其开模顺序. 其它需要控制开模顺序的滑块结构也需用油压缸. 油压缸要確實安装妥当.5. 滑块上成品部分較大時,須開气槽。 顶出系统1. 至少需要2個機械頂出螺絲孔,頂出螺絲孔位置根據機台規格而定。2. 需安裝停止塊,以限制頂出行程超出實際必要行程。3. 支撐柱須比模腳高0.050.15mm,回位銷比分型面低0.020.05mm。4. 頂針須先排在脫模困難的地方,比如BOSS,RIB,較深的產品等處。頂針排置時要考量頂出平衡。如水路排布干涉時,可將頂針適當移動。冷料井處須加頂針,如用頂針兼做冷料井時,其深度為11.5D。頂針的排布

13、須足夠超過成品的包模力。 5. 頂針直徑一般規格有1、1.5、2、2.5、3、3.5、4、4.5、5、6、7、8、10、12、14、16等標准。根據產品面積盡可能排大尺寸的、標准規格的頂針,一般不小於3mm。如頂針直徑小於2mm,須做成雙節形式。 6. 用作頂料道,冷料井的頂針長度可比產品低並取整數外,其它頂產品的頂針要比產品高0.030.10mm。如果頂針上有靠破部分,其長度與產品等高。 7. 頂針端部如有形狀,其靠肩需做防呆。對於面積較大,表面平整的產品,如PANELBEZEL, 为防止頂出時產品變形,四周頂針端部需做台階形狀,其深度一般為0.20.5mm。 8. 模板處的頂針孔須做偷肉。

14、頂針直徑小於3mm的,偷肉0.5mm;直徑大於3mm的,偷肉1mm。頂針與模仁滑配部分長度一般在20mm左右,超出部分做偷肉,滑配部分的間隙為0.020.03mm。頂針孔的最薄壁不得小於0.6mm。 控温系统1. 模具壓铸前,須先预熱以消除應力。预熱溫度镁鋁合金一般為230280。2. 模具冷卻方式有直接冷卻(如水、油管冷卻)、間接冷卻(如銅棒冷卻)。一般采用直接冷卻的方式,水管的排布方式有循環式和平行式,平行式要比循環式冷卻效果好,其進出溫差較小。對於一些較小的產品可以采用循環式,而大的產品則選擇平行式好些。3. 水管直徑一般在610mm間,水管牙为PT1/4。水路至側壁或產品面的最小距离為

15、4mm。距產品面的最大距离不超過2D(水管直徑)。產品肉較厚,灌口附近要排水路。灌口,分流子處的冷卻水管長度排至比頂面低5mm。4. 大的滑块或大的鑲截塊上須加冷卻系統。如果產生干涉,可采用雙層冷卻。 模具设计检查项目序号内 容YES/N0备注 1是否使用最新版本之成品? 2機台的最大開啟空間與頂出行程是否足夠模具移動並將成品頂出? 3成品是否正確MIRROR於模具面? 4是否有導柱偏移? 5是否導柱比其它任何零件先行進入? 6模具組立與拆卸是否容易? 7脫模角是否被指定或容許? 8是否放收缩率? 9模板強度是否足夠? 10頂出是否足夠? 11控溫系統是否畫出並標示詳圖? 12水孔進出是否與機台橫桿及夾模位置干涉?冷卻是否足夠? 13頂針是否足夠?是否采用規格品? 14鋼材種類是否合於模具要求? 15是否備有吊模孔?是否於適當位置?吊模孔是否足以承受模板的重量? 16浇道、灌點、冷料井與排气是否詳圖標示? 17分模线、滑块、灌點產生的可视线是否可以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