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7753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9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辩证发展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基本问题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八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结 语:哲学与人生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特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变革;着重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谨的科学哲学体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

2、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卓越贡献;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当代科技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是什么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特征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第一节: 哲学是什么,一“哲学”词义 1.“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由“爱”(Philos)和“智慧”(Sophos)两字组成,为“爱智慧”.后来,它在世界各

3、国的语言文字中得到广泛使用. 2.在汉语中“哲“字释为“智慧“.“聪明“.“贤明“等等.含有通晓事理之意.“哲“之为“学“.从字面上讲,就是给人以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二哲学的研究对象,(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总是存在于人们观察和处理具体事物的态度和方法之中;用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方法论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把人们的世界

4、观以理论化的形式加以高度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以总体的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则是不系统、不自觉、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逻辑的。,(二)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偏重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它们研究的是物质世界的特殊领域的本质及其规律。 2、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3、关系:(1)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萌芽于远古关于灵魂和肉体、

5、神和人间世界的观念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是研究和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是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4、为我们理解全部哲学史和全部哲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线索。,二哲学基本派别和历史演变,唯物主义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某一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或“原初”物质组成的,万物由它而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的“水”、“火”或“原子”等等。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

6、,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相适应,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 坚持主观精神即个人的心灵、观念、主观精神或主观意志当作世界的本质,认为万事万物不过是我的“感觉”、“经验”、“意志”、“情感”的产物。比如:慧能:“仁者心动” (2)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客观精神即虚构出来的“道”、“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神”、“上帝”等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 不过是这个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例如:“命中注定”“时也、运也、命也

7、”等观念。,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风动,幡动,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从“逻辑先在性”看哲学唯心主义 1、在对人的认识非直线的思考中,也就是在对人类认识的复杂性的思考中,我们首先应当考虑“时间先在性”和“逻辑先在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2、从总体上看,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问题,可以分为“自在”与“自为”两种情况。 3、主体对客体的“优先地位”,只能是一种“逻辑”上的先在性,而绝不是主体的情感、意志、思维等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词义的演变 辩证法:来自古希腊文的“对话”、“论战”。从一开始就是和矛盾的问题联系在

8、一起。 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分 普遍联系、发展、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3)辩证法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 认为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一切皆变皆动.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始于康德的天体演化说,到黑格尔典型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得到了系统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哲学简史 原始社会无哲学 实践水平的低下决定智力水平的低下。没有余暇去从事专门的脑力劳动,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体系的哲学还不可能产生。但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对立的萌

9、芽。,2、中国哲学主要发展阶段,(1)先秦哲学 (2)秦汉时期的经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 (4)隋唐时期的佛学 (5) 宋明时期的理学 (6)清代朴学 (7)五四的科学与民主,3、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1)古希腊哲学 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中世纪哲学 : 经院哲学集中于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 (3)近代哲学 1517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 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

10、段。 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 (4)现代西方哲学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背情景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内在矛盾的加深,导致1825年的经济危机 政治上:三大工人起义,无产阶级开始要求登上政治舞台 ,从而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2)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3)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可能性,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者致力于制度的评析 古典政治经济学着力于财富增长

11、论 德国古典哲学对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作 哲学思考和动态分析。 他们的主观努力,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是内在统一的 时代课题决定其体系的内在统一 揭开历史之谜,揭开资本主义之谜,与揭开无产阶级之谜息 息相关。 内容上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理论 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研究经济关系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论证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学说未来趋势。,(一)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深刻变革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与“科学的科学” (二)实现了哲学内容的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来的哲学是唯物主义与

12、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是分离的。 (三)实现了哲学社会作用的深刻变革 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把解释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原来只知道解释世界。 (四)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昔日的哲学缺乏实践性,忽视大众的实践活动。,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毛泽东: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是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是关键。,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

13、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它正确地反应了时代的潮流 (2)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地优秀成果 (3)它以实践为基础,不是教条,而是行动地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 (1)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2)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当今世界出现的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1、科学主义思潮的演变 (1)第一代:孔德、穆勒、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2)第二代:马赫、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 (3)第三代: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卡尔纳 普的逻辑实证主义 2、人本主义

14、思潮的演变 (1)第一代: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 (2)第二代: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3)第三代: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1、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物质观、时空观、意识的本质) 3、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宇宙的起源、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意识与物质世界 第三节:人的实践与物质世界 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党的思想路线 返回,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掌握世界的物质性,了解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

15、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揭示人类社会不过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状态,明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及它对物质的依赖关系,确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二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形式,(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1)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2)批判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节

16、:意识与物质世界,一、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1.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形式是主观的:表达形式、反映程度因人而异。但主观形式是反映客观内容的,其主观差别都有客观依据。,“他们显然是英国人,” 英国人肯定地说 “他只有一个苹果, 却送给了她吃。”,“不!”法国人说, “他们一起裸体吃水果, 一定是法国人。”,“他们是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斩钉截铁地说, “他没穿衣服,几乎没东西吃, 却仍然以为自己在乐园里。”,幽默: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俄罗斯人一同欣赏一张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的画

17、,第三节:人的实践与物质世界,一、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一)科学的实践概念 康德:实现人的意志自由和自主的主观精神活动; 黑格尔:实践是“绝对观念”的一种精神活动而已 马克思: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物质活动。 (二)实践的结构:实践主体、客体和手段 (三)实践的功能: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二、实践的特点和基本形式,(一)实践的特点 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 1、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践 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 2、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实践 阶级斗争 改革与服务工作实践,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党的思想路线,一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世界

18、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 二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辨证发展,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第二节: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范畴,返回,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在科学地揭示“世界的物质性存在”及其“实践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世界的存在状况”问题。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根本对立,自觉用联系的、发展的从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全面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特别要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19、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明确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理论根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理论依据;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二、 世界的辩证发展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的哲学寓意 ?,第二节: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矛盾、逻辑矛盾、辩证矛盾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2、逻辑矛盾:在

20、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3、辩证矛盾:指客观事物固有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也就是任何客体或过程内部所包含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祸福得失之间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马带匹马回来儿子骑马摔断腿免从军 世界万物地命运,不少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之不幸,可能会带来有幸,自己有幸,可能也会带给别人不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李以苦存,井以甘竭” “虎死于皮,鹿死于角,熊死于掌,象死于牙” “阳光总在风雨后” 懂得输才会嬴,项羽不懂输,最终输;曹操华容道低头认输懂得输,最后嬴。 知足还要知不足:知足是对自己的肯定与鼓励;知不足是对自己的鞭策与警示。

21、,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共性。,(二)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每个不同的事物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 、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 有各自的矛盾特殊性。 、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 特性。 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 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辨证关系 (1)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出来 (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2、.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 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特殊的东西, 而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普遍的东西.所以,共性和个 性往往是相对的 白马非马论 : 公孙龙说:马名形也,白名色也,色非形也,形非色也,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有何错误?,三.矛盾分析的方法,(一)内因和外因 (二)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的分析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五)两点论与重点论,质量互变规律,一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一事物的质:质是什么? 二事物的量:量是什么?,握沙的哲学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妈妈提了一个问题:“妈妈,婚后该怎么把握爱情呢?” “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

23、呢?”母亲诧异道 “那爱情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问。 母亲听了女孩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蹲下,从地上捧起沙子,送到女儿地面前。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撒落。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待母亲再张开手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圆圆满满的形状也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女孩点头体会出什么哲学道理?你知道吗?,其实,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越容易失去爱情。 人生中许多事情也是如此:过犹不及,一超过那个度,

24、也就毫无美感可言,也就空有手中余沙的惆怅与无奈了。这就是: 度-质与量的对立统一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笨人吃饼,佛教有一部百喻经,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人饿了,狼吞虎咽吃了一个饼子,没有吃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干,吃了一半,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面自作聪明的说:“我今天吃饱了,是因

25、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知道这半个饼子能吃饱,我就不会吃那六个饼子了”。 这违背了什么哲理?,2.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 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局部性部分质变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也会出现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体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局部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仍属于度中的部分量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辨证的否定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如遗传基因。 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如变异基因。 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肯定和否定的对立:两者在事物的内部中处于相互对

26、立、相互斗争。 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在一定的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肯定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 否定又是肯定,否定包含着肯定。,辩证的否定观,自我否定 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扬弃”) 在对待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复古 主义、排外主义和全盘西化。,二否定之否定是辩证的过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 ()上升性或前进性是螺旋式发展的一个根本特征。 ()周期性是螺旋式发展的另一重要特征 螺旋式发展的特殊性 ()不同性质的事物有不同的否定方式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也表现为各种特殊的复杂情况 一种是前进中的“回复”或“复归”。 一种是

27、前进中的“倒退”或“逆转”。,第三节: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第四章:认识的本质与过程,第一节: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第三节:认识过程的动力机制,返回,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阐述了认识的本质及发展的辩证过程和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发展的规律。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了解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把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明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树立

28、实践第一的观点;掌握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和一般规律;了解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深刻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划清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掌握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规律;,第一节:认识的基础和本质,一.认识的发生 1、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发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社会劳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器官的进化 3、社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往和语言的产生,在劳动中长知识,我懂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践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包括,主体客体化: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客体主体化:客体的本质属性体现在

29、主体上,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三认识的基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四、认识的本质,(一)认识的反映性 认识的反映性是指人的认识只能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且在认识中一定要包含被反映的客体具有的某种内容的特性。 (二)认识的本质能动的反映论 1、反映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2、选择性和建构性的统一 3、建构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二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好香!,好吃!,好看!,总体如何?,我还想吃 昨天的菜,第二天,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表象:事后的“回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

30、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对立,现象与本质 具体与抽象 直接与间接,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三.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然性 (1)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使认识物化或对象化即变为现实,精神力量化为物质力量。 (2)实践本身的要求:理论服务于实践同实践要求理论指导是一致的。,四.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和实践必然

31、是一个无限发展无限深入的过 程.表现 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符合认识论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第 一 阶 段( 1978.10-1982.8) 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 二 阶 段 (1982.9-1987.9) 十二大: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第 三 阶 段 (1987.10-1991.12)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姓“社”还是姓“资”),第 四 阶 段 ( 1992.1-1997.9) 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姓“公”还是姓“私”),第 五 阶 段 ( 1997.10-至今

32、) 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计划”还是“商品”,六、认识的辩证思维方法,(一)归纳与演绎分析方法 (二)分析与综合的认识方法 (三)抽象与具体的认识方法 (四)历史与逻辑的思维方法,第三节: 认识过程的动力机制,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与谬误 二、实践过程的真理与价值的矛盾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二)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基本问题,第一节:社会历史观及其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二节: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性 第三节: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返回,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观

33、的基本问题 ,从社会的实践本质出发,科学地分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深入揭示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明确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等一般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明确历史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的学说;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区别,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深刻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特别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第一节:社会历史观及其社会的本质,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

34、社会意识 3、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考察了思想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原因;没有说明群众的活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性,一、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二、劳动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第三节: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一地理环境 二人口因素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第六章: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二节:社会的政治结构 第三节:社会的观念结构 第四节: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返回,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解社会的基本结构。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明确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

35、础,由各种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其基本构成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明确这一理论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依据及重大意义。,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社会观念构成,社会观念特性,社会观念功能,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所有制关系,分配、消费关系,交换关系,上层建筑,个人与群体,心理与意识,不同步性 不平衡性 历史继承性 反作用,反映、反作用 调控主体,形态与非形态,

36、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节: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节: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五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返回,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明确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明确科学技术及其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理解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生产力,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经济基础,变革,性质,阻碍,促进,变革,性质,促进,阻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的发展,第八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第一节: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返回,教学目的和要求,全面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掌握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科

38、学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了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懂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一.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 (一) 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社会进步的根据,二、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社会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二)社会进步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三)社会进步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四)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第二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一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 方面,而是

39、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一)价值的本质 客体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 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价值的产生离不 开人的劳动和创造) (二)人的价值,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使潜在人体的各种本质力量获得最充分最全面的表现和发展 通过实践把人的本质对象化 人类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 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 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各个方面的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2、人的自由发展:指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地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 3、人的充分发展:指人的才能和能力向着更高程度地发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40、(一)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也离不开社会关系 (二)人的发展的三种形态 1、人的依赖关系阶段 2、人的独立性阶段 3、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的阶段。,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一)解放是指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 1人成为自然的主人 2人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二)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结语:哲学与人生智慧,本章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串讲全课程的主要线索,说明哲学原理的智慧作用,并用以考察人生问题,以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一节 把握哲学体系 第二节 哲学与智慧,(一)、导论,哲学,哲学基 本问题,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特点,功

41、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二) 唯物论,物质,意识,物质观 的发展,运动 (静止),时间,空间,起源,本质,作用,对立统一规律,发展,质量互变规律,联系,内容与形式,五对基本范畴,逻辑与历史,现实性与可能性,(三)唯物辩证法,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四种思维方法,三大基本规律,矛盾,现象与本质,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四)认识论,认识的发生,旧 认 识 论,认识的发展,实践,真理,价值,认识的结果,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五) 唯物史观,社会的基本结构,

4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直接动力 强大动力 有力杠杆 人民群众,社会进步,人的本质、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历史观,社会本质 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社会的物质基础,第二节 哲学与智慧,一、什么是智慧? 汉语智慧:对事物能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英语wise: 方法、方式、态度;智慧的、聪明的、贤明的、明智的、明白的。 智慧是能够高效地、深刻地、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如,诸葛亮) 智慧:宇宙之机,人生之道,即万事万物普遍适用的方法-哲学方法论。,二、智慧中的人生设计,(一) 智慧:生产力是社会的最终动因

43、人生设计:做一名推动社会发展的劳动者 劳动是一个人的生存前提。 劳动者永远是光荣的。 凭劳动吃饭永远是最安全的。 社会因劳动而发展。 祖国因劳动而富强。 个人因劳动而实现自我的价值。,(二) 智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生设计:做一名掌握先进科技的劳动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要求我们要有世界性的眼光 知识经济的特点要求我们成为掌握先进知识的一代新人。 当代世界竞争,最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掌握先进科技的劳动者。,(三) 智慧: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人生设计:掌握先进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组织者。,新时期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德、智、体、美,其中德为首。 亚里士多德:美德即知识。能形成美德的知识-

44、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的先进的传统文化,西方的优秀的文化。 只有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四) 智慧:人民群众是创造者人生设计: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安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个人的价值的正负大小归根结底是看人民群众的态度和评价。 一切有益于人民的人,都不会被人民所亏待和忘记。 一切有害于人民的人,最终都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五) 智慧:一切从实际出发人生设计:现在要搞好学习,作为学生,我们最大的实际是什么呢?努力成才! 要成才就必须搞好学习。 任何在这个问题上的奇思怪想,都是脱离了我们自己

45、最大的实际。,(六) 智慧: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再到新量变的过程人生设计;在人生道路上要把远大目标同脚踏实地学习工作结合起来。,要有远大的目标。 目标的实现要定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不要急。 目标的实现有一个过程,眼光要远些,远些,再远些。 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定要踏实,踏实,再踏实。,(七) 智慧:要抓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生设计:现在抓住学习这个重点,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重点是关系到全面和长远的事情。 这个事情不是玩,不是谈恋爱,也不是急于找工作,而是学习。 学习中重点,在大一,是外语,数学。 重点不是一点,其它课也很重要,如哲学,以及社会科学,包括美育。一个不懂审美的人,难有幸福可言。 在抓学习和设计自己的未来时,要对自己进行具体分析,看自己的特点适合于做什么。,(八) 智慧:先进的意识有能动作用人生设计: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人生,要爱祖国,爱人民,要有坚定意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九)使自己成为创造智慧的人: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人生设计:做一个善于总结经验和科学预见未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