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8411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川西北高山峡谷向川西北高原丘陵过渡地带,境内主要水域属长江上游大渡河水系支流,是大渡河源头的主要集水区。壤塘县森林资源丰富,蕴含了相当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森林覆盖率为46.9%,是我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其丰富的森林湿地资源、独特的森林湿地景观和沉积深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壤塘县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东部,地理位置界于1010706-1012907E、315940N-322457N之间,总面积82834.0hm2。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9

2、月,以黑颈鹤、白唇鹿和湖泊、沼泽等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2005年3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北缘的交汇处,距壤塘县县城40km,距阿坝州州府所在地马尔康240km,距四川省省会所在地成都635km。保护区及周边境内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区内属高原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地貌系为三叠系砂岩、板岩和灰岩,以及少量印支期的花岗岩组成。地面波状起伏,丘谷相间排列,谷地宽展,土壤肥沃,草质好。主要景点包括中壤塘桑珠罗布林寺(确尔基、泽布基寺、藏洼寺)、棒托石刻大藏经、海子山30多个高山海子、南莫且湿地自然保

3、护区、南木达牧民新村等。由于资金匮乏,保护区建设工作长期滞后,目前保护区未开展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活动,暂无自养能力。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态旅游,配合全川旅游建设,搞好景区景点建设,利用林业的优势拓展全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是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四川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以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及原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自然生态和藏族多元化两条主线,合理确定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切合壤塘县实际,坚持文化保护和

4、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旅游开发战略,较好的处理好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用生态旅游带动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利用进程,使社区群众能得到实际收益,使他们认识到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与周边社区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理念,实现社区共建共管,实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保护事业和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该保护区所在地系长江上游大渡河一级支流则曲河的发源地,对调节长江流域河川径流、控制洪水、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解环境污染等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地理区划中位于东亚大区东亚常绿阔叶林亚区西部山地常绿阔叶林群区与亚洲高原大区青藏高原亚区青藏高

5、寒灌丛草甸群区交汇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建设布局中被划归为“青藏高寒湿地区”,境内的湿地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藏高原湿地”,要求“通过保护区建设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以“发挥该地区湿地的重要储水功能,使高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以栖息繁衍”;在四川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湿地保护区划中被划入“川西北高原湿地区”,规划加大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使该区域湿地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由于地处偏僻,区内无工业,社会经济条件十分落后,农业耕作粗放,牲畜放牧原

6、始,基本处于原始封闭状态。保护区内人口稀少,自然条件差,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保护区目前还没有多种经营项目,完全没有自养能力,每年所需保护、建设资金主要靠省级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和壤塘县财政预算资金解决,极大地影响了保护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全面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四川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完善保护、科研、宣教等硬件设施,使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国家、省、州有关文件要求,在保护区周边及实验区内,以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

7、然的意识为目标,有限制地利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更好地为保护境内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从不同角度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方法、措施和行为准则,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建设南莫且保护区,不仅符合国家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政策,也有充分的法律基础和依据。1、根据国家与地方制定

8、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法律基础和依据。2、结合保护区总体规划,采用科学方法编制并严格执行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执行依据。3、保护区自60年代以来就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多次的科学考察和规划,省、州、县各级政府同意建立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边界四至界线清楚,林业用地取得了林权证,无林权、地权纠纷。为提高保护区经济实力,实现以区养区而开展生态旅游工程建设,需要较多的建设资金。为完成生态旅游工程建设任务,需积极争取国家新的优惠政策,以减轻保护区经济压力。(三)项目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独立法人,能独立完成对此项目的投资。三、项目定

9、位和选址以保护为主,以不危及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为最低要求;发挥保护区风景资源优势,突出生态旅游区的特色;严格规定旅游范围、旅游线路等,禁止游客进入规定范围外的区域活动;注重科普教育,运用各种手段丰富生态旅游活动中的科学内涵,突出参与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一)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中国第一、世界唯一的觉囊文化圣地、高山圣池(海子山圣景)与湿地科考探险自驾旅游的最佳目的地。青藏高原东部湿地生态及自然景观领略的目的地。根据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规划开展高原湿地观赏游,动植物、水景考察游,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大专院校教学实习等专项旅游项目。(二)项目选址将保护区周边及实验区内的拜康达-

10、康龙-查卡公路两侧150m200m范围内的地段划为生态旅游区。1、区域综合环境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的旅游区位优势。该保护区位于壤塘县中壤塘以东2km。中壤塘是阿坝州打造的“藏羌文化走廊”终点,在阿坝州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壤塘又是“觉囊文化”发源地,在“觉囊文化”中占据“大本营、集散地和根本道场”的地位(庄春辉,2007)。目前,壤塘县正在中壤塘打造“觉囊文化”型旅游目的地。2、局部环境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最引人注目的水域景观是位于保护区北部地区的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该区域共有湖泊24个,总面积150余hm2,均系第四纪末次冰川影响形成的冰积湖(海子)。这些湖泊,为开展

11、生态旅游提供了优美的水体景观。保护区地形复杂,山体起伏较大,孕育了繁多的植物种类,形成了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草地等多种植被类型。另外,南莫且保护区内分布有195种野生动物,尤以白唇鹿、马鹿等哺乳动物和黑颈鹤、藏雪鸡、白马鸡、蓝马鸡等鸟类最具观赏价值。这些动植物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生物景观。3、周边环境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处于大九寨辐射范围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位较高,有着著称于世的觉囊教派文化,宁玛派棒托寺石刻大藏经塔群,嗝举派曾克寺米拉塔(康区唯一)和彩塔林,有安多派、康巴、嘉绒藏族多元共生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

12、,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处壤塘县目前为国家贫困县,仍属集“老、少、边、穷、病、震”为一体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低,因灾害损失巨大,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十分拮据。由于资金匮乏,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长期滞后,扶贫攻坚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稳定压力大,新型社区建设迫在眉睫。国家十五期间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明显转向内陆西部,给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09年是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也是我省推进“两个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的一年,我们面临着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两大机遇。根据国家、省、州上级有关部门安排部署,我们将齐心协

13、力,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投入,加快保护区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开创保护区建设的新局面。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一)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本项目开发的目标是以生态旅游产业为依托,完成生态旅游工程建设任务,提高保护区经济实力,实现以区养区。指导思想是以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目标,有限制地利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更好地为保护境内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二)总体规划布局按照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分区管理”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各功能区的主体功能,采取不同方

14、式的保护。本次规划范围为保护区周边及实验区内的拜康达-康龙-查卡公路两侧150m200m范围内的地段。区域内湿地以河流为主,有少量高原湖泊,在该区域搞好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下,适度开展一些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生态旅游等活动,以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在保护区周边建立社区共建共管工程,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建共管,共同发展。本着严格控制旅游范围和规模,合理确定游客容量的原则,逐步开发则曲河拜康达至康龙段两岸及康龙至措阿尔玛一带实验区生态旅游资源,在康龙、查卡等地建设生态旅游工程,有计划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三)功能分区将生态旅游区划分为四个功能片区,即藏传佛教文化展示区

15、(中壤塘、桑珠罗布林寺,棒托寺石刻大藏经一带)、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区(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及实验区内的拜康达-康龙-查卡公路两侧150m200m范围内的地段),海子山圣池旅游区和城镇旅游服务区(包括中壤塘集镇、南木达牧民新村、规划的中壤塘移民新村)。(四)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5年(2009年2013年)(五)项目经营思路为确保旅游优先开发区的可持续开发,需建立健全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生态旅游区按三权分原则进行经营管理。1、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权归国家;2、保护区管理处作为国家资源所有者的代表依法实施管理权,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资源和环境,确定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制定和审

16、批保护和发展规划,审核有关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方案,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引导、规范开发商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并对之进行监督管理;3、生态旅游区经营权归投资者所有,按市场化规律运作。五、项目财务分析(一)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1、工程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或类似工程经济指标;2、四川省现行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讯工程等概(预)算定额;3、南莫且保护区所在壤塘地区近期技术经济指标及通过调查取得的有关设备、仪器、材料现行价格。(二)投资估算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在规划期内估算投资需投入人民币9278万元。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工程投资估

17、算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或工程名 单位 单价 工程量 投资估算 备注 合 计 9278万 一 基础设施投入 6500万 1 旅游道路改建 km 100万 44.3 4430万 2 新建旅游步道 km 15万 50 750万 3 旅游车辆投入 辆 50万 4 200万 4 旅游供电投入 kw 0.5万 500 250万 5 旅游用水投入 立方米 0.5万 500 250万 6 旅游通信投入 条 5万 4 20万 7 旅游固体废污处理 立方米 30万 20 600万 二 公共服务设施 628万 1 旅游住宿设施 床 2.5万 120 300万 2 旅游功能管理 平方米 0.2万 1000 200

18、万 3 游人中心或广场 平方米 0.025万 2000 50万 4 标示及指示牌 处 0.2万 150 30万 5 旅游厕所 位 1万 30 30万 6 垃圾箱 处 0.3万 60 18万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项目 340万 63.45 1 旅游区资源保护和开发详规 60万 2 环境监测研究与分析 项 80万 3 科普教育中心 平方米 200万 四 旅游市场促销 1000万 含市场促销、电视广告等 五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360万 包括人员培训、信息收集 六 其他费用及预留 450万 (二)项目收益根据壤塘县旅游局提供资料,壤塘县在2006-2010年旅游业投入产出比为1:1.26;2011-20

19、15年旅游业投入产出比为1:2.45,说明壤塘县发展旅游业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远期的投资收益率最高,是因为壤塘县旅游景区日趋完善,旅游景观也得到极大提升,旅游业进入较高的投资回报时期。(三)项目社会效益1、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保护境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涉林涉猎案件的执法力度,能够增强保护区职工、社区居民和外来旅游参观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增加科研、科教机会保护境内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和原始状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生物、生态、医学、气象学等科学研究提供长期、有效的研究平台,为相关院校提供良好的教学实习场所,从而

20、增加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机会。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将吸引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前往保护区参观考察,从而可以通过协商,请求这些人员开展科普教育,提高保护区职工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科学知识。3、增加展示、认识自然机会开展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活动,展示境内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使人们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味自然风光的无限情趣,增进身心健康,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感情。4、改善社区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和引导社区居民从事生态旅游相关行业的活动或生产,通过外来游客可以将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和经验带给当地居民,可以将现代生活理念传播到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从而使其生产

21、、生活方式发展潜移默化的变化。开展种草圈养示范基地建设,引导社区居民种植优良牧草,圈养良种牲畜,可以较好地改变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5、保障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修建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可被周边社区适当利用,从而有利于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社区交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农牧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各业的发展,将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引导周边社区种草圈养牛羊、发展旅游民族手工艺品、牛羊肉良品加工业等,将直接增加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四)项目的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生态旅游活动。据估算,保护区在建设期末,年生态旅游收入可达2000万元左

22、右,建设期未预计总收入8000余万元。2、潜在经济效益保护区内现有高等植物727种,野生脊椎动物195种。这些物种中,有的现在已经发现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有的现在尚未发现其利用价值但今后有可能成为高价值的物种。对这些物种的保护,亦即对其基因的保存,今后必将产生具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业开发综合性很强,会直接影响饮食住宿、通讯、交通、商业、娱乐业、金融、保险、文教卫生事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给保护区、餐饮、宾馆、交通等部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拉动旅游衍生服务业如邮电通信、医疗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地域

23、经济稳定增长。生态旅游活动常常伴随文化、科技、经济等多方面信息的交流,促使景区所在地区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路子。(五)资金筹措方式由于壤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历年赤字,全靠上级扶贫、财政补贴,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县财政年均收入只能维持全县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生态旅游发展的资金筹措主要来自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金融机构支持。1、政府投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景区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公共便利设施等。,为民营企业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近期政府投资比重较大,这对于推动壤塘县生态旅游业的初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到中、远期,政府投资的比例将逐渐减少,景区主要依靠企业投资,通过旅游经济收入实现资金自筹和旅游开发项目的动式发展。2、企业投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生态旅游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游线路营运、旅游商品开发等,政府应采取多种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招投标、转让经营权、独资、合资、产权酒店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景区开发建设。3、其它资金来源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融资,对地方政府和投资商经予方便和优惠;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支持和捐赠。(六)还款计划投资方取得生态旅游区经营权,可采用独资或合作经营的方式经营管理,还款计划在逐年取得收益中予以偿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