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8670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名词解释:流觞曲水:所谓的“曲水流觞”,就是游乐的人们,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後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後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或宫城之内,即是皇帝的宅园,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规模浩大,面积宽广,建筑多姿多彩,金碧辉煌,功能齐全。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

2、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后来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圆明园: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枯山水(形成期,成熟特点,内容,组成):13世纪时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禅宗寺院。人工山

3、水,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天然山水园,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判断: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西方园林体系、欧洲园

4、林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自然风景区中国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中国四大名园(地点,名称):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园冶 的作者;: 计成园林的四大要素: 水,植物,山石,建筑宋代园林的特点: 1在三大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最为突出。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私家园林。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寺观园林文人化(灵隐寺)。 3.掇山理水技艺更加高超,能模仿几乎所有大自然水体形象,

5、与土山、石山、土石山结合构成地貌形象。 4.由唐代写实与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倾向。所以写意山水园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西汉(看看其园林发展,和代表园林)西汉时,帝王苑囿影响到贵族富商,竞相仿造,从此贵族、官僚、富户私家园林便发展起来了。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政治稳定,对外贸易发达。佛教、音乐、艺术和西方文化也从西域、南海流入我国。使得汉代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汉代的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很大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繁荣时期。 其突出表现就是木结构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奠定了中国至今梁架结构法式。重檐飞拱,雕饰绘彩,构架及装饰技巧达到登峰造极。各式屋顶形式开始出现(如硬山、

6、悬山、歇山、四角攒尖、卷棚等)。屋顶上有各种装饰,用斗拱组成框架,柱形、柱础门窗、拱券、栏杆、台基等变化很多。 砖瓦得到发展,有一定规格,形式多样:筒板瓦、长砖、方砖、扇形砖、楔形砖、空心砖。西苑?自己去看看相关介绍:西苑的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后代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杨广在洛阳兴筑的别苑,以西苑最为著称。西苑的布局与造景特点是以水景为主导地位,为后世水景园的创始。西苑的布局是以山水为骨干,以湖为构图中心,以水渠为脉络,屈曲周绕,形成一个复杂而完整的水系;并开辟16处建筑群为苑中之园,组成多个可游、可息的风景点的造景手法。 西苑(北京明清三海)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

7、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汉代?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观察视距:田园城市定义,提出的背景,以及作者: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

8、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 1月29日生于伦敦,1928年5月1日卒于韦林。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风景园林之父?: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1822-1903),是二次大战后风景园林潮流的领导者和公认的美国风景园林之父。纽约中央公园及美国国会大厦周围的庭园景致,就出自其手。苏州现

9、存最老的花园?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被称为“苏州三绝”之一苏州现存最老的花园?沧浪亭 拙政园里,文征明种的树?:紫藤伊甸园发源与哪里?:波斯简答题:日本庭园的发展: 一飞鸟奈良时代(中岛式林泉)日本庭园的特征可以说是把大自然原封不动地纳入写实表现之中,又包含把大自然象征化的非常巧妙的写意。这种情况在钦明天皇统治时代(公元538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形成写意主义的风景样式后即被采用。 豪门大族苏我马子于飞鸟川河畔建造庭园有挖掘池塘和筑岛的纪录。 推古天皇时代(公元612年)筑成了须弥山石组。 在奈良时代后期平城宫,也找到好像是弯弯曲曲流水构成的小池塘。二、平安时代

10、(寝殿式庭园)社会文化的影响 小说源氏物语、女性随笔沈草子欣赏花月的华丽时代,始终深刻感受着大自然的爱与人情味相结合的时代,人间爱与自然美获得最大协调的时代。古色古香的精神建筑方面出现了华丽的寝殿式建筑绘画方面出现了色彩优美的大和绘宗教方面天台宗和真言宗流行了起来同时兴起寝殿式庭园三、镰仓时代(寝殿式庭园)政治势力转移(贵族到武士)文化相反趋势禅宗影响,重视实质与实用朴素主观思潮高涨绘画方面朝主观转变武士建筑造园黑暗时代 四、室町时代(茶庭筑山林泉式 枯山水式)代替平安时代盛行色彩华丽的庭园而出现了如同水墨画的庭园对于枯淡式庭园的爱好增加了深度朝着简朴、幽玄、主观的、精神的方向发展这是基于逃避

11、现时的思想产生与地方平民文化结合园林飞跃发展时代、黄金时代五、桃山时代(书院式庭园、茶庭露地庭)建筑、绘画、雕刻以这个时代现时、享乐的庶民生活为背景,不满足于在以禅为基础的枯淡闲寄生活,于是追求豪华、艳丽的生活。随着书院式建筑的兴起,兴起了书院式庭园。可以这样理解,在前时代的筑山山水式中再加上雄伟。代表作:京都西本原庭园、醍醐三宝院庭园。庭园平民化(茶室、茶庭)这个时代主要造园家,多半也是著名的品茶名人:千利休、古田织部正、细川三齐、金森宗和、织田有乐、千宗旦、僧玉渊、朝六、江户时代(回游式庭园)鉴赏巡回游览为主缺点:由于实行庭师分工的分散性,虽然优秀部分者居多,但多数缺少整体的统一。因诸侯轮

12、流参政,争相建造房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不可质疑,这个时代的庭院增加了实用性。近代书院式庭园、现代住宅庭园皆由此发展而来。真、行、草七、明治时代以后(草坪庭园、公园、洋折衷庭园)西洋文明引进,欧美造园法、造园材料也大量进入草地受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影响(它具有自然的性质这一点和日本庭园相似,因此在日本的建筑中也不会感到不协调,这是洋折衷庭园产生的主要原因) 建立在当时自由与平等思想上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也有大量反映。其样式为:在山水建种草,在许多地方配置花坛,使人有鲜明的印象。城市中,由于涉及到复杂的社会事务,个人庭园较少,代之而起的公园出现。明治6年1月政府发出布告承认公共庭园事业。从大正末

13、期到昭和初期,富士山、日光、箱根等广大地区也交出私有地作为风景名胜地。国立公园有行政部门进行保护应运而生。昭和2年12月(1927年)成立国立公园协会,昭和4年7月(1929年),为防备经济界的世界性不景气,对保存日本特有文物及天然风景,共同努力改善对旅游地区的开发,投入了很大力气。昭和5年1月(1930年)设置了国立公园调查会,翌年,制定了国立公园法。昭和55年12月(1980年),全国指定为国立公园的27所,指定为国定公园的51所,都道府县的自然公园291所。中国园林史发展的时间路程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园林

14、的全盛期 (隋、唐公元589960年)园林的成熟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公元1271-1911年)现代园林1911-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的造园特点:魏晋:1.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性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盛行,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深刻影响后代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4.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5.“园林”一词已经出现:“驰鹜翔园林”(晋.左思),“暮春和气

15、应,白日照园林”(晋.张翰),“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刘宋.何承天)。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承上启下。 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文人参与造园活动,为文人园林发展打下基础。3.寺观园林进一步发展。4.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5.创作技巧、手法更为先进、发达。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经有了互相渗透的迹象。较完善的园林体系。英国式与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比较:5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不同特点从本质上看,

16、中英自然风格园林仍然是2 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但英国园林是一种外向的自然。5 .1 园林具体空间组织俞 孔坚曾描述道,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 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 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是入园门, 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 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 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 之后又往往是曲径( 或曲廊、曲桥) , 曲径两侧为粉墙或茂林, 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 终于豁然开朗, 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这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 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

17、的世外桃源。总的来说, 中国园林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它来自于自然, 但它仅属于你, 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反映, 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浸染了你的内心情绪, 是一种内向的自然。然而, 当你来到钱伯斯设计的丘园, 你会发现自然又是另外一种面貌。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 这里没有围墙, 你的视线可以跟你的心灵一起自由驰骋。这里也有大片的水面, 但水边没有驳岸, 草坡很自然地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人湖中。一切都是宁静的, 但同时也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5 .2 园林功能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园林一向拒绝

18、功利主义的倾向。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 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 中国园林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因此, 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 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相反, 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 美丽的花园同时也是公众会聚的场所, 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 牛羊的牧场等。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 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 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与中国园林相比, 英国园林的服务对象更广泛, 也更具开放性和公众性。6 中英自然风格

19、园林艺术差异形成的原因罗桂环曾分析说, 中、西园林受宗教、哲学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山水风格从宋朝成熟后直至清朝近1 000 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内, 一直在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内自然发展。平民艺术得不到发展, 园林艺术仍然是贵族、官僚阶层的专利, 直至清末我国的园林仍只是少数达官贵人的玩物。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恰恰相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英伦三岛的蓬勃发展, 新贵族心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情。他们让自己的花园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 看不到边界, 这正好反映了他们的勃勃野心。地方特色、乡土情怀便成为抒发这种骄傲和自信心的重要载体。此外, 市民阶层的

20、发展壮大, 社会的等级观念逐渐弱化, 艺术的阶级特征淡化, 园林艺术越来越大众化和具有公共性。园林虽然只是一种空间环境艺术, 但它的风格仍然深受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的影响。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环境的美化日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近年建设了许多“广场”、“花园”等人造景观。这些景观在美化环境及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 园林环境艺术必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是人民大众的艺术, 是广大劳动人民休闲游憩的场所。园林必须具有时代特征, 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计。因此, 开放、务实、民主既是英国自然风致园林冲破传统的宝贵经验, 也将是我国园林迈向成熟, 在21 世纪重

21、铸辉煌的力量源泉。成熟期中国园林的特点:1.在三大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最为突出。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园林。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寺观园林文人化(灵隐寺)3.掇山理水技艺更加高超,能模仿几乎所有大自然水体形象,与土山、石山、土石山结合构成地貌形象。4.由唐代写实与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倾向。所以写意山水园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日本枯山水的特点:枯山水创始人,相阿弥以及圣僧雪舟以象征手法表现自然风景的绘画技法被筑山山水式的庭园采用,在平庭中不用水用岩石表现瀑布,以白沙等表现溪流、池泉,故特称“枯山水”法国勒诺特尔式的园林特点:

22、1.花坛:(1)刺绣花坛:刺绣图案(2)组合花坛:(3)英国式花坛:一片草地或者修建成形的草地。(4)分区花坛:由对称形的造型黄杨树构成,这种花坛中丝毫不见草坪或刺绣图案的栽植。(5)柑桔花坛:花坛中种满了桔树及其它灌木。(6)水花坛:环抱在草坪、林荫树、画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来构成的花坛。2.丛林(bosco):一种方形的造型树木种植区。(1)滚木球戏场:树丛中央辟出一片草坪,在草坪中央设置喷泉等,这个草坪的周围只有树木、栅栏、水盘。(2)组合丛林:设有圆形小空地。(3)星形丛林:附属在道路两侧,道路呈星形。(4)V形丛林:在草坪上将树木按每组五棵地种植成V字形。3.树篱: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

23、厚度为0.5-0.6米,高而规则,且相互平行。树种有黄杨、紫杉、米心树、鹅耳枥等。4.花格墙:5.喷泉与阶式喷泉:流水的动态实乃生机勃勃的庭园之魂。如凡尔赛宫中有:水花坛,金字塔喷泉,拉托那喷泉,萨索利喷泉,阿波罗喷泉,尼普顿喷泉,水剧场等。6.水渠:维康府邸庭园中的水渠为横向的轴线;凡尔赛宫中的水渠呈十字相交。水渠使庭园宽阔,并提供娱乐活动空间。7.雕塑:出现了不少与庭园的气氛相吻合的作品。 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特点:1.明清两代苑囿风格更加趋向于宏伟浑厚、雍容华贵,以显示封建帝王统治的威力和无比的富有。表现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及宗教色彩的设计思想2.明清时期的皇家苑囿多与离宫相结合,位于郊外,少数

24、位于城内。3.明清苑囿造园布局多半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巧于利用地形,创造各苑的特点。4.集仿各地名园于其中。5.明清苑囿中的建筑布局形式不同于正式宫廷建筑严肃庄重的布局。6.明清苑囿中也运用我国传统的叠石手法。 但是因为园林面积大不可能采用大量的叠石做主要景物主要用土戴石的手法。小范围内采用掇山叠石。 7.苑囿中水面面积较大,大部分是利用原有地形水体或泉形成大水面。占地百亩的称为“海”或“湖”。8.花木是苑囿中的重要要素。 世界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论述题:形式美法则,园林艺术原理的有关章节:我国园林的类型,举例,简单介绍和分析1.帝王宫苑(皇家园林)2.私家园林(第宅园林)3.寺观园林4.风景名

25、胜游览地:勺园:其主要特点是: 一望尽水,以桥堤分割水面,构成多个景区,以水景为主,还应用粉墙跨梁以及树丛的巧妙组合,情趣各异。颐和园: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栖霞寺:寺观园林组成内容:崇拜部分、生活部分、前导部分和游览部分,寺庙的总体布局:前塔后殿,是早期寺庙较典型的布局方式。故早期的佛寺也有“寺塔”之称。佛寺绕以周垣,墙垣四面设有门,沿墙

26、有沟渠、树木等形成优美的清静的环境中西方园林造园的哲学: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世界则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为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动力。 中国的园林讲究在意境中体现自然,如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在造园中运用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等造园构景手法.中国的园林讲究在意境中体现自然,如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在造园中运用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等造园构景手法, 西方的花园设计是西方哲学家思维美学的具体体现:用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花园的对称、均衡和秩序。例如在西方园林的设计中,修剪过的树木、砌筑的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相互关系都推敲得很精到;就连道

27、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良好的比例这说明西方园林设计中的思维方式是分析式的,是理性的思维。而中国传统文化所秉承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于西方思维的特点,中国传统哲学是倾向于整体考察的辩证思维,这种辩证思维强调整体关照、系统把握、有机联系、动态平衡与天人合一。前面所讲的是基础,我们也可以对其有所创新。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异同点:南北私家园林比较:园林主人北,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南,退职还乡的官僚、地主、富商、文人墨客。要求和设计主导思想北,皇亲国戚向往帝王宫苑式的生活享受,追求气派,用以显示政治上的地位。南,江南私家园林中官运不通的政客和落泊文人欣赏脱离现时的意境,

28、追求超世脱俗的景色。规模北,较大,苑内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南,与之相反。总体布局北,多采取中轴对称处理,于整形布局中求得自然变化。(追求气派的思想的必然反映);南,总体布置自然式。 风格北,庄重、雄伟、壮观、浑厚、沉实;江南,秀丽、轻巧、精致、曲折。结构北,多以建筑为主,山水辅佐地位;江南,以山水为主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北,建筑要求承重、御寒,体量大,屋顶翼角低;江南,建筑小巧玲珑,富于变化,屋顶翼角高。水景北,水源困难,小水池、小水面处理手法;江南,水源充沛。色彩北,金碧辉煌,红柱色瓦、富丽堂皇;江南,素雅淡泊,青砖灰瓦粉墙。堆山北,规模小;江南,规模较大。植物北,品种少,不丰富;

29、江南,反之。对浣花溪的造园进行分析,可以以实验的内容加以分析;: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 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 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 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沧浪湖斑块 斑块是指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具有相对同质性, 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狭义的斑块一般指动植物群落。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类型、格局等对景观结构而言

30、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2. 2. 1 沧浪湖生态景观艺术。沧浪湖是一个大型的人工湖泊, 主要由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 浣花屋!组成, 是公园的核心地段。湖面波光粼粼, 两岸绿树成荫, 枝繁叶茂, 垂柳倒影, 再加上水鸟飞翔于多丛伞草之上,动静结合的景观元素共同营造了沧浪湖生态景观自然诗画的艺术效果。2. 2. 2 水景区的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的空间结构是指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理想的水体景观结构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组合配置, 既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 又从美学的角度增加了空间层次感, 带来了多层次的视觉感受。沧浪湖中几乎没有

31、种植挺水、浮水及沉水植物, 因此很难形成水中的垂直绿化结构, 更无法构建出一个很完整的、可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岸边植物配置菖蒲、芦苇, 形成幽静的田园景观, 也同时成为过渡性的梯地, 与岸上景观在空间上形成连接。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 岸边配置以马蹄金、蒲公英、麦冬、三叶草、扁竹根组成最下一层; 由金叶女贞、杜鹃、南天竹、十大功劳、大花栀子等组成中间的灌木层; 由黄葛树、杨树、广玉兰、二乔玉兰、刺槐、龙牙花等组成乔木层。乔、灌、草多层次交错渗透形成不同小斑块镶嵌的整体, 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学习园林,如何古为今用?:当然也不能仅是局限这些,上课中重点介绍的,大家还是要看看。:加油哈,预祝大家考好,元旦节过的开心,新年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