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9476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水电七局走过了不平凡的里程。局长张建文、局党委书记杨忠组建的领导班子,按照集团公司转轨变型,科学发展的思路,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的和谐创新型企业目标,带领全局职工,抓住发展机遇,深化发展主题,提升发展质量,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双双突破60亿大关,实现利润2.82亿元。企业资产首次超过60亿元。合同存量达到100亿元。荣获四川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强、四川省建筑企业最佳效益首强、四川省建筑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10强、四川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等荣誉称号。经营业绩、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

2、设三项责任制综合考核连续六年名列集团公司系统第一。 广西龙滩工程,216.5米世界最高碾压混凝土大坝傲然崛起。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中国水电七局荣获龙滩大坝工程里程碑工程奖。2007年7月1日,龙滩水电站首台机组提前发电,单机70万千瓦全空冷式发电机,为世界同类机组之最。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西部开发报各大媒体为中国水电喝彩! 金沙江两大巨型水电工程引人注目。中国水电七局承建溪洛渡水电站左岸泄洪洞,创样板工程。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六个世界之最,是打造世界级精品工程的平台,国内资深专家评价:“岩壁梁爆破成型优良,国内外一流,爆刻技术非常值得推广。” 澜沧江,糯扎渡,溢洪道工程

3、,提前半年完成年度土石方开挖计划。优良率100%。安全、质量、进度、环保、水保、综合治理五项综合评比名列第一。荣获2007年度糯扎渡水电工程创优立功劳动竞赛活动先进集体。 瀑布沟,地下厂房开挖、机电设备安装,流动红旗、样板工区,沙湾电站,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七局人重返大渡河,为母亲河争光。 雅砻江飞流直下,锦屏山彩炮鸣响。2007年6月5日,中国水电七局中标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左岸工程,七局人攻克锦屏一级左坝肩1885高程,又揭开了承建305米世界最高双曲拱坝崭新的篇章。 分水江电站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天堂明珠,辉映苏杭; 彭水项目部战胜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按期下闸,合同外工程多多益善,年产

4、值净增8100万元; 长洲岛水利枢纽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我国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群初现端倪;柳坪电站调压井亚洲 第一,科学施工突破瓶颈;宝泉电站树信太行,抽水蓄能造福中原;官地右岸导流洞顺利过水,光照电站500千伏出线构架横梁吊装。 国内工程八面雄风,国际工程如火如荼。 2007年6月7日,中国水电七局海外事业部正式挂牌,七局人在后水电时代到来之际,与世界经济接轨,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 苏丹麦洛维,尼罗河十里长坝。七五联营体围绕“三期导流”目标,顶烈日,破难关,实现产值17亿人民币,全面完成年度计划,创开工以来最好水平。 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二期面板混凝土开盘浇筑、厂房卸载间按期交面、万吨压力钢

5、管制作鸣金,七局人远征拉让江,200米级面板堆石坝,中国水电的品牌在南亚丛林高高崛起。 巴基斯坦的不毛之地,恐怖分子虎视眈眈。七局人顶住压力,不畏艰险。高摩赞项目成功截流,按期实现复工以来的第一个里程碑目标。汗华项目部厂房结构具备桥机安装条件,实现合同第三个里程碑目标。 巩固国内工程,优先海外事业,大力发展非水电产业,投资收益多元化,中国水电七局和谐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杭州湾风卷红旗,新能源另辟蹊径。中国水电七局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闪亮登场。2007年12月30日,浙江慈溪风电场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金鸡佩玉带,银河贯神州。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沙河(北)倒虹吸工程项目部,精心施工,抢回工期,提前

6、实现“6.30”防洪渡汛目标,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惠南庄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亚洲卧式机组单机容量之最,七局人为2008北京奥运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转变增长方式,拓展资本经营,提升经营品质。截止2007年12月,中国水电七局投资控股的子公司达到20个,投资总额达5.67亿元,在水电开发方面实现了流域开发和参股并购多种形式的结合。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 2007年12月31日,中国水电七局控股的四川久隆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沙坪水电站,正式投产并网发电。九龙河畔镶明珠,资本经营增亮点。 工业主导促跨越发展,经济腾飞看路桥支撑。 11月28日,渝湘高速公路界水段通车; 12月29日,

7、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兴建四川邛崃至名山高速公路BOT项目,控制性工程南河特大桥破土动工。中国水电七局承担工程建设,邛名高速公路锦绣天府。 公路建设大刀阔斧,铁路建设方兴未艾。 旧迎新之际,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标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3标段142.7亿大单,中国水电七局进军包西铁路工程之后,又融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大军,为开拓非水电产业谱写新的辉煌。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不竭的动力。2007年,中国水电七局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完善科技管理体系,解决施工难题,加强安全管理,打造工程品牌。八项科技成果鉴定,有两项国际领先,三项国内领先,三项达到国内先进。 龙滩水电站200米级碾压混凝土重

8、力坝关键施工技术研究、特大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700米级高陡边坡及堆积体开挖与锚固施工技术研究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 液压滑模施工工法、立轴多喷嘴冲击式水轮机配水环管安装工法、立轴多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喷嘴安装工法等7项被评为集团公司工法,其中有4项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后备干部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新员工入职教育,提升团队素质;民主管理、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工会、共青团为施工生产注入强大的动力。 扶贫帮困送温暖,关注民生促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9、益双赢。“捐献一天工资、奉献一片爱心”活动,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基金的倡议,如春风化雨。 2007年在辉煌中定格,2008年在期待中到来。 解放思想,多元经营,优先海外,科技兴局,人才强企,机制创新,中国水电七局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部署,在四川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在举国上下,迎接北京奥运会,振兴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引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渤海经济圈正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浦东之后的领跑者,改革发展前进的最强音正在从这里发出。具有50多年辉煌历史的钢铁之师中国铁建中铁十八局集团,将旗下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布兵于滨海

10、新区开发力度最大的前沿阵地汉沽区。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铁十八局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市政公用、房屋建筑、铁路、地铁、公路、水利水电总承包施工;隧道、桥梁、公路路面、公路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管道、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施工;铁路配件加工制作,工程材料营销等业务。公司现有员工1100余人,下辖3个项目管理部,11个直属项目经理部,1个技工学校,1个机械厂,具备各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5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61人,拥有价值5000万元地铁盾构机1台,以及各类机械设备415台/套,综合机械化施工水平达到85%,年施工能力20亿元以上。 2007年10月份以来,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

1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在经过反复调研酝酿之后,确立了“优化资源、创新机制、适度规模、规范管理”的企业经营方针,制定了“区域经营与做强专业并举,发展主业与多元经营并举,开拓市场与规范管理并举,创建品牌与提高效益并举”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产业布局,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并通过“共产党员树形象、党员示范工程”等形式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力构建和谐企业。 四公司作为中铁十八局集团首家打入城市地铁施工领域的单位,在天津地铁一号线施工中,注重科学管理,达到了“

12、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目标,获2008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在天津地铁二、三号线施工中强化了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盾构施工创造了日掘进21环、25.2米,月掘进389环、466.8米天津地铁施工纪录,用科技“钻”出“天津速度”。在首次涉及的地铁管片生产中,通过开拓性的工作,解决了工厂化流水线作业的组织生产问题,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混凝土盾构管片蒸汽养护过长和脱模易开裂是生产的“头痛病”,通过上千次试验,项目部将整个蒸汽养护时间从24小时以上缩短到8小时,并解决了管片蒸养后脱模开裂的问题,被业界专家评定为“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工法入选铁道部工法,QC成果获得天津建设系统优秀奖。 天

13、津泰达“小轻轨”工程,开创了天津新交通的先河,成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小轻轨”项目集公共汽车和轻量轨道交通优势于一体,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快速交通系统之一,目前在欧洲开始推广流行,在中国则是首次运用。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该公司投入大量的先进施工设备,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材、料、机合理配置,同时,围绕关键技术精心组织,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展开系列技术攻关,在施工关键环节和关键方面的六点创新,缩短了国内小轻轨施工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 北京前门有轨电车轨道工程是国内首条用树脂固定承重式钢轨的新型有轨工程,起点于现珠市口西大街北侧,沿前门大街向北,终点于正阳桥南

14、,属于景观恢复工程。该工程使这条具有700年历史的大街,重现停运50年的“铛铛车”前门,又融入了现代文明元素,使包容和开放的中华文化在这里得到深化。北京前门有轨电车的重现,唤醒了一个百年的记忆,成为一道新的风景,并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现身,成为集历史、文化、科技为一体的特殊景观。 连接天津市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45公里津滨轻轨项目,不但参与施工,还受业主委托对该项目建设进行全线全面管理,这在全国建筑行业中开创了先河。 泰达大街人行天桥工程是开发区重点工程,跨越开发区泰达大街,连接金融区与泰丰公园,是开发区标志性的景观工程。300吨钢结构主塔安装施工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在施工中采用国内

15、先进施工工艺整体竖转施工工艺,凭借周密部署和科学安排,主塔一次提升成功。泰达人行天桥的整套施工技术分别获得了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整体竖转施工工法也入选集团公司优秀工法和天津市优秀工法。泰达人行天桥工程凭借科技领先的施工技术和优质的施工质量,荣获了海河杯。 四公司承建的天润新苑二期工程7栋高层,其中最高23层,建筑面积78000多平方米。施工中始终把“优化质量、强化安全、美化环境、追求更好”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高起点准备、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施工、高水平建设,并注重在意识上抓教育、行为上抓规范、过程中抓监督、隐患上抓整改、制度上抓落实,2008年荣获天津市市级文明工地

16、称号。 四公司还先后承建了天津开发区镇海桥、开发区西区特大桥、黄海路、天津开发区西区北大街地道、廊坊市科技园、广西桂林苏桥园开发区房建和道路、汉沽茶淀还迁房、天津市公安局住宅区、天津海天新苑商住楼等50多项市政和房建工程。 随着国家高铁和基建项目投资力度加大,这支具有光荣铁军血脉的队伍,正秉承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信守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科学拼搏的态度,谋求一流的业绩,以更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投身国家的建设大潮之中。 以铁路、公路施工为主业的四公司在国家铁路建设中建立自己的功勋,参建了内昆铁路李子沟特大桥,浦南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海口绕城高速公路、赤大白铁路、尊小铁

17、路,正在建设襄渝线铁路、向莆高速铁路、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津秦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 已完工的甬台温铁路黄毛山隧道长4906米,地质复杂,多为弱岩层,永宁江特大桥全长2490.16米,越永宁江、跨82省道,施工难度大,质量标准高,将普通铁路设计提升为高速铁路标准施工,在克服各种困难后,在全线率先完工,并获集团公司优质工程二等奖。 已于2008年通车的浦南高速公路,为武夷山国际茶博会增添了几许亮点,得到福建省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 投资8亿元的石武客专轨道板是集团公司首个轨道板生产项目。该厂占地503000平米,共有两条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轨道板生产厂,承担191公里轨道板生产任务,总量约

18、为59000块。轨道板是在引进德国博格板基础上,通过改良和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产物,精度要求非常高,误差基本被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石武客专全线率先打出了第一块轨道板,赢得了业主高度的赞誉。 四公司秉承十八局集团“靠信誉谋发展”的经营宗旨和“永恒追求更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优质产品”的质量方针,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科学拼搏,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向高、大、难、艰、险的工程领域进军。正在建设中的石武客专驻马店特大桥长17公里,津秦客专张贵庄特大桥长8公里;向莆铁路项目桥隧相连,山陡涧深,施工环境复杂,承建线路总长19.684km,含6.5座隧道,10座桥梁,其中黄坊溪1、2、3

19、号大桥及楚溪大桥为悬浇桥,最高墩身达50多米,技术难度大。这三条高速铁路项目将继续谱写出四公司历史新的篇章。 技工学校为天津市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具有联办大专、高级技工、中级技工三个办学层次,年生源800多名。同时,近几年作为集团公司和公司培训基地,承办了责任成本核算、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等三十多期技能和业务培训。 蓟县机械厂是铁道部生产列车系列缓冲器和铁路配件的定点厂家之一。已达到年生产铸钢5000吨、各类缓冲器30000套、13B钩尾框12000个的生产能力。产品供应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等三十几个路局和工厂,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四公司在推动企业全面管理上层次,强化项目规范化、标准

20、化建设的同时,把“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贯穿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员素质,抓好队伍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尤其在农民工队伍的管理中,通过建立夜校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并选拔优秀农民工与公司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提升其责任心和进取心。通过对农民工实行实名制管理,100%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农民工用工管理档案和工资“月支付,季结算”工资卡支付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保障其合法权益。 四公司参加施工的多条大型铁路工程,多条高速公路工程以及多项市政、地铁、水利水电工程,获得了用户和社会充分的肯定和赞誉。其中内昆铁路李子沟大桥获鲁班奖,天津市公安局王顶堤干警住宅三期、四期工程获

21、总公司优质工程奖,天津开发区滨海大道工程B标和天津开发区九大街跨京山铁路西延工程、天津塘沽泰达人行斜拉天桥获“海河杯”,津滨轻轨项目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代建制管理创新成果”获得了天津市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津滨轻轨连续梁快速施工获2004年天津市职工技协技术成果一等奖,津滨轻轨工程获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天津市地铁1号线获2008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天津“海河杯”金奖,天津市地铁1号线26合同段和2号线13合同段分获天津市“市级文明工地”,2007年被评为天津市推进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企业,被中国铁建总公司树为“青年文明号”,被评为天津市思想

22、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城建系统先进党组织。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管理制胜和科技创新是必选的主题,四公司将中国铁建“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价值观念,融入企业做专、做优、做强、做大整体布局之中,遵循经济强企,质量建企,科技兴企,依法治企的企业方针,继续深化企业战略的四个并举,不断开拓、创新,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和责任,走一条稳健和谐科学发展之路。 前进中的四公司愿真诚携手各界朋友,共创辉煌灿烂美好的未来。这里曾被称为“北大荒”,这里曾以高纬度的严寒令历朝历代开发者的脚步踯躅不前,也曾令外来侵略者们垂涎三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时代

23、流传的民谣唱尽了她的荒凉,也唱尽了她的富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收获的土地,这是一片流金溢彩的土地,这是一片生长希望与辉煌的土地。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共和国版图雄鸡之冠松嫩平原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上。嫩江,在它的母语里,隐喻着双重含义:一是难水,述说着它历经的艰辛磨难;一是“碧绿之江”,展示了它所聚敛的天地之灵气。这条蜿蜒千里、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孕育了嫩江两岸勤劳的人民和肥美的土地。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之一,是中国的大豆之乡。中储粮北方公司横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下属农场由东南向西北斜长间分布,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 毗邻8个乡镇、6个国营农场、4个部

24、队农场。下属的八个生产场、一个林场,以及机关、直属库、经贸公司等,宛如一个灿烂的星座,分布在嫩江两岸广袤的土地上。通常以嫩江为界,江南有公司机关、直属库、经贸公司、化工公司、一场、三场、四场、林场;江北有二场、五场、六场、七场、八场;另外,在北京设有办事处和三河“绿芳”生物饲料厂;在海南三亚有良种繁育站。中储粮北方公司占地面积71.7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5万亩,林地9.1万亩,还有两座中型水库。公司垦区属大小兴安岭过渡带,年平均气温零下摄氏1度,无霜期仅110天左右,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中储粮北方公司曾经是一支肩负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有着光荣传统和骄人战绩的军垦队伍。先后经历了铁道兵时期

25、、总后勤部时期和中储粮总公司管理三个阶段。经过几代人几十万官兵和职工的辛勤耕耘,实现了由手工劳动到机械化生产、由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历史性转变,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军队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62年,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全党动员,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按照中央军委和铁道兵的命令,以铁道兵第九师43团为主体的5个师2万多名官兵告别铁路工地,踏破千里雪原,挥师北疆,在嫩林铁路沿线的黑龙江省嫩江县和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开荒生产,1969年成立了铁道兵“五.七”农场,后又陆续改称为“铁道兵东

26、北农场”、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主要执行军农生产任务。这是一次前无古人、惊天动地的壮举。开荒的那一年,一支穿着皮大衣的队伍,在白茫茫齐腰深的雪原上艰难行进着,没有更多的测量仪器,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扛着锹镐,背着简陋的行囊,住窝棚,喝盐水汤,啃半生不熟的燕麦饼。成片成片的拓荒之火从几十个点上燃烧起来,10万多亩荆棘丛生的荒原清烧出来了,沉睡千年的冻土带苏醒过来了。烧荒的余烟未尽,为数不多的拖拉机便不分昼夜地整地,黑土地翻过身来迎接着第一次的耕耘,迎接着从拓荒者身上滴落的爱的汗水和泪水。没有机具,官兵们就身背装满种子的挎包,手持自制的小铲或削尖的木棍点种,用脚镇压。入夏,不顾蚊虫的轮番叮咬,一

27、人一把锄头锄草。春华秋实,大地一片金黄。可笑容还没完全在脸上绽开,一场暴雨把他们的希望泡在齐腰身的水里。血汗不能白流。官兵们跳进冰冷的水里,硬是一把一把将小麦抢了回来。这年的大豆也是在冰雪中夺回来的。难忘的1962年,11万亩新开垦的土地,收获了1100万斤的粮食。实现了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收获。生产的粮食官兵们没有舍得吃,全部装上火车运往铁道兵施工部队,补充了部队生活,减轻了国家负担,当年的粮食产量当然和现在无法相比,但留下来的精神却是沉甸甸的,在以后的岁月中年年生根、发芽、结果,铸造了一座永不蚀落的丰碑。1962至1983年的22年间,嫩江基地官兵在执行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中,面对“荒草

28、没头,积雪没膝,白天大风嚎,夜晚野狼叫,举目望冰雪,滴水即成冰”的北大荒这种非常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的革命精神,与天争与地斗,用宝贵的青春和一腔热血改造了亘古荒原,开垦了44万亩良田,共生产粮食7.5亿公斤,为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保障部队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基地开拓前进,振兴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创业的生活是艰苦的,在这片黑土地上,以第一任场长田仁明,政委徐光;第一任基地主任王振宗,政委邢玉堂为首的老一辈“拓荒者”,面对难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崇高的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年华,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歌。嫩江基地,

29、在艰苦跋涉22年后,又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1984年1月,铁道兵部队撤销,嫩江基地归属总后勤部领导,番号称“总后勤部嫩江基地”,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59196部队”,2000年改为62471部队。嫩江基地归属总后勤部,不仅是一个名称、一种隶属关系的变更,而是基地发展史新篇章的开始。归属总后勤部以后,中央军委、总部首长和机关对嫩江基地发展非常重视,给予了5年免交利润“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并在政策、科技上、物资保障以及改善基地官兵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原军委副主席张震,原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赵南起、傅全有、王克、政委刘安元、周克玉、周坤仁等

30、30多位将军以上的军委、总部首长到基地视察工作。1990年1月3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视察总后时指出:后勤主要是做好保障工作,同时要抓好开源节流。开源的重点,主要应放在像总后嫩江基地这样的农场上。在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农机具严重老化、机械设备亟待更新,“丰产不丰收”的困境尚未摆脱,经营管理体制需要改革等矛盾和问题,嫩江基地党委充分利用总后给予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对编制体制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由行政指挥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高度集中向简政放权转变。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官兵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基地不断加快机械的更新步伐,先

31、后投资近4000万元,更新了2000多台套农机具和车辆,装备了机械防陷装置,建起了8座粮食烘干处理中心,建造了农用飞机场等生产设施,到90年代,使耕、种、管、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同时,嫩江基地以推广优良品种为导向,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生产技术,“免耕保墒、精量点播、测土施肥、化学除草、航化作业、种子包衣、人工防雹”等先进技术推广使用,使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在生产过程中,嫩江基地从选种、春播、施肥、除草、防虫、收割等各个生产环节上,都有一套简明的标准,在军队农场中率先实行了标准化作业。比如。基地规定麦豆播种时,播线笔直,千米弯曲度不得超过5厘米,米间落粒误差不能超过2粒。标

32、准化作业的实施,保证了农业生产作业的规范化,实现了稳产、高产。总后勤部先后3次在基地召开全军旱田标准化作业现场会。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基地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建立了浸油厂、面粉厂、修造厂、包装袋厂、鹿场、煤矿等经济实体,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做文章,生产的高级烹调油运往北京供应军委、总部及全军各部队。1997年3月,国家农业部的专家赴嫩江基地调研后评价说:嫩江基地的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全国农业生产水平,有些项目达世界领先水平,处于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领先地位。嫩江基地用占全军农场11.5%的耕地生产出25%的物质产品,全国农业生产商品率为31%,嫩江基地为92.5%,田间作业综

33、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100%,科技贡献率达53%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嫩江基地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始终牢记屯垦戍边的神圣职责,始终坚持“姓军不姓民”,始终坚持经常化的管理和经常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保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嫩江基地地处边疆,生产的季节性、连续性和突击性非常强,农忙季节,官兵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为了不断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生产力,基地探索出了“五力合一”的管理模式,即:政治工作的导向凝聚力,训练管理的规范约束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力,经济责任的调节激发力,领导干部的模范感召力。多少年来,正是靠着严格规范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地官兵就

34、这样与艰辛为伍,与苦累相伴,用热血青春和辛勤汗水培育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嫩江基地人的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黑土地精神”,这就是:信念坚定,屯垦戍边的奉献精神;扎根边疆,岗位建功的敬业精神;战天斗地,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探索规律,巧干实干的科学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归属总后的18年间,以主任郑完植、宋青阳、李录增,政委贾润兴、井安民、马明利等基地领导的带领下,新一代创业者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光荣传统,向着农业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成为全军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作风非常过硬的现代化农场,也从基地走出了军农战线的第一位将军郑完植,此后,又有4名一直在基地工作或走出去的基地领导先后被

35、授予少将或中将军衔。在军队的序列里,嫩江基地生产粮食23亿公斤,创效益7.7亿多元。23亿公斤的粮食是多少呢?有人算过一笔帐,如果把装有180斤粮食的麻袋一袋袋地挨着排,从我国最北端的漠河,排到祖国的最南端的南沙群岛,能来回排3趟还要多。在归属总后期间,嫩江基地先后30余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机关及军委各总部等省部级以上的表彰,有2个生产中队被总后勤部授予荣誉称号,8个基层单位荣立一、二等功。 1997年9月,经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批准,嫩江基地作为“发扬艰苦奋斗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重大典型,在全国进行了宣传。由中宣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农业部联合举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嫩江基地事迹报告会,新华

36、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主要新闻媒体分别做了连续报道。总后勤部党委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分别作出了关于向嫩江基地学习的决定。这是对嫩江基地官兵几十年艰苦奋斗、赤诚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基地官兵依靠科技、改革创新,开拓现代化农业之路的褒奖。历史的车轮刚驶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质量建军和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指示,2001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总后嫩江基地整体移交给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管理,这是嫩江基地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的转折。2001年1月10日

37、,解放军总后勤部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北京举行了交接签字仪式,总后勤部王太岚副部长和中储粮总公司高铁生总经理代表军企双方在移交纪要上签字。这标志着肩负着近40年屯垦戍边任务的全军最大的旱田农场从此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国有独资企业。2001年1月14日,在嫩江举行了嫩江基地交接大会,总后勤部部长助理孙承军和中储粮总公司李俊玲副总经理出席了大会。会上,孙承军部长助理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的任命李录增为嫩江基地主任的命令。2002年1月22日,中储粮总公司党组任命李录增、张庆龙、戴传雄、吴跃放、李继生等5名同志为北方公司董事会董事,李录增同志为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4月,

38、嫩江基地在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为“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嫩江隆重举行。全国军队保障性企业交接联席办公室第二主任、中纪委驻国家经贸委纪检组组长陈光复,总后勤部副部长王太岚,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林军,副总经理文克勤、李俊玲,黑龙江省省长助理王悦华,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局长白相喜,总后勤部、全国军队保障性企业交接办公室、国家计委、经贸委、国家粮食局、沈阳军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黑龙江农垦总局、黑河市、呼伦贝尔市、嫩江县、莫旗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驻地军队和国营农场的领导,以及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各部部长、各分公司及联

39、络处的负责人共16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陈光复、王太岚、林军、王悦华等领导分别代表全国军队保障性企业交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总后勤部、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玉荣发来了贺信。中储粮总公司林军总经理给中储粮北方公司授牌,并与总后勤部王太岚副部长共同为中储粮北方公司揭牌。2003年7月6日,北方公司隆重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文克勤,黑河市委常委、秘书长安福清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公司第一届党委、纪委成员,选举李录增同志为公司党委书记,张庆龙同志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戴传雄、吴跃放、李继生等同志为党委常委委员。

40、北方公司成立以来的五年,是北方公司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转变隶属关系、改革经营体制、稳步发展提高的五年;是公司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来之不易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在总后党委、总公司党组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黑土地精神”,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本着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保持稳定的原则,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集中精力抓生产,积极稳妥搞改革,人员思想高度稳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面建设得到加强,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在移交之初的2001年,面对部队人员思想复杂多变,各种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公司

41、党委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确定嫩江基地整体移交的决策指示,扎实做好人、财、物的接交工作。人员从部队时期的3500人减少到移交后的600多人。组织人员对各种资产进行了清查登记和审计,确保了土地和资产的完整,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公司党委加强了移交期间的管理工作,制定了兵员、财务、物资管理规定,确保了特殊时期人员干劲不减,单位秩序不乱,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嫩江基地在全军296 个移交的保障性企业中率先圆满、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移交工作。创新是不竭的动力。以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录增同志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企业面对的是市场,改革不合时宜的、陈旧落后的管理和经营体制是保证企业跟上时代

42、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公司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的专家举行了发展战略研讨会,制定了公司发展战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管理体制到经营体制等一系列的编制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司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体制。在编制体制上,根据企业需要,精简机构和机关人员,机构由部队时期的一部八处精简为五个业务处,撤消了应该由社会承担的服务保障型的单位,精简了基层管理人员和机关人员,充实生产一线,机关人员比移交时减少了65%,一线生产人员由过去的52.4%增加到69.8%。在生产经营体制上,农业生产由最初的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

43、,适度放宽基层粮食种管自主权,引进家庭农场等,又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机械租赁转让。同时,土地实行区域化管理,使有限的人力、机械和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二三产业全部实行承包经营。在人事管理上,坚持了德才兼备的选人原则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双向选择,综合考虑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和实际能力,尽可能做到岗位与专业对口,职务与能力相符,取消了“终身制”,撤掉了“铁交椅”,营造了靠能力进步,靠政绩提升的良好竞争氛围。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军事化管理与企业化管理相结合,对基层宏观调控与业务指导相结合。在利益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44、,实行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发放制度,以级别发基本工资,以岗位和绩效发效益工资。各经济实体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保障。通过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经营方式,使各经济实体从封闭式的、传统的统一经营管理体制,向与市场经济接轨、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的转变,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使全体员工人人有了危机感,人人有了责任感,人人有了积极性,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农业是北方公司的基础,公司党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在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上做文章,为农业生产强根固本。移交以来,在生产一线人员比以往减少80%,技术力量非常薄弱的情况下,按照土地面积配置人员,加强农

45、业技术培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集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等系统于一体的精准农业机械,每台机车可以承担6万亩地的作业任务,以前一台播种机至少需要6个人,现在只需要2个人;以前每台播种机每天播种300亩地,现在每天播种3000亩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公司加强对各个农业生产环节的领导,始终坚持农业标准化作业,根据品种种植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成立了专门的良种繁育场,实施了“沃土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优良品种使用率达到100%,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稳固了农业生产基础地位。另外,公司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通过正常渠道,妥善

46、解决了辖区内的土地纠纷问题。移交以来,公司共生产粮食8.4亿斤,取得生产效益9000余万元,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为了改善垦区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3年至2005年,公司退耕还林面积8.5万亩,并顺利通过了县(旗)、市(盟)和省(自治区)的三级检查验收,公司的林木覆盖率由过去的1.3%上升到现在的15.9%,宜林路段绿化率达到了100%。2005年,又争取到了国家对公司辖区2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项目,国家投资2800多万元,这是国家为公司建设储备库后的又一个大的工程,公司仅用一年的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了一场“白云水库”和二场“小黑山水库”的建设,为农业水利灌溉和

47、发展水面养殖提供了保证。公司地处的松嫩平原,是中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在总公司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国家粮食局和总公司批准在公司建设仓容为2亿斤的直属库,这是公司40多年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工程时间最短的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中,克服了高寒地区纬度高、季节性冻土层厚、施工工期短、难度大等困难,从开工到通过预验收,仅用了180余天的时间,创造了在高寒地区建设储备库,当年批复、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装粮压仓、工程预验收一次顺利通过的历史记录。2003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农发行、总公司批准,正式上收为直属库。2003年,公司又承担了黑龙江分公司与内

48、蒙古分公司辖区的嫩江及莫旗境内5个粮库代储的中央储备粮的监管工作。2005年底,对代储的4.95万吨中央储备粮全部实行了统贷统还、直接管理,实行全过程的监控,确保了代储中央储备粮储存安全。2006年,加大辖区内非直属库粮库资产上收工作力度,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粮食部门的沟通协调,正式上收了国债投资建设的内蒙古莫旗尼尔基第一粮库和红彦国储库,上收资产3763万元,仓容2.6亿斤。工作中,实施储备粮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低温储粮活动,在密切关注粮食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粮食主产区和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开展轮换工作。目前,公司辖区管理中央储备粮15.5万吨,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宜存率100%。公司党委在坚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对公司发展具有突破性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组建了嫩江绿芳经贸开发有限公司和绿芳化工公司,利用闲置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