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1497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五”规划.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焉耆县第三中学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9.82014.7) 2009年10月焉耆县第三中学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9.82014.7)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根据自治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9年6月将四十里城子镇、包尔海乡、查汗采开乡中心学校初中部与永宁镇中心学校进行合并,于2009年8月正式成立了焉耆县第三中学。县三中的诞生既是一份欣喜,更是一份责任。为明确县三中未来发展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焉耆县第三中学“一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工作基本原则;以培

2、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双语教育;以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为契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学校目前现状分析:焉耆县第三中学座落在美丽的开渡河畔,远离闹市,是学生学习的理想学校。学校占地97亩,发展空间大。目前,学校一期工程5350平方米的教学楼、386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514平方米的餐厅和295平方米的锅炉房、浴室、新建校门及校门通道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有多媒体教室3间,理、化、生、科学实验室8间,仪器设备

3、齐全,有音、体、美、舞蹈室5间,能开齐开足所有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学校师资队伍比较雄厚。教师的配备是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和师德考察后,从全县中学教师中择优选拔的。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41人(其中71人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提前五年或满30年工龄退休的条件)。在编教师中,自治区特级教师1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169人,初级职称153人。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2009年秋季开学,已招收小学29个班(教学点6个班),初中23个教学班,在校生达到了1750人,寄宿学生625人(小学生入住后将达到732人)。自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各族教师能够发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勤奋踏实、团结奋进

4、的优良传统。教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 因学校刚成立,百业待兴。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硬化、美化、绿化不达标,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2)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待养成;(3)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教育教学能力、教研意识、管理班级水平、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年级、各学科能独挡一面、把关的教师缺乏。(4)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因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家长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等原因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要下大力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学校育人环境的文化内涵还有待于丰富、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还不突出。(6

5、)学前教育、双语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三、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1、总体目标。(1)办学规模。按照自治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自治县创新发展环境、招商引进人才的思路和我校优势,学校办学规模将逐步扩大。小学部每届招收四个班,共24个班;初中每届招收12个班,共36班。全校班级总数将达到60个;在校学生2500人左右;在校教职工300人左右。力争未来五年内,把县三中办成自治县最大的、最具特色的民汉合校,争取做到县内示范、县外知名。(2)师资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在未来五年发展中,县

6、三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力求得到整体提高。2009年9月-2010年7月,用一年时间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使全体教师在教学上入格,知道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该如何做、如何做好、做规范。汉语言、维语言语文、数学、英语、汉语、物理、化学至少各有一名教师在教学上能起示范作用。用一年时间培养出校内小学、中学骨干教师各3-5名;2009年9月-2012年7月,用三年时间,力争在各学科培养出一批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做到各年级、各学科保证有一位教师把关,在教学上使青年教师一年成形、三年成师、五年成名;2009年9月-2014年7月,这五年时间,通过举办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力争培养出10-

7、15名校内示范、县内知名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并将这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向社会各界全天候开放,充分发挥好校内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3)德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尊、自强”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五会一爱”的好学生(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热爱学校)。三年内达到州级德育达标校,五年内达到自治区级德育达标校,逐步形成育人环境优雅的学校。(4)教研工作2009年9月-2010年7月,用一年时间规范教研活动,做到学科教研活动不流于形式,全员参与,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009年9月-2011年7月

8、,用两年时间开发中小学5-8门学科的校本课程,使我校校本教研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2009年9月-2012年7月,用三年时间使学校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活动形成制度,效果良好;2009年9月-2014年7月,用五年时间逐步确定我校教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引领20%-40%的教师能够从单纯的教学走上教学研究之路。(5)教育教学质量2009年9月-2010年7月,用一年时间强化培优补差,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班级整体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培养内高学生5-10名,让70%的初中毕业生顺利升入普通高中;2009年9月-2012

9、年7月,用三年时间力争使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初步赶上县一中、县二中。努力使1-3门学科教学形成特色,在全县处于领先水平。让70%-80%的初中毕业生顺利升入普通高中;2009年9月-2014年7月,用五年时间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升,学科竞赛获奖师生人数、考入内初班、内高班、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争取领先于全县。(6)学前教育和“双语教学”2009年9月-2010年7月,用一年时间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和“双语”教学常规体制,规范办学行为。2009年9月-2010年7月,用两年时间使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初具规模,并取得成效。2010年9月开始在初中实施“双

10、语”教学。2009年9月-2014年7月,用五年时间做好学前教育和“双语” 教学教研工作,使我校小学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在县内、州内有特色,初中“双语”教学、教研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7)配套设施二期工程(2010-2012):将在教学楼西侧,即小学部与中学部之间,新建近50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办公楼;在新建教学楼后侧,修建南北走向、100蹲位的水冲式厕所,同时修建可容纳1000余辆自行车(含电动车、摩托车)的车棚;在现有篮球场位置,新修6个标准化篮球场;在现有校园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园硬化、美化、绿化工作方案,并初具规模。三期工程(2012-2014):拆除小学部旧教学楼,在原地

11、新建5000平方米的小学部教学楼;新建可容纳1000人的学生公寓;在现在的运动场完成标准化塑胶跑道;建成校园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外同全县兄弟学校实现校校通。2、主要任务。瞄准总体目标,力争达到“一普二强”:普及学区内小学教育,达到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初中教育,强化“双语”教育,使学校步入全县基础教育“龙头”学校行列。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大体步骤1、摸底研究。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作用,群策群力,为学校改革、发展献计、献策、献力。一是回顾建校以来的情况,总结失与得;二是正视学校现状,明确学校所处地位;三是确立发展设想。2、舆论宣传。将学校发展规划思路在教职员工

12、中认真宣传,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唤起大家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创业。同时对外多做宣传,主动向上级部门、向社会各界公开学校的发展思路、发展潜力、发展动态、发展前景,以求得各方面的关心、帮助与大力支持。3、软、硬件投入同步进行。无论涉及人,还是物,都要做到事前作计划、中间有落实、事后有结果。在完成目标任务时,做到“两手抓”。即,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实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为教育教学创造最优化条件。五、基本措施1、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巴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条、巴州

13、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原则,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探索阶段:制定学校德育五年规划并初步实施、尝试。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核心,团队干部、思想政治教师以及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德育干部队伍,形成德育工作激励机制,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充分发挥团、少先队、学生会的工作职能,督促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校如家,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14、教育创新阶段:加强学校师德教育,强化“教书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以团建促班建,以团风促班风,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新格局;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学有所成,教师教有所得,基本形成县三中德育教育特色;取得县、州级德育达标校称号。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实施创新阶段:巩固自己的特色,吸纳他校经验,巩固、提高“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第四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巩固成果总结阶段:形成有特色的德育教育,并认真总结、反思,规划启动新一轮学校德育教育发展规划。争取荣获自治区级德育达标称号。2、加快教学改革。进一步转变教

15、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师生评价激励机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社会各界人士、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办学和管理,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各处(室)要相互配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德育处、教研处、教务处、总务处要着力于自身职责的履行,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和制度,加大检查指导力度。 4、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举办师生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开发师生潜力,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激发创新精神。5、在“双语”教学上探索一些新方法。加强“

16、双语”教学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氛围,力争使“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初步达到本校汉语班学生水平。6、做好校本培训。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教研水平为切入点,以讲座、课例研讨、校内外、县内外各种培训为载体,根据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组织好校本培训,使教师入格、出格、升格,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7、激活用人机制。评先选优、评聘职称、年度考核等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研讨后,保持相对稳定,维护其公平、公正。逐步形成教师能上能下、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以及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新机制。实行绩效工资,收入要与工作的数量、质

17、量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要通过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活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8、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组织师生学习贯彻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师生员工的教育法制意识,保障依法治校、依法执教。9、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完善保障机制。形成一支分工清楚、职责明确、服务到位的后勤保障队伍,健全电路保障组、水管线保障组、校园绿化美化组等后勤服务部门。坚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开源节流的原则,使教育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10、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学,统筹规划。坚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统筹规划”的原则,积极借鉴兄弟学校的好办法、好思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避免浪费和重复性建设。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焉耆县三中伴着共和国60华诞,已进入继往开来的重要关头,全体教职员工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一五”发展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