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2730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探伤检测工艺.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 JT/NDT.001:2009JT 作业指导书酒泉市特种设备检验所JT/NDT.001:2009X射线探伤检测工艺X-ray Detector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2009-11-01发布 2009-12-011实施酒泉市特种被检验所 发布射线探伤检测工艺酒泉市特种设备检验所 2009-11-01批准 2009-12-01实施 1 适用范围1.1 本检验工艺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2、1.2 与锅炉、压力容器(固定式、移动式)及压力管道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检测。2 检验依据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国质检锅2003248号 2003年8月8号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005年11月1日JB/T 50752004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HB 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 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84652001 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

3、要求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19384.12003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1部分: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84.22003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2部分: 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3 检验管理3.1 人员资格3.1.1 从事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3.1.2 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1.3 从事射线检

4、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3.2 岗位职责3.2.1 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技术等级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3.2.2 检测持证人员不得同时在2个以上单位中执业,且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检测工作。3.2.3 级人员可在、级人员指导下进行射线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3.2.4 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射线检测程序,按照射线检测工艺规程或在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射线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3.2.5 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射线检测工艺

5、,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3.2.6 检测报告的编制人、审核人的持证项目不符合要求或签发单位与签发人、审核人所持证件中注明的聘用单位不一致时,该检测报告无效。3.2.5 检测人员应当遵循诚信和方便企业的原则从事检测服务;有义务保守被检单位商业秘密;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并对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3.3 报告管理3.3.1 射线检测评定结果,均以检验报告为准,任何个人口头数据不能作为检测依据和竣工资料,报告应及时发至检验单位。3.3.2 射线检测报告均需有检验者评定、审核并盖有单位的无损检测专用章方能生效。3.3.3 射线检测报告的评定和审核均需

6、级或级以上人员担任,且评定和审核不能一人兼任,射线检测责任人员可担任审核工作。3.3.4 射线检测报告必须有焊缝号和探伤编号,且报告和底片、原始资料一致。3.3.5 检测报告书写必须端正、字迹清楚、不得涂改(个别地方改动必须有修改者和签章),报告内容应按格式要求填写。3.3.6 射线检测资料(委托单、原始记录、报告、底片)应由专人整理、存放,存放环境应保证底片及资料不受潮、损坏、丢失。3.3.7 射线检测报告、底片,保管有效期七年,超过期限应经质保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处理。3.3.8 射线底片原则上不外借,如确实需要应由质保工程师批准。3.3.9 检验报告的签发、审核、审批以及检验报告的存档、

7、流转按相关程序文件。4 检验工艺4.1 检验程序图检验编号检测前的准备现场射线检测暗室处理评定结果签发报告存 档返 修片废或扩透委托不符要求4.2 检验工艺规程程序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备 注.1.检测前的准备仪器准备X射线机的控制箱和高压发生器应可靠接地,在使用前要按操作规程训机。材料准备选用合格的X光胶片、增感屏、暗袋、合格的像质计,配制相应要求的显、停、定影液,配备各种特定的铅字、箭头、中心标记、搭接标记等,贴片夹以及防散射铅板。工具准备: 中心指示器、钢板尺或卷尺、石笔、油漆以及原始记录本。暗室准备恒温冲片箱、定时钟、暗室红灯、裁片刀、配备相适应的空调器和换气扇。工作准备:1.编写射线检测工

8、艺卡:规定具体设备射线检测的具体要求;2.选定曝光参数:据每台X光机选定的胶片、增感屏及暗室处理工艺而制定的曝光曲线,拍片时以此选定曝光参数。3.焊接接头及其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象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象,否则应对表面做适当修整。2.现场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在用检测中有关标准划线拍片前,应画好拍片部位示意图。按照工艺文件规定的检查部位、检测比例、一次透照长度,在设备上划线。采用单壁透照时,需要在射线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两侧所划的线段应尽可能对准。采用双壁透照时,只需在胶片侧划线。像质计和标记摆放1.按照标准和

9、工艺文件的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标记。透照部位的标记由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组成。2.识别标记至少包括:设备编号、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透照还应加返修标记R,扩大检测比例的透照还应有扩大检测标记K。定位标记一般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3.中心标记指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用十字箭头“ ”表示。搭接标记是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号“”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表示。4.标记应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外的部位。贴片采用可靠的方法(磁铁、绳带等)将胶片(暗盒)固定在被检位置上,胶片(暗盒)应与设备表面紧密贴合,尽量不留间隙。对焦将射线源安放在适当位

10、置,使射线束中心对准被检区中心,并使焦距符合工艺规定。散射线防护1.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2. 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18465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曝光在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并确定现场人员员放射防护安全符合要求,方可按照工艺规定的参数和仪器操作规则进行曝光。曝光后的胶片应及时进行暗室处理。3.暗室处理胶片选择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 19384.2的规定,用胶片

11、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胶片处理胶片处理应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可采用自动冲洗或手工冲洗方式处理,推荐采用自动冲洗方式处理。4.评定结果评片的条件1.评片一般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2.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一般为5 min10min;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3. 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 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10cd/m24. 底片评定范围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

12、5mm宽的区域。底片的质量1.底片上,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2.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水迹、划痕、斑纹等伪缺陷影像。3.底片的黑度、像质计灵敏度应符合JB4730-2005的要求射线检测质量分级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区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五类,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按照标准要求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进行评级(、III、级)。5.签发报告由、III级检测人员将评定结果出具检验报告。格式见附录B6.存档检测报告和底片由资料室保存,至少保存7年4.3 检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4.3.1 底片质量异常:冲击晾干后,发现出现黑点、白点、河流

13、状暗条;底片偏黑、偏淡等情况,操作人员应从增感屏是否受压;显定影液是否老化,配方对否;检查胶片质量本身;选用曝光参数是否适当等方面查找原因,查到后及时调整再进行复拍。4.3.2 射线机发生异常现象时,应停机查原因,记下事故情况,查电压值、保险丝等,如问题大则送专业人员修理。4.3.3 射线防护措施有问题,应停止拍片,发生触电时应立即断电。4.4 设备搬运射线机头移动时应轻拿轻放,室外拍片,搬运要防止倒置、碰撞,装箱时要用海绵等材料填充,减轻运输途中的振动。5 相关/支持性文件5.1 相关程序文件(目录)5.2 相关作业指导书(目录)6 记录和报告JT/NDT.001 射线检测工艺卡6.2 射线

14、检验报告(目录)作业指导书射线检测工艺文件编号JT/NDT.001:2009编 制: 审 核:批 准:编号:JT/NDT.001射线检测工艺卡设备名称焊接种类图号坡口型式规格检测比例材质方法及评定标准透照部位示意图胶片牌号透照对象胶片尺寸序号及焊缝类别增感屏射线机型号像质要求黑度范围焦点尺寸df,像质计型号焦点、设备距离L1,应显丝径最小值设备、胶片距离L2,像质计位置管电压,kV注意事项管电流,mA曝光时间,min透照方式一次透照长度,备注焊缝长度,偏心距L0,拍片张数(张)编制人及资格审核人及资格日期日期附录B:射线检验报告检验编号材料牌号源种类 X Ir192 Co60胶片牌号焦点尺寸

15、胶片规格增感方式Pb Fe 前屏 后屏冲洗条件自动 手动像质计型号显影条件时间 min 温度 显影液配方AB B底片黑度射线检测技术等级焊缝编号板厚 透照方式焦距 管电流(源活度)mA(Bq)曝光时间 min要求像质指数焊缝长度 mm一次透照长度 mm合格级别要求检测比例 %实际检测比例 %检测标准拍片张数最终评定结果级(张):(张):(张):检测结果报告人(资格):审核人(资格):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序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底片黑度像质指数板厚缺陷性质及数量评定级别备注初评人(资格) 年 月 日审核人(资格)年 月 日缺陷性质用以下符号代表:P:气孔 S:夹渣 L:裂纹 V:未熔合 W:未焊透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