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3539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打印公共产品理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共产品理论第一节 公共产品概念 一 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考察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历史,有三种定义最具代表性。 萨缪尔森P.Samuelson : “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 奥尔森(M.Olson): “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 ,Xi ,Xn )中的任何个人Xi 都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则该产品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除性 布坎南(J.M.Buchanan): “任何集团或社团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凡是由团体提供的都

2、是公共产品。“某一种公共产品只可以使很小的团体,比如包括两个人的小团体受益,而另外一些公共产品可以使很大的团体甚至全世界人都受益” 公共产品含义: 具有非排除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公共产品特征:非排除性(产权)非竞争性(消费) 边际生产成本为0 边际拥挤成本为0 萨缪尔森概括为 公共产品 X = Xi (不可分割性)私人产品 X=Xi (完全分割性) 事实上,公共产品一般需要得到立法界定 英国的公共住房 (南方周末 2006.8.10) 案例: “公共住房的发展商” -英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二、公共产品的判断与分类 1.判断的逻辑思路 非排除性与否 非竞争性与否2.产品分类 纯私人产品 纯

3、公共产品 关于公共产品的分类,西方学界有两种基本的模式: 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性质不同) 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的产品(马斯格雷夫) 纯公共产品不多见,普遍的是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第一类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 (布坎南蒂布特)俱乐部理论 是“可以排除其他人消费的一种拥挤性质的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只对俱乐部成员提供产品,俱乐部内部是非排他的具有拥挤性俱乐部成员得到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依赖于成员的数量与构成如果俱乐部规模只有人,就为私人产品如果俱乐部规模为全体人,就为公共产品如果拥挤成本为,就为公共产品 说明:在纯私人产品与纯公共产品之间并无泾渭分明的

4、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第二类准公共产品-公共资源 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却无法有效地将“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 公共资源的消费中会出现不合作的问题,即个体理性却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个体消费给他人带来了负外部效应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萨氏定理假定人口在地区之间是不能流动的,公共产品由整个社会共同消费 但实际上,个人可以通过选择移居地来选择他要消费的公共产品 布雷顿(Breton)认为公共产品有其利益辐射区域,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利益覆盖全国) 区域性公共产品(利益辐射跨地区性) 地区性公共产品(利益覆盖某一辖区)三、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分析 1

5、私人产品的供给 - 厂商提供 利益主导 价格机制 竞争手段 2公共产品的供给困惑 非排除性共同消费免费搭乘无人支付成本 非竞争性边际生产成本0帕氏定价为0免费提供私人厂商不会 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只能由公共部门供应马斯格雷夫:从政府功能角度(资源配置、再分配与稳定经济等功能)论证了政府的合理性3.讨论:政府与私人产品供给 (1) 特殊情况下,政府介入私人产品供给涉及稀缺资源(石油 矿产等) 外部性 垄断 消费控制(烟草) (2)政府完全退出供给有待商榷.思考:私人部门与公共产品供给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 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 当MSR=MSC时, TNR最大需求变化、供给变化

6、对均衡的影响二、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供求特点Q=Q1+Q2+Q3+- P=P1=P2=Pi=-私人产品供给需求模型私人产品有效供给条件 MSR=MSC=MRi三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分析如何有效的提供或使用公共产品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都有论述。 但是,公共选择学者的备选方案可能更加前沿和具有说服力,如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中提到的”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斯蒂格里茨的公共经济学和科斯的“经济学中的灯塔”等。 1.个体自由选择与公用地灾难个体偏好于从私利出发过度使用公共资源,最终的结果是个体完全出于私利的行为使得其获利远远低于基于社会福利最优的获利 后果:公

7、用地灾难(供给不足,过度使用)例:三农户在公共草地上养羊,由于牧场有限,当养殖数量增加时,每只羊的产出就减少. 如果每只羊的产出V=1000-Q,成本C=40 问:个体自由养殖时农户的收益?集体合作养殖时农户的收益? 个体自由养殖与集体合作养殖之间,那种养殖方式更好? 解题结果: 自由养殖时, Q1=Q2=Q3=240 U1=U2=U3=57600 集体合作养殖时, Q=480(分担为160) U=230400(分利为76800) 基于社会福利最优的获利较完全出于私利的获利多得多。现实中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2.政府介入与公共悖论 政府介入是公共权力在公共资源使用和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介入政府介入的

8、优点:政府享有公共权力, 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介入的问题:公 共 悖 论 公共悖论是公众期望与政府现实作为之间的反差。 造成公共悖论的原因既有政府方面原因,也受制于客观条件。政府方面原因 政府的经济人属性。设租寻租引发社会问题 。 公共资源的公共性与个体偏好的私利性,助长搭便车和不合作现象 官僚的经济人性质使政府膨胀-机构与人员膨胀帕金森定律, 效率递减-用人到不能胜任-彼得原理等弊端也相伴随。客观条件 政府能否实现公共品供给效率,取决于众多条件信息完全 个人偏好显示完全 个人偏好能加总为集体偏好(阿罗悖论) 一致同意规则的福利改进 事实上以上条件难以满足,表现为: 公共

9、品供给垄断 信息不完全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多层代理 公共品供给的X非效率等等 结果是政府供给公共品的效率很低。3. 公共改革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如重塑政府理论、再造公共部门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主要思想: 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引入私人部门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 公共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打破政府垄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从集权走向分权、强调多样化的自主发展 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实行“企业家改革政府” 英国的“私有化”与“非垄断化”并行。能够市场化的交给市场,如供水、电、气;不能市场化的交私营企业承包,政府补贴,如垃圾回

10、收处理;也可通过招投标等制度引入竞争。 实质上看,就是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制行政,目的就是通过解制和分权,解决官僚制所造成的行政机构无效率、责任性和回应性缺乏等问题,发挥机构及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 年发表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中指出: “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民和机构同意的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参见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23 页,转引自俞可平:治理和

11、善治引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 年第5 期) 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西瑙(J . N. Rosenau) 在代表作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和21 世纪的治理等文章中认为,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 页 21 世纪的治理全球治理杂志,1995 年创刊号,转引自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 年第5 期) 治理理论的另一权威格里斯托克( Gerry Stoker) 在对治理概念梳理后指出,治理有五种主要的观点: 治理意味着一

12、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四、公共经济治理 公共经济的有效治理有赖于政府,更取决于横向与纵向的政府间关系以及政府与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市民之间的关系1.公共经济治理特点 活动角度转变 从国家角度转到国家和市民社会两方面 国家角度政府主宰 国家和市民社会政府与市民社会都是治理者 市民不仅是公共经济的消费者也是公共经济的合作生产者,是公共经济分析的基本单元,是公共经济的治理者,是公共经济治理的中心 供应主体变化 从公共部门主宰转到公共、私人、第三部门共同参区分供应与生产,打造多中心供应出售、

13、承包于私人厂商转移、下放非政府组织、社区市民偏好不同,公共问题不同,利益共同体不同,匹配多样性供应单位。政府职能转变 从划桨、直接提供到掌舵、公共选从控制、命令转变为引导、协调、助推和合作政府、公民角色关系转变 从等级、权威关系转向网络和伙伴关系市民的公共经济消费政治性角色,市民的宪政性决策权力,包括选举权,创制权与投票权,依据市民愿望、要求决定供应单位设立、调整供应单位疆界和决定税率选择等2.公共经济治理方法供应和生产的分离传统视供应和生产为一体,政府承担一切马斯格雷夫将公共需要区分为供应和生产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沃伦对区分进一步延伸和发挥生产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技术过程,可以是公共部门

14、,也可以是私人供应是一系列集体选择行为的总称(需要、数量、标准、筹措、安排、消费约束与规范) 区分供应和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界定政府职能。政府作为供应单位而存在,政府决定是公共选择、政治性选择,政府应汇集与表达市民愿望、要求,代表市民利益、对市民负责,政府要完善市民利益表达机制并坚持财政平衡原则。第二,为公共品的组织提供了多样化途径 直接生产(供应单位自建生产单位生产) 协调生产(两个供应单位协调各自生产单位生产) 共同生产(两个供应单位共同组织生产单位生产) 政府合同生产(供应单位通过合同交给另一供应单位去安排) 私人合同生产(供应单位与私人签合同生产) 特许生产(供应

15、单位授权特许)第三,引进准市场关系和竞争,提高了效率公共产品组织的多样化选择途径在供应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形成了一种准市场关系,导致生产竞争,使供应单位获得优质产品第四,促进产品组织规模的灵活安排作为供应单位的政府组织规模不易改变,而公共产品的多样性要求相应的组织规模,供应与生产的区分使以一对多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第五,简化供应单位组织管理,降低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供应与生产集于一身,扩大组织规模供应标准与生产标准搅和,忽视供应公共选择淡化市民愿望(偏重生产)提高政府责任难度加大组织内部管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扩大和组织费用提升公共供给的多样化组织安排 资本密集型规模经济效应 劳动密集型小规模(人与人、

16、面对面、信息依赖度高、人际关系质量)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有区别: 公共产品资本密集型 公共服务劳动密集型多中心治理(生活中的联邦制)联邦制不仅是政府组织形式,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生活方式市民利益要求不同、宪政选择能力不同、公共产品性质不同、社区地理人文环境不同利益共同体多样供应单位多样、履行职能各异破除全能权威、挑战官僚等级有限权威政府区域行使权威发挥分工优势增加选择空间财政平衡原则基于受益原则的公平收益费用问题:非排除性与搭便车受益人共同体边界的确定四、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1.庇古均衡假定每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得到了利益;每个人支付的税产生了负效用。这种负效用被定义为是放弃私人产品享受的

17、机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是:公共产品消费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缴纳的税产生的边际负效用。.萨缪尔森的局部均衡 萨缪尔森模型 公共产品供求特点 (1)Q=Q1=Q2=- (2)P=P1+P2+-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条件 MSR= MRi=MSC . 林达尔均衡 交点 E: 在公共支出规模上达成共识 在成本分担比例上达成共识 林达尔均衡模型表明: 消费者真实表达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消费者分担公共产品成本w 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困惑:w 1.如何确保参与者表达真意?w 2.如何加总个人偏好?(阿罗悖论)w 例:w 苏区“碗中放豆”的投票制度w 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以下的排序?w 8人5等制 (、)第三节 混合产品

18、的供给 一、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0的 产品的供给(不拥挤的桥梁) 1 模型图解 2供给分析 由于边际生产成本为0,帕氏定价为0,免费使用,通过人数达Q*, 但存在桥的生产成本与管理维护费用问题(1)私人部门收费经营,以回收成本与费用 若收费为P1,此时通过人数为Q1福利净损失SEQ1Q*(2)政府经营,免费提供,征税筹资 二、边际生产成本为0,边际拥挤成本不为0的产品的供给 1模型 2供给分析 (1)需求线与拥挤线相交,表明一定价格下会产生拥挤即过度消费 (2)当P=0(免费使用)时,导致拥挤即过度消费 (3)若私人部门收费为P1时利润为最大,则通过人数仅为Q1,社会福利损失太大 (4

19、)若公共部门按照边际拥挤成本收费,既保证不过度拥挤,也降低社会福利损失三、外部性的产品供给(后面讲) 1.供求模型 2供求分析 (1)有效供给点为E ,有效产量为Q。,均衡价格为P。 (2)由于外溢性,购买者的实际效用线为MPR,与MSC交点为A,有Pa,Qa (3)私人部门提供:价格为Pa,产量为Qa,效率损失为SABE (4)政府供给,价格定为PC,无效率损失 四、俱乐部产品 俱乐部理论或称社团理论,由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查尔斯蒂布特开创 布坎南提出了俱乐部产品概念,提出了以收费的方式解决产品的供给成本问题,并通过建立俱乐部规模与消费水平、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寻找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包括最

20、佳产品数量和最佳成员数,以及个人与俱乐部之间的最佳分配 蒂布特认为,人们为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总想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最佳组合,当他们在某地发现这种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时,他们便会聚集在这一辖区内进行生活和工作,并接受和维护该辖区地方政府的管理。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以足投票”。 通过人员的自由流动的竞争,就能达到如在市场上选购私人产品一样的效果,可以形成数量和质量最优的地方公共产品。w 案例:电梯困惑 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 外部性:某些厂商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成本或额外的利益,但又没有获得补偿,这种现象称为外部性,即外部效应。 公

21、共产品是外部收益的产品 二、外部效应分类 1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2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3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4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5公共资源问题 三、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 1.外部正效应 产品效益的外部化 产品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MSR=MPR+MER 2.外部负效应 产品成本外部化 产品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MSC=MPC+MEC 3公共资源 渔船平均成本 = 渔船边际成本 渔船边际收益 渔船平均收益 渔民考虑的渔船数为 渔船平均成本=渔船平均收益 帕氏规则的渔船数为 渔船边际收益=渔船边际成本 比较结论 Q渔大于Q帕,既是公共资源过度使用,又是资源浪费(渔船多了) 外部效应带来效率损失 四、私

22、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纠正 1.一体化机制 外部性内部化 2.产权机制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界定并受法律保护,在不存在交易成本条件下,通过谈判实现对外部效应的矫正 3.市场自身的协调 4.社会制裁机制 五、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 1罚款或征税 2. 补贴 3公共管制 4法律措施 w 案例: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思考: 1. 2013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最难的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尝试开发一些新的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谈谈你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解与认识。 2.从外部性角度,谈谈环保问题的难度与治理。 3.教育、医疗、环保和污染活动与一般商品经济活动相比较有什么特点?这些活动完全市场化运行有什么问题?它们应该怎样进行?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