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5145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5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 1 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 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 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

2、式运算阶段。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 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 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

3、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 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 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答: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 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 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 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

4、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 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二、案例分析题(10 分)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 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 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 所期望的儿童行为。李老师在教

5、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 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 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 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生物因素。通常这个

6、因素是指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 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因为他们直接联系遗传系统,为个体 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具体作用反映在神经系统的成达过程中。人体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因素。这个因 素紧密联系着儿童的一般社会生活及他的与其他人的关系。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获得交往的机会。由于环境与 教育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是贯穿儿童成长的全过程,是所有儿童共享的财富。教育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的长 河中,教育是一把生命之创。而儿童展示它的威力。“一刃寒光”是学校之外其他社会生活的不正规教育。“另 一刃寒光”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规

7、律和有系统的教育。这个教育是以最大限度挖掘和 培养儿童的智力潜能为目的的。因此常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2 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 具体型和抽象型。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 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 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 性差,不善于社交,

8、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 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 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 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 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

9、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儿童在非结构 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 3 、论述桑代克关于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桑代克认为学习有 3 条主律和 5 条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 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红习而加强; 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效 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习的副律有五条, 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

10、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其对教育实践的启 示是对知识的巩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赏比罚更重要,要注意对学生多赞赏,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赏, 使她们更开心进行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达到了及时赞赏。 4 论述不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 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 映象性表征和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的 3 种表征

11、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 同完成认知活动。人主要通过这 3 种表征将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这 3 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 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 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 3 个过程。同时他 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他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 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 5 论述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 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 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 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 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 观念和结构重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

13、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 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 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

14、第二,陈述性知识 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 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 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 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原理,也称规则,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 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 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答:1、提供概

15、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 4 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 4 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答: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 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 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 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5 、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

16、、动机 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1、自我评价与监控 2、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 3、策略执行 4、监控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6 、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 无声的 “ 外部 ” 言语活动阶段。 (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 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答: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示范与讲 解。练习与反馈。 8 学生

17、元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第二从他控到自控,第三,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第四从局部到整体。 二、案例分析(10 分) 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是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 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 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和为 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 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技巧为基础;

18、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是为创造性 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性目标服务。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 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背了上述的基本要求,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 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 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 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 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可以结合

19、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和教师亲自指导来实施,按步 骤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教学速 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其次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到“精讲”;第二 要使用表象,具体的容易形成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取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 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

20、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类推,这样的效果更好一些。 第四,使用典型例题。教学应该促进的是从例子中抽取一般性的原理,所以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典型例题非常重 要,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第五组成知识系统。知识系统也被称为图式,通常指系统的 结构化的知识。 2什么是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试?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智力技能指借助 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

21、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 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 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第三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 力技能的联系,一方面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 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另一方面,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

22、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3论述言语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参考教材 121 页) 答:第一、它能为学习者提供掌握原理后所达到的行为表现的指述。第二、言语指导能唤起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 本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回忆。因为概念是协调的形式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所以在直接的言语指导中说 出相关词,能起到激发概念回忆的作用。第三、言语指导可以提供不需要对整个原理作出准确词语表达的言语线 索。第四、言语指导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的演示或证明原理,比如教师对学生说:“给我证明”,只要求 学生能充分证明这一原理,其表达形式的准确性不是最重要的。 4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

23、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答: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在提倡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 教学中,教师应发挥 3 方面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 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其次,教 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展示自己使用的过程监控表 格;对策略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 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

24、,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 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5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参考教材 177-182 页) 答:学习策略教学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1、教师要真正弄懂策略。第一、教师应该明白各种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使策略知识概念化。第二、教师要把比较 抽象的策略,赋予丰富的内容,使之具体化。第三、教师要把各种相关的策略结合在一起用,使之综合化。第四、 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时,要讲清楚什么条件下运用某种策略,使之条件化。 2、将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策略教学的实施程序。掌握策略,必须操练。掌握思维训练点,指导落实策略的 内容。落实指导的途径。第一、是教师开宗

25、明义,直接告诉学生所学知识应该采用什么策略,然后运用这个策 略一步一步地学;第二是教师的转化,由教师的大声思维示范转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及时的点拔引导。每节课的具体落实。第一、了解学生原在的认知状况。第二、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第 三、抓高位信息,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第四、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结 构的设计与实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随着教学要素的变化,策略教学也要不断调整、充实更新。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 3 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99 答: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

26、动的规则,简称 CA 规则。 基本观点: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 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2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P206 答: ( 1 )科学精选教材 ( 2 )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 3 )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 4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 5 )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6 )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 7 ) 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 ( 8 )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 ( 9 )重视学习策略于学习方法教学 3 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何不同之处?P222 答:第一、与新手相

27、比,专家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对较为出色,在不熟悉的领域,专家通常并不比新手好。 第二、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以较大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第三、专家的短时记忆在长时记忆比新手大。第四、 专家问题解决比新手快。第五、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比新手要用多的时间来表征问题。第六、专家比新手在更 深层上表征问题。第七、专家比新手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 4 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 225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 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 简述强化训练的形式。P253 答: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来动机,影响人的行为。运用外部强

28、化影响人的形式有多种,依随于是否做出某个反 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 练。在运用上述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动机时,人们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6 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256 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达到某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 件人的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 3 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 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式的稳定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 M 来表示;一个是人对成功

29、 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 P 来表示。一个是成功的 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进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用 I 来表示。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 有互补的关系,即课题越难,其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小,而这时成功的满意感越强。 7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P259 答: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 (3)培养意志,增强免疫力 8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何影响? P262 答: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 ( 1 )影响活动

30、的选择。 ( 2 )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3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 4 )影响完成学习任务。 二、案例分析题(10 分) 案例: 李小辉不爱学习是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数学不及格,使得他对学习产生了习得性无力感,这是 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他曾经相争第一,但又 认为自己无法争到第一,说明他有较强的学习的内在动机,由于在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甚理想, 造成了他自信心丧失,上课不听,作业马虎。根据归因理论,我们认为李小辉将他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失败归结为 能力和难度这些稳定性因素,认为是自己

31、能力差造成的失败,由此使得他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由此恶性循环下 去。我们要消除他的习得性无力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师要及时鼓励他的进步,并创造一定的环境让他 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果,对他学习上的结果,如作业测试等及时评价和反馈,让他感到自身行为的有效性, 另外可以给他制定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让他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2)可以对其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进行积极 的归因。(3)培养他的意志,增强免疫力,要让他树立一个明确并且适当的目标,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 时调整目标,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三、论述题 1 、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32、有哪些? P187 P201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 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结构。认 知技能与策略。心理定势。学习态度与方法。智力与年龄。教师的指导方法。 2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克服消极的学习迁移。 P209 答:以英语教学为例,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其知识结构中,建立起处于高层次、凌驾于具体知识之上的,有较高 抽象、概括水平的知识框架,这对于新的学习能起

33、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用学生能 理解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比新课的内容更一般、更概括,也与要学习的材料相关联,以便去联 系、解译和统帅新课的内容。其次,提高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知识系统的分化程度,即提 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积累。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 联系,总结共性,识别差异,融会贯通地去理解和运用要学的材料。 3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229-231 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结合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和提高。一般来说,采用主 动的接受学

34、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将 会大大地提高解决有关该学科的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正确 地分析问题,表征问题,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等,都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4 、论述培养创造性的基本原则。 P237 答:(1)协同性原则。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应同日常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其他活动协同进行,充分发挥创 造性培养与训练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培养、个性品质培养等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35、方面的协同效应, 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意识、创造人治的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 (2)主体性原则。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与训练中,应当更多地把学生放在整个活动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启发全 体学生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主动参与创造和独立进行创造的精神。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地接受训练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性进行自我训练,自觉地去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尝 试独立地解决问题。 (3) 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培养与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 题。因此,结合实际,在形式多样的发明、制作、实验、论文等各种科技创造活动或实际的科学

36、研究活动中,进 行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意义更为重大。 (4) 整体性原则。人的创造性有它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高,不只反映在掌握了有效的创造 方法上,还表现在创造性意识的增强、创造性动机的激发、创造性心理的完善、创造性人格的成熟、创造性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这些综合构成了一个人的创造性的整体结构。因此,从整体上去提高一个人的创造性要比让一个 人单单掌握几种创造方法更加有价值。 (5) 兴趣性原则。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活动情境,采取以趣激学、寓教于乐、趣中启 智、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对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盎然地参

37、与其中;在培养与训练 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和谐协调、合作竞争的心理氛围,使全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 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活动的热情。 5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P264-271 答:外来动机的激发: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 价,适当开展竞赛,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内在动机的激发: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实施发现学习,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定向,满足与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培养学习兴趣,发挥 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 .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 4 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38、5 分,共 35 分) 1 、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P279 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 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虽然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理论学派所强调的侧面也不一样,但从一般看法是把道德动机和道德行 为方式看成是道德品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因而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是这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过程。 2 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P286 答: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 为:第一

39、、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 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3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P289 答: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 的过程。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 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40、他们的道德认识也 不断发展,道德判断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去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牚握的道德标准 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4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P309 第三段 答: 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 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 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5、 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它给教育的启示有哪些?P322、324 答: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

41、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 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启示:第一,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第二,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 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第三,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 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 们的能力倾向水平。 6、 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P368 答:(1) 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 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3) 劳 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

42、4) 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5) 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 7、 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P374 答:(1) 合作及民主的态度(2) 仁慈、体谅(3) 有忍耐心(4) 兴趣广泛(5) 和蔼可亲(6) 公正无私 (7) 有幽默感( 8) 言行稳定一致( 9) 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10) 处事有伸缩性(11) 了解学生、给予鼓 励(12) 精通教学技术 作用: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2、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3、是学生人格和心 理发展的需要。 二、 案例分析题(10 分) 案例: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

43、质的形成上来分析。张明作为一个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但喜欢打架,打完后知道不 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来说,他没有达 到统一。张明在对打架这个行为上,从道德认识上他能体会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但 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厌恶感,相反可能他从打架上体会到了 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统一。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 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改掉坏毛病。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

44、素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 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对张明的教育因从情感入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 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 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三、论述题(前 5 题,每题 10 分;最后一题 5 分,共 55 分) 1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P290 答:受皮亚杰观点影响,科尔伯格于 50

45、年代未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更确切地说,是道德判断的发展理论。 发现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 紊乱或倒置。 (一) 前习俗水平。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 习俗水平。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 后习俗水平。1.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 特征加以实施。 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参考教材 P297 )

46、 答:道德认识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根据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发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给学生 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结合实例形象地进行榜样教育。努力避免“意义 障碍”的消极影响。促进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能力的发展。 3 、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对教师有何启示意义 P310- 312 答: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结果。布卢 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正提醒我们每一 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

47、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 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发展,使学生能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种 学习。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认为具有处方性。他还特别强调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达成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 条件。 4 、联系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教学能力? P384- 387 答:1.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 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 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2.教学监控能力 3.教学 组织能力 4.言语表达能力 5.教学反思能力。 5 、论述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 P3

48、78-379 答: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 决定性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 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但对教师威信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主观条件,即教师本身的 素质,这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6 、请您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师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 5 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 学习的心理规律 B 教学的心理规律 C 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 学与教二

49、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C )阶段 A 感知觉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陈述性知识通常以( A C )方式来表征 A 命题 B 产生式 C 命题网络 D 概念 4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C ) A 综合 B 运用 C 评价 D 领会 5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 A D ) A 正迁移 B 近迁移 C 纵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6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 A C) A 动作技能 B 分析技能 C 态度 D 综合技能 二、名词解释 1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2 、习得性无力感: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 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 、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