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4765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附件2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 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二二一三年四月一三年四月 2 目目 录录 1 范围-1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3 总则-14 4 工作程序-14 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6 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17 7 分期治理区域、治理内容、治理工程量确定-17 8 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工程-18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编制-20 附件:1、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文字报告编写 提纲-21 2、图件编制要求- 25 3 1 范范围围 本要求规定了矿

2、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原则、工作 程序及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矿山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 复垦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 2 规规范性引用文件范性引用文件 编制本要求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及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 理办法实施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标准(试行) (内国土资发201312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国 务院令第256号)

3、、 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592号)、 内蒙古自治区 土地复垦实施办法(1991年自治区政府令28号) 本要求的引用标准主要为: 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 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4 DZ/T 0

4、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 0245-200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SL/T 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 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国土规UDC-TD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TD/T1031-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TD/T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GB/T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 总则总则 3.1 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

5、及土地复垦方案是采矿权人在矿山生产期内, 为分阶段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按照每3年一个治理分期提交 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适用年限为一个治理期。 3.2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要坚持 “边开采,边 治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谁损毁,谁 复垦” 、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3.3 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应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总体方案基础上编制,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3.4 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治理区域范围包括已 存在矿山

6、地质环境问题的区域及本期开采区、矿业活动的影响区域。 5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图 1 工作程序框图 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写和图件编绘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写和图件编绘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复垦分期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复垦分期治理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 本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区域、内容、工程量确定本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区域、内容、工程量确定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6 5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境调查调查 5.1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必

7、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 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范围、调查内容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 理方案编制规范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执行。 5.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现场调查为主。应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地形测量 等工作。 5.3调查矿区存在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成因、危 险性大小、危害程度等。 5.4 以完整的地下水系统或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调查矿区存在的含水 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水质变化、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对周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或破坏范围和程度。调 查矿山现状开

8、采废水排放量、排放区范围及其对矿区周边的影响范围、程度。 5.5 调查矿山现状开采废渣排放量、排放区范围及其对矿区周边的影响 范围、程度。 5.6 调查矿山现状开采已挖损、压占、污染等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范 围和破坏程度,及其被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类型。 5.7 调查矿山现状开采已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 迹、人文景观等的破坏和影响。 5.8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精度。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比例尺不得小于 1:10000,本期治理区域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 7 6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影响境影响预测预测 6.1 预测应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 设计

9、、前期开采实际和本期开采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 土地复垦方案的预测结果,分析预测本期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 境问题及其危害。 6.2 预测本期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地裂缝、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 可能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危害程度等。 6.3 预测本期采矿活动可能导致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改变,地下 水流场,水质、水量的变化,尤其是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 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对周边生产生 活用水水源的影响或破坏范围和程度。 6.4

10、预测本期采矿活动可能形成的废渣、废水等废弃物量及其排放区 对矿区的影响范围、程度。 6.5 预测本期采矿活动可能挖损、压占、污染等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 范围和破坏程度,及其被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类型。 6.6 预测本期采矿活动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对地形地貌景观、地 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破坏和影响。 7 分期治理区域、治理内容、治理工程量确定分期治理区域、治理内容、治理工程量确定 7.1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预测结果,确定本期 治理区域、治理内容和治理工程量。 7.2 分期治理区域必须包括现状存在及预测本期采矿活动可能产生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的区域,治理区域必须以直角坐标在分

11、期治理方案文本中和相 8 应的图件上明确表示。 7.3 分期治理工程内容和治理工程量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 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按破坏单元分别确定。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与恢复治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明确测算依据, 分别测算工程量并估算经费。 7.4 治理工程设计坚持环境协调原则,应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 适应,与当地的城市(镇)建设、生态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相结合,并与当地 环境相协调。 7.5 各项治理工程量应根据工程内容和相关规程规范分别计算确定。 7.6 各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内容和工程量必须在相应的图件上明确表示。 8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分

12、期治理及土地复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垦工程工程 8.1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预测结果,针对本期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及土地复垦治理区域、内容和工程量,提出矿山地质环 境恢复治理及复垦工程措施。 8.2 地面塌陷治理应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规模、发展变化趋势、危害大 小等特征。对开采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区,未达到稳沉状态的,宜采取监测、 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达到稳沉状态的,应采取防渗处理、削 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措施。 8.3 地裂缝治理应根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 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

13、模和危害程 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 8.4崩塌、滑坡治理,可采用清理碎石土和危岩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 9 挡工程和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可 采用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消 除地质灾害隐患。 8.5 泥石流治理,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 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可采用疏导、拦挡或固化泥石流 物源,以谷坊坝、格栅坝的形式减少或消除引发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8.6 含水层破坏治理可采用地表回填防渗、防污处理,破坏区周边采取 防渗帷幕、防渗墙等工程措施,堵截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溢出,减

14、少疏干排水 量。 8.7 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 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生态;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 、采坑(塌陷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进行生态重建。 8.8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针对本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 出合理避让地质灾害、科学处置地下采空区、有效防护露天采场边坡、设置 排水系统、及时恢复植被、尽量减少山体破损、岩石裸露等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预防措施。 8.9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征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监测内容:包括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 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

15、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主要 环境要素。 监测方法: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可采用InSRA、水准测量、地面沉降分层标、 钻孔深部应变仪、目测等方法监测;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监测按照崩塌、滑 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执行;含水层破坏可采用人工现场调查、 10 取样分析、安装地下水位自动监测仪等方法,参照地下水监测规范SL/T 183-2005进行监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可采用人工现场量测、遥感解译等方 法进行监测。 9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垦分期分期实实施方案施方案编编制制 9.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分

16、期实施方案由文本和附 图两部分组成。 9.2 分期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按附件1执行。 9.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分期实施方案编制文字编 辑排版格式应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与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11 附件1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 文字报告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二、分期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 三、本期实施方案的适用年限 第一章第一章 矿矿山基本情况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地理位置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等。 二、地形地貌 三、气候 四、土壤植被 须附土壤剖面图或照片。 五、矿山开采现状

17、 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 采方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概述 主要概述已编制完成的总体治理方案的预测评估内容、治理规划、治理 内容、技术方法及工程量,治理工程费用等。 第二章第二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及土地利用境及土地利用现现状状 一、前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情况 12 前期矿山治理及复垦工程完成情况、是否存在未完成工程、验收情况、 治理工程投入资金、治理后效果、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情况、存在的问题 等。 二、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现状调查,按现状破坏单

18、元分节对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含水 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等四大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论述。 按现状破坏单元对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现状及权属进行统计,并列表 说明。 第三章第三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境预测预测 一、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批准的开采层位、矿山资源及储量、 矿山设计年生产能力、服务年限、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矿山 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前期开采情况、本期开采计划。 二、矿山地质环境预测 1、本期开采可能影响的区域 2、矿山地质环境预测(按开采影响单元进行预测论述) 第四章第四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治理区及境治理区及矿

19、矿山土地复山土地复垦责垦责任区确定任区确定 一、治理区及矿山土地复垦责任区确定原则及方法 二、治理区及矿山土地复垦责任区确定及分区评述 三、治理区及矿山土地复垦责任区适宜性等级评价 四、治理区及矿山土地复垦责任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水资源平衡分析 2、土资源平衡分析(包括表土剥离内容) 13 第五章第五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防治及复境防治及复垦垦工程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目标和任务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按防治及复垦单元分述质量要求。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工程 按防治及复垦单元分述工程名称、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等。 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20、工程 提出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等。 五、管护措施 重点对本期治理区的植被进行管护。 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年度实施计划 矿山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实施年度实施计划安排表矿山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实施年度实施计划安排表 地类地类1 治理区面 积 地类地类2 治理区面 积 地类地类3 治理区面 积 合计面积投资 主要 工程措施 主要工 程量年份 hm2hm2hm2hm2 万元措施工程量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注:阶段要结合工程进度安排和生产建设活动对土地损毁的阶段性或区 位性特点进行划分,原则上为3年。 第六章第六章 经费经费估算估算 第七章第七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与

21、效益分析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14 (三)安全保障 (四)资金保障 (五)监管保障 (六)公众参与 (七)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二、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环境效益 (三)经济效益 15 附件2 图件编制要求 一、 图件的一般要求 1、工作底图要采用最新的地理底图或地形地质图。 2、成果图件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最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和综合 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要求报告编制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取得最新的调查资料。 3、成果图件要求数字化成图,图形数据文件命名清晰,并与工程文件一 起存储。 4、成果图件要符合有关要求,表示方法合理,层次清楚,清晰直观,图 式、图例、注记

22、齐全,读图方便。 5、各种图件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 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 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二、矿山地质环境图 1、成果图件比例尺原则上不小于矿山精查报告比例尺;当矿区范围较大, 成图比例尺最小为1:10000。 2、图面主要反映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存在及本期预测采矿活动 可能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内容包括: (1)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地层岩性(产状)、主要地质 构造、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 16 (2)矿区范围与工程布局:矿区范围、开采境界、采区布

23、置、地下开采主 要巷道的布置等。 (3)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 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的分布、规模;采矿固体废弃 物堆放位置与规模。 (4)前期已治理区域的范围及治理内容等。 (5)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说明表。 3、现状存在和本期预测可能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图面上分别表示。 三、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工程部署图(年年度) 1、成图比例尺(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原则上不得小于1:1000。本期矿 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区域可做为成图范围。 2、图面主要反映本治理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范围、工作部署等。内 容包括: (1)本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范围(用直角坐标表示)。 (2)本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内容,包括:削高填低、回填整平、边坡 加固、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清理、修筑拦挡工程、填充;截排水、灌 浆、防渗帷幕、防渗墙;覆土、植树种草、挂网客土喷播、造景等。 (3)面状治理工程内容应用适当图例在治理区域全面表示。 (4)主要治理工程内容及治理工程量说明表。 四、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图 五、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图 1、成图比例尺原则上不小于1:1000。成图范围必须包括本期矿山地质 17 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工程区域。 2、图面主要反映本治理期完成后治理区域土地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