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5632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不断增加的建筑,使建筑用能数量愈益增大,2000年 中国 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已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7.8%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建筑耗能总量及其所占比例还将继续增长,国家的能源负担将更加沉重, 经济 高速增长对 自然 环境带来的风险正在增加,形势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节能工作必须尽快扭转当前严重落后,而且长期以来总体进展缓慢的状况,按照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跨越式地向前 发展 ,使高能效、高环保的建筑日益成为 时尚 ,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经济 社会 得以长期持续发展,而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的 内容

2、十分广泛。下面结合中外当前状况,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谈谈建筑节能 问题 。 1、政策法规 1.1制订建筑节能 法律 法规,完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各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都结合着本国的特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制,作为推行这些政策的保证。加拿大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新建筑物节能法;西德于1976年颁布了建筑物节能法;瑞典实行了强制的节能法规;法国先后颁布了有关住宅建筑节能的法规;东欧国家也在近10年颁布并执行了相应的法律,使得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日本则是建立节能管理体制最为完善的国家,它从政府到地方都

3、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专门 研究 节能问题。此外,又普遍建立了民间节能中心组织,彼此交流经验。日本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建筑节能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结合实际制定建筑节能标准,确保实施节能建筑认证和标识制度 a)因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各异。按照中国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19942,中国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5个区,分别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建筑节能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不同气候条件应有不同的建筑保温隔热要求。不同地区对空调采暖的要求如下:严寒地区,以采暖为主,要求较高时应考虑空调;寒冷地区,采暖及空调;夏热冬冷地区

4、,空调及采暖;夏热冬暖地区,以空调为主,要求较高时应考虑采暖;温和地区,部分地区需要采暖或采暖/空调。因此在所制定建筑节能标准中,对于房屋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或热阻)也各不相同。 b)因建筑物的用途不同,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要求也不同,所以制定建筑节能标准也不同。同一地区用途不同的建筑物,由于使用条件不同,不应该千篇一律地全部按照同一模式提出保温隔热要求。并且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的要求各异,对非居住建筑中不同类型的建筑其要求也不一样。 c)因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东西差异、沿海与内陆差异较大,则要求制定的标准不同或实施的时间不同。 d)实施节能建筑的认证和标识制度节能建筑的标识和认证是政府

5、实施建筑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建筑节能的评估、标识,可以使公众更容易了解建筑物的能耗或对环境的 影响 ,促使建设商将建筑物是否节能作为一种市场营销的指标。在外国,节能产品评定和标识的方案很多,它们的发起机构往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如环境组织、消费者协会等)。 目前 ,全世界有37个国家实施了“标志”制定,34个国家在使用能效标准“。实践证明,通过认证和能效标识,可以取得以下效果:节约能源:制约能源增长但不限制经济增长;较容易量化受益情况;改变厂商的行为和指导消费者;平等对待厂商、经销商和零售商;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既然许多发达国家有丰富的节能经验,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实际地取其精

6、华. 1.3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对建筑节能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缺乏对建筑节能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单纯依靠用户和开发商的自发行为,以及建设工程质量标准的强制执行,对新建建筑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已建建筑的节能改造却丝毫没有作用.政府必须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采取一系列经济鼓励措施来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技术措施 2.1总体规划的节能思想大量住宅建筑的规划总体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为先”的原则,在满足住宅的适用性、耐久性的同时,着重强调“均好性”,注重环境、节能、环保三大主题.提高居住空间的品位,提升城市的品牌. 2.2建筑设计的节能

7、措施 现代 建筑在设计时除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舒适度、智能化和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应注重能源的有效使用和节约。 2.3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墙体保温(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夹芯保温等技术)、门窗及屋面节能等措施,减少建筑的使用能耗。如住宅节能就是通过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达到比传统住宅节约能耗25%的目标,在结合设备节能设计上,达到住宅总体使用能耗降低50%的目标,到2010年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 2.3.1墙体保温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用粘接材料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外侧抹砂浆或作其它保护装饰,在外墙根部,女儿墙、阳台、变形缝等易产生“热桥”的部位,采

8、用外保温技术,可显著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有:聚苯板保温砂浆外墙保温、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外墙内保温是在墙体结构内侧覆盖一层保温材料,通过胶粘剂固定在墙体结构内,并在保温材料外侧作保护层和饰面.墙体自保温是指通过对墙体自身采取一系列新型技术,使其导热系数极低,甚至达到了绝热的程度。如德国的TEUBERTMAGU2ICF体系的房屋,由既是保温层又是一次性永久环保模板的EPS全绝热建筑模块,采用积木式插接后用混凝土浇注而成.其墙体是由内外2块约4.5cm厚EPS全绝热建筑模块,用连接桥(专利产品)连接,中间填充混凝土作为外围护承重墙及分户墙,属于

9、绝热混凝土复合保温剪力墙体系,整个建筑全部由混凝土浇注而成,性能满足德国建筑节能标准要求.TEUBERTMAGU2ICF属于绝热混凝土复合保温剪力墙体系,整体性强,自重轻(比砖混结构轻50%左右),抗震性好,使用寿命长:其传热系数低,仅为0.1170.133W/(m2.K),且不产生“热桥”,其隔音、防潮性、透气性均好,有良好的居住舒适性;该体系的材料完全采用水泥、砂、石、钢筋等而不用粘土砖,保护了土地资源,充分满足环保要求;且为全混凝土结构,能适应复杂的体型及造型要求,可利用不同的建筑模块建造出各种风格的建筑. 2.3.2门窗节能建筑门窗的主要功能是在获得足够采光的条件下,需要控制门窗在有太

10、阳光照射时合理得到热量,而在没有太阳照射时减少热量流失. 2.3.2.1影响门窗获得能量的因素影响门窗获得太阳热能力的因素包括: a)窗户的位置和方向; b)窗户产品的设计(窗户孔道的数量); c)使用的玻璃种类; d)内部和外部阴影的数量. 2.3.2.2影响门窗热损失的因素热能往往是从暖的一面流向冷的一面。门窗是构成热能损失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减少门窗热能损失.在窗户上能量传递方式主要有:辐射传递、对流传递、传导传递,另外空气渗漏也是窗户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理和光学原理可将玻璃表面的发射率降低,可减少玻璃的辐射传热,即使用Low2E玻璃可减少辐射传热.窗户上的传导损失

11、主要是通过中空玻璃边部和窗框发生的,通过改进边部材料,使用更绝热的边部密封材料,如采用Smiggle暖边密封系统和隔热窗框材料(如塑钢门窗、断桥铝合金门窗等),以及改进门窗型材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损失.对流热损失主要在通过中空玻璃间隔内气体运动产生的,如果间隔层太小通过空气的传热是很多的.如果空气间隔层太大,那么在室内侧暖玻璃表面的暖空气就会上升而室外侧冷玻璃表面的冷空气就会下降,形成对流,将室内的热量流失。能够达到最小对流损失的最好中空玻璃间隔层厚度应该在1216mm之间,通常充入特殊气体如氩气、氨气以减少对流损失,这些气体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间隔层厚度. 2.3.3屋面保温节能屋面是建筑物上

12、部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重点部位,其保温与隔热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达到节能目的,屋面可设置隔汽层和封闭的空气间层,可选择有憎水性膨胀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聚苯板等多种保温材料.屋面外表面采用柔性防水时,应使用反阳光辐射的材料.覆土和植草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很明显,用“建筑夹层防排组合”消除水压力。在一般的防水层上加塑料凹凸板、盖土工布,起到防水、排水、挡土、滤水的作用,既是绿化的基层,又是屋面的防排基层,解决了屋面渗漏和种植中排水透气问题.用轻质合成土,草坪厚2030cm,荷载约100kgPm2,增加热阻,达到建设部节能标准.据报道,美国芝加哥市政厅屋顶1840m2屋顶花园示范工程,每年可节省4

13、000美元的降温费,屋顶花园比传统屋面结构寿命长,此隔热层能使室内温度下降23,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隔热层。2.3.4太阳能建筑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始太阳房的试验 研究 ,并先后建成一批实验太阳房.上世纪末期,世界上又兴起“太阳屋顶”热。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已有相当水平的“零能房屋”,即完全由太阳能光电转换装置提供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消耗,真正做到清洁无污染.太阳能建筑基本上有3种形式:一是被动式,一般构造简单,不需任何辅助能源的建筑,通过建筑方位合理布置和建筑构件的恰当处理,以 自然 热交换方式获得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美国

14、建筑专家发明太阳能墙,在建筑物的墙体外侧加一层薄薄的黑色打孔铝板,它能吸收照射到墙体上的80%的太阳能量,被吸入铝板的空气经预热后,通过墙体内的泵抽到建筑物内,从而节约中央空调的能耗。据估计,铺设铝板的成本,可在3年后从节能成本中收回,这是被动式太阳房的一种类型.二是主动式,构造复杂,造价高,需用电作为辅助能源的建筑。有一种主动式太阳房,在屋面上朝南布置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碎石储热层后由风机送入房间.辅助热源为煤气热风炉,并设置控制调节装置,根据送风温度确定热源的投入比例。沈阳华新国际开发的“锦绣山庄”生态别墅区采用的分体式热管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即使在冬天、阴雨天也能保证2

15、4h热水供应,太阳能利用的预期节能率可达6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三是“零能建筑”,这种建筑由太阳屋顶提供全部建筑所需的能量,在屋顶安装23kW太阳电池,且与电网并网,但由于太阳能电池价格较高,普遍推广还有困难。 2.3.5 应用 新型材料节能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建材 工业 发展 的必然趋势.就住宅建设而言,建设部已明令淘汰一些不符合节能、计量、环保等要求的产品及质量低劣的产品,以保证住宅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如实心粘土砖、空腹钢窗、原木门窗、镀锌管、铸铁水龙头等,墙材革新方面成绩显著。 2.3.6暖通空调制冷节能暖能空调制冷在建筑物中具有主动性,对建筑物节

16、能会大 影响 ,因此我们应慎重地对待.空调建筑物及空调房间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a)建筑平面与体型应尽量简单方整,减少保温墙长度; b)空调房间应尽量与一般房间分开而集中布置; c)室内温湿度参数要求相同、使用性质和消声要求较一致的空调房间尽量相邻或上下层相对布置; d)为了避免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布置和布置在顶层; e)应尽量避免紧邻高温或高湿房间; f)建筑物转角处的空调房间不宜在两面外墙上都设置窗户,以减少传热和渗透;空气调节房间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并应采取密封(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级)和遮阳措施;外窗应尽量南、北向,避免东西向. 空气调节系统应根据空气调节房间的使用特

17、点,并考虑系统运行及调节的灵活性和 经济 性,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以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空气调节房间的瞬时负荷变化差异较大时,应分设系统;同一时间内分别需要供热和供冷的房间,宜分设系统;空气调节房间所需新风量占送风量的比例相差悬殊时,可按比例相近者分设系统;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很大时,应按内区和外区分设系统;高层民用建筑在其层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分层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一栋建筑物或一个空气调节区域采用哪种空气调节系统,应经认真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全空气定风量单风道系统可用于需要恒温、恒湿、无尘、无噪音等的高级环境的场合;全空气定风量双风道系统可用于需要对空调区域内的单个房间进行温湿度控制

18、,或由于建筑物的形状、用途等原因,使得其冷热负荷分布复杂的场所;全空气变风量系统可用于空调区域内的各房间需要分别调节室温,但温度和湿度控制精度不高的场所;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气调节系统能够实现居住者的独立调节要求,它适用旅馆客房、公寓、 医院 病房、大型办公楼等;诱导机式系统可用于多房间需要单独调节控制的建筑,也可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外区;窗式空调机式系统和分体空调机式系统的独立性强,适应于建筑物内空调房间布置分散、面积较小、要求运行时间不同的场合;柜式空调机式系统可用于独立小型建筑物;各种热泵式系统独立性强,可用于全年需要空气调节,冷热负荷接近的场所. 3、建筑节能的检测 分析 建筑节能的检测

19、包括十分广泛的 内容 : a)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内外表温度、热流;外墙热桥部位(圈梁、过梁、构造柱、芯柱)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内外表面温度、热流,门窗气密性指标;屋面内外表面温度、热流;地面表面温度、热流;建筑室内各房间温度,阳台温度; b)建筑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 c)水平、东、南、西、北向太阳辐射强度; d)室内热舒适度(PMV、PPD); e)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室内风速; f)空调状态下耗电量等。 测试应以35d为1个周期,测试室采用连续观测、连续记录。 我们可以通过对某栋建筑物或某个区域的建筑进行节能测试,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便指导并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4、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以及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和多角度的思考,认为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值得全 社会 重视. 参考 文献 1、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21994) 3、王继强,俞剑琳。德国绝热混凝土模板节能建筑体系J.新型建筑材料,2003,(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