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6273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6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厨房中的物态变化.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王培强厨房是我们生活经常出入的地方,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小的厨房里包含了许多物态变化的知识。1将面食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面食放在沸水中水分不会散失,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100,放在油里的面食水分很快汽化,面食就会变干变黄甚至变焦。2为什么水滴滴到加热的油锅里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呢?答:水的沸点比油低的多,水的密度比油大,滴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汽化,汽化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导致的响声。3汤煮沸快溢出时,可向锅内加些凉水来阻止汤的溢

2、出,有什么科学道理吗?答:锅内加入凉水后,凉水吸收汤的热量,汤的温度降低,低于其沸点,不再沸腾,可以暂时阻止汤的溢出。4用砂锅煮食物时,砂锅离开炉灶后锅内的汤为什么还能继续沸腾呢?答:砂锅与炉火直接接触,其温度会高于水的沸点100,当砂锅离开炉火后,锅内的汤还能继续从锅体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砂锅的温度降到100为止。5煮食物时,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和用“文火”煮,哪中做法更好呢?答:水沸腾时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的温度,反而白白浪费了燃料。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才是合理的做法。6冬天烧水时,为什么在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而在壶嘴上方一段距离处才

3、能看到“白气”呢?答: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从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随着水蒸气逐渐上升,空中的温度降低,温度高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看到的“白气”。7铝壶内有水时,壶烧不坏,若水烧干了铝壶很容易就被烧坏了,为什么?答:因为水的沸点在标准气压下是100,铝的熔点约600,装水烧时,只要水未烧干,壶内壁温度保持在100左右,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很多,达不到铝的熔点,所以铝壶不会烧坏。普通煤气灶火焰的温度可达800左右,若不装水放在火上烧,很快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铝的熔点,铝壶就会烧坏。8为什么水蒸气烫伤的比热水烫伤的更厉害?答:虽然水蒸气的温度与热水的温度差不多,但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

4、到温度较低的人体会液化成同温度的热水,同时向人体放出大量的热量,故要比热水烫伤的厉害。9为什么拿刚出锅的热馒头时手要沾点凉水呢?答:因为热馒头接触到手上的凉水时,凉水迅速汽化吸收了手上的很多热量,同时汽化在手和馒头之间生成了一层水蒸气,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手就不会觉得那么烫了。10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呢?答: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下落过程中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次进入锅里时会从锅里的水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只能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永远停止沸腾

5、。源于生活的物态变化考题吉林公主岭一中分校赵冬梅 专题透析六种物态变化是本章的知识框架,但习题并不纯粹地考查理论知识,习题背景往往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生活、联系生产,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回归生活。本章的习题常常与衣食住行联系起来,但核心是物态变化,在答题时,要先分析物质的初始状态、终了状态,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可依据两点:一是看它变化前后的状态;二是看它的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典例精析一、来源于衣柜中的试题【例1】衣柜中放的樟脑丸,如图所示,气味清香,用于防虫、防蛀、防毒。在樟脑丸变小直到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蒸发 C汽化 D升华【点拨

6、】在樟脑丸变小直到消失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液体生成,因此樟脑丸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发生的是升华现象。故选D。二、来源于冷饮中的试题【例2】(2010江苏淮安)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冰棒周围产生许多“白气”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点拨】这些“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选B。【例3】(2010杭州)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

7、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点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常温时以气态存在,所以干冰极易升华,升华时吸热,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产生大量“白气”。故选D。三、来源于窗玻璃上的试题【例4】(2010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点拨】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小水珠,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小冰晶,“雾”和“冰花”都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都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8、所以只有B项说法错误。故选B。四、来源于户外自然现象中试题【例5】(2010重庆)近年来,美丽山城天更蓝、水更清,大雾天气明显比往年少。2010年2月,重庆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其中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点拨】自然形成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选B。【例6】(2010泰州)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A雨 B露 C雾 D霜【点拨】雨、露、雾都是液化形成是;只有霜是凝华形成的。故选D。【例7】(2010江苏苏州)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

9、过程中水蒸气会 (吸收放出)热量。【点拨】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水蒸气要放热。答案:液化 放出五、来源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图片试题【例8】(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点拨】雨、雾属于液化现象;霜属于凝华现象;冰属于凝固现象。故选C。【例9】(2010北京)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点拨】“雾凇”和“冰花”属于凝华现象;“冰挂”属于凝固现象;“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故选B。【例10】(2010江苏连云港)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点拨】A图是属于液化;B图属于凝固;C图属

10、于熔化;D图属于凝华。故选B。神奇魔术背后的物态变化知识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强魔术表演给观众带来神奇的感觉,而一些魔术只是应用了简单的物态变化知识。在此介绍几个简单的小魔术并加以解析。火烧手绢只见一个表演者让助手用火柴将手中的手绢点燃,并向空中扔去。这时手绢在空中燃烧着。待火熄灭后,却见手绢完好如初。另一表演形式:把一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使其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神奇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解析:表演前把手绢用水浸湿(使手绢和酒精隔离),再放到酒精中蘸些酒精。

11、常压下,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会再升高,始终保持100,而布的燃烧温度超过100。虽然酒精燃烧了,水被加热到沸点,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不会被烧着,燃烧的只是酒精。有兴趣者,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小魔术,教学时定会增加课堂气氛。煤火烧衣表演者脱下看似白帆布做的工作服上衣,把一个燃烧很旺的火红煤球,放在的衣服上,并把这个煤球用衣服包裹起来。这时你一定认为衣服将会燃烧起来,但是过了一会,仍无火光出现,打开一看,煤球所烧之处安全无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令人费解吗?解析:其实这件衣服是用石棉做的,看上去跟帆布衣服相似。由于石棉能耐一千度的高温,所以这件衣服是不会被烧破的。油锅捞钱江湖艺人经常表演,把手

12、伸到沸腾的油锅里,出来的时候,手安然无恙,从中拿出一枚硬币,这便是“油锅捞钱”。难道表演者的手真的可以耐高温吗?解析:其实这只是利用了不同物质沸点不同的道理。江湖艺人的油锅里放的是油和醋,而醋的沸点只有60左右,远低于油的沸点。翻滚的油锅里其实只有醋在沸腾,所以不会烫伤手。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强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

13、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

14、断。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

15、了嘴唇。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北方人冬天吃冻柿子时,先放在凉水中泡一会,发现柿子的外面结成了一个冰壳。取出后掰开冰壳,发现里面的柿子都已经熔化了。这有什么奥秘呢?解析:当水中含有杂质,如糖水、盐水等,其凝固点不在为0而是低很多。柿子的含糖量很高,冻柿子的温度要低于0。将其用凉水泡一会,水就会把热量传给柿

16、子,从而使柿子的温度升高,而外面的水温将会下降。又因为柿果液的熔点低于0,所以温度还没上升到0就会熔化,此时外面的水的温度虽然已降到0,但由于其温度仍高于柿子里的温度,故还会继续向柿子传热,这样与柿子表层接触的一层水就会结成冰。这一过程要持续到柿子的温度上升到0为止,这时冻柿子就被一层薄冰包住了。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王培强一、本章知识框架(填上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升华(吸热)二、晶体与非晶体分别有哪些物质区别晶体海波、萘、冰、食盐、钻石、水晶、金属有熔点(凝固点)非晶体蜡、玻璃、塑料、橡胶、沥青、琥珀、松香没有熔点(凝固点)三、熔化、凝固、沸腾的图像晶体非晶体熔化

17、凝固沸腾四、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晶体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吸热,温度持续上升凝固放热,温度不变放热,温度持续下降沸腾吸热,温度不变五、晶体熔化、凝固、沸腾的条件熔化(2个条件)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凝固(2个条件)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沸腾(2个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六、蒸发与沸腾的异同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位置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表面温度要求任何温度达到液体沸点液温变化温度下降温度不变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有无气泡产生无有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七、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自然现象物态变化自然现象物态变化雾液化霜凝华露液化冰花凝华雪凝华雾凇凝华八、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

18、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九、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分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19、相平。物态变化知识总览江苏省丰县群益中学李光宇【重点与难点】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3知道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4弄清一些基本概念。对于各种物态变化要会正确区分,同时还要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知识结构】【知识要点】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符号为。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

20、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最后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齐平。医用体温计是内装水银的液体温度计,刻度范围在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度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二、物态变化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状态变化。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它是熔化的逆过程固体分晶体和非

21、晶体两大类,常见的物质中,各种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晶体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晶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2汽化与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它的相反过程,即物质由气态变成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

22、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2)在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4)同种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和压缩气体的体积。3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过程要不断吸热,凝华过程要不断放热。干冰是一种很易于升华的物质,而升华又是吸热的,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贮藏食品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等。“升华与

23、凝华”解疑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刘庆贺1我们常常说“下雨”、“下雪”,那是真的能看到雨和雪从空中下落,可是我们也说“下霜”,但是从来没看到霜从天而降。是不是因为霜都是夜间下的我们看不到?答: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草叶、土块等的温度急速下降之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直接在这些物体表面凝华形成霜。 2课本做升华和凝华实验用的是萘和碘,为什么不用常见的固体物质如冰、塑料等?答:升华和凝华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是指气、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相互转化的现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的现象,

24、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就像酒精比水容易蒸发,奈和碘比常见的固体更容易升华。3平常我们使物体变干是放在太阳下晒,可是我看到有“升华干燥食品”,不用晒,就能使食品干燥,这是怎么回事?答:用升华“干燥食品”是先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再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到真空干燥机中。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升华,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去掉。食用时,只要把这种食品放入水中一泡,就能还原成新鲜食品,并仍保留原来的味道和营养。这种经升华干燥的食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军事、野外勘探、登山、航天等领域广为使用。4世界上每一天都有地方下雨,可是雨一直这么下,将来有一天,天上无水可降,地

25、上植物不都干死了?答:自然界中的水一刻不停地循环着。太阳照耀着大地,让地面上、植物叶子上、江河湖海上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形成雨和雪,再落回地面。在这个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起着“抽水机”的作用。5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循环的形式,为什么景象不同呢?答: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傍晚时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霜和雪都是

26、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表附件的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会叙述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形成例1:

27、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四季中的自然现象。解析: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其实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而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霜和雪都是水蒸汽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汽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冰晶在地面或草叶上。雪是天气较

28、冷的时候,大气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汽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小冰晶(或叫雪花),在降落时互相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2. 高压锅: 高压锅的构造: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易熔片的作用:为了防止安全阀出现故障而起备用保险作用的。例2:高压锅又叫压力

29、锅,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所以食物容易被煮熟。且高压锅煮食物比普通锅煮食物省时间省燃料,尤其做出的米饭也香软可口,很受人们欢迎。下图是AS22-5-80高压锅的铭牌,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S22-5-80容量5升净重8.92公斤毛重13.22公斤锅帽重89.0g阀门的内径32mm气压2.11atm水的温度121 A. 食品受到的压强大而易熟; B. 高压锅保温性能好,热量损失少而易熟; C. 锅内温度能达到100以上,食品因高温而易熟; D. 高压锅的密封性好,减少了水的蒸发而易熟。 分析与解答:普通锅虽然有锅盖,但因密封不好,锅内是与大气相通的。烧饭时,锅内水面上方的

30、气压就是大气压强。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与不盖锅盖时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煮食物时总要盖上锅盖呢?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阻碍水蒸气与外界的对流,从而减少了热损失,用较弱的火就可以维持水的沸腾了,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另外,如果是蒸食物,不加盖,食物就暴露在空气中了,食物吸收的热量又很快跑掉,达不到较高的温度,食物就不容易熟。 使用高压锅蒸煮食物时,高压锅盖上锅盖后就是一个密封的容器了。加热时锅内水温不断升高,水的蒸发不断加快。由于锅是密封的,锅内水面上方的水蒸气就越来越多,锅内水蒸气就越来越大,直到将气压阀顶起为止,锅内气压才不再增大。此时锅内的气压一般接近1.2个大气压。在这样的气压下,水的沸点接近120

31、,食物由生变熟是个升温过程,温度越高熟的越快,高压锅中的食物可以被加热到的温度比普通高了约20,自然就容易熟了。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例3: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掉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熄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 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 D.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

32、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分析与解答:解此题应弄清两个问题,第一,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且压强越大,沸点越高。第二,高压锅的原理就是增大锅内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以提高锅内液体的沸点,若锅内是水,汤或是粥类,其沸点将超过100,如果打开锅盖,锅内压强迅速变为一个大气压,沸点应为100,而粥的温度降低速度较慢,仍大于沸点,所以刚揭开锅盖时,锅内的粥仍然在沸腾,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3. 电冰箱 电冰箱内的致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 压缩机和冷凝器。 电冰箱所用的致冷物质是容易:(液化和汽化)并且在汽化时能大量吸热的物质。 电冰箱是如何达到的致冷的? 电冰箱为什么不能达到使室内降温的目呢?例4:电

33、冰箱是如何达到的致冷效果的?分析与解答:压缩机工作时,对气态的氟氯昂加压,将它压入冷凝器,气态氟氯昂在冷凝器中液化,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由冷凝器的散热片散发到空气中,液态氟氯昂经过节流阀(内径很细很细的管子)缓慢进入冰箱内的蒸发器。蒸发器内的压强比冷凝器内的压强低很多,液态的氟氯昂在这里迅速汽化,吸收冰箱里的热量,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吸了热的氟氯昂气体被压缩机抽走,经过压缩机重新压入冷凝器中液化,并放出热量。就这样,通过氟氯昂在制冷机系统中由液态变气态,又由气态变液态的循环,不断从冰箱内吸热,又不断将热“搬运”到冰箱外散发到空气中,达到了制冷的效果。 当冰箱内降到一定温度时(这个温度一般在零下几摄

34、氏度至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可由人来选择),制冷机自动停止工作,当冰箱内的温度上升后,制冷机又自动开始工作,保证冰箱内总在一定温度以下。由以上分析可知道,如果将室内电冰箱的门打开,虽然致冷物质蒸发时可以从室内吸热,但这些热量通过致冷物质在冷凝器中液化而放回室内,所以电冰箱不能达到使室内降温的目的。4. 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运载火箭的燃料与助燃剂是什么?这两种气体是如何液化的?(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氢气和氧气液化的) 整流罩的内部要加装隔热层;整流罩的外表面上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容易熔化和汽化的物质)例5: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流星会燃烧发光。小民问老

35、师“发射火箭时,火箭也同样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为什么没有燃烧发光呢?”老师解释说“科学家一方面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耐高温材料,另一方面在火箭头上往往涂上一层特殊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先熔化且汽化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 材料坚硬,不怕热; B. 材料不传热; C.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而生热; 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作用时产生的热。分析与解答:火箭在大气层中高速运动时,不可避免地要与空气产生作用,即使火箭头部做得十分光滑,也会因与空气碰撞而产生大量的热,使火箭头

36、部温度很高,即使不能将火箭头部熔化也不可避免地向火箭内部传递大量的热,使得内部仪器损坏。所以火箭头部加装了整流罩,整流罩的表面做得十分光滑同时在整流罩的内部要加装隔热层,并在外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所涂的材料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汽化,在熔化和汽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5. 热管 热管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和液化例6:“热管”是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

37、示。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 分析与解答:“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汽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汽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了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液体在汽化和气体在液化时要分别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热管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递热量的目的。 “热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如航天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航天器在宇宙空间中环绕地球或太阳运行时,向着阳光的一面由于没有任何物体的遮挡(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大气

38、层对阳光的遮挡),受到强烈的热辐射,温度会升得很高,而背着阳光的一面,不仅不能从阳光吸热,而且还要向温度很低的宇宙空间辐射出热量,使得背光的一面温度很低。航天器正、背面形成了很大温差,会使航天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科学家将“热管”安装在航天器上,使它向阳一面吸收的热量很快传到另一面,从而减小了正、背面的温差,保障了航天器的正常工作。【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填写下面物态变化名称:冬天的早晨树枝上有霜是_现象,夏日清晨草叶上有露水是_现象,春、秋的早晨易出现“大雾”是_现象,用久的灯泡变黑了是_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是_现象,冬天在室外人口中的白气是_现象,夏天洒在地面上的一些水

39、,过一会变干了是_现象,用铁水浇铸机座是_现象,夏天喝饮料常在饮料加块冰 。 2.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阴下干得快,这表明_;湿衣服晾在通风处比无风处干得快,这表明_;一碗水洒在地面比盛在碗里干得快,表明_。 3. 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在_条件下,用_方法,使其_贮存在打火机内。 4. 下面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步骤( ) A. 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 B. 水温升至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至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4分钟 C.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并做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线 D. 将适量温水倒在烧杯中,把烧杯放在铁架台上,把温度计插入水中 E. 整理器材 (1

40、)将实验步骤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在横线上_。 (2)实验中可看到,水沸腾前温度_,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_,产生的气泡由小变大,上升至液面_。 (3)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 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上升。 你还可总结的结论有: c. d. 5. 飞机在人工降雨过程中,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个过程中经历_种物态变化,依次分别为_。 6. 冰山上的积雪有的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有的_变成水,汇入江河;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成小水滴,有的_成小冰晶

41、,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7. 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在使用时,其中的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所以这支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支的示数_,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 8. 在寒冷的北方,池塘水面上的空气温度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恰好为0的是( ) A. 冰层下表面 B. 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C.冰层上表面 D. 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9.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

42、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吸取热量 C.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 10. 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含水的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为此,下列可行的做法是( ) A. 将糖汁盛在密闭的高压容器内加热 B. 将糖汁盛在具有减压装置的容器内,加热时使得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 缩短加热的时间 D. 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 11. 夏季,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 B. 是水管中的水分子的扩散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