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6277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应引自公开发表、为作者所查阅、有出处可寻的文献,其格式已有国际标准690和国家标准7714所规范。与参考文献相比,注释的内容繁杂,行文自由,格式无规范可依。其中所涉及的文献出处部分,或因未发表,读者无法查阅,或因转引自别处而造成原著作出处的缺失,并易导致以讹传讹,因此应与参考文献区别开来。相关文字修订如下: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或有明确收藏地点的善本、档案,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内部资料、书稿和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等类文献的引用著录,一般排印在该页地

2、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如1、2),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如:【参考文献】:1慕亚平:当代国际法原理,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2李红云:人道主义干涉的发展与联合国,载于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第一卷;3程晓霞:国际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李勇:15万篇免费论文网,http:/ 参考文献的格式:汉语

3、(例子):(1)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要表明引文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著名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2)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3)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

4、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4)关于参考文献中的起始页码,请在正文内的引文后以“(P+起止页码)”标注。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2 陈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年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5、西北经济研究中心,1998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英文(例子):01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

6、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02 Brown, J Set al.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asercher, 1, 1989.03 Chris, Dede.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J. Ed-ucationa

7、l Technology, Sept-Oct, 1995.04 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J. B. Pride;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05 L. E. Sarbaug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New Brunsw-ick, N.J.U.S.A: Transaction Books, 1988.06 Puhl, A. Classroom A ssessmentJ. EnglishTeaching

8、Forum, 1997.07 Thomas, Jenny.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91-111.08 William B Gudykuns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M.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 1983.期刊标识符号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

9、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文章编号(WH) ABC三类必须编号。 Article ID组成: 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码-页数XXXX-XXXX(YYYY)NN-PPPP-CC1008-9845(2000)01-0001-04作者名拼音标法张颖 ZHANG Ying 王西亮 WANG Xi-liang 诸葛华 ZHUGE Hua外国作者名,遵从国

10、际惯例。作者简介(ZJ) Biography Biographies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务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专利P 析出文章A 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电子文献: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载体: 磁带MT 磁盘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L表示: 网上期刊 J/OL 联机网上数据库 DB/OL 光盘图书 M/CD 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专著M 报纸N 期刊J 专题文献P 汇编G 古籍O 技术标准S 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 参考工

11、具K 检索工具W 档案B 录音带A 图表Q 唱片L 产品样本X 录相带V 会议录C 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 手稿H 微缩胶卷U 幻灯片Z 微缩平片F 其他E期刊基本参数(CS) 11项 目次页下方。国内统一刊号*创刊年*出版周期代码*开本*本期页码*语种代码*载体类型代码*本期定价*本期印数*本期文章(有文献标码的)总篇数*出版年月出版周期代码: w周刊 s半月刊 m月刊 b双月刊 q季刊 f半年刊 a年刊语种: 汉语zh 英文en 维吾尔文ug载体: 印刷本P 缩微制品M注释,著作权法术语,指对文字作品中的字、词、句进行解释。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和自己很容易看懂。为了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段代码

12、是做什么用的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尾注,或篇末注。 参考文献,著作权法术语,指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称之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出版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出现的地方标明,并在文末或书末列出,这项工作叫参考文献。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整理版)2007年05月21日 星期一

13、 17:39 著录格式1. 专著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普通图书(注:实际段落中,不能一行结束的文献条目,续行应进行缩进、与第一行序号后的文字开头对齐。)1 沈耀良,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M.2版.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2006:517-518.2 郑忠俊,沈予洪,张兴亮.CAD程序设计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4 SUTPHIN JOE.AutoCAD 2006 VBA: A Program

14、mers ReferenceM.Berkeley:Apress, Inc,2005.5 CRAWFPRD W,GORMAN M.Future libraries:dreams,madness,&reality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5例:论文集、会议录1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仁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2 ROSENTHALL E 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19

15、61C.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3 GANZHA V G,MAYR E W, VOROZHTSOV E V.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CASC 2000: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in Scientific Computing, Samarkand, October5-9,2000C.Berlin:Springer,c2000.例:学位论文1 范石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D.

16、杭州: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4.2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3 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 of California.1965.4 GRUSELL GUSTAV.Design of a simulator for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JASS v3.0D.Uppsala:University of Uppsala,2002.2.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

17、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1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2 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 2659-1986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S/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3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18、982:505.4 WEINSTEIN L,SWE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SODEMAN W A,Jr.,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lphia:Saunders,1974:745-7725 WU C T,MCCULLOUGH R L.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for heterogeneous materialsC/Holister G S.Developments in Com

19、posite Materials.London: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1997:119-187.3. 连续出版物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1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论评J.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2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J.1957(l)-1990(4).北京:北京图书馆,1957-1990.3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ScienceJ.1883,

20、1(1)-.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1883-.4.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期刊中的析出文献1 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2 季民,霍金胜,胡振苓,等.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 2001,17(8):18-22.3 HEWITT J A.Technical services in

21、 1983J.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1984,28(3):205-218.4 CAPLAN P.Cataloging internet resourcesJ.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1993,4(2):61-66.例:报纸中的析出文献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2 张田勤.罪犯DNA库与生命伦理学计划N.大众科技报,2000-11-12(7).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

22、径例: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OL.2002-03-062002-05-28.http:/211. 152.9.47/sipoasp/zljs/hyjs-yx-new.asp?recid=01128777.2&Ieixin=0.3 TACHIBANA R,SHIMIZU S,KOBAYSHIS,et al.Electronic watermarking method and system:US,6,915,001P/OL. 2002-04-252002

23、-05-28.http:/patftuspto.gov/netacgi/nph-Parser?Sectl=PT02& 6. 电子文献 凡属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中的析出文献以及电子报刊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分别按 4.1、4.2 和 4.4 中的有关规则处理。除此而外的电子文献根据本规则处理。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1 PACS-L: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on,Tex:University of Houst

24、on Libraries,1989 1995-05-17.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History of OCLCEB/OL.2000-01-08. http:/www.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htm.3 HOPKINSON A.UNIMARC and metadsta:Dublin CoreEB/OL.1999-12-08.http:/www.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例: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25、1 SARDA SURYA.Inside AutoCAD 14M/OL.England:Macmillan Computer Publishing 2007-5-25.http:/www4.dogus.edu.tr/bim/bil_kay/pak_prog/autocad14/ ch25.htm2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人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http:/ CHRISTINE M.Plant physiology:plant

26、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J/OL.Science,1998,281:331-3321998-09-23.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llection/anatmorp. 著录细则1. 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资任者(1) 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其姓;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者,其中译名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著录其名。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示例1:李时珍 (原题:李时珍)示例2:韦杰 (原题:伏尔特韦杰)示例3:昂温 P S (原题:P.S. 昂温)

27、示例4:EINSTEIN A (原题:Albert Einstein)(2) 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超过3个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示例1:马克思,恩格斯示例2: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l(3) 无责任者或者责任者情况不明的文献,“主要责任者”项应注明“佚名”或与之相应的词。凡采用顺序编码制排列的参考文献可省略此项,直接著录题名。示例:Anon.1981.Coffee drinking and cancer of the pancreasJ.Br Med J,283:628.(4) 凡是对文献

28、负责的机关团体名称通常根据著录信息源著录。用拉丁文书写的机关团体名称应由上至下分级著录。示例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示例2:贵州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示例3: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示例4:Stanford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2. 题名 题名包括书名、刊名、报纸名、专利题名、科技报告名、标准文献名、学位论文名、析出的文献名等。题名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内容著录。示例1: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示例2:Gases in sea ice 1975-1979示例3:J Math & Phys示例4:袖珍神学,或,简明基督

29、教辞典(1) 同一责任者的多个合订题名,著录前3个合订题名。对于不同责任者的多个合订题名,可以只著录第一个或处于显要位置的合订题名。在参考文献中不著录并列题名。示例1: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原题: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 周作人著)示例2:美国十二名人传略 (原题:美国十二名人传略 Twelve Famous Americans)(2) 文献类型标志依据GB/T 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著录;对于电子文献不仅要著录文献类型标志,而且要著录文献载体标志。本标准根据文献类型及文献载体的发展现状作了必要的补充,参见附2,(3) 其他题名信息可根据文献外部特征的揭示情况决定取舍,包括副题名,说明题

30、名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示例1:地壳运动假说: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示例2:世界出版业:美国卷示例3:ECL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示例4: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示例5: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3. 版本 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版本用阿拉伯数字、序数缩写形式或其他标志表示。古籍的版本可著录“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示例1:3版 (原题:第三版)示例2:新1版 (原题:新1版)示例3:5th ed. (原题:Fifth edition)示例4:Rev. ed. (原题:Revised edition)示例5:1978 ed. (原题:1978 edi

31、tion)4. 出版项 出版项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顺序著录。示例1: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示例2: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1) 出版地出版地著录出版者所在地的城市名称。对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熟悉的城市名,应在城市名后附省名、州名或国名等限定语。示例1:Cambridge,Eng.示例2:Cambridge,Mass.文献中载有多个出版地,只著录第一个或处于显要位置的出版地。示例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原题:科学出版杜 北京 上海 2000)示例2:London:Butterworths,1978 (原题:Butterworths London

32、Boston Sydney Wellington Durban Toronto 1978)无出版地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地不详”,外文文献著录“s.l”,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联机电子文献无出版地,可以省略此项。示例1:出版地不详:三户图书刊行社,1990示例2:s.l:MacMillan,1975(2) 出版者出版者可以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形式著录,也可以按国际公认的简化形式或缩写形式著录。示例1:科学出版社 (原题:科学出版社)示例2: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原题: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示例3:IRRI (原

33、题: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示例4:Wiley (原题:John Wiley and Sons Ltd.)著录信息源载有多个出版者,只著录第一个或处于显要位置的出版者。示例:Chicago: ALA,1978 (原题: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Chicago 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Ottawa 1978)无出版者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者不详”,外文文献著录“s.n. ,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联机电子文献无出版者,可以省略此项。示例:Salt Lake City

34、:s.n.,1964(3) 出版日期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有其他纪年形式时,将原有的纪年形式置于“()”内。示例1:1947(民国三十六年)示例2:1705(康熙四十四年)报纸和专利文献需详细著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YYYY-MM-DD”。示例:2000-02-15出版年无法确定时,可依次选用版权年、印刷年、估计的出版年。估计的出版年需置于方括号内。示例1:c1988示例2:1995印刷示例3:19365. 页码 专著或期刊中析出文献的页码或引文页码,要求用阿拉伯数字著录。6. 析出文献(1) 从专著中析出有独立著者、独立篇名的文献按“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有关规定著录,其析

35、出文献与源文献的关系用“/”表示。凡是从报刊中析出具有独立著者、独立篇名的文献按“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的有关规定著录,其析出文献与源文献的关系用“.”表示。示例1:林穗芳.美国出版业概况M/陆本瑞.世界出版概观.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1-23.示例2:张传喜.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积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2):89-90.示例3:TENOPIR C.Online databases:Quality ControlJ.Library Journal,1987,113(3);124-125.(2) 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

36、部分号、页码。示例1:2001, 1 (1): 5-6 年 卷 期 页码示例2:2000 (1): 23-26 年 期 页码对从合期中析出的文献,按上述规则著录,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合期号。示例1:1999 (9/10): 36-39 年 合期号 页码凡是在同一刊物上连载的文献,其后续部分不必另行著录,可在原参考文献后直接注明后续部分的年份、卷、期、部分号、页码等。示例:1981(1): 37-44;1981(2):47-52 年 期 页码 年 期 页码(3) 凡是从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应在报纸名后著录其出版日期与版次。示例:2000-03-14 (1) 年 月 日 版次 标注方法1. 顺序编码制(

37、1) 顺序编码制是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示例:引用单篇文献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示例:引用多篇文献 (3)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示例: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 2. 著者一出版年制(1) 正文引用的文献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时,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 )”内。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例如中国人著者、朝鲜人著者、日本人用汉字姓名的

38、著者等。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 )”内只须著录出版年。示例:引用单篇文献 (2) 在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欧美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其后附“et al”;对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姓氏与“等”之间留适当空隙。(3) 在参考文献表中著录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用小写字母a,b,c 区别。示例:引用同一著者同年出版的多篇文献 (4)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并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文页码。示 例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 附1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39、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报纸 N期刊 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 附2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近代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研究回顾与思考(下关键词: “社会与国家”/市民社会/研究述评内容提要: 受市民社会理论影响而形成的“社会与国家”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近10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之中,不仅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而且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同时也开辟了某些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应用还需要更进一步加以完善,从“社会与国

40、家”的新角度开展对中国近代史更多相关专题的实证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三、“社会与国家”理论分析框架适用限度的辨析与再思考尽管有学者不断提出质疑,甚至是比较激烈地批评将“市民社会”理论和“社会与国家”的理论框架运用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但上文的介绍已经足以表明,借鉴和应用这些新理论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概括地说,这种积极作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首先是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无需讳言,在我们以往多年的历史学研究中,比较突出地存在着理论比较单一、视野比较狭窄、思路也不宽阔的缺陷。其结果是导致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探讨,常常局限于单个的层面上,难

41、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多维度的考察与分析,实际上也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发展。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恰当运用,对于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无疑具有明显的作用。例如近代中国商会研究之所以在近20年异军突起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成果显著的热门领域,即与研究者在理论与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言之,起初的商会史研究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史分析框架,主要只是注重商会的性质以及对待革命的态度与行动,忽略了商会更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职能,随后“传统与近代”、“现代化理论”、“社会与国家”、“社会网络结构”等理论的相继引入,不仅使商会史研究日益全面和深入,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城

42、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等诸领域的进展,也推动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45.这一事例表明,伴随着新理论的运用与新视野的开拓,所产生的是具有学术创新性的新成果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对此当然应该给予肯定。其次是弥补了过去的一些薄弱研究环节,同时也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所谓新的理论和分析框架,其真正作用就是通过提供新视野,促使研究者形成新的问题意识,或者是从新的角度去探讨老课题。赵世瑜、邓庆平在论及“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对社会史研究的影响时曾经指出:“以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作为社会史研究的分析性话语,使得各种选题分散的基层社会研究具有了相对统一的理论指向和更为深刻的问题意识及更加广阔、宏观的研究

43、视野,关注基层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既是重新和深入认识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且是过去被忽略的一个突破口,又是中国的社会史研究走向整体史所迈出的重要一步。”46类似的积极作用当然不仅仅是在社会史研究中有所体现,在其他的研究领域中同样也是如此。另外,“社会与国家”的理论分析框架还促使研究者拓展了学术视野,开始探讨过去较少涉及的许多新领域,并取得一批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例如上文介绍的对茶馆、公园、博物馆等有关社会公共活动空间的考察,对地方社会民间结社议事的分析,对民间报刊、公共舆论及其影响的探讨,对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以及与国家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等,都是近10余年来受“社会与国家”理论分析框架的启

44、迪而开辟的新研究领域,也弥补了近代史学界过去在这方面研究的薄弱和不足,这对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显然颇有裨益。再次是有利于帮助近代史学界对一些老课题的研究更加全面和丰满。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问题以前虽不乏研究成果,但并不意味着对这些问题不需要再进行新的探讨。而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探讨,如果在理论、方法和史料挖掘等方面缺少创新,就难免和过去的研究成果重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目前,这种无创新性的所谓史学论文比比皆是。运用“社会与国家”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帮助研究者带着新的问题意识,从新的切入点对一些老课题进行新探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例如有关“五四运动”的研究成果虽已为数甚多,但从公共舆论如何影响国家外交的新角度进行探讨,就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帮助我们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有了新的了解。有关法律史的研究成果过去也是数不胜数,但从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考察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使法律史的研究另辟蹊径,从而获得不少新认识。运用“社会与国家”理论分析框架对清末地方自治、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