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望岳》等.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6833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赏析《望岳》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诗赏析《望岳》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诗赏析《望岳》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诗赏析《望岳》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诗赏析《望岳》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赏析《望岳》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赏析《望岳》等.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ceng)云,决眦(z)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古时是“天”的象征。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2、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重叠。决眦(z):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

3、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注释春望:春天的愿望。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破碎。城:长安城。深:茂盛;茂密。感时:感慨时序

4、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恨别:恨别的情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此处借花溅泪,鸟惊心来了个艺术夸张,可以理解。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这里指战争中的烧掠的情景出现在周围的城市乡村。连三月:连续多个月。家书:平安信。(当时杜甫家住鄜(f)州城外羌村)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白头:白头发,老态。搔:抓,挠。浑:简直。欲:想,要,就要。簪:一种束发的首饰。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

5、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石壕吏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老翁逾墙走3,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4!妇啼一何苦5。听妇前致词6:“三男邺城戍7。一男附书至8,二男新战死9。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长已矣11!室中更无人12,惟有乳下孙13。有孙母未去14,出入无完裙15。老妪力虽衰16,请从吏夜归17。急应河阳役18,犹得备晨炊19。”夜久语声绝20,如闻泣幽咽21。天明登前途22,独与老翁别23。注释(1)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逾(

6、y):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5)啼:哭啼。苦:凄苦。(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防守,这里指服役。(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9)新:刚刚。(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13)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14)未:还没有。去:离开,

7、这里指改嫁。(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16)老妪(y):老妇人。衰:弱。(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19)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20)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21)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22)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23)独:唯独、只有。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

8、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南山:指庐山。稀:稀少。兴:起床。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沾:(露水)打湿。足:值得。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违:违背。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

10、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n)然。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

11、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

12、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

13、: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译文我轻车简从要去慰问边疆,经过了居延。(我)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朝的边塞,像北归大雁飞入胡人的天空。浩瀚沙漠中一缕烽烟笔直,黄河边上的落日正圆。(我到)萧关遇到侦察骑兵,(他们告诉我)前敌统帅已经

14、在燕然了。3渡荆门送别作者:唐李白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释】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远:远自。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海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

15、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译文】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注释:腊酒:腊月酿制的酒。足鸡豚(t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16、豚,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随时。叩(ku)门:敲门。游山西村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

17、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写作背景】: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肃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翻译】: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翻译二】:傍晚时分站

18、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早寒江上有怀(一作江上思归)作者: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释】选自孟浩然集。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襄(xing)水曲(q):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现在属湖北)。曲,曲折转弯处。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天际:天边。迷津

19、:迷失道路。津,渡口(在某些句子中津的解释是道路的意思)。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译文】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归途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作者: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hn)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j),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涵虚:包含天空,指

20、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济:渡。楫:(j)划船用具,船桨。端居:安居。耻(ch)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翻译】仲夏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正像)想要渡船

21、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却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着看垂钓的人,空有一腔羡慕之情。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诗词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

22、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

23、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注释:郭:外城。一:助词,加强语气。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征:征途。兹:此,现在。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1.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2.春朝: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3.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冲出。4.便:就;于是。5.碧霄:青天。译文: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

24、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注释: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径:小路。熊升树:熊爬上树。何许:何处,哪里。浣溪纱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

25、白发唱黄鸡。【诗词大意】译文一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译文二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 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

26、所作为。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夜深。阑(ln):残尽。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翻译一】: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

27、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翻译二】:我拖着衰老的躯壳卧病在床,但我不为此感到哀伤。国家的边疆可还好?我日日夜夜都在挂念。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窗外风雨呼啸,在梦中,我又回到战马嘶鸣的浴血战场。【简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