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7772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教材综合版考研笔记.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政治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来说太下贱。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

2、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从主体承现者来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从实践活动来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

3、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认识:深刻了解无知参与:积极关心冷漠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出解释、预测。否定答案:反对理由政治行为的主观性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出:客观根源,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

4、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马基雅弗利君主论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权,向政权施压。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国家权力来规定和实现权威性价值分配的一种社会关系。伊斯顿:政治就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三、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变迁1、 古希腊城郊政治:大众民主和精英政治雅典.斯巴达-城邦:城市国家(city-state)雅典城邦民主制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合一,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不通过任何中介。今天希腊的民主制是代

5、议或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分离,实行代议制)柏克: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执政官、陪审团君主制:世袭制、终身制共和制:选举制、限任制雅典城邦值得推崇的地方A、 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忠贞和奉献,人与人间有一种亲密感、认同感。B、 质朴而乐观的目标、平等观念,公共职位向所有的公民平等开放雅典城邦的治国模式有何缺陷A、 频繁的轮流坐庄、靠抽签的选举办法使得政府庞杂,这庞杂使其难以运作,效率低。B、 其自由使得权威受到挑战怀疑主义、诡辩论、自大狂(苏格拉底),破坏了自由、平等以及公民对城邦的热爱。C、 社会基础是版面的,是成年男性的民主政治。D、 智慧与才能的降低。苏格拉底提出的精英治国:社会需要一定的

6、秩序和权威。精英:具有崇高的德行,具有治国的才能和智慧,有正义感。柏拉图提出以精英治国为中心的哲学王知识本体 形上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理念论:理念意义上最完美的东西。理想国:一个目的在于追求道德至善的国家,在原则上和本质上应该是什么样子。理想国的思考方法:超越(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的国家理想)介入(依照理想介入、批判、改革现实)2、 古罗马自然法传统:权利的普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古罗马(帝国)大肆扩张,为进行异邦治理,增加法令技术上:分门别类成文法、实在法价值上:正当依据自然法事实判断是什么价值判断应当怎样自然法:合乎人性、人道的价值原则或正义理论“人权”得以成立的依据。生存权:A、不得

7、任意剥夺人的性命。B、不得任意把人置于毫无必要的危险境地。公正权:每一个公民都应得到公正对待,无所歧视。自由权:不受无理干涉。普遍最低标准的人权。原则一:鉴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得到某种共同体认可的特定权利要求,无法用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在别的共同体也必须得到同等程度的认可。原则二:无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存在多少差异,一些起码的,即最低限度的权利要求,必须得到所有共同体的一致信护,设若某个共同体对它公开拒绝,则只能断定,该共同体的道德规范存在缺陷。3、 中世纪神学政治构架:道德监控和政教合一禁欲以权谋私专制强暴法官、告发、侦讯、审问、刑罚、判决4、 现代化背景下的西方政治思潮

8、:权威的合理性和参与的扩大化。15、16世纪,西方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原生的)标志:商品经济的发现城市的崛起成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市民阶层的成长世俗化潮流的盛行市民德行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政治条件:秩序稳定而非动荡,统一而非分裂,自主而非依附。活力反专制、反特权、要民主、要参与。西方社会不是同时获得这两个条件的,这两个条件的获得即政治条件的形成,展现为一个历史过程。A、 建立统一的秩序(初始政治条件)要借助民族力量、王权力量。马基雅弗利意君主论(专制主义)霍布斯英利维坦(社会契约论)契约签订要件:功利谋划(自利、互利)理性权衡(对付出和所得进行精细的盘算)立体平衡、自由合意、信守承诺政治契约人“引

9、力”趋乐避苦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权力体系契约战争冲突资源稀缺B、 活力:较高条件少专制没有活力,因为它的保障来自于统治的个人品质和一时好恶,在反专制、反特 权、要民主、要参与的要求下,开始出现一些民主的著作。洛克:政府论表达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是西方政治体制基础,但延用了社会契约论的方法。西方自然法判定一个行为是否正当就是合乎人性,合乎天理,这种原则就称为天赋权力,自然权力是生命权和自由权力的延伸。5、 资产阶级革命的合法性论证激进主义和渐进主义法国大革命是激进的革命,以激烈的方式与旧的专制彻底决裂。英国光荣革命是渐进的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存在虚位的国王。浪漫的激进主义代表人物:卢梭、罗伯

10、斯庇尔“乌托邦”情结,追求完美。不妥协的叛逆姿态。非理性的激性和狂热。具体的、实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经济目标。激进主义提出的是“超验”目标,是尽善尽美,没有缺陷的乌托邦形式。野蛮、率真、朴直、活性、自然,蛮族是“类”意义上的自然。儿童是个体意义上的自然,是最高境界,追求此境界。(自然把tear赋于人类,就在于人有恻隐之心),情感是品格构造上的自然,超越世界,再介入建立一个尽善尽美的标准,对现实进行批判。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财批富积累假契约、伪契约激进主义者对任何改良都不满足,其行为逻辑是“革命”的、暴力的,第三等级要暴动先从政治领域入手。卢梭在书中认为最好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公意完美的道德

11、化政治,分权制度行不通,它对于一个最完美的国家不重要。法国大革命:伟业与狂暴并存荷尔德林常将国家变成把狱的,恰恰是试图把国家变成天堂的东西。理性的自由主义(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对人性的不信任幽暗意识对理想的不奢求现实定位对改良的不放弃进步取向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用到有界限的时候才为止。”结论:不应基于对人性的乐观信仰而诉诸道德,而应基于对人性的悲观估计诉诸法律,个人、政治家、机构都应如此。激进主义的理想是追寻一个尽善尽美的天堂,理性主义同意天堂好得尽善尽美,但正因如此,才无法变成现实,要通过革命变成一场灾难,从现实出发,不求恶的连根

12、拔除,但求恶的有效约束。最大的“恶”是专制统治者滥施暴政,最好在它处于萌芽就制优分权制衡。现实有阴暗面,要改良,不要犯激进主义的弱点,一步登天,要一步一步地进行,“社会进步只能零售,不能批发。”四、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背景:在工业革命完成的基础上建立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生活的根本问题社会发展促进政治发展。阶级发展是社会发展是核心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第二章政治生活系统一、政治生活的系统性系统不是部分的相加,而是部分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1、整体性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机械相加2、有序性规划协调3、自主性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整体特征,能够

13、按照自身的机制进行内部调节。4、开放性系统与环境存在互动关系,政治系统一方面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政治系统不是封闭的。二、政治系统的内环境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体系总是要追求特定的目标,必须掌握足够的资源,首先是经济资源。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利益关系构成政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A团利益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性质。B公共政策的受益面在全社会的分布不均匀。掌握分享施压,目的在于使自身利益得到更好的满足。文化:价值标准、奖惩机制、行为取向行为准则、规范、意义阐释、舆论监督政治社会化:主导价值、方法:感召动之以情、说服晓之以情、诱导辅之以利、灌输持之以恒3、人口因素与

14、政治系统的互动人口影响政治的因素:数量(古代)、素质(现代)、构成(社会分层、民族)4、地理因素生存空间(国土)大小决定的决定因素:先占、兼并、割让、添附成立国家国土的有无、大小(“领土广凋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资源 三、政治系统的外环境主权:一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固有的最高权力。涉及的问题:领土疆域(完整、不受侵犯),合法政府(自治,不受干涉)。四、政治系统的运行机制1、输入: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传导给政治体系,并对政治系统施以刺激或压力的种种事件或行为。要求:渠道是否畅通,反应是否灵敏。要求利益表达,集团、集体之间要进行利益整合,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支持认同、拥护(思想上

15、的认同,行为上的拥护)。2、输出:政治系统通过自身的内部机制,对公众的利益要求作出权威性分配,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要求: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决策是否合理、公正,执行是否迅捷有效。3、反馈:政治系统回应输出结果的政策调节过程。(回输)第三章政治行为主体一、阶级1、阶级分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导致社会控制机关的产生造成国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二元分裂形式上:表明自己中立,代表全社会利益。实质上:对某一阶级或集团加以袒护。2、西方社会分层格局的演变两极化:社会分层趋向于贫富两个极端(15、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原因:A、资本原始积累。B、市场竞争逻辑对政治的要求:A、要有

16、权威,维护秩序,以权威保障秩序。B、放任以保障活力。影响:A、工人运动、企业家、政府B、经济危机A、 工人要求: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更安全的工作条件,更充分的社会保障,更广泛的民主权利。企业家要求: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国家或政府对此自由竞争不加干预。政府: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保护资产阶级利益。B、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社会生产的无序性的矛盾。多元化表现在:资产阶级(有产者)开始分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无产者(无产阶级)也开始分化:蓝领与白领的分化出现中产阶层3、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格局纵向逆差:人们希望同时享有两种时代的优点。横向错位:各阶层之间、阶层内部发展不平衡。局部变态:如腐败、

17、走私、贩毒。二、民族1、民族的起源和特征梁启超:“其始也同居一地,其始也一血统,同其肢体形状,同其语言,同其文字,同其宗教,同其风俗,同其生计。”发展过程中,血缘关系变得稀薄,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共同的经济生活使他们分享着大致相同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由于交往协作的要求,就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文字,成了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开始形成特定的共同的文化传统,进行教化,又形成了共同的心理习性。民族是在共同的地域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心理习性的特定的人群共同体。2、作为政治动员旗帜的民族主义宣扬已群价值至高无上的自尊与自豪;宣扬“非我族类,其心必

18、异”的忧患和直觉,民族主义带有浓重的非理性化色彩,还带有暴力倾向。民族之间关系:族际关系。民族主义有内聚性,同时又有排他性。民族之间寻求到共同的利益,就可以和睦相处,但一旦其利益发生抵触,就会诉诸武力以求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血缘关系的日益淡化,就出现了“虚拟的血统观念”,民族主义还宣传对本民族同胞的依恋;对本民族的忠诚(保存在政治上的内聚性);对本民族成就的自豪;对本民族挫败的悲哀;对其他民族特别是看来阻碍本民族发展的民族的冷漠、恐惧、敌意乃至仇视。民族主义是非常有力量的,但它是双刃之剑,有其狭隘的一面。3、民族自决的再思考15002000年以来可分为时空交错的三个阶段:欧洲现代国家的建立

19、和欧洲现代体系的形成。欧洲体系扩张成为全球体系:殖民体系等;亚非拉很多国家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殖民体系的瓦解:要求民族自决来反抗宗主权(经济掠夺、文化侵略)。冷战结束后,有了民族分裂主义的倾向。三、政党1、政党的起源和特征从现象上讲,很早就有,周朝时有王族为“党”,作为一种地方单位。古代政治体制下普通臣民没有法律上认可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专制条件下“党”的两个特征:秘密性:无合法地位。宗派性:摆脱不了家族及个人的思想影响。专制制度某种程度的松动,是现代政党产生的一个基础,其特征:都有其政治纲领。有其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有其一定数量的党员,现代意义的政治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有资产阶级和无产

20、阶级。2、政党制度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化初期进行过开党禁的斗争,于是丧失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权威,“普力夺”易造成分裂。一党制主从党关系有利于稳定发展,政治制度只是工具和手段。亨廷顿的结论:在已完成现代化国家或现代化水平高的国家,不管政党数目,政党规模强大的,有能力维持国家的基本稳定。现代化水平低的国家,一党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强大的,能维持社会稳定,多党制无一例外是弱小的,无力维持社会稳定。注:此处有几个字复印不清晰历史起源革命斗争和民族斗争的产物,一般来讲,夺取政权的斗争越是激烈持久,所进行的社会动员越见深入广泛,领导斗争的政党组织越是严密,纪律越是严明,纲领越是神圣,理想

21、承诺越是坚决,随后所建立的一党制的政治稳定性就越大。历史遗产成为今后政治力量和稳定的重要来源。运行机制建立稳定后应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进入不同形式的市场经济,有了利益的多元化,成了多元利益集团。有时矛盾不可协调,不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愿望,无法通过非政治渠道释放,于是只有通过政治渠道:在一党制情况下,利益表达通过加入这个党,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一党在吸纳和同化新兴社会势力的途径是简洁明了的,便于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多党制不同,每个党都是受背后的利益集团的牵制。一党制的缺点:大量吸纳新兴利益代表,党原来的纪律、团结、激情、理想受到破坏,约束。监督机制单一,党要自律但难度加大,因而易滋生腐败。中国实行

22、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也是契合当今中国现实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素质和民族构成等复杂原因,中国不能实行所谓两党制、多党制,必须在保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尤其加大廉政力度,坚决打击腐败分子。 民族自决与国际正义:国际正义对民族自决有某种程度的支持,但此支持是有条件的。民族追求国家的地位的类型:民族解放、民族统一、民族自主、民族归并、民族分裂、民族冲突。民族和国家问题绕在一起,产生了国家增生问题。国际主义是一种理想,其条件:保持民族平等。 民族自决与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更为现实的诉诸。 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P180) 四、政治家1

23、、政治家的定位普通个体政治的方式:投票者、抗议者、要求者、建议者。介入政治的程度及范围都存在有限性,具有以下特征:间歇性、非职业性、局限性。政治家是以政治作为专门的职业并且做出成就,产生广泛影响的人。政治生活是有组织的社会性生活,必须有政治家的组织和领导。评估政治家的作用,历史上有两个极端:将作用无限拔高、贬低其作用。2、政治家的品格三种看法: 政治家的首要品格是其德行和智慧。 更多强调计谋和权术。 超凡魅力。政治家必须具备的品格:远大的政治抱负,坚定的责任感、使命感。性格坚强,行为果断,能积极迎接挑战,具备应付紧急事件的能力、魄力。沉着冷静、统筹全局,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和理智的务实精神。高超的

24、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善于动员、控制、支配雄厚的政治资源。道德高尚,关切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第四章政治权力配置一、 社会生活的政治权力1、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权力的原始意义:A权衡B权能韦伯:权力是一个行为者在社会交往中以自己的意志而命令、左右、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达尔:权力是一种权威性的影响力。明显的影响力:如果A要求X,如果A有意要使B造成结果X;并且,如果由于A的行动,B试图去造成结果X,那么A对B就施加了明显的影响力。暗含的影响力:如果A要求结果X,尽管A并不明确地为使B造成X而行动,只要A对B的愿望使B试图去造成结果X,那么A对B就施加了暗含的影响力。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影响与被影响,支

25、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权力动作的核心基础是利益,权力的形成是通过互动完成的。权力形成的特殊条件:力量对比产生非均衡状态强制制约关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牌优势地位的政治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客体施加的权威性的影响或制约能力。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客观要素经济:生产资料、物质财富。主观要素身份资格、能力素质。3、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政治权力的特征:强制性、工具性。暴力方式:以暴力手段施加政治影响力。压力方式:利用政治权力对政治客体形成强制形势。命令方式:以一种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来要求权力客体照此作为。规范方式:借助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来规约权力客体的

26、行为。奖惩方式:依据规范,运用手中的资源对权力客体进行奖惩。说服方式:以一种特定的理念、方案等与权力客体进行思想和心理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机构)1、宪政民主“民主”原意是人民的统治。2、三权分立原则萨托利民主新论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达尔假设1:如果不对外部制约的限制,任何既定的个人或群体都会对他人施加暴政。(无约束导致暴政)定义1:对任何人或群体的“外部制约”,来自于其他个人或群体,而不是既定的个人或群体关系。定义2:“暴政”是对权利的严重侵犯。假设2:所有的权力聚集到一些人手中,意味着外部制约的消除,外部制约的消除会导致暴政,所以,所有的权力都聚集在同一些人手中可能

27、会引发暴政。假设3:如果不受外部制约的限制,少数人将对多数人施加暴政。假设4:如果不受外部制约的限制,多数人将对少数人施加暴政。定义3:共和是这样一种政体,第一,它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派生于人民;第二,由担任公职的人在愉快地或行为良好的时期,进行期限有限的行政管理。假设5:对于一种暴政共和的存在,至少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必须避免所有的权力,无论立法的、行政的还是司法的,都聚集在同一些人手中,无论是个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以及无论是通过世袭、自封还是选举;第二,必须对宗派加以控制,以致他们不能采取不利的行动,损害他人权利,或损害共同体的持久、凝聚的利益。假设6:经常的普选不会提供一种是以阻

28、制暴政的外部制约。定义4:宗派是这样一些公民,无论在总数中是多数还少数,他们由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或激情的冲动而联合起来,蓄势待发,有害于其他公民的权利或共同体的持久、凝聚的利益。假设7:如果要控制宗派,避免革命,那就必须通过控制宗派的后果一实现。假设8:如果一个宗派不是由多数人组成,那么,可以实施立法机构中关于投票的“共和原则”来控制,这就是说,多数人可以否决少数人。假设9:如果选民在利益上是众多的、广泛的和各样的,那么,多数人宗派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假设10:如果选民在某种程度上有众多的、广泛的和各样的利益,那么,多数人的宗派就不大可能存在,也不大可能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3、议行合一原则民主

29、:人民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具有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正当资格。直接民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去管辖国家的事务,不需要“中介”或“代表”。间接民主: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三、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结构)1、单一制纯粹的单一制复杂的单一制2、复合制联邦制邦联制联合体按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划分为君主制(世袭、终身)、共和制(选举、限任)。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二元君主政体:两个权力中心君主、议会。君主权力受宪法、议会限制,但君主统揽行政大权(摩洛哥、约旦等)民主共和体:议会制:国家主要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元首是礼仪性的虚位。总

30、统制:总统权力极大。国家结构单一制: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统一的法律,统一的立法、司法机构,统一的中央政府,行政区域受中央权力统辖、命令和服从关系。纯粹的单一制:地域较小,人口较少,民族成份较单一。复杂的单一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成份复杂。单一制的特点:有统一的宪法、法律、国籍,国家最高权力在中央,中央和地方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有统一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复合制:由若干政治实体通过协议而组成的一个联合体。联邦制:又称联盟国家。特点:国家有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最高权力,中央和地方没有隶属关系,地方也有法律系统。邦联制:国家联盟,组成单位是一系列主权国家。第五章

31、政治运行机制一、政治统治1、政治统治的基础统治:统领、治理。占优势地位的人对他人实施的一种支配与控制。统治是权力施用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权力是统治的核心。政治统治的基础来自于其借助取胜的暴力,国家权力得到社会承认的思想权威和精神权威。2、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合法性:是社会普遍承认的意思,指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阿尔萨德: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公民都原意遵守当权者制定和实施的规则,而且还不仅仅国为不遵守就会受到惩罚,而是因为他们确信遵守是应该的,那么,这个政治权威就是合法的。马克思.韦伯认为有三种类型的政治统治:传统型:依靠世代相传的神圣规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32、魅力型:统治的合法性依赖于统治者的超凡品质,此类型常产生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非常态统治、过渡时期)以上两种属于从治。 法理型:统治合法性基础建立在典则制度之上。合法性为政治统治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力量。传统型、魅力型:人治,民众忠诚的对象是人格化的。法理型:人们忠诚的对象转移到宪法和法律,非人格的普遍主义精神(韦伯):权力被授予给职位。合法性的类型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混合的,要看占主导地位的类型。合法性危机:支持力量的耗散表现为三个层次:当局:权威角色的承担者(最易克服:更换领导人)体制:体制受到怀疑(体制改革)共同体:国家认同意识合法性基础的重建:谋求特定支持:联系着某种特定的政策输出三个

33、命题:A合法性信仰可以弥补不良的政策绩效。B政策输出的接连失败会耗尽合法性资源。C政策输出的接连成功会赢得合法性信仰。三个问题:A政府难以始终保持一贯的良好政策绩效。B即使政府决策无失误,但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使良好的政策绩效有起伏。C搬开以上两个问题且政策永远正确,但公共政策的受益面在全社会不均匀。谋求散布性支持:独立于某种特定的政策输出,表现为国民对现有体制的一种善意的情感,这种善意情感构成了支持的蓄积,靠政治社会化获得方法:宣传对于宪法和法律的忠诚,对制度的认同,对成就的赞美,对挫败的谅解(决策失误),对未来的信心。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2、民众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影响政治决策主体:

34、普通民众、公民过程:自下而上目标:影响政府决策及整个政治生活。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政治投票: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间或在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上表示其政治偏好的政治参与方式。投票可用于选举、罢免等。投票:公开投票、秘密投票。政治选举: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体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某种权威职务的政治过程。政治结社: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或相近的利益而结成较为稳定的集团组织。压力集团:试图影响政府决策以制定和执行。政治接触:公民个人为解决某一政治问题或谋求特定利益而接触有关的政府官员,并对其施加影响。政治表达:公民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35、和政治态度,以影响政府决策及公共政治生活。政治冷漠:政治参与行为的缺乏。消极政治参与达尔:无政治阶层原因:和其他活动相比,参与政治活动的报酬较少。所有的选择都不合胃口、品位。政治效能感低,自信心不足。认为现有的政治体系很开明、公平,无须自己再加入。对政治不甚了了,在行动中避开这一不知深浅的领域。遇到的障碍很大。非常态的政治参与:游行、示威等。3、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P282)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例公民自我高涨;利益的多元化使公民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关注政治。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收入、威望、出身)政治心理:政治责任感、政治效能感、政治代价感政治机制: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政治机会:年龄、性别、种族政治参与可能带来:政治动荡、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应对其加以疏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