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7979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装同步2010杨浦区一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杨浦区2009学年度高三学科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做在答题卷上)(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0年1月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

2、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

3、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

4、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如若分类,佛道寺观大致可分为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 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而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

5、与自然的对比不同。这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都有明显的反映,如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风水”学说就是其集中代表。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而与欧洲或伊斯兰的几何式园林有别。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上古的自然崇拜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漫长历史中的园林建筑。有人指出,中国的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台、灵沼,而灵台、灵沼分别对应山、水。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于山、水之中,构成“天人合一”的关系。种类繁

6、多的民间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等,以明清留存最多,也无不深深浸染着传统文化精神。衙署留存较少,现存较完整的几座也都在清代,有一套规定的布局模式,为示清廉,风格都比较朴素。属于居住建筑的王府和各地民居现存者也多是清代所留,其中民居尤其值得注意, 种类繁多,形式十分多样, 以其更直接更真切的方式面对普通人生,所体现的群体文化心态也特别率真而质直,反映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朴质明智之美,有时并不在皇皇巨构之下。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

7、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而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1在第段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2分)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信息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有一个起始、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过程。B.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到宫殿、都城规划、宗教建筑坛庙和帝王陵墓等几乎所有的建筑。C.注重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征,其中园林建筑就是一个范例。D.中国建筑群体组合讲求严谨、平和和深沉。3本文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比较深入,不仅清晰地说明各类建筑的不同的特征,还阐述了产生这些特征背后深刻的 、

8、、 等原因。(3分)4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空格:(3分)结构语言 特征 总分式作用清晰地说明了中国建筑的各种的特征及它们所包含的文化现象。5.借鉴上文内容,选择一例典型的中国建筑说明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3分) 对文人来说,行走是用双腿丈量思想。孔子的一生都在行走,都在漂泊,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在行走中发现自觉修养和虚心好学无处不在。弟子颜回对老师顶礼膜拜,连孔子走路的节奏与姿势也一丝不苟地模仿,亦步亦趋。庄子对这种没出息的行为很是不屑,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失去了自我,还能有多大折腾?所以他在秋水中编了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来讽刺拘泥礼法的儒

9、生。荀子的一生也走过不少地方,他在行走中发现了积累的重要性,他总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人走路讲究很大,大都中规中矩。有个性的走姿,还得看魏晋文人。魏晋文人放浪形骸,走路也不拘礼法,而且他们极喜欢行走。文人常常用行走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独特的命运,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实际上是浓缩的历史。屈原走得沉重,他身上配挂着美玉,一路走来,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我依稀看到他行走的背影,高大的身子佝偻着腰,理想和道德的重量已经压弯了他的身躯,使他不堪重负。他的理想遥遥无期,又不甘舍弃,只好吟哦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路风尘,一直走进汨罗江中。李白的一生是艰难行走的一生,他的诗

10、歌可以说是“走”出来的。他十六岁时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行走生涯,从蜀中一直走到夜郎,这个天生的有用之才,也深感行路之难,一下子作了三首行路难,对现实发出沉重的叹息和愤怒的抗议,所谓“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大道上青天,我独出不得”,多少压抑都付行走中!比起屈原和李白, 行走得比较洒脱。风雨横行的山路上,他穿草鞋,拄竹杖,笑吟“一蓑烟雨任平生”。而有一天,解衣就寝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他又愉快地起床,走很远的路,去承天寺找到另一个无眠之人,一同闲庭散步,看月之圆缺,思人之悲欢。心理学家认为,走姿也暗藏着性格的玄机,比如走路的时候速度快的,一般待人接物比较认真而严谨,言出必行,目标坚定。似乎有

11、一点道理。据萧红回忆鲁迅,说鲁迅走路很轻捷,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鲁迅在披荆斩棘中开辟自己的路,正如他自己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代诗人流沙河历尽岁月的沧桑,谈不上人情练达,但却称得上世事洞明。在人人都想发财的时代,他说“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乐趣”,又叹“嗟吾辈之苟活,蚁走蜂忙,天天疲于奔命,看彼等之雄起,狼吞虎咬,处处敢于发财。”他自述退休后的生活是“不开会,不上班,远离文坛,不争长短。只读书,只写字,近到菜市,只买东西。”颇有些隐于闹市、仙风道骨的味道。与之对应,他走路似乎脚不着地,但绝不是那种让人担心的风一吹就倒

12、的轻飘飘,他的飘逸之中有潇洒出尘的风度,用“大步流星,虎虎生风”来形容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也不过分,所以朋友们赞他“骨瘦身轻,风姿如鹤”。悲观者说:“每活一天就是又向死亡靠近一步。那时因为他紧盯着死亡,即使年纪轻轻也会步履沉重。中国人所有的陋习,差不多都被柏杨骂过,柏杨戏说他走路,一向两眼看地,瞧见一块钱,立刻一个箭步,抓在手里,死也不放。这种玩笑话,大概也是讽刺某些中国人的。读书是间接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了解人生。有一首诗,写得很有意思:当我的左脚踩住鞋带我的身体就倾斜了原来把自己绊倒现代人的通病是忽视了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身的浮躁,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现代人的另一个通病是只重结果,

13、忽视过程。其实达官贵人也好,贩夫走卒也罢,人生的终点站都不是一样吗?杭州的一家寺庙中有副门联,读之让人回味良久:是命也是运也,缓缓而行,名乎利乎,坐坐再去。美学家朱光潜也曾提醒世人:“慢慢走啊,欣赏”,短短六个字,惊醒了不少人生旅途中的跋涉者。台湾作家张文亮就是一位,他写过一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文章,说上帝给他一个任务,叫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慢吞吞地让他烦恼不已,但同时让他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语,见到了满天星斗,他恍然发觉自己错了,不是上帝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而是上帝叫 。文章告诉我们,陷入名利的滚滚红尘之人,放轻放慢人生的脚步,会发现享受过程的滋味其实很美。6.在文章第段空格处填上

14、恰当的人名 (1分)7.“用双腿丈量思想”在文中指 (2分)8.在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分)9.下面不符文章的观点的两项是:( ) ( ) (6分)A.思想家在行走中得到启发。B.文人的“行走方式”的不同也形成了各自命运的不同。C.走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性格。D.路途中有坎坷,但我们必须坚定、勇敢地走下去。E.走路的时候把我们绊倒的往往是一根鞋带。F.慢慢走,不要忽略身边美丽的景致。10.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6分)A.作者从“行”的角度入题,独特而又富有形象性。B.文章旁征博引,思路开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C.整篇文章注重起承转合,逻辑清晰,条理分明。D.文

15、章的语言以白描见长,朴素而令人回味。E.文章通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文章的观点更鲜明。F.文章多用抒情笔墨,渲染了气氛,感染了读者。11.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选择适当的标题。(2分)A. 文人之行 B.文人之醒C. 慢慢行,欣赏啊 D.行百里路12.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来印证第段中“鲁迅在披荆斩棘中开辟自己的路”这句话。(4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13. ,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此地有 ,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一番洗清秋。(

16、柳永八声甘州)以谘诹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不如退而结网。(汉书)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416题。(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 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 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 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 辛苦向天涯。14.上面这首诗的体裁是 (1分)15.体会首联中的“尽”、“ 赊”两字,说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16.这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蕴藉。结合颈联,说明诗歌的这个特征。(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燕昭汉光武之明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

17、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田单复齐国,信陵君败秦兵,陈汤诛郅支,卢植破黄巾,邓艾平蜀,王濬平吴,谢安却苻坚,慕容垂挫桓温,史万岁破突厥,李靖灭吐谷浑,郭子仪、李光弼中兴唐室,李晟复京师,皆有大功于社稷,率为谮人所惎,或至杀身。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营营青蝇,

18、亦可畏哉!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 异上书谢率为谮人所惎 率为谮人所惎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乐毅为燕破齐 B. 或谗之昭王曰 率为谮人所惎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C. 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D. 南面而王耳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20“燕昭汉光武之明”句中的“明”表现在 (2分)21文章主要运用充分的 论证和鲜明的 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观点。(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9、(13分)竹间记 明 陈谟嘉植之类,其清者三,曰竹、曰梅、曰松而已。 之清以直气, 之清以雅韵,而 兼之,有直气而无其偃蹇,有雅韵而无其娟妍者也。故竹之间,尤至清所在,而君子尚之。然而日至乎其间者寡矣。不日至乎其间,而以号于众曰友竹。友竹者,是友其外也,名也,与竹而二,竹莫之爱也。必常处于其间,然后竹与我莫逆斯心也,非名也,而我与竹一矣。晋、唐来友竹者是不一二止,吾独取王子猷焉。子猷所居所至,毋论淹日月久近,即命种竹。或怪之,则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是斯须颠沛,不离其间也。或植嘉竹,则未问主人,径造竹所,是心乎其间而忘乎其外也。古今贤达高致,尚有若此者哉!闻子猷之风而兴者,吾得王简夫氏。其为

20、己,处官有直气无偃蹇,有雅韵无娟妍。凡比德于此君者,实盛似子猷无地无竹,无时不在竹间,而简夫如之又甚称。吾闻南华之山、九成台之下、曲江之墟,以仙隐则宜,以吏隐则宜,以大隐则唐相张公之宇也。简夫植竹焉,日与贤人大夫啸咏其间,海邦之民蒙安静之政,乐岂弟之泽,得与优游于陵谷谷陵之外者,又子猷之所无也。因为君记竹间,乃并书之。22选择“松”、“竹”、“梅”,依次填入文章空格处。 、 、 (3分)23文中说“吾独取王子猷焉”,请说出“独取”的理由。(2分)24“处官有直气无偃蹇”其中“偃蹇”在此句中的含义是 (2分 )2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出了竹的气韵。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26

21、古人常以某一植物入诗文,来喻托某种精神气质。由此,请举出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古诗文一例,并加以简要陈述。(3分)二、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古代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当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语文参考答案1. 不但,而且(2分)2. D (3分)3. 政治、宗教、文化、思想、社会风尚(任选三项,其它意思对即可)4. 语言:客观、平实(1分);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2分)5. (例子1分,说明2分)6. 苏轼(1分)7. 在行走中顿悟人生,成就思想。(2分)8.

22、 蜗牛牵他去散步。(2分)9. D、E(6分)10. A、B(6分)11. A(2分)12. (例子1分,印证3分)13. 茅檐低小 (6分)澄江一道月分明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察纳雅言临渊羡鱼,一把辛酸泪14. (五言)律诗(1分)15. 一个“尽”字,写出了乡思的绵长;一个“赊”字,写出了故乡的遥远。两个词形成对照,露透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3分)16. “晓角分残漏”。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

23、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思乡的心境。那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此诗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4分)17. 上奏章 辞职 大抵,大都 诬陷、毁谤别人 (4分)18. C(2分)19. 然而没有两位君主的贤明,(他们)一定会被谗言所困扰。(得分点:然非、馋口、被动、省略)(3分) 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平庸之主不值一谈,就连唐太宗也不能免于(听信谗言)。(得分点:区区、省略)(3分)20. 不为谗言所惑、明辨是非、识人(答对两点即可)(2分)21. 举例;对比(2分)22.

24、松、梅、竹(3分)23. 不管身处何地,身在何种境遇都能每日与竹相伴,并且一心向往之而不及其余。(2分)24. 屈曲不正。(2分)25. 否。文章不仅写了竹的气韵,更是凸显了有“直气”有“雅韵”的人。(3分)26. (例子1分,陈述2分)27.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紧扣提示,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提示,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三类卷(39_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提示,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l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提示,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虚假,结构不够完整, 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提示。(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1)未拟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