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9630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施秉喀斯特答疑材料汇编施秉县申遗办2014年6月施秉喀斯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基本情况汇报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位于施秉县北部,与云台山、杉木河景区及杉木河水源涵养区边界重合,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施秉喀斯特以白云岩为构造基础,展示了白云岩喀斯特独特的地貌类型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世界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杰出代表。一、突出的普遍价值施秉喀斯特提名地融奇峰、清溪、流云、雾海、绿林及苗族风情为一体,以黑、白和绿为基调,并在各季节点缀不一样的色彩,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白云岩景观。提名地在海拔1000 m左右的夷平面上经水流侵

2、蚀下切、崩塌等作用,形成了的以峰丛峡谷为线,在其间展布了峰丛、峡谷、石柱、洞穴、漏斗、深洼、暗河、泉点、天生桥、平顶山等类型的喀斯特景观,从其类型的完整性、规模和体量上都显示了是不能够喀斯特的独特性与典型性。施秉喀斯特由于区域位置、地质背景、地貌性质等的特殊性,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喀斯特(如荔波、云南、桂林)的适应于晚古生代白云岩系为主的生物群落,外貌上看起来比较破碎而实质上群落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原生性较强和保存完好的森林群落,并与山、水、云、雾共谱胜境诗章。沿山而下,山顶可见婀娜的植物、独特的山峰、变幻的流云和神秘的雾海相依、相伴,显然一幅中国水墨丹青;山间可看摇曳的古藤、攀援的山猴、鸣唱的画眉与

3、淙淙的流泉嬉戏、欢腾,构成一幅诱人的自然画卷;山脚可感清冽的溪水,寂静的小道、隐约的狗吠和乡野的气息相融、相交,更是一篇田园的乐章。顺水而行,清澈透亮的杉木河在峡谷中蜿蜒流淌,时而奔腾如野马,桀骜不驯,时而温柔若处子,安详宁静。水中鳌蟹结队,鱼虾自由遨游,两岸悬壁藤蔓,古树临空舒展。创造了独特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让人遐思的美学效果,展示了最好的自然现象和非凡的自然美,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第七条标准: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vii)。施秉喀斯特展现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峰丛边坡较陡,并呈曲线形变化,在锥峰之间常见鞍型剖面,是全球热带亚

4、热带地区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的模式地,展现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的发育演化过程。在相对不可溶的白云岩基岩上发育了卓越的峰丛峡谷景观,这种在白云岩上发育的峰丛喀斯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此,因其展示了在湿润亚热带环境下白云岩基础上峰丛(锥状)喀斯特独特的发育演化过程,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第八条标准: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viii); 基于施秉喀斯特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第七条、第八条标准,与“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期申报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申报标准保持了一致,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操作指南要求

5、。施秉喀斯特丰富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类型,填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的空白, 在“中国南方喀斯特”谱系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施秉喀斯特是还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水文系统,其完整性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同样具有独特性,通过不断研究,也可能填补世界自然遗产一到二个空白,为世界自然遗产做出独特的贡献,起到典范作用。鉴于施秉喀斯特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操作指南相关要求和对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做出的独特贡献,2013年3月6日,经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批准,施秉喀斯特列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第二期提名地。二、施秉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6、工作开展情况2008年,经专家考察论证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施秉喀斯特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2013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签署同意,施秉喀斯特联合广西桂林、重庆金佛山“申遗”项目成为了我国2013年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并于今年3月6日获得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受理, 8月25日至26日,IUCN(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联盟)专家莱斯莫洛伊、禹卿植一行对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评估,当前,根据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要求,考察专家正在开展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施秉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工作的开展,我县结合我县实际,主要从下列几个措施来推进我

7、县的申遗工作。(一)广泛的开展国际认证工作从2007年8月起,在省住建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过广泛的开展价值国际认证工作,先后邀请国际著名专家史密斯、威廉姆斯、伍德、桑塞尔和国内专家梁永宁教授等到我县实地考察,各位专家考察施秉喀斯特后,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施秉喀斯特具有白云岩的古老性和独特性相结合的显著特征,是亚热带、湿润热带最为典型代表,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潜在价值。(二)加大遗产申报的科技支撑工作2008年10月以来,在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的专家支持下,先后10余次对云台山、杉木河、黑冲景区的提名预选地范围内对植物、动物、地质地貌、水文、自然景观等进行了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详

8、细资料,编制完成了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申报书国家遗产预备名录自然遗产:贵州施秉喀斯特、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中国南方喀斯特保护规划(第二期)、中国南方喀斯特图片集(第二期)、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世界自然遗产施秉提名预选地考察线路标识标牌设计等申报文件和文本,切实加大对施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技支撑工作,保障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有序进行。(三)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2013年3月以来,为迎接IUCN的考察评估,确保施秉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我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申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制定施秉县旅游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作任务分解表,明

9、确责任人以及承办人,要求各单位按照施秉县旅游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作任务分解表制定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施秉喀斯特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整治,我们一是完成施秉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倡议书(2000份)和申遗宣传手册(20000份)的印制,并在4月23日召开施秉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全民动员大会上现场发放,同时在杉木河网站增设申遗专栏,积极开展遗产申报宣传; 二是开开展遗产展示中心建设。根据申遗需求,在云台山景区入口和杉木河景区入口处建设遗产展示厅3个,满足了遗产申报要求;三是继续做好申遗科技支撑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施秉提名地的申报工作,已于201

10、3年4月25日与贵州省地理学会达成合作协议,委托其开展考察指南、解说培训及提供科技咨询等科研指导工作;四是做好提名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完成了护栏,数字监控设备设施,电力线路下埋,提名地标识科普、解说、界碑、保护管理站点、停车场边坡等项目进行建设、设置、安装;五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整治。主要对牌楼冲、白垛、塘头、屯头等地段进行了污水收集,在黑冲开展了沼气池建设,并对景区、进入景区公路沿线村庄垃圾全面收集清理处理,全面保护好提名地环境。(四)加强遗产申报的领导2008年,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县人民政府分管旅

11、游工作的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联系旅游工作的副主任、副主席为副组长的施秉县“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办公室、资金筹措、环境整治、对外宣传四个工作组,明确了专人具体负责申遗日常事务,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施秉县“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及时解决申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申遗工作有序推进,做到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施秉喀斯特补充材料1 施秉提名地旅游带来威胁程度与减缓措施(1)威胁程度施秉县在舞阳河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的指导下,规划建设了云台山、杉木河景区。云台山景区游览区位于提名地边缘,旅游开发建设滞后,只有简单的步道满足游客

12、徒步游览观光,虽常年对外接待游客,但由于景区基础设施落后,游客量相对较少。杉木河漂流位于提名地和缓冲区边界线上,仅仅在每年5月至10月中旬对外接待游客,游客量有限。云台山和杉木河景区最近五年来游人总量41.01万人次,2012年为8.88万人次,根据中国境内的其他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增长率来预测,施秉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后,将出现较高增长率的趋势。预测2015年达18万人次,2020年达30万人次,但也远低于年环境容量(199万人次)(见申遗文本P258表4.3、P259表4.4和“年游客容量”)。施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县财政投入景区建设的资金极其有限,致使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13、只能满足游客接待基本需要,无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景区的开发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且已建设的管理房、码头、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多依山就势而建,体量较小,没有对提名地和缓冲区环境构成威胁。(2)减缓措施贯彻国际规范,强化“旅游保护”、淡化“旅游开发”,强化“旅游供给质量”,淡化“旅游项目数量”,达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划定风景名胜区、提名地、缓冲区以及游览区和水源保护区的范围,严格控制游览区和旅游开发项目。划定生态恢复和景观恢复区,用乡土植物进行绿化,恢复地方生物群落和景观自然属性。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管理规定或条例,如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保护管理规定,风景名胜区森林防火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资

14、源保护制度,逐步实现景区游览的生态无害化。严格保护提名地品质,落实景观、环境标示与登记,实行年度检查制。设计吸引游客冬春季节的旅游项目,合理解决旅游的淡旺季(夏秋季旺,冬春季淡)问题。科学设计提名地遗产展示区及缓冲区的旅游线路,合理进行空间分流;可以在淡季进行价格促销,避免出现瞬时超载。设置生态停车场、垃圾收集箱及相应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配置专门的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及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推广实施ISO14000标准。禁止产生水污染物的单位进入提名地,禁止排放未经处理或者处理后未达标的污水,禁止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及其他有毒废液,或者在水体清洗装贮过该类物品的容器或者车辆,禁止向水体倾倒垃

15、圾和其他固体废物。在缓冲区人员密集区域,建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的设施。在环境设施、景区卫生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交通工具采用环保、节能、高效率的电动车,使卫生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在提名地内禁止使用以煤炭、柴草为燃料的大灶及锅炉,推广使用沼气和节能灶等节能设施。禁止焚烧垃圾、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尾气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通行。提示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乱刻乱画、不乱采乱摘,保持景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最大限度减少游客旅游对景区的影响。组织景区管理站工作人员深入提名地及缓冲区,对提名

16、地河流沿岸的枯枝和缓冲区的垃圾进行清理,使提名地内环境卫生保持干净,生态环境良好。加强当地居民的参与及管理,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设、经营、管理及生态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应提供给当地居民优先参与的机会,让其从生态旅游发展中受益。划定景区视觉保护区,合理划分游览空间和游览项目,建立白云岩喀斯特、生物水文的科学监测研究站点。通过建立游览监督机制,坚决实行容量控制,开展社区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监测工作,监督旅游项目的开发。2 施秉提名地城市排污的威胁程度与减缓措施施秉提名地和缓冲区没有城市和工业,从而也就没有城市排污的威胁。(1)威胁程度施秉喀斯特提名地农业排污对提名地带来的威胁主要体现在杉木河支流上游缓冲

17、区内居民的生活垃圾排放会随着支流流入提名地内,尤其是固体垃圾如塑料袋等,给提名地带来一定威胁。第一、人口压力小。施秉喀斯特提名地仅有农业人口376人,平均人口密度约4人/km2,在国家生态移民搬迁政策的引导扶持下,部分居民已自愿搬迁进入缓冲区和县城,目前只有5户22人居住在提名地内;缓冲区有人口16138人,其中,有6217人居住在杉木河流域上游(主要在白垛、黑冲、石桥和下坝等地),可能会给提名地带来一定威胁,但2363人常年在外务工,仅3854人为常住人口;有9921人居住在杉木河流域下游和瓦桥河流域,其排污不会威胁提名地。因此,缓冲区内16138人中,仅散布于杉木河流域上游的3854人常住

18、人口可能会给提名地带来一定压力(图3.2),这部分人的人口密度为26人/平方公里。提名地和缓冲区农业排污的威胁程度低。第二、人类活动主要为传统农耕。缓冲区还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显著特征,居民采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完全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一些玉米、果树如猕猴桃、葡萄和一些中药材。在上游,共有398公顷水稻、53公顷旱地、70公顷果树和93公顷其他土地。由于都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缓冲区内的农业活动都受到一定限制,如陡坡地区禁止耕作,需退耕还林,仅在缓坡及平地处进行传统农耕;禁止使用杀虫剂和化肥,农业施肥以使用发酵后的沼渣及发酵后的

19、生态农家肥等。因此,传统的农业活动,没有影响到提名地及缓冲区的水质。第三、提名地上游缓冲区内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为做好施秉喀斯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村寨的污水处理,目前已建成排楼冲、白垛、塘头、石桥的污水处理系统(图3.4,照片3.4),其余的正在建设中,预计五年内村寨污水处理设施将全面建成并全面全覆盖缓冲区村寨。提名地上游缓冲区内居民的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对提名地可能带来的威胁是当地村民乱扔垃圾,这些垃圾可能会被洪水从上游缓冲区带入提名地,形成线状污染和视觉污染。通过采取建垃圾收集箱、设置垃圾转运箱等垃圾处理措施,有效的清除了垃圾。提名地及缓冲区内大气和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和大气没有受到影

20、响。从提名地和缓冲区4个水质监测断面和4个大气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施秉喀斯特提名地水质达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图3.3)。因此,施秉喀斯特提名地农业排污对提名地的威胁小。(2)减缓措施加大立法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通过县人大制定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办法、施秉县风景区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还针对提名地缓冲区农村制定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施秉提名地完整性保护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村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施秉县风景区森林防火监管制度、施秉

21、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制度、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制度、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农村放牧管理制度等村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放牧等管理制度,并责成林业、风景管理、环境保护等管理部门,加大对提名地的执法检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同时,县人民政府还与提名地所涉及的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提名地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明确了提名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职责,确保提名地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水质更加清澈。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形成管理合力。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印发关于

22、黑冲景区资源保护整治工作方案、关于云台山、黑冲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景区资源保护工作计划、杉木河风景区管理实施办法、风景管理处环卫管理制度及措施、云台山站风景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杉木河景区鱼类资源保护的通知、关于严禁在风景区内砍伐林木的通知,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景区的日常巡护工作,有效加强了景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努力使提名地及缓冲区生态环境更加良好、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提升管理能力。在杉木河、云台山、上舞阳、下舞阳、黑冲风景区分别设立了管理站,申遗工作启动以后,又在提名地范围内涉及到的城关镇、牛大场镇、白垛乡、马溪乡成立了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生态环境卫生保护管理站,共配备管

23、理人员200余人,在提名地及缓冲区内开展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巡查,有效加强对提名地及缓冲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为加强乡镇的生态环境卫生保护管理管理工作,通过县人民政府明确一名分管林业或科教文卫的领导任站长,乡镇和县市政局明确一名股级人员任副站长,成员由乡镇派出所、国土所、水利站、风景管理站、林业站负责人及提名地范围内的村寨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文书组成,并从县林业、国土、水利等部门各抽调4名工作人员分别进驻乡镇开展工作。同时,各乡镇管理站组织保洁人员队伍,负责抓好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缓冲区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保洁、垃圾清理等工作。彻底根治上游缓冲区废水垃圾,

24、确保对下游提名地的排污控制。在提名地缓冲区居民区投入生活污水处理池2000万元,农村改厨、改厕、改圈等38万元,建设生态化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专门收集村寨生活废水进行人工湿地生态化处理,通过处理后排出的水可达到三类标准,符合排放标准和要求。在缓冲区投入了乡镇整治经费80万元,出动1.6万余人次全面开展缓冲区、公路沿线、景区河流的垃圾清理工作,清除原来残存的垃圾;投入资金154万元,添置垃圾清运车6台,移动垃圾箱34个(照片3.4),果皮箱150个,在白垛、塘头、茶园、屯头、白塘等村寨共建立15个垃圾池,将缓冲区内垃圾统一运送至县城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提名地主要河流的源头建设监测站点(管理站)

25、,做好水质、水文、大气、森林防火等的监测及云台山、杉木河景区数字化监控系统的管理,定期形成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随时掌握提名地环境变化情况。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编制了施秉喀斯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知识手册、施秉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倡议书等宣传材料,印制宣传手册3.2万份,日历0.9万份,宣传T恤0.6万件,申遗折页2万份。并连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印发到部门、学校、乡镇、社区、村寨进行宣传,宣传培训1.5万余人次。积极筹备在中、小学校开展世界遗产基础知识课程,在全县开展了保护施秉喀斯特你我一起来尽责主题征文活动,并对提名地缓冲区内的居民进行教育培

26、训。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使申遗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相关部门也积极在提名地缓冲区的乡镇、村寨深入而广泛地开展了施秉喀斯特保护管理宣传,多形式开展施秉喀斯特保护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治理好提名地缓冲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染问题,让施秉喀斯特得以更好的保护。全民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良好。提名地缓冲区内的村寨在乡镇人民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制定了卫生管理公约、卫生管理职责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并积极组织开展村寨生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村寨干净整洁。通过村民自行商定,形成了保护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生态环境村规民约,有效规范了居民的日常生

27、产生活行为,自觉遵守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办法等法规制度,严禁人畜进入核心区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提名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河流源头上游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防止水土流失,调动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关于人类活动影响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应对措施的报告“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报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根据关于认真做好“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技术评估补充材料的函(喀斯特申遗函20141号)精神,施秉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对补充材料相关事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责成县旅游局、县申遗办认真对照要求开展自查,切合实际地分析评估施秉喀斯特提名

28、地受旅游开发建设、农村生活排污和农业排污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并制定完成相关工作的行动计划。现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施秉喀斯特基本概述及其独特贡献施秉喀斯特提名地位于贵州省施秉县北部,其缓冲区边界与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云台山景区、杉木河景区及杉木河水源涵养区边界完全重合,提名地(核心区)面积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施秉喀斯特因具有超乎寻常的美学、生态和科研价值,并且反映了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生命记录、地貌演化、地貌形态、自然地理特征等,得到了国际著名专家史密斯、威廉姆斯、伍德、桑塞尔等的较高评价,具有了满足世界自然遗产

29、第七、第八标准的潜在价值,填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的空白,被提名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施秉喀斯特发育在5.7亿年的古老白云岩岩性基础上的锥状峰丛峡谷喀斯特,保存了完好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质地貌、洞穴、地下水网系统和生态系统,其特点特征突出,是世界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的杰出代表,为丰富“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地貌类型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一是例证了白云岩在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及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典型、壮观景观;二是展示了从分水岭至河谷,从上游至下游,从地表至地下三维空间对第四纪以来地壳间歇性抬升而形成的阶梯型水文系统,代表了中国南方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多层

30、次的回春逆向发育演化过程;三是中国南方发育最好的白云岩锥状喀斯特,例证了湿润热带-亚热带地区正在进行的白云岩峡谷喀斯特地貌基本发育过程及演化规律,是新构造上升区白云岩喀斯特发育、演化的模式地;四是展示了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的真实面貌,其大面积发育的原生森林植被和多种生态系统,具有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生态适应性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为全球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天然实验室;五是展现了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独一无二的白云岩峰丛峡谷景致,以白云岩峡谷、柱状孤峰、簇状峰丛和仞脊状山岭明显有别于石灰岩锥状喀斯特景观,从而丰富了喀斯特景观的美学要素。二、

31、人类活动对提名地的影响(一)旅游开发建设。施秉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旅游业以来,一直由县旅游局、县风景管理处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在舞阳河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的指导下,规划建设了杉木河、云台山景区的部分旅游基础设施。为保护提名地自然生态环境,我县将县城作为旅游服务城,仅在景区建设满足游客接待基本需要的步道、公厕、护栏等设施,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设施都建设在提名地之外的县城,景区的建设尚处在初始阶段,且已建设的管理房、码头、公厕、垃圾池等设施多依山就势而建,体量较小,没破坏景区资源,与景区环境相协调,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充分融合、相得益彰。目前,已开发的杉木河漂流位于提名地和缓冲

32、区边界线上,云台山景区游览区位于提名地边缘,现只开发简单的徒步游览观光,年总接待量仅为8.8万余人,游客很少,对提名地影响很小。在两个景区都建立管理站,配备专职人员150余人,负责景区的日常管理、巡山看护、资源保护宣传、垃圾回收处理等工作。并通过指示牌、宣传单等提示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持景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最大限度减少游客旅游对景区的影响。综上所述,施秉县杉木河、云台山景区是在舞阳河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因投入有限,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很小,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很少,而且已开发的杉木河景区位于提名地和缓冲区边界、云台山景区游览区位于提名地边缘上,在申

33、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中属遗产展示区内,加之景区各管理站的严格执法管理,景区旅游开发对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生态环境、地质地貌等的影响不大。(二)农业排污。一是提名地内全被广袤的喀斯特地貌和森林覆盖,地势险峻,可供耕种的田、土主要分布在缓冲区内,因人口较稀少,缓冲区内的人均耕地面积约0.2公顷,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生存需求。同时因缓冲区内交通、通讯不便,生存条件极其艰苦,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缓冲区已有部分居民搬到城市(城镇)就业、居住,缓冲区人口逐渐减少,不会再进行土地开垦而破坏提名地生态环境。二是施秉县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主,本身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显著特征,居民采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完

34、全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多使用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后剩余的沼渣,而很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已使用的农家肥和很少的化肥经土壤降解和植物吸收后,基本无有害物质残留,即使通过暴雨冲刷流入提名地的,也是通过雨水稀释过后的,不会对提名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缓冲区居民普遍在自家稻田养鱼供食用,就是很好的例证,并且调查发现提名地及缓冲区内有大量珍稀的动植物,生物生态系统十分良好。三是农业生产产生的农业废弃物主要是农作物的秸秆,在农村用来饲养牲畜和作为生活燃料,绝不会丢弃在农田腐烂和烧毁,况且施秉县人民政府明文规定不允许居民在田间燃烧农业废弃物,因此农业废弃物不会对提名地带来影响。

35、综上所述,施秉喀斯特提名地被广袤的喀斯特地貌和茂密的森林覆盖,其险峻的地势屏蔽了人类的进入,宽广的缓冲区人烟稀少、耕地充足,不会再到提名地开垦土地而破坏生态环境,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条件差的影响,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农作物秸秆是农村饲养牲畜的必需品,不会作为农业废弃物丢弃和烧毁,加上施秉县人民政府的文件规定和严格执法管理,缓冲区的农业排污不会对提名地造成影响。(三)农村生活污染。目前,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缓冲区有居民16138人,其中永久居住有9572人,在外务工有6566人。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生活燃料、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生活噪声等污染源。生活燃料方面,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有关规定

36、,严禁在风景区内乱砍滥伐树木,在施秉县人民政府的严格管控和有效宣传下,乱砍滥伐行为得到很好遏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缓冲区居住的居民使用的生活燃料主要是电,大部分村寨还使用人、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取暖方式主要是电、沼气、农作物秸秆。电力和沼气都是清洁能源,对提名地生态环境无影响,而燃烧农作物秸秆取暖主要是在冬季一天当中的早上和晚上,产生的烟尘对提名地影响很小。生活废水方面,提名地缓冲区内没有任何工业废水,只有生活废水且量很少,是线状污染,而不是面状污染,目前施秉县人民政府已在提名地缓冲区居民区建设生态化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专门收集村寨生活废水进行人工湿地生态化处理,通过处理后排出的水

37、可达到三类标准,是符合排放标准和要求的。生活垃圾方面,提名地缓冲区内居民少,产生的生活垃圾很少,目前施秉县人民政府已在提名地缓冲区所有的居民区放置垃圾箱,规范收集居民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并购置垃圾清运车定期将垃圾外运到施秉县城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噪声方面,因提名地缓冲区无工业,在广阔的提名地缓冲区内长期居住人口仅9572人,根本不存在噪声污染,进入缓冲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综上所述,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缓冲区面积大、人口少、无工业,长期居住的9572人使用生活燃料产生的烟尘对提名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产生的生活废水经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生态化处理排出后符合排放标准和要求

38、,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集中收集外运处理后对提名地无影响,提名地也不受生活噪声影响。 三、提名地保护措施(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提升管理能力。施秉县人民政府设立了林业局、环境保护局、旅游局、风景管理处、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风景区资源监察中队、云台山景区治安派出所等县直管理机构,在杉木河、云台山、上舞阳、下舞阳、黑冲风景区分别设立了管理站。申遗工作启动以后,又在提名地范围内涉及到的城关镇、牛大场镇、白垛乡、马溪乡成立了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生态环境卫生保护管理站,共配备管理人员200余人,在提名地及缓冲区内开展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巡查,有效加强对提名地及缓冲区生态资源的保

39、护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二)加大立法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为加强对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的保护,施秉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省、州相关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办法、施秉县风景区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法规,针对提名地缓冲区农村制定了村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放牧等管理制度,责成林业、风景管理、环境保护等管理部门,加大对提名地的执法检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同时,施秉县人民政府与提名地所涉及的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提名地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明确了提名地生态环境保

40、护管理工作职责,确保提名地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水质更加清澈。(三)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形成管理合力。为很好地保护提名地及缓冲区生态环境资源,施秉县旅游局、县风景管理处等部门结合景区实际,制发了关于黑冲景区资源保护整治工作方案、关于云台山、黑冲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景区资源保护工作计划、杉木河风景区管理实施办法、风景管理处环卫管理制度及措施、云台山站风景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杉木河景区鱼类资源保护的通知,以及施秉县林业局、县风景管理处联合印发了关于严禁在风景区内砍伐林木的通知等保护管理措施,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景区的日常巡护工作,并加强景区游客管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确保景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环境

41、卫生干净整洁,努力使提名地及缓冲区生态环境更加良好、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四)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为加强提名地及缓冲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施秉县人民政府精心编制了施秉喀斯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知识手册、施秉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倡议书等宣传材料,并连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印发到部门、学校、乡镇、社区、村寨进行宣传,同时在中、小学校设立了世界遗产基础知识课程,开展了保护施秉喀斯特你我一起来尽责主题征文活动,并对提名地缓冲区内的居民进行教育培训,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使申遗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此外,相关部门也积极在提名地缓冲区的乡镇、村寨

42、深入而广泛地开展了施秉喀斯特保护管理宣传,多形式开展施秉喀斯特保护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治理好提名地缓冲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染问题,让施秉喀斯特得以更好的保护。(五)认真做好相关监测,掌握环境质量。施秉县人民政府已在提名地主要河流的源头建设监测站点(管理站),做好水质、水文、大气、森林防火等的监测及杉木河、云台山景区数字化监控系统的管理,定期形成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随时掌握提名地环境变化情况。另外,贵州省人民政府于7月26日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省环境保护厅支持施秉县在提名地内建设水质、大气自动监测站,加强提名地及缓冲区内的环境监测。(六)全民积极参与保护,生态

43、环境良好。提名地缓冲区内的村寨在乡镇人民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制定了卫生管理公约、卫生管理职责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并积极组织开展村寨生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村寨干净整洁,同时通过村民自行商定,形成了保护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生态环境村规民约,自觉遵守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办法等法规制度,严禁人畜进入核心区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提名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施秉县人民政府还对河流源头上游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防止水土流失,调动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施秉县旅游局、县风景管理处组织景区管理站工作人员深入提名地及缓冲区,对提名地河流沿岸的枯枝和缓冲区的

44、垃圾进行清理,使提名地内环境卫生保持干净,生态环境良好。 附件: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计划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计划(2014年-2018年) 序号工作内容完成时限1做好材料补充和迎接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表决准备工作。2014年4月底以前2建立健全遗产地立法保护法规制度并实施。20142015年3成立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业人才队伍,开展遗产管理相关工作。20142015年4加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协调委员会,并按照协调委员会制度加强管理。20142015年5建设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展示中心20152016年6建设

45、和完善相关监测站点,并实施监测统计。20152016年7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实施提名地及缓冲区部分居民的移民搬迁和就业安置工作。20152018年8加强对外交流和遗产地科学研究,举办第一、二届施秉喀斯特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2017年9加强遗产地环境综合整治和对缓冲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20142018年 关于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罗威廉姆斯提出问题的报告 尊敬的保罗威廉姆斯教授:感谢您于2013年6月4日至6日到施秉喀斯特提名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在考察期间提出了关于施秉喀斯特完整性及保护管理方面的宝贵意见。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专家组、贵州省黔东南州及施秉县

46、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您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逐一进行实施。现将有关情况向您报告如下:一、关于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立法保护方面为加强对施秉喀斯特提名地的立法保护工作,施秉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省、州相关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并结合施秉喀斯特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和缓冲区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并开展了办法的实施工作。目前,施秉县人民政府责成林业、风景管理、环境保护等管理部门,加大了施秉喀斯特执法检查工作力度,严肃处理各种违反施秉喀斯特保护管理的行为,同时在提名地缓冲区的乡镇、村寨深入而广泛的开展了施秉喀斯特保护

47、管理宣传,多形式展开施秉喀斯特保护管理教育培训,让施秉喀斯特得以更好的保护。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管理,目前提名地内已没有捕鱼、放牧、砍伐树木等违法行为发生;缓冲区村民生活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变得干净整洁,提名地内河流沿线的垃圾也全部清理完毕,提名地内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水质更加清澈。现将该办法部分重点内容摘录如下:第十二条 禁止采伐、损毁核心区内的林木植被。因核心区改造建设确需采伐林木的,应报经风景管理部门批准。 禁止采伐缓冲区的林木,确需进行更新性采伐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批。禁止砍伐或者采用其他方式损坏名木古树。 第十三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施秉喀斯特保护范围内的护林防火工作,建立

48、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和制度,配备相应的防火设施和设备,规定特别防火期,设置禁火标志。在施秉喀斯特核心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吸烟、烤火、生火做饭、烘烤食品;(二)烧香、烧纸、烧烛、烧蜂窝、烧山驱兽、点火照明、燃放烟花爆竹、燃放孔明灯;(三)烧荒、烧草场、烧田埂土坎、烧草皮灰、烧秸秆、烧窑制坯、烧炭;(四)其他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 在缓冲区的禁火区内,禁止前款规定的行为。 第十五条 禁止在施秉喀斯特保护范围内捕猎野生动物,破坏其栖息环境,非法经营或者运输受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物。禁止在施秉喀斯特保护范围内采挖、购买、运输、批量种养名贵野生植物。严禁在施秉喀斯特核心区内放养家畜家禽。 第十七条 在核心区内,禁止开山、采石、采矿、挖沙、烧砖瓦、烧石灰;禁止围堵填塞河流、溪流、湖泊、山泉、瀑布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