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金融体系概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9990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金融体系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1章金融体系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1章金融体系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章金融体系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金融体系概述.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金 融 学,主讲:孟令国教授 电话:13802942989 邮箱:,金融学,编著:陈学彬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绪,雅典的太门 莎士比亚 金!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 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 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吓!你们这些天神呵!为什么要给我这些东西呢?,绪,“穷在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摘自贤文,本课程内容简介(1),1.钱是什么?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货币与货币制度 2.流通钱的场所? 金融市场 3.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有哪些? 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本课程内容简介(2),4.金融服务的价格是什么? 利息与利率 5.利

2、息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6.货币供给失衡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课程内容简介(3),7.什么样的金融环境最有利于经济发展呢? 金融与经济发展 8.如何控制金融中的利率以及通货膨胀呢?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9.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金融全球化 国际收支、外汇,金融的魅力,金融业是最具魅力的热门行业: 种类繁多的金融资产 提供众多的投融资工具: 股票、债券、存款、贷款、票据、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等,发达的金融市场:,提供发财致富的机遇;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融资源。,金融泡沫、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 美梦破灭,倾家荡产,金融神秘的光环吸引人们无穷的探索,研究者探索

3、、取得优秀成果 金融学成为现代经济学最热门的学科,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基金会,是根据阿尔弗里德诺贝尔遗嘱的规定建立起来的。他的这项遗嘱于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签署的。管理这个基金会和奖金颁发机构的章程,是由瑞典国王于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在议会颁布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许多经济学家因为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贡献

4、获得过此奖。,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格纳弗里希 1895-1973 出生地:挪威奥斯陆 奥斯陆大学 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 简丁伯根 1903-1994 出生地:荷兰海牙,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荷兰经济学院教授 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贡献: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 1915-2009 出生地:美国印第安纳州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贡献: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冯哈耶克 1899-1982,生于澳大利亚 纲纳缪达尔 1898-1987,生于瑞典 贡献:深

5、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1912年生于美国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贡献: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适应性预期理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托宾 1918年生于美国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贡献: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1918年生于意大利 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贡献: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

6、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1923-2000,生于美国 哈里马科维茨,1927年生于美国 威廉夏普,1934年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财务学教授 贡献: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现代金融分析的经典理论。著名的米勒定理,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理论,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 美国人 (1944- ) 贡献: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 迈伦斯科尔斯 美国人(1941- ) 贡献: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19

7、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 1932年,生于加拿大 曾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 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欧元之父 贡献: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所做出的伟大贡献。,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 赫克曼 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 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麦克法登 1937 年生于美国,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贡献: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

8、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 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斯宾塞 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 斯蒂格利兹 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贡献: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 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 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贡献: 卡尼曼将心理学成果引入经济学分析,对经济人“完全理性假设”提出修正;行为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建立 史密斯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提出实验设计的规范并取得重要成果。 这些工作都具有革命性

9、的意义:不但颠覆了现有理论大厦的基石,而且指出了经济学新的发展路标。,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 1934年生于英国,现为英国公民。他1959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恩格尔 1942年生于美国,196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 贡献: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基德兰德 1943年生于挪威。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普雷斯科特 1940年生

10、于美国纽约州。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并担任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深顾问。曾担任基德兰德的博士论文导师。 贡献: (1)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 (2)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1921年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马里兰大学教授。 罗伯特约翰奥曼 1930年生于德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贡献: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

11、的理解。,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1933年生,美国人。 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贡献:经济增长理论,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 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罗杰迈尔森, 1951年生于美国波士顿,对博弈论有深入的研究。 莱昂尼德赫维奇,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研究领域包括机制和机构设计以及数理经济学。 贡献: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

12、 1953年2月生于纽约,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奖金额度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贡献: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1933年生于美国,现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贡献:“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 奥利弗E威廉姆森 1932年生于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 各获得一半奖金 贡献:“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

13、济治理边界的分析”,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 :曾被誉为经济学“神童”,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世代交叠模型”,基础性贡献: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制度等。 戴尔莫滕森:在多个领域颇具建树,美国西北大学任教,在劳动力市场研究和相关理论领域的学术成果具有开创性。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以及经济增长问题。失业均衡理论,被看作标准教科书。,众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因为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贡献而得奖者 数量较多 频率增加 使金融学蒙上了更多的神秘光环,金融学导航,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入门課程,本课程将您带入这神秘的金融学殿堂 作为新的探索

14、者: 什么是金融和金融学? 运行的规律和成功的秘诀?,一、金融的定义及其分歧,黄达教授认为: 中文“金融”所涵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金融” 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以及通常以国际金融概括的这诸多方面在国际之间的存在,等等。 狭义“金融” 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物的市场,指资本市场。,对Finance一词的用法,有最宽、最窄和介于两者之间三种口径。 宽口径:如Oxford、Websters这类字典和一些百科全书对Finance的解释是:Monetary affairs, management of money, pec

15、uniary(钱财方面的) resources; 窄口径:如Palgrave新经济学词典对Finance释则是:The primary focus of finance is the working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supply and the pricing of capital assets.,两者之间:,如: 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the granting of credit, the making of investments, and the provision

16、 of banking facilities(1986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其范围,与我们的宽口径相当。 中文“金融”与英文“Finance”虽然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并非一一对应。,我们认为: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即由资金融通的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构成的有机系统,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含义是一种广义的金融涵义。 金融作为资金融通活动的一个系统,是以各个微观主体个体的投融资行为为基础,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并与经济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微观金融(Micro-finance)

17、是指金融市场主体(投资者、融资者;政府、机构和个人)个体的投资融资行为及其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等微观层次的金融活动。 例如:怎样投资、融资、金融市场供求决定、金融资产价格决定 宏观金融(Macro-finance) 是金融系统各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以及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例如:货币的供给、需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调控、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等,二、金融学及其学科体系,金融包括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金融学就不能仅研究微观金融运行而不研究宏观金融运行。 广义的金融学就是研究资金融通活动,包括金融主体的个体行为和金融系统整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和运行规律的科学。,金融学的学科体

18、系,由从不同角度研究金融系统的各个方面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各分支学科综合构成的有机体系。 宏观金融分析:以金融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及其各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微观金融分析:以微观金融主体行为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 金融市场(决策)分析、金融中介分析,金融决策分析,主要研究金融市场主体投融资决策行为及其规律。 金融决策是个人理财、公司理财、乃至一切有理财要求的部门所共同需要的。 分支学科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学、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资产定价等。 近几十年获得迅速发展 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即定理

19、);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的期权定价公式等。,金融中介分析,主要研究金融中介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经营。 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及其存在形态的演进趋势分析;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经济效率、混业与分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风险转移和控制等。 主要的分支学科包括:商业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微观银行学等。 在1920世纪初金融理论和践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中叶以来,与迅速发展的金融决策学相比,金融机构学的发展则相对滞后。21世纪金融机构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宏观金融分析,从整体角度讨论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律 重点讨论货币供求均衡、金融经济关系、通货膨胀与通货

20、紧缩、金融危机,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国际金融体系等问题。 主要的分支学科有: 中央银行学、货币政策分析、金融监管学、国际金融学等。,图0-1 金融学学科体系图,本课程结构,第一篇 导论,在学习金融课程之初,分析金融运行之前,首先应该讨论金融体系。 了解金融体系的涵义,功能,分析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从而为第二、三篇分析金融运行奠定必要的金融体系理论基础。 货币是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货币制度是货币流通,特别是纸币流通的制度基础。 导论,包括金融体系概述和货币与货币制度两章。,本篇的核心,在于理解金融体系是由各构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不同的要素组合构成不同的金融体系。 金融体

21、系及其要素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的。 金融体系的创新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它的产生又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章 金融体系概述,线索: 金融体系的涵义功能构成要素演变,第一节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一、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financial system): 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证券、交易证券、决定利率、创造金融产品并在市场流通等金融行为,实现把短缺的可贷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借款者手中,以购买商品、服务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二

22、、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经济体系中的流量: 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3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就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这种分配并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偿的。也就是说,获得资源者必须为其获得的资源支付相应的报酬。 一方面,经济社会通过市场交换等方式将短缺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另一方面,获得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其获得的资源支付相应的报酬。因此,一个经济体系必然形成物流和资金流。 物流和资金流是经济体系运行的两大基本流量。在经济运行中,这两大基本流量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的。,金融体系的资金

23、流动,资金富裕者进行储蓄;资金短缺者需要融资。金融体系为资金富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资金融通提供了有用的渠道。 因此,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动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支付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者融入资金、资金富裕者融出资金的需要。而后者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 资金短缺单位通过向资金盈余单位出售股票、债券等索取权凭证而直接获得所需资金; 资金盈余单位通过购买并持有这些索取权凭证而获得未来的本息收入(债券)或股息分红(股票)。,清朝发行的银行股票,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发行的股票,初级证券(primary securities),由资金的最终需求者发行的索取权

24、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对于资金融入单位,是一种负债; 对于资金融出单位,是一种资产。 这种证券化的资产大多数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转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直接融资,优点: 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缺点: 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资 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数量、期限难以匹配。 融资的门槛比较高。,间接融资,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并不发生直接的融资关系,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发生间接的融资关系。 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自己的次级证券(包括存单、支票、储蓄帐户、保险单等)从资金盈余者那里获得资金,再通过购买资金短

25、缺者的初级证券(贷款合同、债券、股票等)向其提供资金。 金融中介机构在此不是作为代理人而是作为独立的交易主体,必须自己承担发行次级证券和购买初级证券的赢利和亏损,即自己承担其相应的风险,获得相应的利差收益。 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次级证券种类很多,以适应不同的投资者的需要。,次级证券(Secondary Securities),由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索取权凭证,主要包括次级债券、存款、保险单据等。 特点是具有较小的违约风险,因而得到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的欢迎。 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次级证券筹集大量资金,再通过购买初级证券的方式将资金提供给最终需求者。,间接融资的优点,1) 容易实现资金

26、供求期限和数量的匹配。 2) 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3) 有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两种融资方式各有利弊,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融资方式体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证券市场的发展也较为滞后,因而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金融是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两种融资方式的相对重要性,资本市场与全球竞争,股票市值/GDP的比例,数据来源:2002年华盛顿外国直接投资国际研讨会,中国金融结构,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67%,7.85%,四、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8个方面: 储蓄和金融投资功能(为资金盈余者提供的服务)

27、 融资功能(为资金短缺者提供的服务) 提供流动性功能(实现资产转换) 配置金融资源功能(整合为盈余和短缺双方服务功能),提供信息功能 管理风险功能: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功能。 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银行清算体系提供的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清算和支付结算服务,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 传递金融政策效应功能:金融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传递来实现的。,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构成,一、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体系作为各种金融要素有机组合的一个整体,它的功能是这些构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基本要素主要包括: 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 作为金融中介和交易主体的金融机构

28、 作为交易场所的金融市场 作为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二、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交易对象,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是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通常以凭证、收据、或其它法律文件表示,由货币的贷放而产生。 发行或出售金融资产可使发行人或转让者获得资金,购买并持有金融资产可能给购买者和持有人带来未来收益,金融资产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工具,所以金融资产又是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是资金融通的载体,金融市场交易的对象,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由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的基本功能派生出来的。没有金融资产也就没有了金融交易的对象。通过金融资产的发行和交易,金融体

29、系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三、金融机构:交易中介,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又称金融中介机构。其基本功能就是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作为连接资金需求者与资金盈余者的桥梁,促使资金从盈余者流向需求者,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中介,一方面通过发行自己的金融资产(存单、债券和股票)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又通过提供贷款或购买债券、股票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经济必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集零为整,续短为长”,而且还在于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控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资产组合的多样化来分散和降低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管

30、理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 商业性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四、金融市场:交易场所,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 狭义的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早期的金融市场为有形市场。 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金融市场正在向无形市场方向发展。 广义的金融市场: 泛指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交易活动和组织管理等活动的总和。 金融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因此,其发育程度也是一国金融体系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五、金融制度:交易规则,金融制度(financial system ): 有关金融活动、组织安排

31、、监督管理及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戒律和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相关的各种规则的总和。它是金融运行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演变: 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含义,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 就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 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广义的金融创新则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二、金融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相对传统而言的,创新并非现在才有,而是古已有之。 最早的

32、金融创新可追溯到12世纪意大利商业银行的出现、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19世纪支票的广泛使用等等。 当代的重要的金融创新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是欧洲货币、欧洲债券和平行贷款。但是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并没有对西方金融市场形成大的冲击,也没有引发西方金融体制的相应变革。而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是当代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并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的时代。,三、当代金融创新的背景,传统金融工具为近几百年各国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金融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的加速

33、流动,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及其产生的“石油美元”的回流,以及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和影响,成为推动当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国际经济背景因素。,四、当代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世界范围的放松金融管制。自动转账服务、现金管理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可转让存单等新型账户的涌现,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等风险控制工具的发展等,都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紧密相关。 取消利率管制、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和放松外汇管制。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五、金融创新的主要

34、理论 (一)约束引致创新假说,美国经济学家西尔伯1983年提出。金融约束主要有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 前者导致金融企业的效率降低,金融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对于后者,为了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必要的偿债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金融企业采取一系列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从而逼迫其不断创新。,五、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 (二)规避创新假说,美国经济学家凯恩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规避政府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或制度而采取的创新交易。 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政府与金融企业之间为管制和自由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 这种博弈的结果就是管制创新新的管制新的创新,从而推动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五

35、、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 (三)交易费用创新假说,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该假说认为: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货币需求(层次与种类)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 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货币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的发展趋势使货币向更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加快产生新的交换媒介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推动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四)金融制度创新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 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变革。 金融体系的任何变动都可视为金融创新。,(五)金融创新的作用(双刃剑) 1.积极作用,(1)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

36、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从而更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2)金融创新加强了利率杠杆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4)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根据需要选用,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 (5)金融创新有利地推进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五)金融创新的作用(双刃剑) 2.消极作用,(1)表现在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上。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递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中央银行难于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 (2)使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尽管金融创新提供的新

37、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转移和降低个体的风险,但却不能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将对一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金融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作用,更为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巨大的放大效应。,(六)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创新的时候,必须注意创造条件发挥金融创新的正面效应,抑制或降低其负面效应。在放松不必要的金融管制的同时,加强必要的金融监管。,六、金融创新的种类 (一)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是最基本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一般表现为已有工具的衍生或派生。具体包括: 1.时间衍生 2.功能衍生 3.种类衍生 4.复合衍生,1.时间衍生,时间衍生是指金融工具从时间角度呈现由现在向未来衍生

38、的趋势。现货交易中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固有矛盾,导致市场主体未来收益的某种不确定性。 远期、调期、期货、期权的产生正是时间衍生的典型例子。 时间衍生工具的发展为市场主体进行套期保值,降低和控制金融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的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投资工具。,2.功能衍生,功能衍生是指在金融原生工具功能的基础上衍生出具有新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需要。 比如,可转换证券的产生,使其持有者可以在特定的时期以特定的价格选择转换为其他类型的证券。 这种可转换性使企业在不增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自动调整企业未来的资本结构,从而增加企业财务杠杆的灵活性,并为进一步筹集资金创造条件。,3.种类衍生,种类衍生是

39、指在衍生过程中以金融原生工具为基础呈现出种类增加的趋势. 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的需求偏好差异加大,为了控制风险,进行不同的金融资产组合投资的需求增加,这推进了新的金融产品的产生,使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断增加。 如股票在普通股的基础上推出优先股,期权在看涨期权的基础上推出看跌期权等。,4.复合衍生,复合衍生是指在衍生工具的基础上在衍生出新的衍生工具的趋势。如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 这种新的衍生工具与最初的原生工具越来越远,但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去越来越深,其形式越来越高级。,六、金融创新的种类 (二)金融机构的创新,随金融业务的需求变化而在业务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不断地创新。 从业务创新方面看,大体

40、沿着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几种形式创新。具体种类包括住宅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各种保险机构、养老与退休基金组织、共同基金、金融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 从经营主体方面看,一般趋势为国有商业金融、国有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等主体形式。,六、金融创新的种类 (三)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包括市场种类的创新、市场组织形式和市场制度的创新。 金融市场种类的创新:与金融工具种类的创新紧密相连。有了新的金融工具,必然需要新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 市场组织形式和市场制度的创新: 随着经济制度的变迁和交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表现为:从分割的市场到统一的市场;从集中的市场到分散的市场;从有形

41、的市场到无形的市场。,六、金融创新的种类 (四)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有效的金融制度基础之上的,金融行为是靠金融制度来规范和保障的。 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冲破旧的金融制度的约束,必然要求金融制度的创新相适应。 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利率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七、金融国际化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关系:相互促进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原因:在于80年代以来金融的自由化趋势、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等。,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离岸金融市场的急剧扩大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全球性银行业的合并与兼并的浪潮,传

42、统的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模糊。 货币体系的全球化: 金融监管和协调的国际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标志着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形成。,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西方经济学家奥林格拉比在其国际金融市场一书中把金融国际化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加紧密地连接成一体,表现为全世界的金融投资者可以全天24小时在任何一个主要的金融市场上不停地进行各种金融活动; (2)有价证券趋向全球化,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价证券; (3)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跨国化。,金融全球化,罗埃斯摩

43、什(Roy.C.Smosh)在全球银行家一书中认为 金融全球化的含义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必须是持久的、制度化的、而不是一时的、偶然的; 第二,全球化能使交易量明显增加; 第三,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各市场逐步连为一体,一开始程度有限,但随着市场数量的增加,深度的加强和交易量的增长,全球化程度会越来越高。,金融一体化,60年代开始,国际金融市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走向一个统一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其具体表现是:相同的金融工具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逐渐一致。 金融一体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三个概念从本质上讲是基本一致的,都说明了

44、国际金融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趋势 不同的只是侧重点而已。 国际化和全球化更多地从单个国家的角度考察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 而一体化则从全球范围描述这一趋势,更多地考虑国际金融市场总的发展趋势。,对于三者的关系的不同解释,有人认为一体化是高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一个层次, 也有人认为国际化和全球化是比一体化更高的层次:国际化和全球化中的“化”就是指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是国际分工和科技发展形成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一体化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因此,国际化和全球化倒是一体化发展的较高阶段。,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但它同时又相对独立,背离实质经济,据统计

45、,目前全世界的金融交易量大约是商品(服务)交易量的25倍; 在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只有10%与实质经济的运动(实质交易和投资)有关。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动和外汇买卖,严重脱离生产和贸易活动。 与实质经济运动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小 结,金融体系及功能、组成要素 直接、间接融资 金融创新 金融国际化,复习思考题,1.何为金融体系,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2.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功能? 3.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的利弊。 4.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5.请分析金融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6.请分析金融国际化的影响。,演 讲,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何利弊?可举例说明。 2.分析金融国际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