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2300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某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某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某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某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基坑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基坑监测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煤气化及热电项目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花园新村二期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河北豫龙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05月3化学工业第一勘察设计院 电话:0317-2059032 传真:0317-2026173 目 录1 概述11.1 工程概况11.2 施工监测的必要性21.3 本次监测的目的22 监测依据33 监测项目44基准点的建立45 控制测量精度要求56监测点布置66.1 监测点布置原则66.2基坑各类监测点布置7 6.2.1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7 6.2.2 地下水位监测孔布设76.3 测点保护及损坏补救措施86.4监测时间和频次87 监测方法10 7.1 墙顶竖

2、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10 7.1.1 支护桩顶竖向位移(沉降)监测10 7.1.2 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11 7.2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11 7.3 监测精度要求12 7.4现场巡查128 监测报警139施工组织与文明施工159.1施工组织159.2监测仪器169.3质量保证措施179.4信息反馈179.5安全文明及劳动保护199.6 环境管理体系2010其他相关事项2011 提交成果2011.1 提交业主资料2011.2 本公司存档资料21花园二期新村施工变形监测技术方案1 概述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沧州市黄骅市文化路西段路北,花园新村小区内。场地原为民宅,后拆迁,地形基本平坦。基坑南侧8

3、#楼已建好,东西两侧各为3栋56层砖混楼,离基坑较近,环境相对复杂。我河北豫龙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拟承担了花园二期新村基坑施工变形监测工程项目。1.2 施工监测的必要性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放坡,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将导致墙体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如果支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砂等现象,结果将导致周围的构筑物、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开裂以及产生不均匀沉降,因而潜伏着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故通过施工过程的动态变形监测,可以加强对工程安全和质量问题的监控。1.3 本次监测的目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坑体壁进行倾斜监测,其目的是掌握基坑的变形动态,

4、为施工提供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主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防止施工时支护结构失稳。施工期间不但采用传统的仪器直接测量方法,而且通过在支护结构和地基中预先埋入的各种测试元件,实现对基坑开挖及地下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成为实现安全施工和信息施工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是为工程决策、设计修改、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和工程质量管理提供第一手监测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可使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可以及时了解基坑支护结构本身的受力和变位情况,同时密切关注基坑周围的变化情况,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在预知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下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5、”,使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最大可能地处于安全经济的状况下进行。通过施工监测、及时提供各项监测数据,以了解、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基坑支护、降水、开挖及工程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和规律,以便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和施工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施工步骤,安全顺利地进行工程作业,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2 监测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13(J)133-2012)3监测内容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6、GB50497-2009),基坑监测项目如表(具体点位置见附图)。序号监测项目数量编号备注1坡(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布置在坡(墙)顶上2地下水位围护结构外侧沿基坑布置3地下水位坑内坑外土体内4周边房屋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物56784基准点的建立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围护墙顶位移和沉降、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1. 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P

7、1P3,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域,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应埋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距离5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现场有条件的采用固定观测墩;在地面埋设时采用钻孔埋入顶部焊接有不锈钢的钢筋,钢筋长度在50cm以上,圆头不锈钢顶上刻划“+”字。待基准点稳定2个星期以上后,方可进行初始值测定。2. 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的高程控制基准。一点两用,即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采用同一基准点。3. 基点联测得基本要求:(1)观测前对所有的仪器设备按有关规定进行校验,并做好记录,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2)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线路和

8、观测方式;(3)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校核、测点检查和仪器的校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控制点的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布设。5 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 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导线,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导线平均边长二级导线1.8”1/700003mm150mm导线测量注意事项:导线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2)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I级全站仪为9”。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I级全站仪为6”;(3)距离测量时,I级全站仪一测回中读数间较差不得大于3mm,单程各

9、测回间较差不得大于4mm;(4)距离测量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测前、侧后各读数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测站的气象数据。2. 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指标如下: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测站高差中误差线路闭合差二等水准0.5mm0.15mm0.3nmm精密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要求(m)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铟瓦DS1300.51.50.50.3精密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30.43.00.4n6监测点布置6.1 监测点布置

10、原则 (1)测点位置的确定应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并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监测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2)监测点应布置在具有代表性、可能变化大的薄弱的工程结构部位、支护结构设计中的最不利位置和断面的地方; (3)在实施多项监测内容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应该有机结合,力求使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几何及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监测点应尽量成断面布置,以利数据处理和对比验证; (4)测点布置还应充分考虑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和各自工作的方便,要有利于监测点标志埋设、保护和使用等。6.2基坑各类监测点布置6.2.1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

11、基坑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观测点兼做竖向位移观测点)布设在支护桩顶圈梁的顶面,围护结构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大于20m。监测点采用沉降标标志,埋设在支护桩压顶圈梁砼面上,在基坑开挖前埋设完毕并测定初始值。6.2.2 地下水位监测孔布设地下水位监测孔布设在基坑外侧,每孔深在降水目的层水位降低深度以下3-5米,若无坑外降水,孔深应在常年最低水位下3-5米。水位管埋设方法:采用钻机钻孔,孔径为110 mm。在孔中放入PVC水位管(管壁钻孔,并加滤网),管外侧回填滤料(粗砂)。PVC管口安装保护盖且上面0.5m用粘土密封,以隔断地表水。在基坑降水前测初始值,连续

12、测量最少3次,确保数据准确。6.3 测点保护及损坏补救措施1. 施工过程中,如果测点被人为破坏,能迅速恢复的,必须在2小时内恢复;对于不能恢复的测点,首先按原布设方案重新埋设,对于不能按原方案重设的,按规范的要求改移重设;2. 结构内埋设测点时,应按要求进行预埋测管的连接及元器件的导线敷设;导线引出及测管顶部做好明显标记,并对所埋位置进行详细记录;3. 在易对预埋元器件产生破坏的工作过程中,需根据埋设位置向施工单位提前进行交底,同时现场配合土建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被埋元器件位置的施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4. 对于地面或地层测点应在地面设置醒目的测点保护标志,防止施工破坏;5. 除在施工

13、中严格执行以上各项保护措施外,监测单位仍需同时供单位及现场监理加强沟通,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将监测点保护工作贯彻到第一线,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6.4监测时间和频次(1)本次监测拟在基坑施工前1-2天开始观测,至基坑施工全部完成后结束(基坑基础回填后)。(2)进场后首先进行变形标志布设,并进行初始数据观测,以后每三天观测一次。(3)在基坑施工前,先进行一次观测;在基坑施工整个过程中,全程监测基坑变形,监测频率见下表。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表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开挖深度5m5-10m二级开挖深度(m)5m1次/2d1次/2d5-10-1次/1d底板浇筑

14、后时间(d)7m1次/2d1次/2d7-141次/2d1次/3d14-281次/2d1次/5d281次/10d1次/10d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加载钢结构的过程,需架设仪器密切监控基坑变形动态,实时记录变形数值;在钢结构荷载加载完毕后,视变形量情况,如变形量较大,则每半小时观测一次,如变形量较小,则每2-3小时观测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4)如果出现变形异常或遇特殊情况,则需增加观测次数。7 监测方法7.1 墙顶竖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7.1.1 竖向位移(沉降)监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闭合水准测量,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稳定地段(2倍以上开挖深度)设置BM1、BM2、BM3三个基准点,每个基准网

15、至少应设置3个基准点,组成监测基准网;各观测点的观测值进行各点高程计算,在基桩施工开始前对各观测点进行初次观测(二次),并取二次观测平均值为该点初始值,其后各观测点观测值与初始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本次变形值、累计变形值和变形量曲线。要求附和差(或闭合差)小于(0.5N)mm(N为测站数)。以差异沉降值推算判断主体的倾斜值可按下式计算:D=HS/L式中 D倾斜值(m)H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S基础两端点的沉降差(m)L基础两端点的水平距离(m)仪器:苏一光DS05 水准仪,因瓦合金尺;精度:1km往返精度:0.3mm;安平精度:0.2;0.5;补偿精度:15;157.1.2 水平位移监测建立平面控

16、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按解析坐标法进行计算,通过坐标的变化计算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情况。某监测点本次位移值与前次位移值的差值为该点本次位移变化量,本次位移值与初始的位移值之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 仪器:拓普康全站仪; 精度:1;2mm2ppmD。7.2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直接观测孔内水位至孔口的距离,每次测得孔内水位距水位监测孔口高度与初始水位值比较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前后两次的观测变化量即为当次变化量。同时每周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监测孔孔口的高程变化以修正水位观测值。 注意事项:(1)水位管的管口要高出地表并做好防护墩台,加盖保护,以防雨水、地表水和杂物进入管内。水位管处应有醒目

17、标志,避免施工破坏;(2)水位管应在监测开始前一周埋设。埋设后每隔1天测试一次水位面,观测水位面是否稳定。当连续几天测试数据稳定后,可进行初始水为高程的测量;(3)在监测一段时间后,应对水位孔逐个进行抽水或灌水试验,看其恢复至原来水位所需时间,以判断其工作的可靠性。7.3 监测精度要求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以及设计、国家各种规范,本工程的监测精度满足以下要求:序号监测项目监测对象监测仪器监测精度1围护结构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基坑外侧、连续墙内全站仪中误差0.3mm2坑外地下水位基坑外侧水位计1cm3立柱桩沉降立柱顶精密水准仪中误差0.3mm4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

18、、管线沉降基坑周围地表精密水准仪0.01mm5坑内地下水位监测基坑内测水位计1cm67.4现场巡查现场的巡查安排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期间进行巡查,并按有关规定认真填写巡查报表。现场巡查可以发现影响基坑侧向位移、不利于支护结构稳定的因素,消除工程事故隐患。现场巡查也是由各类传感器建立的监测系统的有益补充,在气温发生突变、地下水位变化频繁的情况下,现场的巡查非常必要,可以有效弥补监测系统受外界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在两次监测的空挡之中作为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补救手段。巡查内容主要为:(1)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有无裂缝出现;止水帷幕开裂和渗漏;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19、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2)施工工况:开挖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长度、深度;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正常;地面堆载情况。(3)周边环境:地下管道情况;周边建筑物情况;周边道路状况;(4)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8 监测报警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在基坑监测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其变化情况,当发现变形突变或变形量超过极限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进行分析处理。本工程为一级基坑,因此本次变形观测按照一级基坑变形观测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警醒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

20、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图体的谓一致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 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 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 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此案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值的情况。 本次监测的报警值设定主要结合基坑监测规范对变形观测的极限值和报警值的规定考虑,详见下表; 各监测项目报警值序号主要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基坑类别一级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

21、坡(墙)顶水平位移坡顶45102坡(墙)顶竖向位移坡顶4553裂缝宽度建筑2持续发展4地表12持续发展5 周围建筑物沉降3546地下水位10005009施工组织与文明施工9.1施工组织施工安排根据业主要求及施工进度而定。在现场施工作业中,组织落实是文明、安全施工及日常管理的关键,我单位非常重视本次监测工作,由具有丰富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加强日常工作,项目部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监测工作人员按岗位责任制开展工作。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我单位测试人员必须遵守业主的每项工作制度和安全制度,并自行负责我公司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人员一览表姓 名本工程拟任岗位性别专业学历专业年限备注李金海项目负责人男

22、本科5高级工程师许孝晴现场负责人男专科5助理工程师王强技术员男专科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牛盼盼测工男专科2备注另配辅助工人3名。9.2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型号精度单位数量应用项目1全站仪拓普康2套1围护墙顶水平位移2水准仪苏一光DS051mm套1沉降观测3水位计SJ-92型1mm台1水位观测4数码相机尼康800万像素台1巡视5电脑联想台1数据处理679.3质量保证措施要求监测人员:1. 认真执行我单位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文件。2. 对参与本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和质量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职责。3. 经常和业主、监理、施工方联系,提供监测资料,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4.

23、 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校验,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5. 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6. 了解工地周边环境情况;7. 了解工程施工概况;8. 了解测量内容和预计变化值及变化规律;9. 综合现场工况分析数据,一旦数据变化异常时,能及时提出问题。9.4信息反馈随着施工监测的进程,及时提交监测成果报告:1. 采集数据(包括巡视记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监测对象的安全,如果情况可疑应通知业主,并作进一步的监测验证;2. 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3. 生成成果报告;4. 如果处理计算过程中发现监测数值过大,达到报警值,即电话迅速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及时提交预警快报,由业主、专家组、设计等决

24、定采取措施直到可以施工为止;5. 如果监测数值过大,达到了控制值,立即紧急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启动业主相关的抢险预警,积极配合业主抢险。直到措施得当,危险解除,可以施工为止;6. 生成监测成果报告后,成果报告和相关主要数据、图表一并上传至成果发布平台,业主、设计等各方均可以进行实时查询,与此同时,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报送各相关方。信息反馈网络图如下:基坑施工现场监测现场巡视数据分析业主第三方监测施工、监理单位启动应急预案业主第三方监测施工、监理单位反馈设计是否正常否是信息反馈网络图9.5安全文明及劳动保护1. 安全文明管理(1)严格遵守本工程施工管理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2)积极参加管理各

25、方组织的安全文明施工教育;(3)遵守工地各项生活管理制度,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安全;(4)在布设监测点需要使用开孔器、冲击钻的,应确保布点器具安全工作。仔细读图,慎之又慎,严禁在监测点的布设时造成管线事故;(5)严禁与测区内的居民发生冲突。如有涉及人身安全的纠纷,应立即离开现场,并通知相关各方,必要时拨打110报警。2. 劳动保护(1)作业人会员在施工现场,必须按要求穿衣戴帽;(2)要在马路实行钻孔等作业的,必须备有“将军帽”防护反光背心防护;(3)严禁酒后、酒中上岗;严禁无证进行特种操作;严禁不带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4)雨天作业时,应穿戴雨衣;注意对测量仪器的保护

26、。遇雷电、台风天气应注意人身安全和电脑、电子仪器、空调等的用电安全;冬季应注意取暖设备的用电安全;(5)在现场作业时应当密切注意身边运行的各种施工机械,防止意外伤害。9.6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目标:防治污染,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优化控制措施,节能降耗,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我公司的规定执行。教育工作人员保护环境,不要乱丢乱弃垃圾,不要随便毁坏植被,时刻提醒自己破坏环境是国法所不允许的。10其他相关事项(1)甲方需协调施工现场保卫门岗,保证观测按时进行。(2)甲方需事先通知工程开工时间,并在测绘时提供工作上的便利条件。(3)为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度,甲方及施工单位应协助测绘单位对观测点进行必要的保护;若观测点被破坏,应及时重新埋设。(4)对方案中未能考虑到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协商解决。11 提交成果11.1 提交业主资料(1) 花园新村二期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2册(2) 花园新村二期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报告 4册 (3)原始测量记录、计算及报表 1份11.2 本公司存档资料(1)花园新村二期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1册(2)花园新村二期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报告 1册 (3)质量评级表 1张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