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7284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措施目 录内容摘要 1第1章 绪论 2第2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2.1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2.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32.2.1 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32.2.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32.2.3 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不同步 32.2.4 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42.2.5 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4第3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5第4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54.1 社会劳动主力军数量的改变 64.2 社会负担加重 64.3 家庭赡养负担加重 74.4 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影响 74.4.1 养老金需求压力直线攀升 74.

2、4.2 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 8第5章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措施 95.1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 95.2 改变传统老龄观: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转变 95.3 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105.4 完善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105.5 积极发展老年服务和相关产业 115.6 增强全社会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115.7 倡导和鼓励老年人自立,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潜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 125.8 推进老年立法,维护老年合法权益 13参考文献 14内容摘要 人类老龄化是21世纪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

3、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未富先老的状况我们要怎么办?本文先介绍了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总结了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应对措施第1章 绪论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

4、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这对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最为突出的就是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数量多,地区差别大。2.1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

5、超过5100万。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8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内地各大城市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2.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2.2.1 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总量为137

6、0536875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而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1个百分点。2.2.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4.9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2.3 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不同步中

7、国人口老龄化与中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有直接关系,因而形成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时,中国所拥有的财富无法满足大量的仅作为消费者的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养老就将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即使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国民总产值也只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中国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矛盾将继续较长的时间。2.2.4 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

8、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从乡下涌到城市,农村老人因此经常无人照顾,因此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

9、在接近。2.2.5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第3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为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

10、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第4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支出要增加,而

11、且医疗保险金支出也会迅速增加,社会负担会成倍扩大。同时导致劳动力不足困扰国家经济发展家并加重家庭赡养负担。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更大。一个人老年阶段的医疗花费是中青年阶段的三倍以上,老龄化对养老金的支付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了很大压力。 4.1 社会劳动主力军数量的改变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老化,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年轻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少,社会劳动力结构逐渐老化。据统计1980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大约有2500万年青劳动力进入人口名单,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总数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00

12、年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七亿八千万,占总人口的64%;2006年所占的比例达到最大比例65.4%,预计2085年将降至43.3%。社会劳动力结构老化将直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2 社会负担加重 由于扶养老年人与扶养少年人所需社会资源不同,负担也大不相同。各国研究结果都得到相类似的结论:抚养一位老人的平均费用与儿童的费用大体上为2131。尽管中国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扶养人口总比例增加不多,但社会费用的支出仍将稳定地增长。医疗费用及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实行高所得税、高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已接近国民收入的1/3。美

13、国某些年的养老金开支超过国防费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中国1978年离退休职工支出为173亿元,1990年上升到3889亿元,2003年已达到40886亿元;医疗费用从1990年的76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713亿元。中国上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费用也曾高达GDP的13%,近年稳定在5%左右。4.3家庭赡养负担加重老龄化会引起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削弱。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统计表明,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到2025年抚养29.46人而2050年抚养48

14、.49人。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4-2-1”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占总比重的上升,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主体,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亡等现象应引起社会关注,

15、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应向社会养老转变,而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4.4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影响 4.4.1养老金需求压力直线攀升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出生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造成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加速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直接冲击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4.4.2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 老年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不仅会加剧社会医疗保障费用支出规模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会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资源的代际分配格局,引发潜在的社会代际矛盾和利益冲突,深刻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16、老龄人口增多,不仅从人数增多上而且从疾病转型上,都将会扩大医疗费用支出。20世纪人类社会文明最大的进步就是疾病类型的转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在20世纪初,威胁人类健康或生命的主要疾病是急性病。到了20世纪后半期,威胁人类健康或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则是慢性病。在我国和世界各大国,造成人类死亡最前列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中风、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有很大关系。随着人类生存时间的延长,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呈增大的趋势。据1998年的调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全体人群的1.7倍,老年人均患有23种慢性病。在老年人口中患有心脑血管、代谢、精神、神经系统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达

17、71.4%,有42%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的疾病。据卫生部的调查结果,老年人的发病率比中青年人要高34倍,其住院率高2倍。人口老龄化在加快,老年人口在增加,平均预期寿命在延长,病痛在伴随着老年人,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医疗费用支出将成为社会的一大负担。第五章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和标志,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这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国情。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重要国情。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紧迫性

18、,树立老龄意识,增强老龄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5.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制定实施科学的人口政策,使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研究全局性、前瞻性的人口发展战略,对中国人口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5.2改变传统老龄观: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转变 健康老龄化(agingofthehealth)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在全世界积

19、极推行的老年人健康生活目标。它是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观念,它强调老年群体和老年人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各行各业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使他们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

20、象就可能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我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但它还不是我们的终级目标,如何使老年人群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精神,超越健康老龄化这一较为传统的观念,实现向“积极老龄化”观念的转变。 5.3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经济救济等。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一个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担责任、共同受益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大力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模式结构

21、,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在农村,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范围,实现老年人基本权利,提高其生活水平质量,切实解决农村“空巢”、高龄、失能老人的基本养老问题。 同时,把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制的补充,同样可以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5.4完善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在党的重要文献和党代会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实现“老有所医”。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可分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城市医疗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和其他各类补充医疗)三个层次。确立以最低生活和基本医疗等为重点的医疗服

22、务体系是满足老年人生活、住房、医疗等基本需求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全面统筹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协调发展,切实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更多老年人纳入医疗保险服务范围之内,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医”。 5.5积极发展老年服务和相关产业 老年服务是指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提供的相关服务,主要包括供养和生活料理服务、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教育服务、社会参与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及其它方面的服务。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龄、 “空巢”、失能老年人口的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人后顾之忧,安享晚年生活,积极大力开展老年服务项目活动势在必行。同时,重视养

23、老服务相关产业的开发,诸如制药业、保健品业、健康服务业、相关日常生活用品制造业、人寿保险业、养老保险业、老年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使其形成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老年服务产业链,这将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5.6增强全社会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百德孝为先” ,“孝乃众之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传统“孝文化”的国家,尊老爱幼、尊老敬贤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老年人一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在他们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应该得到良好的社会尊重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切实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

24、求,全心全意为广大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尽心尽责服务于老年人发展事业;同时,继续保持并发扬中华民族子孙晚辈尊敬赡养父辈的优良习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子女的要常回家看看,尽到孝心,并给予老年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慰藉。社会上也要对老人就医、乘车等方面尽量提供方便,以确立社会敬老、家庭养老的尊老思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 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对违规的典型事故和案件要进行公开披露,造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给老人营造一个文明祥和、充满亲情和友情、社会关爱的养老环境和温馨乐园,以更好地造福于老年人,使老年人晚年幸福,乐享天伦之乐。 5.7

25、倡导和鼓励老年人自立,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潜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为老年人提高自立程度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客观条件,使老年人实现自立具有可能。中国目前退休制,职工退休年龄比较低,一般男60岁、女55岁;有些行业还要提前退休,所以,退下来的这部分职工还处在低龄老人阶段。2000年全省6064岁的低龄老人有236.27万人,仍在从事社会劳动的有137.68万人,劳动参与率达到了58.27,这些人体力好,有知识、有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城市中,由于退休金制度的建立,年轻老人有退休金收入的比例大大高于高龄老人,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人日常生活不需要子女或其他亲属帮助;在经

26、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城市的近郊,不少老年人获得了养老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这为他们在生活上自立提供了身体基础。老年人自立程度的提高,不仅减少了对子女的依赖,而且还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做许多事情,应鼓励那些有一技之长,身体尚好的老年人再就业,挖掘这部分人的劳动力资源,把他们的“余热”变为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5.8推进老年立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中国老龄事业。中国1996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有关老年工作的法制建设仍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在处理很多涉及老年人民事纠

27、纷时缺乏专项法律法规依据。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应尽快制定社区服务法、老年人住宅法和老年福利法等。实践证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更好地调整涉及老年人的法律关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促进家庭和睦,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供保障。 总之,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是为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设,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随着形势的发展,这项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要不断提高意识,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创新手段。共同努力,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使老年人经济供养、医疗保健

28、、照料慰藉、文化娱乐、参与社会问题基本得到保障,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提高,高龄老年人特殊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老龄工作依据政策法规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老龄工作的新运行机制,并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参考文献:1 张文范,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人口与经济,1998,(1)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3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前瞻性研究。人口与经济,1998,(1)4 穆光宗,建立代际互助体系,走出传统养老困境。人口与发展,1999,(6)5 顾大男,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商机分析综述。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3)6 渠习习、王阿信、王娜,浅谈人口老龄化特点、影响及对策,商业文化,2011,(4)7 原新,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展望,人口学刊,1999,(6)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