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洪泥石流灾害.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7659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洪泥石流灾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暴洪泥石流灾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暴洪泥石流灾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暴洪泥石流灾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暴洪泥石流灾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暴洪泥石流灾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洪泥石流灾害.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都北山、东江水沟至清水沟七条沟流域暴洪地灾防范及生态修复方案一、基本情况:地域范围、地理(地形地貌)特点,生态现状等。二、必要性:1、灾害影响范围。2、上世纪“84.8.3”特大暴洪的历史灾难(50年一遇),尚无大的滑坡,但泥石流、暴洪使北山坡底部郭家沟、大山沟等处受灾,城区皇庙街、县门街、清真巷等多处被淹。3、舟曲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的启示。4、立足于百年一遇特大暴洪灾害预防。三、滑坡的勘测、预防。(一)失陷性黄土区域。1、勘测(裂缝、漩坑等)、论证、确定。2、工程措施:(1)清除(2)铆桩固定(3)坡脚加固(4)其它。(二)裸露基岩(高分化)区域。1、勘测、论证确定;2、工程措施:(1)清

2、除(2)铆固。(三)大山沟、郭家沟、清水沟等沟道区域。1、特点:(1)江流面积大。(2)沟坡上部或沟侧有大量失陷性黄土。(3)沟口住户多,影响大。2、滑坡发生的可能。(1)暴雨促失陷性黄土(或表层分化碎岩)坍塌。(2)沟下部强冲刷坍塌;(3)沟侧坍塌。3、预防性工程措施:(1)沟坡上部地质勘测,可能滑坡部位的加固、铆固(或可清除);(2)沟侧部地质勘测,可能滑坡部位的清除;加固、铆固。(3)沟下部加固及防强冲刷处理。四、暴洪泥石流的预防。(一)截流蓄集,减小水势。选择沟旁、路旁合适的位置,建设截流蓄集截雨的水窖群。(1)截流量合适;(2)多余水可再排出;(3)水窖不致引起崩塌,无突发性次生灾害

3、隐患。(二)分流、小区域集流、有计划排导1、北山粮店沟以东,包括大山沟、小山沟、东江水沟四条沟流域,从东江水沟排出。(1)北山粮店沟中上部至大山沟,修筑明渠与涵洞相结合的排水渠。(2)大山沟沟底修筑大型拦蓄山洪(泥石流)坑池(设计合理、质量可靠、无次生灾害隐患)。(3)大山沟沟口至东江水沟修筑大型排导明渠(下北山排导渠),沿途收集小山沟暴洪(泥石流)。(4)拓宽、加固东江水沟排导渠的“下北山排导渠”入口处,以防排导渠不畅,冲击对岸引发次生灾害。2、招待所沟、郭家沟两条沟流域,从郭家沟排出。(1)招待所沟中,上部暴雨,以及北山公路集水(北山粮店沟西侧山脊以西部分),导入郭家沟排出,没北山公路内侧

4、修筑排洪渠。(2)整修、加宽、加深郭家沟排导渠,特别是扩大此渠排入北峪河道的涵洞部分段落,加固安全,确保无垮塌堵流隐患。(3)清水沟流域,(1)本流域上、中部截流蓄集水窖群截蓄之后的洪水;(2)腰道村梁(东江水沟西侧梁)以西,北山至腰道公路(北山平斜路)以上部分,经各区域、各段截流蓄集水窖群截蓄之后的洪水,经清水沟排导渠排出。(3)北山平斜路以上,大山沟以东部分的暴洪,或可考虑经各段、各区域蓄集水窖群截蓄之后,分别由大山沟、小山沟排入下北山排导渠,最终由东江水沟排出。A、截流蓄集水窖与排水沟渠之间以硬化引、排水渠连接,以利截蓄水和排出多余水。B、沿北山平斜路内侧修排洪渠,结合截流蓄集水窖群走说

5、。C、沿北山平斜路外侧修0.5-1挡水墙,路面混凝土硬化(整条公路亦硬化),自然形成一个50年一遇以上暴洪的拦排水渠。D、主要沟道防冲刷、垮塌处理。腰道村周围、东江水沟西侧山脊以东的区域暴雨地表径流由此排出。4、东江水沟流域:沟下段及沟口入白龙江处,已有较好的排导渠。(1)滑坡、泥石流隐患再排查勘测。(2)必要的清除、加固、铆固工程。(3)沟中段的拦截、拦蓄坝修筑。(4)此沟排导洪水、泥石流、为新、旧城区,特别是下北山区域防灾之重点,应予十分重视。(三)、适当移民搬迁,确保安全。1、大山沟口至东江水沟修筑排导渠一线,沿线自建房户,特别是削坡建房户,甚至部分家属院,影响工程者必须搬迁。2、郭家沟

6、紧靠樊家山一侧崖底的自建房户,房前是重点排导渠,房后是高崖,很不安全,应当搬迁。如果排洪(排泥石流)工程需要,必须搬迁。3、东江水沟近出口处居民视防灾减灾需要,如不安全,亦应拆迁。4、清水沟口居户较多,应评估其百年一遇大暴洪和按计划集流分流后,作为一个主要排导出口的安全性,如需要,可拆迁扩渠。5、优惠补助拆迁,和谐拆迁(为人民的生命财产高度负责。)五、生态修复。1、严格封山,五禁并举(禁火、禁牧、禁樵、禁垦、禁开发)尽力保护原有植被、生态系统。2、有选择地植树造林。(1)失陷性黄土区域。(2)坡度较缓、表层分化、堆积层较厚、移动性较强的石凌土分布区域。(3)树种选择:耐旱、耐瘠薄、深根性小乔木

7、、灌木(臭椿、酸枣等),侧柏等常绿树、刺槐等串根(根系较庞大)树种。平地、缓坡耕地可种植核桃、油橄榄、无花果、石榴等经济树种。沟道两旁以串根性刺槐、竹类(高度较小的类型),以及宿根、串根性杂草为主。4、拦截蓄集地表径流水窖建设施工、植树活动中,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小灌木、杂草等)。5、所有区域植树种草、修复植被须乔、灌、草结合,或灌、草结合,尽力改变土壤裸露的现状。尽力减轻暴雨之下表层冲刷和地表径流的形成程度。6、辩证看大乔木根系一方面固土,另一方面撑开、分化表层土壤的问题,在土层较薄、基岩整体性强、基岩和表层土有明显断层的区域,尽量不栽植大乔木,以免在大暴雨下树带土整体滑坡(2010年8月黄渚

8、街暴雨引发林土滑坡的教训,须牢记并吸取。)7、完善配套蓄灌、引灌、提灌水利设施。8、专业队伍营林、种草、管护、常年承包作业。六、生态移民。腰道村、水滋山村两自然村高地条件差,村民生产、生活对北山上部生态和东江水沟、清水沟等区域的暴洪、泥石流等地灾形成影响很大,须加大移民搬迁下山进城的步伐。1、 大部分村民下山进城,经商或搞劳务三产。2、全部土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林、经济林、人工草场、转农营林、从牧(适度,以圈养为主。)部分农户留下来承包、发展、经营山林草场。3、改善留村农户(林、牧专业户)生活条件,发展,看护生态林者,安排项目扶持,发放生活补助资金。4、两村附近的水源涵养林地作为重点生态保

9、护区域,加强保护,发展扩大。七、相关、后续工作。1、滑坡区域的常年监测,有关防灾设施的维护、整修、强化。2、防范暴洪地灾的截蓄、引排水、主排导设施的后续维护、整修、看管。3、灌水设施的管理、维护。4、林草植被的封禁管理、促生发展。5、成立公益性防灾减灾预警、监测、管理机构,专司相关,后续工作管理、服务之职责。6、陇南市远景规划控制区(上至两水后坝,下至汉王佛堂沟口)防暴洪、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规划控制:(1)民居自建房避开危险区域。(2)小区建房选址与安全防范设施。(3)禁止农村居民削坡建房、靠山近崖盖房。(4)行洪道、泥石流排导渠必须留出,禁止建房挤占。(5)进行此峪河主沟拦阻流石流和在黑坝区

10、域涵洞直泄白龙江分洪;沟坝河主沟拦阻流石流的可行性论证。(6)严格保护姚寨沟、渭子沟等南山沟山林植被,防止生态恶化。(7)远景规划区内坡耕地(尤其是阳山旱坡地)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修复生态。(8)规划区全面封山、禁牧、禁樵、禁炸石取土、禁采药,荒坡、荒沟有计划滴、科学合理植树种草,促进生态修复。(9)考虑兰渝铁路建设运营的因素,武都北山东江水沟至清水沟七条沟流域暴洪及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防范及生态修复工程应早上马、早施工,以使与兰渝铁路建设、运营想协调 关于文县关家沟暴洪、泥石流灾害预防的一些思考 一、必要性:1、上世纪80年初的惨痛教训,舟曲暴洪泥石流灾害的启示。2、30年一遇洪水设防

11、标准、沟道狭窄,通过旧城区“阶城”与“县城”结合部-主城区中的区域,人口密度非常大,如出问题,损失很大。3、关家沟流域长,集水面积很大,生态破坏严重。二、可行性:1、关尖公路、尖凡隧道的设想与探测研究。2、结合尖凡隧道(或尖关隧道),在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时分洪(一洞两用)。3、在关家沟口往代头坝沟(上部有垃圾填埋场)打一分洪隧道,解决年一遇大暴洪发生时分洪问题。可考虑在关家沟西测拟洞穿建设分洪隧道处按设计要求,设置一采石矿点,将采石备料与洞穿西侧山梁相结合,减少投资。同时,在代头坝沟底亦设置采石矿点,将采石与蓄积洪坑池建设相结合,减少投资。同时,关闭城关地区所有采石矿点。4、改造、开发关家沟城区

12、段沟渠,使之成为排洪、排水、排污通道与城区主商业街道上、下两层,下层排洪(分洪后溢流部分)、排水(雨水)、排污,上层覆盖形成商业街道,也是城区主通道。5、利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兰成铁路建设和主休功能区划分(分类指导开发建设)的机遇期,谋求政策、项目投资支持;抓住阳山金矿大开发,建设文县-临江-透防火车站-武都的便捷快速通道,谋求企业投资支持,将原212国道高楼山段主要作为矿区公路使用。三、相关设计建设思路1、尖关(尖凡)隧道(1)若项目尚未上马开工,则主张在原尖凡隧道设计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将南侧出口设计在关家沟滴水崖自然村(村名不确,即从铁炉沟出山,经过三个大跌水后到平缓处

13、的小山村)附近,尖关隧道以从关山入口处到关家沟出口处一定的缓坡坡度漫上设计建设,以利平时行车,百年一遇特大暴洪时分洪。 (2)若项目已开工建设,则在滴水崖村附近往关凡隧道打一分洪支洞,在此支洞与尖凡隧道交汇处开始,隧道以一定的比降向南形成缓坡,分洪时洪水从凡昌洞口排出。交汇处北侧设计建分洪时使用的拦水闸。凡昌洞口到白水江边按需要建设排水沟渠、渡槽等设施。(3)在关家沟主沟道建设多道栏挡坝,栏截泥石流,延缓暴洪冲击流程。其中,在尖关隧道关家沟入口处(或支洞入口处)附近,按截洪分流需要,设计建设一坚固可靠的拦挡坝,只允许50年一遇洪水量排出。 (4)建设相关设施处理好平时行车与必要时拦截分洪的关系

14、。 2、代头坝分洪隧道。 (1)分洪隧道以泄流50年一遇的大洪水以上水量的洞径设计建设。 (2)配套建设城区北关关家沟口截洪堤坝,质量要求百分之百坚固可靠安全。坝前设计拦挡引洪副坝,使洪水大部流向分洪隧道。 (3)在代头坝沟口,有计划地设置城关城关采石场,开山,炸石,拓宽,炸深拟行洪道,并形成一大跌水和深坑,以减缓洪水冲力,并在底部形成淤积,利于分洪时导洪排水。 (4)、代头坝沟西侧山瘠如有必要时,设置挡水墙,以防分洪时洪水西溢。 (5)、代头坝分洪排导渠上架桥保公路交通畅通。 (6)、分洪渠入白水江处,与董家磨电站建设有关方案相联系,协调建设有关设施,有必要时加宽河道,公路以一短隧道适当改道保畅。截洪堤坝采用通体配钢筋毛石混凝土浇注整体结构设计施工。坝顶容许少量洪水(应低于50年一遇特大洪水的20%的流量)溢出并经原关家沟排洪渠城区段排向白水江。 四、生态等管理措施。 1、铁炉沟、滴水崖等所有自然村(整个流域)整体搬迁,移民入川进城。 2、铁炉沟附近自然村留少量农户,护林防火,配合尖山自然保护区建设。 3、整流域禁止开矿(重晶石、金矿等),禁止开山炸石取土取沙。 4、整流域禁火、禁砍伐、禁采药、禁开荒,全面封山,恢复生态。 5、成立有关监测预警,监管服务的专门机构。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