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7844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材料力学七大问题总结目 录一、关于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问题3二、关于弹性变形的问题3三、关于塑形变形的问题4四、关于金属的韧度断裂问题5五、关于硬度的问题7六、关于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8七、关于金属疲劳的问题913一、关于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问题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a、拉伸过程的变形: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加工硬化(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b、相关公式:工程应力 =F/A0 ;工程应变=L/L0;比例极限P;弹性极限;屈服点S;抗拉强度b;断裂强度k。真应变 e=ln(L/L0)=ln(1+) ;真应力 s=(1+)= *e 指数e为真应变。c、相关

2、理论:真应变总是小于工程应变,且变形量越大,二者差距越大;真应力大于工程应力。弹性变形阶段,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塑性变形阶段两者出线显著差异。二、关于弹性变形的问题a、相关概念弹性: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弹性模量:反映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关系的常数, E=/ ;工程上也称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弹性比功: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评价材料弹性的好坏。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滞弹性:(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

3、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弹性滞后环:非理想弹性的情况下,由于应力和应变不同步,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内耗b、相关理论:弹性变形都是可逆的。理想弹性变形具有单值性、可逆性,瞬时性。但由于实际金属为多晶体并存在各种缺陷,弹性变形时,并不是完整的。弹性变形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或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变形的反映单晶体和多晶体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原子本性和晶体类型。包申格效应;滞弹性;伪弹性;粘弹性。包申格效应消除方法:预先大塑性变形,回复或再结晶温度下退火。循环韧性表示材

4、料的消震能力。三、关于塑形变形的问题a、相关概念滑移:滑移系越多,塑性越好;滑移系不是唯一因素(晶格阻力等因素);滑移面受温度、成分和变形的影响;滑移方向比较稳定孪生:fcc、bcc、hcp都能以孪生产生塑性变形;一般在低温、高速条件下发生;变形量小,调整滑移面的方向屈服现象:退火、正火、调质的中、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比较常见,分为不连续屈服和连续屈服;屈服点:材料在拉伸屈服时对应的应力值,s;上屈服点: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值,su;下屈服点:试样屈服阶段中最小应力,sl;屈服平台(屈服齿):屈服伸长对应的水平线段或者曲折线段;吕德斯带:不均匀变形;对于冲压件,不容许出现,防止产生

5、褶皱。屈服强度:表征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连续屈服曲线的屈服强度:用规定微量塑性伸长应力表征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1)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p:(2)规定残余伸长应力r: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残余伸长的百分比为0.2%时,记为r0.2(3)规定总伸长应力t:试样标距部分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晶格阻力(派纳力);位错交互作用阻力Hollomon公式: S=Ken ,S为真应力,e为真应变;n硬化指数0.10.5,n=1,完全理想弹性体,n=0,没有硬化能力;K硬化系数缩颈是: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变形

6、集中于局部区域的特殊现象。抗拉强度:韧性金属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代表金属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表征金属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与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有关。等于最大拉应力比上原始横截面积。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b、相关理论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孪生,晶界的滑动,扩散性蠕变。塑性变形的特点: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取向不同;各晶粒力学性能的差异);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金属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多系滑移;Von Mises 至少5个独立的滑移系)。硬化指数的测定:试验方法;作图法lgS=lgK+nlge硬化指数的影响因素:与层错能有关,层错能下降,硬化指数升高;对金属材料的冷热变形也十分敏感;与应变硬化速率并不相等。缩颈的判据(失稳临界条件)拉伸失稳或缩颈的判据应为dF=0两个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L1-L0)/LO*100%;断后收缩率:=(A0-A1)/A0*100%,形成为缩颈=或tk ,c s ,先屈服再断裂;ttk ,c 105次时,破坏后具有典型的疲劳断口,即为冲击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